一種種子包衣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種子包衣機,包括攪拌罐,還包括分別與所述攪拌罐頂部連接的第一供料管和第二供料管,所述第一供料管上依次設置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一流量計,所述第二供料管上依次設置有第二真空泵和第二流量計,所述第一真空泵兩側設置有減流管,所述第二真空泵兩側設置有增流管,所述減流管上設置有增壓閥,所述增流管上設置有減壓閥。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種子包衣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進入攪拌區的種衣劑和種子的量,從而提高種子包衣合格率,降低不良率,藥種比更加精確,節約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一種種子包衣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種子加工設備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種子包衣機。
【背景技術】
[0002]種子包衣是指利用粘著劑或成膜劑,用特定的種子包衣機,將殺菌劑、殺蟲劑、微月巴、植物生長調節劑、著色劑或填充劑等非種子材料,包裹在種子外面,以達到種子成球形或者基本保持原有形狀,提高抗逆性、抗病性,加快發芽,促進成苗,增加產量,提高質量的一項種子技術,它具有綜合防治、低毒高效、省種省藥、保護環境、投入產出比高的特點,深受廣大種子加工用戶的歡迎。
[0003]種子包衣機質量的好壞,集中反映在種子包衣合格率上,現有包衣機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包衣合格率達不到要求,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種衣劑粘度大,流動速度慢,而種子的流動速度相應要快,檢測中發現計量后的種衣劑要比種子晚很多到達霧化區,而種衣劑在排出管里流動時,會有一些藥劑粘在管壁上,滯后一段時間后流出,這些也都是經過計量后加入的種衣劑,這就是說,種衣劑霧化時種子已經進入攪拌部分,并沒有使霧狀的藥劑直接噴灑在種子上,實際藥量偏小,所以藥種比也不準確,因此,需要對其結構作進一步地研究和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所提到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種子包衣機,該種子包衣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進入攪拌區的種衣劑和種子的量,從而提高種子包衣合格率,降低不良率,藥種比更加精確,節約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6]一種種子包衣機,包括攪拌罐,還包括分別與所述攪拌罐頂部連接的第一供料管和第二供料管,所述第一供料管上依次設置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一流量計,所述第二供料管上依次設置有第二真空泵和第二流量計,所述第一真空泵兩側設置有減流管,所述第二真空泵兩側設置有增流管,所述減流管一端與所述第一真空泵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減流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真空泵另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增流管一端與所述第二真空泵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增流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真空泵另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減流管上設置有增壓閥,所述增流管上設置有減壓閥,所述第一流量計與所述增壓閥通過第一電子閥連接,所述第二流量計與所述減壓閥通過第二電子閥連接。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量計設置在所述攪拌罐與所述減流管之間,所述第二流量計設置在所述攪拌罐與所述增流管之間。
[0008]進一步地,所述增壓閥設置在所述減流管靠近所述攪拌罐的一側,所述減壓閥設置在所述增流管遠離所述攪拌罐的一側。
[0009]進一步地,所述攪拌罐內壁上分布有若干霧化噴頭,所述若干霧化噴頭呈螺旋狀均勻分布。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種子包衣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動調節進入攪拌區的種衣劑和種子的量,從而提高種子包衣合格率,降低不良率,藥種比更加精確,節約了加工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標記:1、攪拌罐,2、第一供料管,3、第二供料管,4、減流管,5、增流管,6、第一真空泵,7、第二真空泵,8、第一流量計,9、增壓閥,10、第一電子閥,11、減壓閥,12、第二流量計,13、第二電子閥,14、霧化噴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15]結合圖1所示的一種種子包衣機,包括攪拌罐1,還包括分別與攪拌罐I頂部連接的第一供料管2和第二供料管3,第一供料管2上依次設置有第一真空泵6和第一流量計8,第二供料管3上依次設置有第二真空泵7和第二流量計12,第一真空泵6兩側設置有減流管4,第二真空泵7兩側設置有增流管5,減流管4 一端與第一真空泵6 —側的管道連通,減流管4另一端與第一真空泵6另一側的管道連通,增流管5 —端與第二真空泵7 —側的管道連通,增流管5另一端與第二真空泵7另一側的管道連通,減流管4上設置有增壓閥9,增流管5上設置有減壓閥11,第一流量計8與增壓閥9通過第一電子閥10連接,第二流量計12與減壓閥11通過第二電子閥13連接。
[0016]本實施例中,第一流量計8設置在攪拌罐I與減流管4之間,第二流量計12設置在攪拌罐I與增流管5之間。
[0017]本實施例中,增壓閥9設置在減流管4靠近攪拌罐I的一側,減壓閥11設置在增流管5遠離攪拌罐I的一側。
[0018]本實施例中,攪拌罐I內壁上分布有若干霧化噴頭14,若干霧化噴頭14呈螺旋狀均勻分布。
[0019]本實用新型中,第一供料管2供給種子,第二供料管3供給種衣劑,第一供料管2上設置有減流管4,第二供料管3上設置有增流管5,在靠近攪拌罐I的位置,第一供料管2上設置有第一流量計8,第二供料管上設置有第二流量計12,減流管4靠近攪拌罐I的一側設置有增壓閥9,增流管5遠離攪拌罐I的一側設置有減壓閥11,并且增壓閥9與第一流量計8通過第一電子閥10連接,減壓閥11與第二流量計12通過第二電子閥13連接,供料時,通過第一流量計8和第二流量計12分別測量第一供料管2和第二供料管3的流量,再通過第一電子閥10和第二電子閥13分別控制增壓閥9和減壓閥11,增壓閥9開啟時,多余的量則通過減流管4回流,減壓閥11開啟時,增流管5則從供給源供應更多的種衣劑,使得藥種比達到規定的標準,并且,本實用新型在攪拌罐I內壁上設置有多個均勻分布的霧化噴頭,霧化均勻,得到的種子包衣合格率高、不良率低,大大節約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0]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種子包衣機,包括攪拌罐,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分別與所述攪拌罐頂部連接的第一供料管和第二供料管,所述第一供料管上依次設置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一流量計,所述第二供料管上依次設置有第二真空泵和第二流量計,所述第一真空泵兩側設置有減流管,所述第二真空泵兩側設置有增流管,所述減流管一端與所述第一真空泵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減流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真空泵另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增流管一端與所述第二真空泵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增流管另一端與所述第二真空泵另一側的管道連通,所述減流管上設置有增壓閥,所述增流管上設置有減壓閥,所述第一流量計與所述增壓閥通過第一電子閥連接,所述第二流量計與所述減壓閥通過第二電子閥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子包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量計設置在所述攪拌罐與所述減流管之間,所述第二流量計設置在所述攪拌罐與所述增流管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子包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壓閥設置在所述減流管靠近所述攪拌罐的一側,所述減壓閥設置在所述增流管遠離所述攪拌罐的一側。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子包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罐內壁上分布有若干霧化噴頭,所述若干霧化噴頭呈螺旋狀均勻分布。
【文檔編號】A01C1/06GK203951766SQ201420346599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5日
【發明者】張衛忠, 卞毅修, 趙偉, 余本貴, 龐良夏 申請人:安徽徽商同創高科種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