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稻麥秸稈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稻麥秸稈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包括控制模塊、電源模塊、碎草切換模塊、打捆切換模塊、翻板上升控制模塊、翻板下降控制模塊、報警模塊、打捆工作指示燈和自動工作指示燈。本實用新型用于稻麥秸稈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一種以收割和打捆為一體的收割機的控制電路,用戶在收割的過程中即可實現把收割時剩下的秸稈打成圓捆,大大保護了環境,并將秸稈進行合理的應用到別處,同時本實用新型無需人做較為繁瑣的操作即可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用于稻麥秸稈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控制電路,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
【背景技術】
[0002]谷物聯合收割機是能夠一次完成谷類作物的收割、脫粒、分離莖桿、清除雜余物等工序,從田間直接獲取谷粒的收獲機械,但是傳統的收割機未設置有打捆裝置,使稻麥等谷物在收割后,秸桿被散落放置在地上,不能夠進行良好的收集,因此設計了用于能夠同時完成收割和打捆的機械,其結構和工作過程大致為,(I)此機型在結構上就是在稻麥聯合收割機的脫粒排草口加裝一套打捆機構;(2)在打捆機和收割機的銜接部位有一個打捆碎草翻板,作用就是當用戶不需要打捆的時候,此翻板關閉,秸桿將進入收割機的碎草機構進行粉碎處理。當用戶需要打捆的時候,此翻板翻開,秸桿進入打捆機進行打捆操作;(3)在打捆操作過程中,秸桿不斷的涌入打捆機,當打捆機內的秸桿容量達到一定的程度,大量的秸桿會擠壓打捆機的護罩。當護罩的底部被秸桿撐開2到3厘米的時候,扎繩桿(扎繩桿的頭部裝有繩子,扎繩桿的初始位置為60° )會落下(落下的同時,打捆碎草翻板會關閉,若翻板不關閉,大量秸桿會繼續涌入打捆機,致使打捆機超負荷運轉,容易損壞零部件),扎繩桿頭部的繩子會由于打捆機內部大量秸桿的滾動而帶動繩子下落(此時裝有繩子的塑料轉盤也會跟隨轉動,),致使繩子越扎越多。由于塑料轉盤的轉動從而帶動了扎繩桿向上移動,當扎繩桿向上移動到一定角度時(此角度大于90° ),繩子會被刀片切斷,塑料轉盤停止轉動,此時扎繩桿回到初始位置。(4)當上述過程結束后,護罩打開,捆扎好的秸桿會落下。最后護罩關閉,打捆碎草翻板再次打開。進行循環操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
[0004]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
[0005]—種用于稻麥稻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包括控制模塊、電源模塊、碎草切換模塊、打捆切換模塊、翻板上升控制模塊、翻板下降控制模塊、報警模塊、打捆工作指示燈和自動工作指示燈,所述碎草切換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a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O端連接,所述打捆切換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b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l端連接,所述翻版上升控制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c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2端連接,所述翻版下降控制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d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3端連接,所述報警模塊是信號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l端連接,所述打捆工作指示燈的信號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2端連接,所述自動工作指示燈的信號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O端連接。
[0006]具體地,所述電源模塊包括變壓器、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第二單刀雙擲開關和第三單刀雙擲開關,所述變壓器的第一端與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變壓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動端連接,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不動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動端和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動端連接,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不動端為g端,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不動端為a端,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不動端為b端,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不動端為c端,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不動端為d端。
[0007]當用戶需要手動或自動出現故障或出現突發情況時,用戶可以通過手動裝置解決(此時自動控制失效)。電源模塊的作用就是將車載電源(+24V)轉換成單片機和各電子元件需要的電源電壓(+5V)。其中,a、b、c、d四個符號分別代表四個控制線,分別控制碎草切換模塊、打捆切換模塊、翻板上升控制模塊、翻板下降控制模塊。
[0008]具體地,所述控制模塊包括單片機、第十五電阻至第十八電阻、第一電容至第七電容、第四開關至第六開關和晶振,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所述單片機的VDD端和所述單片機的VDO端均與所述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單片機的VPP RE3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BO端分別與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開關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D4端分別與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D2端分別與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A6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晶振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A7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晶振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開關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開關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開關的第二端和所述單片機的VSS端均接地。
[0009]單片機的VPP端為復位口,VDD端為單片機電源口(接+5V),VSS端為接地,RA6端和RA7端是接單片機晶振(4.0MHZ), RBO端為中斷口。RD4端為開始打捆信號開關,RD2端為護罩關閉的信號開關。這些開關都是低電平有效。
[0010]具體地,所述碎草切換模塊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繼電器、第一三極管、第一電磁閥和第一熔斷器,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a端和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O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一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一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一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0011]第一電磁閥是控制打捆碎草翻板的降落的,當打捆碎草翻板降落后,機器進入碎草狀態。第一電磁閥由第一繼電器控制,信號由單片機的RAO端給得。a端是由手動信號給得。當用戶把操縱臺上的手動和自動打捆的轉換按鈕的方向撥動到自動的方向時,單片機給出信號,使得第一電磁閥工作。
[0012]具體地,所述打捆切換模塊包括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二繼電器、第二三極管、第二電磁閥和第二熔斷器,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b端和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l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二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二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0013]第二電磁閥是控制打捆碎草翻板的升起的,當打捆碎草翻板升起后,機器進入打捆狀態。信號由單片機的RAl端給得。b端是由手動信號給得。當用戶把操縱臺上的手動和自動打捆的轉換按鈕的方向撥動到自動的方向時,單片機給出信號,使得第二電磁閥工作。
[0014]具體地,所述翻板上升控制模塊包括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五二極管、第六二極管、第三繼電器、第三三極管、第三電磁閥和第三熔斷器,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c端和所述第五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五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2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三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三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0015]第三電磁閥是打捆機護罩升起的,當打捆結束后,護罩要升起,捆好的秸桿才能落下。信號由單片機的RA2端給得。c端是由手動信號給得。當用戶把操縱臺上的手動和自動打捆的轉換按鈕的方向撥動到自動的方向時,單片機給出信號,使得第三電磁閥工作。
[0016]具體地,所述翻板下降控制模塊包括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七二極管、第八二極管、第四繼電器、第四三極管、第四電磁閥和第四熔斷器,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d端和所述第七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七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3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四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四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四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0017]第四電磁閥是打捆機護罩升起的,當打捆結束后,護罩要升起,捆好的秸桿才能落下。信號由單片機的RA3端給得。c端是由手動信號給得。當用戶把操縱臺上的手動和自動打捆的轉換按鈕的方向撥動到自動的方向時,單片機給出信號,使得第四電磁閥工作。
[0018]具體地,所述報警模塊包括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五三極管、第六三極管和報警器,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l端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五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六三極管的集電極和所述報警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報警器的第二端與所述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六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0019]當用戶操縱不當或出現意外情況(如在整個機械循環動作中出現某一動作不工作)時報警。報警器由2個硅三極管驅動報警。信號由單片機的RCl端給的。
[0020]具體地,所述打捆工作指示燈包括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第一發光二極管和第七三極管,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2端連接,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七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七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
[0021]具體地,所述自動工作指示燈包括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二發光二極管和第八三極管,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O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八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八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二發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發光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
[0022]第一二極管為綠燈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為黃燈二極管,當用戶撥動開關到自動檔位的時候,第二二極管燈亮,當機器開始扎繩打捆的時候,第一二極管燈亮。為減少單片機功耗,都采取硅三極管進行驅動。
[002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4]本實用新型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一種以收割和打捆為一體的收割機的控制電路,用戶在收割的過程中即可實現把收割時剩下的秸桿打成圓捆,大大保護了環境,并將秸桿進行合理的應用到別處,同時本實用新型無需人做較為繁瑣的操作即可進行一系列的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控制模塊的電路圖;
[0027]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電源模塊的電路圖;
[0028]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碎草切換模塊的電路圖;
[0029]圖5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打捆切換模塊的電路圖;
[0030]圖6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翻板上升控制模塊的電路圖;
[0031]圖7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翻板下降控制模塊的電路圖;
[0032]圖8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報警模塊的電路圖;
[0033]圖9是本實用新型所述打捆工作指示燈的電路圖;
[0034]圖10是本實用新型所述自動工作指示燈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36]如圖1至圖10所示,本實用新型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包括控制模塊、電源模塊、碎草切換模塊、打捆切換模塊、翻板上升控制模塊、翻板下降控制模塊、報警模塊、打捆工作指示燈和自動工作指示燈,碎草切換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模塊的a端和控制模塊的RAO端連接,打捆切換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模塊的b端和控制模塊的RAl端連接,翻版上升控制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模塊的c端和控制模塊的RA2端連接,翻版下降控制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電源模塊的d端和控制模塊的RA3端連接,報警模塊是信號輸入端與控制模塊的RCl端連接,打捆工作指示燈的信號輸入端與控制模塊的RC2端連接,自動工作指示燈的信號輸入端與控制模塊的RCO端連接。
[0037]電源模塊包括變壓器E、第一單刀雙擲開關S1、第二單刀雙擲開關S2和第三單刀雙擲開關S3,變壓器E的第一端與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變壓器E的第二端與第一單刀雙擲開關SI的動端連接,第一單刀雙擲開關SI的第一不動端分別與第二單刀雙擲開關S2的動端和第二單刀雙擲開關S2的動端連接,第一單刀雙擲開關SI的第二不動端為g端,第二單刀雙擲開關S2的第一不動端為a端,第二單刀雙擲開關S2的第二不動端為b端,第三單刀雙擲開關S3的第一不動端為c端,第三單刀雙擲開關S3的第二不動端為d端,控制模塊包括單片機1C、第十五電阻R15至第十八電阻R18、第一電容Cl至第七電容C7、第四開關S4至第六開關S6和晶振Q,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一端、第十六電阻R16的第一端、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一端、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一端、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單片機IC的VDD端和單片機IC的VDO端均與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電容Cl的第一端和單片機IC的VPP RE3端連接,單片機IC的RBO端分別與第十六電阻R16的第二端、第四開關S4的第一端和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連接,單片機IC的RD4端分別與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二端、第三電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五開關S5的第一端連接,單片機IC的RD2端分別與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一端、第七電容C7的第一端和第六開關S6的第一端連接,單片機IC的RA6端分別與第五電容C5的第一端和晶振Q的第一端連接,單片機IC的RA7端分別與第六電容C6的第一端和晶振Q的第二端連接,第一電容Cl的第二端、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第四電容C4的第二端、第五電容C5的第二端、第六電容C6的第二端、第七電容C7的第二端、第四開關S4的第二端、第五開關S5的第二端、第六開關S6的第二端和單片機IC的VSS端均接地,碎草切換模塊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一繼電器K1、第一三極管Tl、第一電磁閥Fl和第一熔斷器FUl,第一電阻Rl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電源模塊的a端和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連接,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與單片機IC的RAO端連接,第一電阻R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極管Tl的基極連接,第一三極管Tl的集電極分別與第一繼電器Kl的第一端和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連接,第一繼電器K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第一熔斷器FUl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第一熔斷器FUl的第二端與第一繼電器Kl的常開觸點開關K-1的第一端連接,第一繼電器Kl的常開觸點開關K-1的第二端與第一電磁閥Fl的第一端連接,第一電磁閥Fl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一三極管Tl的發射極和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打捆切換模塊包括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二繼電器K2、第二三極管T2、第二電磁閥F2和第二熔斷器FU2,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電源模塊的b端和第三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與單片機IC的RAl端連接,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極管T2的基極連接,第二三極管T2的集電極分別與第二繼電器K2的第一端和第三二極管D3的正極連接,第二繼電器K2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二極管D4的負極、第二熔斷器FU2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第二熔斷器FU2的第二端與第二繼電器K2的常開觸點開關K-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繼電器K2的常開觸點開關K-2的第二端與第二電磁閥F2的第一端連接,第二電磁閥F2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二三極管T2的發射極和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翻板上升控制模塊包括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第三繼電器K3、第三三極管T3、第三電磁閥F3和第三熔斷器FU3,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電源模塊的c端和第五二極管D5的負極連接,第五二極管D5的正極與單片機IC的RA2端連接,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和第三三極管T3的基極連接,第三三極管T3的集電極分別與第三繼電器K3的第一端和第五二極管D5的正極連接,第三繼電器K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六二極管D6的負極、第三熔斷器FU3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第三熔斷器FU3的第二端與第三繼電器K3的常開觸點開關K-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繼電器K3的常開觸點開關K-3的第二端與第三電磁閥F3的第一端連接,第三電磁閥F3的第二端分別與第三三極管T3的發射極和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翻板下降控制模塊包括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七二極管D7、第八二極管D8、第四繼電器K4、第四三極管T4、第四電磁閥F4和第四熔斷器FU4,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電源模塊的d端和第七二極管D7的負極連接,第七二極管D7的正極與單片機IC的RA3端連接,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和第四三極管T4的基極連接,第四三極管T4的集電極分別與第四繼電器K4的第一端和第七二極管D7的正極連接,第四繼電器K4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八二極管D8的負極、第四熔斷器FU4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第四熔斷器FU4的第二端與第四繼電器K4的常開觸點開關K-4的第一端連接,第四繼電器K4的常開觸點開關K-4的第二端與第四電磁閥F4的第一端連接,第四電磁閥F4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四三極管T4的發射極和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報警模塊包括第九電阻R9、第十電阻R10、第五三極管T5、第六三極管T6和報警器B,第九電阻R9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控制模塊的RCl端連接,第九電阻R9的第二端分別與第十電阻RlO的第一端和第五三極管T5的基極連接,第五三極管T5的集電極分別與第六三極管T6的集電極和報警器B的第一端連接,報警器B的第二端與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第五三極管T5的發射極與第六三極管T6的基極連接,第六三極管T6的發射極與第十電阻RlO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打捆工作指示燈包括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一發光二極管和第七三極管T7,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控制模塊的RC2端連接,第十一電阻Rll的第二端與第七三極管T7的基極連接,第七三極管T7的發射極接地,第七三極管T7的集電極與第一發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第一發光二極管的正極與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一端連接,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二端與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自動工作指示燈包括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二發光二極管和第八三極管T8,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控制模塊的RCO端連接,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二端與第八三極管T8的基極連接,第八三極管T8的發射極接地,第八三極管T8的集電極與第二發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第二發光二極管的正極與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一端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二端與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
[0038]本實用新型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9]第一電阻R1、第三電阻R3、第五電阻R5、第七電阻R7、第九電阻R9、第i^一電阻Rll和第十三電阻R13的阻值均為1000 0,第二電阻1?2、第四電阻1?4、第六電阻1?6、第八電阻R8、第十電阻R10、第十二電阻R12和第十四電阻R14的阻值均為2000 Ω,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和第十八電阻R18的阻值均為1K Ω。
[0040]當用戶把操縱面板上的手動和自動打捆的第一單刀雙擲開關SI的方向撥動到自動的方向時,單片機IC將得到5V電源,及單片機IC開始工作,單片機IC的RCO端發出高電平信號使得第二發光二極管燈亮,此時單片機IC等待RD2得到低電平信號(RD2為護罩關閉的信號開關),就是若護罩沒有關閉緊閉的情況下,延時一段時間后,這時若判斷護罩還未關閉緊閉,單片機ICRCl端發出高電平使得報警器B開始報警;若此時護罩關閉緊閉,RD2得到低電平信號后,單片機IC的RAl端發出高電平,通過第二繼電器K2對第二電磁閥F2進行控制,使得打捆碎草翻板升起,這樣大量的秸桿將會涌入打捆機。
[0041]當大量的稻桿涌入打捆機后,大量的稻桿會擠壓打捆機的護罩。當護罩的底部被秸桿撐開2到3厘米的時候,扎繩桿會落下(若在規定時間內沒有落下,單片機IC的RCl端發出高電平使得報警器B報警),壓到打捆工作開關,單片機IC的RD4端得到一個低電平信號后,單片機IC的RC2端輸出一個高電平,使得第一發光二極管燈亮,告訴用戶開始扎繩打捆。同時,單片機IC的RAO端會輸出一個高電平,控制第一繼電器Kl使得第一電磁閥Fl工作,讓打捆碎草翻板關閉。避免大量秸桿繼續涌入打捆機造成超負荷運轉,損壞零部件。
[0042]此時由于扎繩桿頭部的繩子由于打捆機內部大量秸桿的滾動而帶動繩子下落,繩子的下落右帶動塑料轉盤的轉動(若在規定時間內沒有轉動,單片機IC的RCl端發出高電平使得報警器B報警),每轉動一圈,單片機IC外部中斷RBO端將會得到4個低電平型號。若此時繩子已經扎好被刀片割斷,塑料轉盤停止轉動,單片機IC的RBO端得不到信號,此時扎繩桿已經回到初始位置,第一發光二極管燈熄滅。
[0043]由于單片機IC的RBO端得不到信號,說明扎繩動作已經結束。此時單片機IC的RA2端會輸出一個高電平,控制第三繼電器K3使得第三電磁閥F3工作,使得護罩打開(若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打開,單片機IC的RCl端發出高電平使得報警器B報警)。
[0044]護罩打開延時一段時間后,單片機IC的RA3端,輸出高電平,控制第四繼電器K4使得第四電磁閥F4工作,使護罩關閉。在關閉的過程中若超過規定的時間而沒有關閉緊閉,則報警。此時控制再次循環。
[004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稻麥稻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塊、電源模塊、碎草切換模塊、打捆切換模塊、翻板上升控制模塊、翻板下降控制模塊、報警模塊、打捆工作指示燈和自動工作指示燈,所述碎草切換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a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O端連接,所述打捆切換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b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l端連接,所述翻版上升控制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c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2端連接,所述翻版下降控制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d端和所述控制模塊的RA3端連接,所述報警模塊是信號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l端連接,所述打捆工作指示燈的信號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2端連接,所述自動工作指示燈的信號輸入端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O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源模塊包括變壓器、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第二單刀雙擲開關和第三單刀雙擲開關,所述變壓器的第一端與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變壓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動端連接,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不動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動端和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動端連接,所述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不動端為g端,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不動端為a端,所述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不動端為b端,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不動端為c端,所述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不動端為d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塊包括單片機、第十五電阻至第十八電阻、第一電容至第七電容、第四開關至第六開關和晶振,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一端、所述單片機的VDD端和所述單片機的VDO端均與所述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所述第十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單片機的VPP RE3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BO端分別與所述第十六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開關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D4端分別與所述第十七電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D2端分別與所述第十八電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A6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晶振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單片機的RA7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晶振的第二端連接,所述第一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七電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四開關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開關的第二端、所述第六開關的第二端和所述單片機的VSS端均接地。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碎草切換模塊包括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一二極管、第二二極管、第一繼電器、第一三極管、第一電磁閥和第一熔斷器,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a端和所述第一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O端連接,所述第一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一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一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一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一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二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捆切換模塊包括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三二極管、第四二極管、第二繼電器、第二三極管、第二電磁閥和第二熔斷器,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b端和所述第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l端連接,所述第三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二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二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二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二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二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二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二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四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6.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上升控制模塊包括第五電阻、第六電阻、第五二極管、第六二極管、第三繼電器、第三三極管、第三電磁閥和第三熔斷器,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c端和所述第五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五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2端連接,所述第五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三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六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三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三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三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三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三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六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7.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板下降控制模塊包括第七電阻、第八電阻、第七二極管、第八二極管、第四繼電器、第四三極管、第四電磁閥和第四熔斷器,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分別與所述電源模塊的d端和所述第七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七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單片機的RA3端連接,所述第七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四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四繼電器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七二極管的正極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八二極管的負極、所述第四熔斷器的第一端和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四熔斷器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繼電器的常開觸點開關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四電磁閥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四電磁閥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四三極管的發射極和所述第八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報警模塊包括第九電阻、第十電阻、第五三極管、第六三極管和報警器,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l端連接,所述第九電阻的第二端分別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五三極管的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六三極管的集電極和所述報警器的第一端連接,所述報警器的第二端與所述車載電源的VCC端連接,所述第五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六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六三極管的發射極與所述第十電阻的第二端連接并接地。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捆工作指示燈包括第十一電阻、第十二電阻、第一發光二極管和第七三極管,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2端連接,所述第十一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七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七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七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一發光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二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稻麥秸桿收割打捆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工作指示燈包括第十三電阻、第十四電阻、第二發光二極管和第八三極管,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一端為信號輸入端且與所述控制模塊的RCO端連接,所述第十三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第八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八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八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二發光二極管的負極連接,所述第二發光二極管的正極與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一端連接,所述第十四電阻的第二端與所述電源模塊的g端連接。
【文檔編號】A01D37/00GK203912565SQ201420348734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施煒東, 陳尼采, 王阿祥, 韓亮, 郭忠謀, 丁馨明, 李軍 申請人:泰州常發農業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