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包括本體、前輪、后輪和導向架,所述前輪樞轉固定于本體的前端,所述后輪樞轉固定于本體的后端,所述本體上設有驅動所述前輪旋轉前進或后退的驅動單元以及作業單元;所述驅動單元包含驅動輪,所述前輪上固定有被動輪,所述驅動輪通過一第一皮帶連接至所述被動輪;所述導向架固定于本體,其為一橫置的長方形,包含兩側的側桿和連接于側桿前端的前桿以及連接于側桿后端的后桿;由此,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無需過多培訓,適用于廣大農業區域;且通過高節作物的植株提供扶持力,實現了在玉米地內的快速移動,無需人工操作即可實現兩行玉米之間的快速移動和作業。
【專利說明】一種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高節作物(如玉米、甘蔗等農作物)耕種、施肥、除蟲等農業耕種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的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
【背景技術】
[0002]為了加快保護高節作物耕作技術在山丘、平原等地區作業的推廣應用步伐,千方百計的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后勁,需在新技術、新機械研發推廣應用方面下工夫。
[0003]目前,玉米等高節農作物中后期需要二次三次施肥來增加產量,防止后期脫肥,但玉米過高其它機械無法進入,只能采用人力進行施肥作業,或水溶沖肥,而人力作業會使農民造成玉米葉劃傷身體高溫中署,過度勞累,等諸多不便,水溶沖肥方式會造成近端燒苗遠端肥力不足,肥力隨水下滲地下,化肥利用率大大降低,我實用新型的機械能夠代替人力進入田間進行施肥作業。
[0004]玉米等高節農作物后期也需要防蟲防病作業,但現有的高架噴藥車有地頭轉彎不方便,重心過高,容易翻車,農田地頭過窄時轉彎會損傷農作物,價格成本過高,工作效率不高,需要人為隨車控制操作,容易造成農藥中毒等不良反應等缺陷
[0005]因此,迫切需要一種體積小、成本低且多功能為一體的農用機械,能進入狹窄的玉米地進行自動快速操作,避免人工操作的效率低下的缺陷。
[0006]為此,本實用新型的設計者有鑒于上述缺陷,通過潛心研究和設計,綜合長期多年從事相關產業的經驗和成果,研究設計出一種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以克服上述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需要一種體積小、成本低且多功能為一體的農用機械,能進入狹窄的高節作物地進行自動快速操作,避免人工操作的效率低下的缺陷。
[0008]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包括本體、前輪、后輪和導向架,其特征在于:
[0009]所述前輪樞轉固定于本體的前端,所述后輪樞轉固定于本體的后端,所述本體上設有驅動所述前輪旋轉前進或后退的驅動單元以及作業單元;
[0010]所述驅動單元包含驅動輪,所述前輪上固定有被動輪,所述驅動輪通過一第一皮帶連接至所述被動輪;
[0011]所述導向架固定于本體,其為一橫置的長方形,包含兩側的側桿和連接于側桿前端的前桿以及連接于側桿后端的后桿。
[0012]其中:所述導向架的前端設置導向桿,所述導向桿為三角形或半卵圓形。
[0013]其中:所述作業單元包含從動輪,所述后輪上固定有帶動輪,所述從動輪通過一第二皮帶連接至所述帶動輪。
[0014]其中:所述導向架兩側的側桿的前側分別通過一第一支撐桿連接于所述本體的前偵牝所述側桿的后側分別通過一第二支撐桿連接于所述本體的后側。
[0015]其中:兩所述側桿上至少設有一個收縮部,所述后桿、前桿和導向桿上均至少設有一個收縮部以實現快速調節。
[0016]其中:所述前輪的中心設有第一主軸,所述第一主軸的兩端可轉動的貫穿于本體前端的第一支架,所述后輪的中心設有第二主軸,所述第二主軸的兩端可轉動的貫穿于本體后端的第二支架。
[0017]其中:所述驅動單元包含發動機和變速器,所述變速器連接于發動機以對發動機的旋轉進行變速,所述驅動輪固定于所述變速器的輸出軸。
[0018]其中:作業單元為噴藥裝置或施肥裝置。
[0019]其中:作業單元為噴藥裝置,所述噴藥裝置包含彌霧器、藥箱、出藥管和三通,所述藥箱連接于彌霧器以提供藥液,出藥管從彌霧器向后延伸,且出藥管上設有多個出藥口,所述出藥管的末端設有三通。
[0020]通過上述結構可知,本實用新型的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具有如下效果:
[0021]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無需過多培訓,適用于廣大農業區域;
[0022]2、通過高節作物植株提供扶持力,實現了在高節作物地內的快速移動,且無需人工操作即可實現兩行高節作物之間的快速移動;
[0023]3、適應性廣,可調節性好,且成本較低,適于廣泛推廣。
[0024]本實用新型的詳細內容可通過后述的說明及所附圖而得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2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0027]圖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1、本體;12、前輪;121、第一主軸;122、被動輪;13、后輪;131、第二主軸;132、帶動輪;14、驅動單元;15、作業單元;151、彌霧器;152、藥箱;153、出藥管;154、三通;16、第一支架;17、第二支架;18、發動機;19、底座;20、變速器;21、驅動輪;22、第一皮帶;24、導向架;241、側桿;242、后桿;243、前桿;244、導向桿;245、收縮部;246、加強桿;25、第一支撐桿;26、第二支撐桿;27、第一橫桿;28、第二皮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參見圖1-3,顯示了本實用新型的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
[0031]所述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包括本體11、前輪12、后輪13和導向架24。
[0032]所述前輪12樞轉固定于本體11的前端,所述后輪13樞轉固定于本體11的后端,所述本體11上設有可驅動所述前輪12旋轉前進或后退的驅動單元14以及由后輪帶動進行操作的作業單元15。
[0033]其中,所述前輪12的中心設有第一主軸121,所述第一主軸121的兩端可轉動的貫穿于本體11前端的第一支架16,所述后輪13的中心設有第二主軸131,所述第二主軸131的兩端可轉動的貫穿于本體11后端的第二支架17,所述第一主軸121和第一支架16之間設有軸承,所述第二主軸131和第二支架17之間設有軸承。
[0034]其中,所述前輪12的直徑小于后輪13,所述前輪12的寬度大于后輪13,從而前輪在壟間能穩固前行。
[0035]所述驅動單元14包含驅動輪21,所述前輪12上固定有被動輪122,所述驅動輪21通過一第一皮帶22連接至所述被動輪122,從而實現驅動單元14對被動輪121的旋轉驅動,進而驅動前輪12轉動。
[0036]其中,驅動單元14可包含發動機18和變速器20,所述變速器20連接于發動機18以對發動機18的旋轉進行變速,所述驅動輪21固定于所述變速器20的輸出軸,其中,發動機18可固定于一底座19上,所述底座19通過多個固定件(如螺栓、螺釘)固定于所述本體11上。
[0037]所述作業單元15包含從動輪,所述后輪13上固定有帶動輪132,所述從動輪通過一第二皮帶28連接至所述帶動輪132,從而在后輪旋轉移動時,實現帶動輪132驅動從動輪的旋轉,進而驅動作業單元15進行作業,可選的是,所述作業單元15可為噴藥裝置、施肥裝置等,其可由從動輪的旋轉實現噴藥、施肥等農業作業,該結構是本領域的常用技術,在此不進行累述。
[0038]如圖3所示,當作業單元為噴藥裝置時,其包含彌霧器151、藥箱152、出藥管153和三通154,所述藥箱152連接于彌霧器151以提供藥液,出藥管153從彌霧器151向后延伸,且出藥管153上設有多個出藥口,所述出藥管153的末端設有三通154。
[0039]由此,可通過前輪旋轉,帶動本體11和整個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進行前后自行移動,進而帶動作業單元進行所需的農業作業。
[0040]所述導向架24固定于本體11上方,其能在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在高節作物地內進行移動時保持作業車的直立狀態。
[0041]所述導向架24為一橫置的長方形(參見圖3),其包含兩側的側桿241和連接于側桿前端的前桿243以及連接于側桿后端的后桿242,由于這種長方形的設置,在作業車在兩行高節作物之間進行移動時,兩側的側桿分別依靠于高節作物的植株上,通過高節作物植株提供導向架24的兩側支撐力,從而可保持作業車的直立。
[0042]其中,還可于導向架24的前端設置導向桿244,所述導向桿244可為三角形,以提供作業車前行時的導向,可選的是,所述導向桿244還可為半卵圓形。
[0043]其中,所述導向架24兩側的側桿241的前側分別通過一第一支撐桿25連接于所述本體11的前側,所述側桿241的后側分別通過一第二支撐桿26連接于所述本體11的后偵牝以使導向架穩固的支撐于所述本體11。
[0044]為提高強度,兩所述第一支撐桿25之間固定有第一橫桿27,兩所述第二支撐桿26之間固定有第二橫桿,兩所述側桿241之間固定有至少一根加強桿246。
[0045]其中,所述導向架上設有多個收縮部245,以使側桿、后桿、前桿和導向桿的長度可變,從而實現導向架在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的便捷快速調節,以適應不同的高節作物地的寬度和植株密度。
[0046]參見圖3,兩所述側桿上至少設有一個收縮部,所述后桿、前桿和導向桿上均至少設有一個收縮部,以實現快速調節。
[0047]其中,還包含有剎車裝置,所述剎車裝置包含位于前輪和/或后輪上的剎車片以及控制剎車片進行剎緊的把手。
[0048]由此,本實用新型可在高節作物地內進行自行操作,通過發動機(可為小型發動機)作為動力通過變速箱變速帶動前輪進行行走,通過前輪的行走動力后輪會作為主動輪帶動施肥裝置等農業機械進行施肥作業,上方加有導向架,靠玉米等高節作物的扶置力來防止機械的傾倒,讓機械在壟面正常行走和轉彎,通過降低機械的重心而減小機械的傾斜壓力使此機械只帶離很小的扶植力,很少的植株就能不讓其傾倒在作物缺苗的情況下機械也能正常作業,換掉施肥裝置而選用噴霧裝置,所以使此機械的噴藥效率會很高。
[0049]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0050]1、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無需過多培訓,適用于廣大農業區域;
[0051]2、通過高節作物植株提供扶持力,實現了在高節作物地內的快速移動,且無需人工操作即可實現兩行高節作物之間的快速移動;
[0052]3、適應性廣,可調節性好,且成本較低,適于廣泛推廣。
[0053]顯而易見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記載僅僅是舉例而不是為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應用或使用。雖然已經在實施例中描述過并且在附圖中描述了實施例,但本實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圖示例和在實施例中描述的作為目前認為的最佳模式以實施本實用新型的教導的特定例子,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將包括落入前面的說明書和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任何實施例。
【權利要求】
1.一種高節作物自行農業操作車,包括本體、前輪、后輪和導向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輪樞轉固定于本體的前端,所述后輪樞轉固定于本體的后端,所述本體上設有驅動所述前輪旋轉前進或后退的驅動單元以及作業單元; 所述驅動單元包含驅動輪,所述前輪上固定有被動輪,所述驅動輪通過一第一皮帶連接至所述被動輪; 所述導向架固定于本體,其為一橫置的長方形,包含兩側的側桿和連接于側桿前端的前桿以及連接于側桿后端的后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架的前端設置導向桿,所述導向桿為三角形或半卵圓形。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所述作業單元包含從動輪,所述后輪上固定有帶動輪,所述從動輪通過一第二皮帶連接至所述帶動輪。
4.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架兩側的側桿的前側分別通過一第一支撐桿連接于所述本體的前側,所述側桿的后側分別通過一第二支撐桿連接于所述本體的后側。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兩所述側桿上至少設有一個收縮部,所述后桿、前桿和導向桿上均至少設有一個收縮部以實現快速調節。
6.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的中心設有第一主軸,所述第一主軸的兩端可轉動的貫穿于本體前端的第一支架,所述后輪的中心設有第二主軸,所述第二主軸的兩端可轉動的貫穿于本體后端的第二支架。
7.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單元包含發動機和變速器,所述變速器連接于發動機以對發動機的旋轉進行變速,所述驅動輪固定于所述變速器的輸出軸。
8.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作業單元為噴藥裝置或施肥裝置。
9.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行農業操作車,其特征在于:作業單元為噴藥裝置,所述噴藥裝置包含彌霧器、藥箱、出藥管和三通,所述藥箱連接于彌霧器以提供藥液,出藥管從彌霧器向后延伸,且出藥管上設有多個出藥口,所述出藥管的末端設有三通。
【文檔編號】A01M7/00GK203985029SQ201420451485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12日
【發明者】郝德雙 申請人:郝德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