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包括栽種容器(2),所述栽種容器(2)的內壁包括外壁(3)、內壁(5),以及設置在兩者之間的空心內腔(1),所述空心內腔(1)底部設有若干滲水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內腔(1)頂部設有與進水裝置連通的進水孔(6),所述空心內腔(1)內還設有一控制所述進水孔(6)打開或者關閉的控制裝置(8),所述控制裝置(8)包括直至在所述空心內腔(1)內的浮塊(10)以及設置位于所述浮塊(10)兩側且分別設置在所述內壁(5)和外壁(3)上的紅外發生器(12)和紅外傳感器(14),當且僅當所述紅外傳感器(14)無法接受到所述紅外發生器(12)發出的紅外線時,控制所述進水孔(6)關閉。在本實用新型中,空心內腔(1)內時刻保證足夠的水位,便于給栽種容器(2)內的植物澆水。
【專利說明】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山野菜長期生長繁衍在深山、草原等自然環境中,生命力強,天然無污染。山野菜入菜,具有質地新鮮、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特點。山野菜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含有大量人體需要的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A、B1、B2、C、D、E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0003]鑒于山野菜上述的優點,人們希望能夠對山野菜進行人工種植,但是山野菜對水分要求較高,需要頻繁的對其進行澆水,因此給人工種植帶來了很多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對山野菜進行自動澆水的裝置。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包括栽種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種容器的容器壁包括外壁、內壁,以及設置在兩者之間的空心內腔,所述空心內腔底部設有若干滲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內腔頂部設有與進水裝置連通的進水孔,所述空心內腔內還設有一控制所述進水孔打開或者關閉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包括直至在所述空心內腔內的浮塊以及位于所述浮塊兩側且分別設置在所述內壁和外壁上的紅外發生器和紅外傳感器,當且僅當所述紅外傳感器無法接受到所述紅外發生器發出的紅外線時,控制所述進水孔關閉。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滲水孔上端設置有一與之相連的吸水海綿。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空心內腔沿著其兩壁設有長條狀導向塊,所述浮塊兩側設有容納導向塊滑動的導向槽。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塊上下兩端均設有橫向加寬部,所述加寬部的橫向寬度大于所述導向槽的橫向深度。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進水孔一直是打開的,當空心內腔內的水位下降時,進水孔向空心內腔內灌水,使得浮塊上升,至浮塊位于紅外發生器和紅外傳感器間時,紅外發生器發出的紅外信號被浮塊擋住無法被紅外傳感器接收,紅外傳感器接收不到紅外信號將關閉進水管,本實用新型空心內腔內時刻保證足夠的水位,便于給栽種容器內的植物澆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1]其中:1_空心內腔;2_栽種容器;3-外壁;4_滲水孔;5_內壁;6_進水孔;8-控制裝置;10_浮塊;12-紅外發生器;14-紅外傳感器;16-吸水海綿;18-導向塊;20_導向槽;22-加寬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栽種容器2,,所述栽種容器2的容器壁包括外壁3、內壁5,以及設置在兩者之間的空心內腔1,所述空心內腔I底部設有若干滲水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內腔I頂部設有與進水裝置連通的進水孔6,所述空心內腔I內還設有一控制所述進水孔6打開或者關閉的控制裝置8,所述控制裝置8包括直至在所述空心內腔I內的浮塊10以及位于所述浮塊10兩側且分別設置在所述內壁5和外壁3上的紅外發生器12和紅外傳感器14,當且僅當所述紅外傳感器14無法接受到所述紅外發生器12發出的紅外線時,控制所述進水孔6關閉。
[0014]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進水孔6—直是打開的,當空心內腔I內的水位下降時,進水孔6向空心內腔I內灌水,使得浮塊10上升,至浮塊10位于紅外發生器12和紅外傳感器14間時,紅外發生器12發出的紅外信號被浮塊10擋住無法被紅外傳感器14接收,紅外傳感器14接收不到紅外信號將關閉進水管,本實用新型空心內腔I內時刻保證足夠的水位,便于給栽種容器2內的植物澆水
[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滲水孔4上端設置有一與之相連的吸水海綿16。
[0016]設置吸水海綿16,吸水海綿16貼附在植物的根部附近,植物根部從吸水海綿16中吸取水分,吸水海綿16水分減少后直接通過吸收滲水孔4滲出的水分補充,實現自動給植物根系供水。
[001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空心內腔I沿著其兩壁設有長條狀導向塊18,所述浮塊10兩側設有容納導向塊18滑動的導向槽20。
[0018]設置導向塊18和導向槽20,便于浮塊10活動時進行導向,防止其脫離運動軌道,使其運動更加精確。
[001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向塊18上下兩端均設有橫向加寬部22,所述加寬部22的橫向寬度大于所述導向槽20的橫向深度。
[0020]設置加寬部22,限制浮塊10的運動范圍,防止浮塊10滑出該導向塊18的范圍之外。
[0021]上述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并不受實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所界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包括栽種容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栽種容器(2)的容器壁包括外壁(3)、內壁(5),以及設置在兩者之間的空心內腔(1),所述空心內腔(I)底部設有若干滲水孔(4),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內腔(I)頂部設有與進水裝置連通的進水孔(6),所述空心內腔(I)內還設有一控制所述進水孔(6)打開或者關閉的控制裝置(8),所述控制裝置(8)包括直至在所述空心內腔(I)內的浮塊(10)以及位于所述浮塊(10)兩側且分別設置在所述內壁(5)和外壁(3)上的紅外發生器(12)和紅外傳感器(14),當且僅當所述紅外傳感器(14)無法接受到所述紅外發生器(12)發出的紅外線時,控制所述進水孔(6)關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滲水孔(4)上端設置有一與之相連的吸水海綿(1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內腔(I)沿著其兩壁設有長條狀導向塊(18),所述浮塊(10)兩側設有容納導向塊(18)滑動的導向槽(2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山野菜栽種自動澆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塊(18)上下兩端均設有橫向加寬部(22),所述加寬部(22)的橫向寬度大于所述導向槽(20)的橫向深度。
【文檔編號】A01G27/06GK204180662SQ201420497535
【公開日】2015年3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9日
【發明者】姚旭 申請人:北京農眾物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