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樹木修枝工具,即一種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包括兩個刀片(1)、兩個刀桿(3)和四支轉軸(2),兩個刀片(1)通過轉軸⑵相較連,其中一個刀片⑴與刀桿⑶為一體,另一刀片(1)通過連板(4)及兩個轉軸(2)與刀桿(3)較連,該刀桿(3)上端與前一刀片(1)通過轉軸(2)相較連。其特點是:所述修枝剪上設有壓板(5),壓板⑶內側壓在刀片(1)的外側。其有益效果是:壓板對刀片具有強制導向作用,可防止刀片鋒刃向內側翻轉而相互卡咬,因而允許兩個刀片的轉軸與鋒刃接近,省力效果顯著,用于果樹修枝作業時切面平整,愈合良好,可避免由此產生的果樹病患。
【專利說明】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樹木修枝工具,即一種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
【背景技術】
[0002]修枝剪是果樹等樹木修枝打叉的工具,修枝剪的主體是AB兩支交叉的杠桿,交叉點上由轉軸相連。轉軸前面的兩個短段即杠桿的阻力臂是AB兩個刀片,轉軸后面的兩個長段即杠桿的動力臂是AB兩個刀桿。近年來,市場上推出一種四軸修枝剪,這種修枝剪的刀片A與刀桿A直接相連,而刀片B則與刀桿B斷開,刀桿B的上部與刀片B的下部通過一支連板相鉸連。刀桿B的上端通過轉軸鉸連在與刀片A上。由剪切原理可知:剪切的最佳狀態是兩個刀片在被切割物的兩側相對剪切,而且兩側的剪切線極細且完全相對。這就要求兩個刀片內側為平面,前側的鋒刃必須很薄。可是,由于刀片必須具有較高的強度,整體不能太薄,因而刀片的外側靠近鋒刃處必然設有斜面。由力學原理可知:所述斜面在切割過程中,與被切割面形成向內的壓力,這個壓力既可促使刀片相互貼靠,又會使兩個刀片在完成切割時相互卡咬。為了防止兩個刀片相互卡咬,串連兩個刀片的轉軸與鋒刃之間必須保持較大的距離,以使兩個刀片的內側面在轉軸周圍特別是靠近鋒刃的一側形成較大的導向平面。可是,根據杠桿原理可知,初始切割點距離兩個刀片的轉軸越近越省力。綜上可見,轉軸前移會省力,但會卡咬,轉軸后移可防止卡咬但卻費力,這就形成了難以兩全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四軸修枝剪只好放棄了一側的切割,而把一個刀片安裝了墊板,墊板的板面與另一刀片的鋒刃相對,起到支撐被切割物的作用,當一側刀片完成切割時,鋒刃壓在墊板上。顯然,這種放棄一側切割的方式并沒有完全避免卡咬,只能降低了鋒刃卡咬的壓強,防止鋒刃的損傷,顯然不是最好的切割狀態。更為嚴重的是,由于墊板較寬,在剪枝時刀片不能貼靠樹干,剪口留下一段枝茬,這種剪口妨礙愈合,增加感染機會,極易弓I發腐爛病。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進行兩側切割,兩側切割線極細且高度相對,兩個刀片的轉軸與初始切割點距離很小,切割省力,且能防止刀片相互卡咬,切茬平整,有效防止腐爛病發生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
[0004]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研制一種增導加力修枝剪,包括兩個刀片、兩個刀桿和四支轉軸,兩個刀片通過轉軸相鉸連,其中一個刀片與刀桿為一體,另一刀片通過連板和兩個轉軸與刀桿鉸連,該刀桿上端通過轉軸鉸連在與刀桿連體的刀片上。其特點是:所述修枝剪上設有壓板,壓板內側壓在刀片的外側。
[0005]所述壓板一端與一支刀桿的上部相固連,另一端伸至一個刀片的外側,壓板的內側面壓在刀片下部的外側面上。
[0006]所述刀片下部外側面的后邊緣設有凸臺,凸臺的高于轉軸外端,所述壓板的內側壓在凸臺上。
[0007]所述壓板是一個條形板,上面開有兩個軸孔,分別與一個刀片下部的兩個軸孔相對,且通過兩支轉軸與這個刀片的下部相固連,壓板的一端壓在另一個刀片的外側面上。
[0008]所述壓板固定在一個刀片的內側下部,壓板的內側壓在另一個刀片的外側面上。
[0009]所述鉸連兩個刀片的轉軸外圍,有一個刀片開有半環形槽,另一個刀片的內側固定一支短軸,短軸外端穿過刀片的半環形槽且裝有壓板,環形槽的槽寬與短軸滑動配合,壓板寬于半環形槽,壓板壓在半環形槽的槽口上。
[0010]所述壓板是與短軸的外螺紋相配合的螺母。
[0011]所述壓板即為連板。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壓板對刀片具有強制導向作用,防止刀片鋒刃向內側翻轉,杜絕刀片卡咬,因而允許兩個刀片的轉軸與刀刃接近,省力效果顯著,用于果樹修枝作業時切面平整,愈合良好,可避免由此產生的病患。
[0013]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參見以下附圖。
[0015]圖1是第一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0016]圖2是第一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的主視圖;
[0017]圖3是第一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的另一結構主視圖;
[0018]圖4是第一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桿連體的主視圖;
[0019]圖5是第一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桿連體的俯視圖;
[0020]圖6是第一種實施例的部件刀桿和壓板連接的主視圖;
[0021]圖7是第一種實施例的部件刀桿和壓板連接的俯視圖;
[0022]圖8是第二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3]圖9是第二種實施例的部件刀桿和連板連接的主視圖;
[0024]圖10是第二種實施例的部件刀桿和連板連接的俯視圖;
[0025]圖11是第三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6]圖12是第三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桿連板連接的主視圖;
[0027]圖13是第三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桿連板連接的俯視圖;
[0028]圖14是第四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0029]圖15是第四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壓板連接的主視圖;
[0030]圖16是第四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壓板連接的左視圖;
[0031]圖17是第四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壓板另一連接結構的主視圖;
[0032]圖18是第四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壓板另一連接結構的左視圖;
[0033]圖19是第五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0034]圖20是第五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的放大主視圖;
[0035]圖21是第五種實施例的刀片刀桿壓板連接的放大主視圖;
[0036]圖22是第六種實施例的刀片刀桿壓板連接的放大左視圖;
[0037]圖23是第七種實施例的主視圖;
[0038]圖24是第七種實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桿的主視圖;
[0039]圖25是第七種實施例的刀片、轉軸及短軸連接的主視圖;
[0040]圖26是第七種實施例的刀片、轉軸及短軸連接的左視圖。
[0041]圖中可見:刀片1,轉軸2,刀桿3,連板4,壓板5,鋒刃6,斜面7,外側面8,軸孔9,凸臺10,彈簧11,半環形槽12,短軸13。
【具體實施方式】
[0042]本實用新型總的構思是:在四軸修枝剪上設有壓板,壓在一個刀片的外側面,使兩個刀片在切割時內側貼近且不能相互卡咬,即可使轉軸靠近剪刀的刀刃,達到雙側切割和省力的目的。下面圍繞這一構思結合附圖介紹四種實施例。
[0043]第一種實施例:圖1介紹了一種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這種修枝剪也有兩支交叉的杠桿,通過一個轉軸2相鉸連。轉軸2前段是刀片1,后段是刀桿3。兩個刀片I當中有一個與刀桿3直接相連,而另一刀片則與刀桿3斷開,刀桿3上部與刀片I下部通過一支連板4及兩個轉軸相鉸連。斷開的刀桿3上端通過一個轉軸2鉸連在與刀桿直接相連的刀片I上。結合圖2圖4圖5圖6圖7可見:這里的刀片有兩種,一種是鋒刃內凹的刀片,習稱砧片,其刀桿習稱砧片刀桿。另一種是鋒刃外凸的刀片,習稱剪片,其刀桿習稱剪片刀桿。砧片的下端向內平折,再與砧片刀桿連為一體。而剪片卻與剪片刀桿斷開,不直接相連。剪片的下部有上下兩個軸孔9,上面的軸孔9通過一支轉軸與砧片相鉸連,下面的軸孔9通過另一支轉軸與一個連板5的一端相鉸連,連板5的另一端通過第三支轉軸與剪片刀桿的上部相鉸連,剪片刀桿的上端通過轉軸鉸連在砧片上。
[0044]圖中可見:在剪片刀桿上部固連一塊條形的壓板5,壓板5的內側面壓在剪片的外側面8上。顯然,壓板5內側與砧片的內側形成了一個導向槽,恰好把剪片夾在槽中,在進行切割時,剪片不能向內翻轉。同樣,砧片的運行路線也受到限制,這樣,剪片和砧片既可以貼緊,但又不會卡咬。這樣就為兩個刀片I的轉軸2位置上移創造了條件。由切割關系可知,兩個刀片在切割時,轉軸對鋒刃一側沒有壓力,轉軸的軸孔可以無限的接近鋒刃外邊緣,甚至可以出現缺口。由此可以增加兩刀片的張口幅度,大幅降低切割阻力,操作人員非常省力。同時,由于消除了卡咬現象,砧片也可以進行切割,即可以去掉墊板,實現雙側相對切割,雙側的切割線可以高度的重合,剪切性能達到最佳。
[0045]結合圖3可見:在刀片I的外側面8下部后邊緣設有凸臺10,凸臺10的高度高于轉軸2的外端。這樣,壓板5就可以壓在凸臺10上面,擺轉時在轉軸2的外端通過而即不受轉軸的限制,鋪蓋的面積更大,導向作用更強。
[0046]第二種實施例:圖8介紹的四軸果樹修枝剪,與第一種實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壓板5與剪片刀桿不固連,而是通過轉軸鉸連。結合圖9圖10可見:壓板5上面開有兩個軸孔,分別與一個刀片例如砧片下部的兩個軸孔9相對,且通過兩支轉軸2與這個刀片下部相固連,壓板5的一端壓在另一個刀片I例如剪片的外側。這里的兩個轉軸2,一支是鉸連兩個刀片的轉軸,另一支是串連砧片和剪片刀桿的轉軸。這樣,壓板5和砧片的下部相對把剪片夾在中間。顯然,這種壓板5更容易安裝,導向作用也更好。
[0047]第三種實施例:圖11圖12圖13介紹的四軸果樹修枝剪,與前兩種實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壓板5的下部固定在另一個刀桿即砧片刀桿的上部,再向上延伸壓在剪片的外側面8。顯然,這種結構是第一種實施例的變異,壓板都是固定在一支刀桿上,對一個刀片的外側進行約束。但由于這個刀桿與砧片為一整體,壓板5的穩定性更好,對刀片的導向作用更強。
[0048]圖11中的刀桿之間裝有回位彈簧11,可使刀桿在向內靠攏完成剪切之后,自動張開,以便于再次剪切。這種結構特別適于單手操作。
[0049]第四種實施例:圖14介紹的果樹修枝剪,與前兩種實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壓板5不固定在刀桿上,而是固定在一個刀片I的內側下部,壓板5的內側壓在另一個刀片的外側。這里例舉的是壓板5的下邊緣焊接在一個剪片的內側下部,其內側面壓在砧片的外側。顯然,這種結構的壓板5也可以防止刀片內翻,避免卡咬,而且結構還比較緊湊。
[0050]這種結構需要考慮的是壓板5與轉軸的干涉問題。結合圖15圖16可見:壓板5上部開有軸孔9,鉸連兩個刀片的轉軸2穿過壓板5。當然也可以如圖17圖18所示,壓板5不開軸孔,而是設有豁口躲開轉軸2,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0051]第五種實施例:圖19介紹的四軸修枝剪,與前幾個實施例相比,其壓板5的結構形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結合圖20可見:一個刀片I (圖中例舉的剪片)的轉軸2外圍開有以轉軸2軸心為圓心的半環形槽12,包括不完整的大半環形槽。結合圖21圖22可見:另一個刀片(圖中例舉的是砧片)的內側固定一支短軸13,短軸13外端裝有壓板5,半環形槽12的槽寬與短軸13滑動配合,壓板5寬于半環形槽12。安裝時,短軸13穿過環形槽12,短軸13上端的壓板5壓在半環形槽12的上口。在進行切割作業時,刀片I繞轉軸2擺動,半環形槽12隨著繞轉軸2轉動,短軸13在半環形槽12內相對移動,壓板5即可對刀片外側面施壓而避免與另一刀片卡咬。
[0052]當然,這個半環形槽13也可以設在轉軸2的上方,只要參數合理,也是可以工作的。
[0053]結合圖22可見,壓板5是與短軸13外面的螺紋相配合的螺母。螺母兩側設有扳柄,以便于隨時調整壓板5的壓力。這里的螺母最好有兩個,定位后可相互壓緊,防止松動。顯然,這種形式既簡單,又方便,適應性更好,應用前景十分可觀。
[0054]第七種實施例:圖23介紹的是第六種實施例的變異結構。結合圖24可見:一個刀片I (圖中例舉的砧片)的轉軸2外圍開有以轉軸2軸心為圓心的半環形槽12,包括不完整的大半環形槽。結合圖25圖26可見:另一個刀片(圖中例舉的是剪片)的內側固定一支短軸13,短軸13外端裝有壓板5,半環形槽12的槽寬與短軸13滑動配合,壓板5寬于半環形槽12。安裝時,短軸13穿過環形槽12,短軸13上端的壓板5壓在半環形槽12的上口。在進行切割作業時,刀片I繞轉軸2擺動,半環形槽12隨著繞轉軸2轉動,短軸13在半環形槽12內相對移動,壓板5即可對刀片外側面施壓而避免與另一刀片卡咬。
[0055]需要說明的是:壓板5和連板4可以是同一個部件。如圖所示:半環形槽12開在砧片下部,短軸13固定在剪片的內側,短軸穿過半環形槽12,再與壓板5的外端相鉸連,壓板5的另一端通過轉軸與上端鉸連在砧片上的刀桿3通過轉軸相鉸連。顯然,這個壓板5同時也是連板4。工作時,在刀桿3的推動下,連板4通過短軸13推動剪片擺轉,同時,短軸13在半環形槽12內滑動,連板4起到壓板5的作用,壓在槽口上,限制剪片的翻轉,同時也限制了砧片的翻轉,從而避免了兩個刀片的卡咬。
[0056]這樣方式省略了一個部件,結構更加緊湊。當然,本例當中的壓板5和連板4也可以是兩個部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包括兩個刀片(I)、兩個刀桿(3)和四支轉軸(2),兩個刀片(I)通過轉軸(2)相鉸連,其中一個刀片(I)與刀桿(3)為一體,另一刀片(I)通過連板(4)及兩個轉軸(2)與刀桿(3)鉸連,該刀桿(3)上端通過轉軸(2)鉸連在與刀桿連體的刀片(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枝剪上設有壓板(5),壓板(5)內側壓在刀片(I)的外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5)—端與一支刀桿(3)的上部相固連,另一端伸至一個刀片(I)的外側,壓板(5)的內側面壓在刀片(I)下部的外側面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I)下部外側面(8)的后邊緣設有凸臺(10),凸臺(10)的高于轉軸(2)外端,所述壓板(5)的內側壓在凸臺(10)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5)是一個條形板,上面開有兩個軸孔(9),分別與一個刀片(I)下部的兩個軸孔(9)相對,且通過兩支轉軸(2)與這個刀片(I)的下部相固連,壓板(5)的一端壓在另一個刀片(I)的外側面(8)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5)固定在一個刀片⑴的內側下部,壓板(5)的內側壓在另一個刀片(I)的外側面⑶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鉸連兩個刀片(I)的轉軸⑵外圍,有一個刀片⑴開有半環形槽(12),另一個刀片⑴的內側固定一支短軸(13),短軸(13)外端穿過刀片(I)的半環形槽(12)且裝有壓板(5),半環形槽(12)的槽寬與短軸(13)滑動配合,壓板(5)寬于半環形槽(12),壓板(5)壓在半環形槽(12)的槽口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5)是與短軸(13)的外螺紋相配合的螺母。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四軸增導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5)即為連板⑷。
【文檔編號】A01G3/02GK204014571SQ201420512091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30日
【發明者】騰建軍 申請人:騰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