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式破碎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錘式破碎機,包括轉子盤、錘頭、半圓形箅板、進料口與出料口,電機輸出軸通過皮帶輪帶動安裝在軸上的轉子盤,錘頭上帶有安裝孔并由銷軸鉸接在轉子盤上,其特點是:所述的半圓形箅板安裝在破碎機體的下半部,半圓形箅板上的箅縫設計為徑向,箅縫長度方向與錘頭的回轉面相平行。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傳統軸向箅縫破碎機單純依靠重力漏料而效率低的缺點,由于箅縫長度方向與錘頭回轉方向一致,被錘頭拋棄的物料可以沿切線方向清掃箅縫,避免了物料在破碎腔內的堆積;可使半圓箅板180度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實際增加了篩分面積,提高破碎機工作效率;也使錘頭和內襯件的使用壽命大大延長,降低了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錘式破碎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礦石破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帶有徑向箅縫的錘式破碎機。
【背景技術】
[0002]礦用錘式破碎機是一種利用錘頭的高速沖擊作用對礦塊進行中碎和細碎作業的破碎機械。錘頭鉸接于高速旋轉的轉子盤上,機體下半圓設有箅板以控制排料粒度,送入破碎機的礦塊首先受到高速運動的錘頭的沖擊而初次破碎,并同時獲得動能,高速飛向機殼內壁上的破碎板而再次受到破碎,小于箅條縫隙的料塊被排出機外,大于箅條縫隙的料塊在箅板上再次受到錘頭的沖擊和研磨,直至小于箅條縫隙后被排出。
[0003]傳統的錘破機為軸向箅縫,即箅縫長度方向與錘頭回轉面為90度相交,這種錘式破碎機雖然具有破碎比大、排料粒度均勻、能耗低等優點,但在實際生產應用過程中,由于設計軸向箅縫的原因,破碎好的料塊需要靠自重由箅縫排出機外,半圓形的箅板只有正下方大約90度范圍內可以正常漏料,再加上料塊之間互相擠壓,棚架等,即使已經破碎至小于箅縫的料塊也不能及時排出機外,造成破碎腔物料堆積,從而降低了機器的工作效率;同時還增加能耗,加速錘頭及內襯件的磨損,特別是對于濕粘性物料,這種堆積現象更加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徹底解決破碎腔物料堆積,將破碎好的物料及時排出機外的錘式破碎機。
[0005]本實用新型錘式破碎機采用徑向箅縫的設計結構,它改變了傳統軸向箅縫破碎機單純依靠重力漏料而效率低的缺點,由于箅縫長度方向與錘頭回轉方向一致,被錘頭拋棄的物料可以沿切線方向清掃箅縫,避免了物料在破碎腔內的堆積。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錘式破碎機,包括轉子盤、錘頭、半圓形箅板、進料口與出料口,電機輸出軸通過皮帶輪帶動安裝在軸上的轉子盤,錘頭上帶有安裝孔并由銷軸鉸接在轉子盤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圓形箅板安裝在破碎機體的下半部,半圓形箅板上的箅縫設計為徑向,箅縫長度方向與錘頭的回轉面相平行。
[0007]所述的半圓形箅板是由若干單根箅板聯成單件箅板,再由多個單件箅板組合而成。
[0008]本實用新型相比【背景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由于箅縫長度方向與錘頭回轉方向一致,被錘頭拋起的料塊可以沿切線方向清掃箅縫,可以使已經低于箅縫寬度的料塊及時排出機外,避免了物料在破碎腔內的堆積;2、可以使半圓箅板180度都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實際增加了篩分面積,提高破碎機工作效率;3、由于避免了物料在破碎腔的堆積,大大延長了錘頭和內襯件的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11]圖3為單根箅板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半圓形箅板,Ia單根箅板,2錘頭,3轉子盤,4進料口,5出料口,6箅縫。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實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述。
[0014]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錘式破碎機,包括轉子盤、錘頭、半圓形箅板、進料口與出料口,電機輸出軸通過皮帶輪帶動安裝在軸上的轉子盤3,錘頭2上帶有安裝孔并由銷軸鉸接在轉子盤3上,在機體上方設有進料口 4,半圓形箅板I安裝在破碎機體的下半部,在箅板I底部設置出料口 5 ;半圓形箅板I上的箅縫6設計為徑向,箅縫6的長度方向與錘頭2的回轉面相平行,即箅縫的長度方向與轉子的旋轉方向一致;因為重量關系同時也為了方便安裝,半圓形箅板I可以由多個單件箅板組合而成,如圖3所示,半圓形箅板I先由若干單根箅板Ia聯成單件箅板,再由多個單件箅板組合而成整體箅板。
【權利要求】
1.一種錘式破碎機,包括轉子盤、錘頭、半圓形箅板、進料口與出料口,電機輸出軸通過皮帶輪帶動安裝在軸上的轉子盤(3),錘頭(2)上帶有安裝孔并由銷軸鉸接在轉子盤(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圓形箅板(I)安裝在破碎機體的下半部,半圓形箅板(I)上的箅縫(6)設計為徑向,箅縫(6)長度方向與錘頭(2)的回轉面相平行。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錘式破碎機,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圓形箅板(I)是由若干單根箅板(Ia)聯成單件箅板,再由多個單件箅板組合而成。
【文檔編號】B02C13/284GK204051786SQ201420530049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5日
【發明者】史文明, 趙國慶 申請人:史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