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微型電動采茶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包括集葉槽、刀片、刀座、手柄、傳動電機及傳動組件,所述的刀片由傳動電機通過傳動組件帶動,鉸接于刀座上且設置于集葉槽之底部,所述的手柄呈“n”型,通過支架設置于采茶機之自重中心上,所述的手柄頂部設置啟閉開關,通過內接開關線路電性連接傳動電機,所述的傳動電機上設置外接線路。本實用新型采用“擋葉板直接拔入式”茶葉集葉方式,減輕操作時負荷量,便于掌握采摘高度,減輕機手勞動強度;同時增加刀片及集葉槽工作幅寬,提高采摘功效及產量;通過增大電機功率,克服“卡機”現象;采茶機手柄設于重力中心點,相對省力。刀片設置于集葉槽底部,減少安全隱患,操作便捷。
【專利說明】一種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體積小,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可一人操作采剪茶葉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
【背景技術】
[0002]茶樹的合理采摘是茶葉獲得穩產、高產、優質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采茶就是要根據茶樹品種、氣候條件、樹齡、生長勢及不同肥培水平等因素,結合市場需求采摘茶葉,采茶和留養結合,既收茶葉,又能保證茶樹正常生長,達到持續高產優質的目的。近年來,在我國大型茶場推廣試用的采茶機,有雙人擔架式、機動型、螺旋滾刀切割式采茶機及水平旋轉刀切割式采茶機兩種。這兩種采茶機的采摘質量好,能適應各種地形的茶園作業,比手工采茶提高工效約10倍。然而,這些采茶機大多笨重,需多人合力操作,并且需要大動力源,靠電機發動,實地操作時常受限制。
[0003]現有技術中也有一些小型采茶機,通常以蓄電池為動力,小型輕便、單人操作,適應性強。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現有小型采茶機通常采摘效率不高,還容易出現“卡機”現象,集葉袋集葉的方式操作過程中也較費力,并且采茶機刀片外漏,容易產生安全隱患。如專利申請號為200920119120.8的微型名茶采茶機,由于工作幅寬太小,僅150臟,采摘效率不高,臺時產量約9千克;電機額定功率較小,僅24 I,經常出現“卡機”情況;集葉方式用葉輪撥動推入,集葉袋有一定的重量,費力的同時不好掌握采摘高度;手持采茶機的部位靠近頂端,相對費力。為此,研制開發一種高效、省力、安全、便捷的手持式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簡便、能有效提高采茶效率、不易卡機,便于掌握采摘高度的,勞動強度低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集葉槽、刀片、刀座、手柄、傳動電機及傳動組件,所述的刀片由傳動電機通過傳動組件帶動,鉸接于刀座上且設置于集葉槽之底部,所述的手柄呈“II”型,通過支架設置于采茶機之自重中心上,所述的手柄頂部設置啟閉開關,通過內接開關線路電性連接傳動電機,所述的傳動電機上設置外接線路。
[0006]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的微型名茶采茶機上采用“擋葉板直接拔入式”結構的茶葉集葉方式,替換了傳統的葉輪撥動推入式集葉方式,減輕操作時采茶機的負荷量,便于掌握采摘高度,減輕機手勞動強度;同時增加刀片及集葉槽工作幅寬,大幅度提高采摘功效,臺時產量得以提高;通過增大電機功率,克服“卡機”現象;采茶機手柄部位設置于自身重力中心點,采茶過程相對省力。同時該裝置采茶機刀片設置于集葉槽底部,有效減少安全隱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容易,操作簡便,能有效提高采茶效率、減少“卡機”現象,減少工人勞動強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0008]圖2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俯視不意圖;
[0009]圖中:1-集葉槽,2-刀片,3-刀座,4-手柄,5-啟閉開關,6-內接開關線路,7-傳動電機,8-支架,9-傳動箱,10-傳動組件,11-電機罩,12-外接線路。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均落入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
[0011]如圖廣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集葉槽1、刀片2、刀座3、手柄4、傳動電機7及傳動組件10,所述的刀片2由傳動電機7通過傳動組件10帶動,鉸接于刀座3上且設置于集葉槽1之底部,所述的手柄4呈“!1”型,通過支架8設置于采茶機之自重中心上,所述的手柄4頂部設置啟閉開關5,通過內接開關線路6電性連接傳動電機7,所述的傳動電機7上設置外接線路12。
[0012]所述的集葉槽1為三面設置擋葉板、一面開口的撮箕狀,其開口端底部固結刀座3,所述的刀座3連通傳動箱9。該裝置將傳統的葉輪撥動推入式改為“擋葉板直接拔入式”,減輕負荷量,便于掌握采摘高度,同時減輕機手勞動強度。
[0013]所述的集葉槽1之開口寬為2010(3111。增加工作幅寬長度,使其采摘幅面達29厘米,大幅度提高采摘功效,在畝產鮮葉500千克以上的茶園中進行采摘,臺時產量從9千克左右提聞到40千克以上。
[0014]所述的刀片2包括上刀片及下刀片,二者兩兩交疊呈剪刀口狀,成對設置于刀座3上。
[0015]所述的刀片2之銳端探出集葉槽1開口端之底部20?30!11111。刀片設置于集葉槽1底部,降低安全隱患。
[0016]所述的手柄4為中空管狀結構,其外周各棱倒圓弧,內部設置內接開關線路6—端連通啟閉開關5,一端連通傳動電機7。該裝置手柄位置設置于靠近整個裝置重力中心點,相對省力;手柄頂部設置按壓式啟閉開關5,位置與手握手柄時大拇指位置相適應,方便啟閉采茶機。手柄4外周倒圓弧,與各面圓滑過渡連接,操作時輕便,不傷手。
[0017]所述的傳動組件10包括齒輪副、傳動軸、偏心輪及推桿,所述的齒輪副為90。交叉的錐齒輪傳動結構,通過傳動軸一端連接傳動電機7,另一端連接帶動偏心輪作偏心運動。
[0018]所述的偏心輪包括上、下偏心輪,分別連接上、下推桿帶動上、下刀片進行切割運動。
[0019]所述的傳動電機7為直流電機,電機額定功率不小于301,其外部設置電機罩11。
[0020]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
[0021〕 本實用新型在現有的微型名茶采茶機上采用“擋葉板直接拔入式”結構,通過集葉槽1直接集葉,替換了傳統的葉輪撥動推入式集葉方式,減輕操作時負荷量,便于掌握采摘高度,減輕機手勞動強度;同時增加刀片2及集葉槽1的工作幅寬,大幅度提高采摘功效,臺時產量得以提高;通過增大傳動電機7的額定功率,克服“卡機”現象;采茶機手柄4部位設置于自身重力中心點,相對省力。同時該裝置采茶機刀片2設置于集葉槽1底部,有效減少安全隱患。
[0022]操作時,右手置于“!1”形手柄4上,大拇指輕輕按壓啟閉開關5,傳動電機7帶動齒輪副,再帶動偏心輪,通過推桿帶動刀片2,刀片2 —方面切割葉片一方面擊打葉片,將葉片拋向后部,同時人的手向前運動使葉片落入集葉槽1中,對茶葉進行輕松采集。待集葉槽1中茶葉裝滿后,關閉啟閉開關5,倒出茶葉并進行整理裝袋,即可進行下一次操作。
[0023]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制作容易,操作簡便,能有效提高采茶效率、減少“卡機”現象,減少工人勞動強度,同時還具有、綠色環保、使用簡單、投資少、見效快、收效高等、特點。
[0024]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包括集葉槽(I)、刀片(2)、刀座(3)、手柄(4)、傳動電機(7)及傳動組件(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2)由傳動電機(7)通過傳動組件(10)帶動,鉸接于刀座(3)上且設置于集葉槽(I)之底部,所述的手柄(4)呈“η”型,通過支架(8)設置于采茶機之自重中心上,所述的手柄(4)頂部設置啟閉開關(5),通過內接開關線路(6)電性連接傳動電機(7),所述的傳動電機(7)上設置外接線路(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葉槽(I)為三面設置擋葉板、一面開口的撮箕狀,其開口端底部固結刀座(3),所述的刀座(3)連通傳動箱(9)。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葉槽(I)之開口寬為20?30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2)包括上刀片及下刀片,二者兩兩交疊呈剪刀口狀,成對設置于刀座(3)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片(2)之銳端探出集葉槽(I)開口端之底部20?3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4)為中空管狀結構,其外周各棱倒圓弧,內部設置內接開關線路(6)—端連通啟閉開關(5),一端連通傳動電機(7 )。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組件(10)包括齒輪副、傳動軸、偏心輪及推桿,所述的齒輪副為90°交叉的錐齒輪傳動結構,通過傳動軸一端連接傳動電機(7),另一端連接帶動偏心輪作偏心運動。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輪包括上、下偏心輪,分別連接上、下推桿帶動上、下刀片進行切割運動。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微型電動采茶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電機(7)為直流電機,電機額定功率不小于30W,其外部設置電機罩(11)。
【文檔編號】A01D46/04GK204168780SQ201420547779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23日
【發明者】許有忠 申請人:許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