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的是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馬齒莧別稱馬莧,五行草,長命草,五方草,瓜子菜,麻繩菜,馬齒菜,酸菜;為馬齒莧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肥厚多汁,無毛,高10-30cm。生于田野路邊及庭園廢墟等向陽處。國內各地均有分布。該種為藥食兩用植物。全草供藥用,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種子明目。現代研究,馬齒莧還含有豐富的SL3脂肪酸及維生素A樣物質:SL3脂肪酸是形成細胞膜,尤其是腦細胞膜與眼細胞膜所必需的物質;維生素A樣物質能維持上皮組織如皮膚、角膜及結合膜的正常機能,參與視紫質的合成,增強視網膜感光性能,也參與體內許多氧化過程。此外,馬齒莧還可作獸藥和農藥;嫩莖葉可作蔬菜等。
[0003]近年來,馬齒莧的醫用和藥用價值被充分開發,馬齒莧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馬齒莧為天熱野生草株,尚沒有人工大規模種植的先例也沒有相關的技術。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填補馬齒莧人工種植的技術空白,以滿足市場對馬齒莧的需求,種植效益極高。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0006]一、育苗:
[0007]1、整地施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千克,耕翻深度15厘米,打碎土塊,畦面達到平、松、軟細的要求,作寬I米的畦,溝寬40厘米。畦面開21厘米-24厘米寬的兩條播種淺溝,進行條播。
[0008]2、播種:播種前將種植置于55°C的溫水中浸泡,并沿一個方向不斷攪拌,直到水溫降到20°C,然后撈出種子晾干,待播種;4月播種,采用條播,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可在種子中加入100倍種子重量的細沙進行撒播。因種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后只需輕耙表土,無須再行覆土。如土壤干燥,則用灑水壺略噴濕畦面即可。
[0009]二、定植:
[0010]1、播種后15?20天即可移入大田栽培,移栽前將田土進行翻耕,結合整地每畝施入1500kg充分腐熟的人畜糞,或15?20kg三元復合肥,然后按1.2m寬開廂,按株行距15cmX20cm定植,定植后澆透定根水;移栽最好選陰天進行,如在晴天移栽,栽后兩天內應采取遮蔭措施,并于每天傍晚澆水I次。
[0011]2、田間管理:前期可不追肥,以后每采收I?2次追I次稀薄人糞水,生長期間經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形成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促進營養枝的抽生。干旱時要適當澆水,生長期間要注意除草。馬齒莧很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需噴藥。
[0012]三、采收: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開始采撥幼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厘米-10厘米,讓其他苗繼續生長。播后25天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時,正式采收。一般幼苗單株產量達35克-40克。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根部留2節-3節主莖,以后陸續采收。
[0013]本發明所提出的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填補馬齒莧人工種植的技術空白,以滿足市場對馬齒莧的需求,種植效益極高。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0015]二、育苗:
[0016]1、整地施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千克,耕翻深度15厘米,打碎土塊,畦面達到平、松、軟細的要求,作寬I米的畦,溝寬40厘米。畦面開21厘米-24厘米寬的兩條播種淺溝,進行條播。
[0017]2、播種:播種前將種植置于55°C的溫水中浸泡,并沿一個方向不斷攪拌,直到水溫降到20°C,然后撈出種子晾干,待播種;4月播種,采用條播,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可在種子中加入100倍種子重量的細沙進行撒播。因種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后只需輕耙表土,無須再行覆土。如土壤干燥,則用灑水壺略噴濕畦面即可。
[0018]二、定植:
[0019]1、播種后15?20天即可移入大田栽培,移栽前將田土進行翻耕,結合整地每畝施入1500kg充分腐熟的人畜糞,或15?20kg三元復合肥,然后按1.2m寬開廂,按株行距15cmX20cm定植,定植后澆透定根水;移栽最好選陰天進行,如在晴天移栽,栽后兩天內應采取遮蔭措施,并于每天傍晚澆水I次。
[0020]2、田間管理:前期可不追肥,以后每采收I?2次追I次稀薄人糞水,生長期間經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形成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促進營養枝的抽生。干旱時要適當澆水,生長期間要注意除草。馬齒莧很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需噴藥。
[0021]三、采收: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開始采撥幼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厘米-10厘米,讓其他苗繼續生長。播后25天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時,正式采收。一般幼苗單株產量達35克-40克。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根部留2節-3節主莖,以后陸續采收。
[0022]本發明所提出的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填補馬齒莧人工種植的技術空白,以滿足市場對馬齒莧的需求,種植效益極高。
【主權項】
1.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 一、育苗: . 1、整地施肥:每畝施腐熟廄肥2000千克,耕翻深度15厘米,打碎土塊,畦面達到平、松、軟細的要求,作寬I米的畦,溝寬40厘米;畦面開21厘米-24厘米寬的兩條播種淺溝,進行條播; . 2、播種:播種前將種植置于55°C的溫水中浸泡,并沿一個方向不斷攪拌,直到水溫降到20°C,然后撈出種子晾干,待播種;4月播種,采用條播,為了使播種密度均勻,在種子中加入100倍種子重量的細沙進行撒播;因種子易掉入土壤孔隙中,播后只需輕耙表土,無須再行覆土;如土壤干燥,則用灑水壺略噴濕畦面即可; 二、定植: .1、播種后15?20天即可移入大田栽培,移栽前將田土進行翻耕,結合整地每畝施入1500kg充分腐熟的人畜糞,或15?20kg三元復合肥,然后按1.2m寬開廂,按株行距15cmX20cm定植,定植后澆透定根水;移栽選陰天進行,如在晴天移栽,栽后兩天內應采取遮蔭措施,并于每天傍晚澆水I次;. 2、田間管理:前期可不追肥,以后每采收I?2次追I次稀薄人糞水,生長期間經常追施一點氮肥,其莖葉可以生長肥嫩粗大,增加產量,遲緩生殖生長,改善品質;形成的花蕾要及時摘除,以促進營養枝的抽生;干旱時要適當澆水,生長期間要注意除草;馬齒莧很少發生病蟲害,一般不需噴藥; 三、采收: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開始采撥幼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厘米-10厘米,讓其他苗繼續生長;播后25天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時,正式采收;一般幼苗單株產量達35克-40克;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根部留2節-3節主莖,以后陸續采收。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育苗;定植;三、采收:當苗高15厘米左右時,開始采撥幼苗供食,使株距保持9厘米?10厘米,讓其他苗繼續生長。播后25天左右,株高25厘米以上時,正式采收。一般幼苗單株產量達35克?40克。采收時要注意在植株根部留2節?3節主莖,以后陸續采收。本發明所提出的一種馬齒莧的栽培方法,填補馬齒莧人工種植的技術空白,以滿足市場對馬齒莧的需求,種植效益極高。
【IPC分類】A01G1/00
【公開號】CN105706684
【申請號】CN201610056956
【發明人】王瑞俊, 王繼紅
【申請人】和縣綠源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