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玉米育種過程中自交系雌穗套袋使用方法,屬于農業作物遺傳育種技 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 玉米育種工作中,套袋授粉是一項既繁重又辛苦的工作。玉米是雌雄同株異花植 物,在玉米育種過程中,針對每一棵玉米自交系種質常采用人工套袋授粉的方法,隔絕外來 花粉的混雜,工作量大,套袋時套袋不牢或套袋不嚴發生歪斜而掉袋,紙袋掉落導致花絲暴 露于空氣中形成跑絲,此株就成為無效穗。玉米套袋授粉技術是育種過程中最基本的田間 操作技術,貫穿于玉米育種的始終,運用正確有效的套袋操作技術規程可以提高育種工作 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田操作中,套袋在雌穗膨大、花絲尚未露出苞葉之前均可進 行,原則上寧早勿晚。套袋過早,雌穗可能在生長的過程中撐破紙袋,使花絲露出,或者風吹 等使紙袋掉落。套袋過遲,雌穗花絲可能露出,導致套袋無效,判斷方法是套雌穗從雄穗入 手,當雄穗有吐雄之勢(通常是頂葉尖部向內彎曲)時,檢查該品系雌穗,擇優選套。在授粉 時先將雄袋抖完花粉后取下,然后左手取雌穗袋,右手拿雄穗袋,當花絲露出雌穗袋時,迅 速將花粉倒在花絲上,再將雌穗袋重新套好,套雌穗的位置,原則上先套上位棒不套下位 棒,別上大頭針或用塑料型線繩纏繞雌穗和莖桿來固定羊皮紙袋,填寫日期、工作者姓名的 標簽掛在套好的果穗上。
[0003] 當前,玉米商業化育種中自交系套袋授粉后絕大多數育種家采用大頭針穿刺羊皮 紙袋和雌穗苞葉來固定雌穗袋子防止脫落(包括打除棒位葉),另有一部分育種家采用傳統 的塑料型線繩纏繞雌穗和莖桿來固定雌穗袋子防止脫落。該方法在實際使用過程中費時費 力,在大規模人工勞作高成本的同時存在大頭針自然脫落和人工操作過程中掉落導致的傷 人事件(包括大頭針殘留土壤導致的下茬傷人事件),玉米花期短,玉米自交系自交和測交 工作量大,因此急需尋找一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以解決玉米雌穗套袋過 程中操作人員安全及人工集約型高成本問題。
【發明內容】
[0004]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
[0005]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 -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驟進行:
[0007] -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其特點在于,方法如下:
[0008] 在雌穗膨大、花絲尚未露出苞葉之前,在玉米棒位葉距離莖桿葉鞘IOcm處沿葉面 水平方向折角45°,然后將長18cm、寬Ilcm的羊皮紙袋整體套入棒位葉和雌穗,嵌入葉鞘與 莖桿粘結處。
[0009] 進一步,所述羊皮紙袋位于莖桿一側的口部距葉鞘與莖桿粘結處5.0cm。
[001 0]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0011] 1、本發明避免了育種家大規模開展商業化育種時使用大頭針及塑料型線繩殘留 造成的土壤降解污染及大頭針自然脫落和人工操作過程中掉落導致的傷人事件(包括大頭 針殘留土壤導致的下茬傷人事件),因此是一種無外源污染環保型的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 落方法。
[0012] 2、本發明簡化了玉米雌穗套袋工序,降低了人工集約型勞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 率。
[0013] 3、本發明方法是在棒位葉距離莖桿葉鞘IOcm處采用沿葉面水平方向折角45°,然 后將羊皮紙袋整體套入棒位葉和雌穗,利用棒位葉對羊皮紙袋形成支撐,并通過雌穗及棒 位葉折角部自然成長與羊皮紙袋形成膨脹阻力對套袋進行自我固定,既解決了在套袋期間 套袋脫落問題,又避免了因棒位葉打斷造成的自交系百粒重降低的影響。
【附圖說明】
[0014] 圖1是本發明玉米植株雌穗套袋方法示意圖。
[0015]圖2是本發明玉米植株雌穗套袋方法圖。
[0016] 圖3是現有套袋方法中未打除棒位葉通過大頭針穿刺羊皮紙和雌穗苞葉的套袋 圖。
[0017] 圖4是現有套袋方法中未打除棒位葉通過線繩纏繞雌穗羊皮紙袋與莖桿的套袋 圖。
[0018] 圖5是現有套袋方法中打除棒位葉通過線繩纏繞雌穗羊皮紙袋與莖桿的套袋圖。
[0019] 圖中:1、雄穗;2、莖桿;3、棒位葉;4、羊皮紙袋;5、葉鞘與莖桿粘結處;6、雌穗。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解釋說明。
[0021] 實施例1
[0022]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玉米研究中心育種團隊在2010年于安徽省阜南縣 玉米育種基地對本發明方法進行實驗,在雌穗膨大、花絲尚未露出苞葉之前,如圖1所示,在 玉米棒位葉距離莖桿葉鞘6-14cm處沿葉面水平方向折角45度左右,然后將羊皮紙袋(18cm X 11cm)整體套入棒位葉和雌穗,嵌入葉鞘與莖桿粘結處即可。作為優選方案羊皮紙袋位于 莖桿一側的口部距葉鞘與莖桿粘結處以5. Ocm為宜。
[0023]羊皮紙袋作為優選方案,采用兩張長方形羊皮紙經邊際相互粘接形成袋體,其中 一張羊皮紙的的長度為18cm、寬度為11cm,另一張長度為13cm,寬度為11cm,在套袋時,長度 較短的那一面靠近莖桿;進一步,為了便于套袋,兩張長方形羊皮紙采用相同形狀,即由左 部和右部組成,左部長13cm、寬4-6cm;右部長18cm、寬5-7cm〇
[0024]為了確定本發明方法棒位葉最佳折葉位置,分別在玉米棒位葉距離莖桿葉鞘6cm、 8〇11、10〇]1、12〇]1、14〇]1處沿葉面水平方向折角45度左右,并采用優選的羊皮紙袋,其它相同, 在整個套袋期間,套袋脫落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
[0025]表1 2010年20份玉米自交系棒位葉折葉套袋脫落試驗結果
[0028] 表1中的前期是指自套袋之日起1-15天內;后期是指自套袋之日起30-45天內。
[0029] 本發明方法原理是,利用棒位葉和雌穗與羊皮紙袋形成的膨脹阻力及羊皮紙袋嵌 入葉鞘與莖桿粘結處形成的阻力解決了玉米雌穗的套袋脫落問題,既解決了大頭針自然脫 落和人工操作過程中掉落導致的傷人事件(包括大頭針殘留土壤導致的下茬傷人事件),也 避免了大頭針及塑料型線繩殘留土壤造成的降解污染問題,簡化了玉米雌穗套袋工序,降 低了人工集約型勞動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進而保證了授粉質量和育種家大規模商業化 育種計劃的實施。
[0030] 實施例2
[0031]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玉米研究中心育種團隊在2010年-2015年于安徽 省阜南縣玉米育種基地對本發明方法進行實驗驗證,處理A采用本發明套袋方法,處理B為 自然授粉自交系(CK);處理C為打除棒位葉后使用大頭針穿刺羊皮紙袋和雌穗苞葉固定雌 穗袋子。通過多重比較分析參見表2,打除棒位葉后使用大頭針穿刺羊皮紙袋和雌穗苞葉固 定雌穗袋子顯著影響自交系百粒重,本發明中棒位葉距離莖桿葉鞘IOcm處沿葉面水平方向 折角45度的育種套袋方法與自然授粉(CK)自交系百粒重沒有顯著差異,表明該方法穩定可 靠,無風險,既解決了在套袋期間套袋脫落問題,又避免了因棒位葉打斷造成的自交系百粒 重降低的影響。
[0032] 表2 2010年-2015年20份玉米自交系百粒重Duncan(P< 0.01)多重比較結果
[0034] 表注:A處理為棒位葉距離莖桿葉鞘IOcm處沿葉面水平方向折角45度套袋;B處理 為自然授粉自交系(CK) ;c處理為打除棒位葉后使用大頭針穿刺羊皮紙袋和雌穗苞葉固定 雌穗袋子。
[0035]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 一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 在雌穗膨大、花絲尚未露出苞葉之前,在玉米棒位葉距離莖桿葉鞘10cm處沿葉面水平 方向折角45°,然后將長18cm、寬11cm的羊皮紙袋整體套入棒位葉和雌穗,嵌入葉鞘與莖桿 粘結處。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所述羊皮紙袋位 于莖桿一側的口部距葉鞘與莖桿粘結處5.0cm。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保型防止玉米雌穗套袋脫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如下:在雌穗膨大、花絲尚未露出苞葉之前,在玉米棒位葉距離莖稈葉鞘10cm處沿葉面水平方向折角45°,然后將長18cm、寬11cm的羊皮紙袋整體套入棒位葉和雌穗,嵌入葉鞘與莖稈粘結處。本發明方法是在棒位葉距離莖稈葉鞘10cm處采用沿葉面水平方向折角45°,然后將羊皮紙袋整體套入棒位葉和雌穗,利用棒位葉對羊皮紙袋形成支撐,并通過雌穗及棒位葉折角部自然成長與羊皮紙袋形成膨脹阻力對套袋進行自我固定,既解決了在套袋期間套袋脫落問題,又避免了因棒位葉打斷造成的自交系百粒重降低的影響。
【IPC分類】A01H1/02
【公開號】CN105706912
【申請號】CN201610105380
【發明人】錢益亮, 左曉龍, 阮龍, 王俊, 齊耀程, 張瑋
【申請人】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