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鐵鎖組培苗低溫煉苗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鐵鎖組培苗低溫煉苗方法,屬于中藥材快速繁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金鐵鎖為石竹科金鐵鎖屬植物金鐵鎖(Psammosilene tunicoides ff.C.Wu et C.Y.Wu),又名獨定子、昆明沙參、蜈蚣七、對葉七等,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和西藏部分地區。為中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民間用藥歷史悠久,首載于《滇南本草》,而后收載于1977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倉愐出血、消腫排膿等,具散瘀、排膿、消腫、止血等功效,民間用藥、苗藥、制藥企業等均對金鐵鎖有較大需求。由于野生金鐵鎖生境特殊,往往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上,干旱或半干旱、植被稀疏的紅壤、黃壤和礫石土中,導致其野生資源保有量稀少,自然繁殖較為困難,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金鐵鎖野生資源遭受了極大的破壞,導致野外頻現大量采挖痕跡,野生資源難覓蹤跡,《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已把金鐵鎖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0003]組織培養金鐵鎖技術已成為擴大化種群,規范化、規模化種植金鐵鎖較為便捷且可行的方法。煉苗成活率高低直接關系金鐵鎖組織培養能否取得成功。常規煉苗時,往往采用強光煉苗、自然光過渡煉苗、小拱棚煉苗等方法,其缺點是:金鐵鎖在高溫環境下,可溶性糖含量少,含水量、酶活性較高,導致金鐵鎖抗逆性較低,從而使得金鐵鎖煉苗移栽成活率在50%左右。
[0004]金鐵鎖在高溫環境下,移栽后緩苗期較長,受根腐病、莖腐病感染幾率較高,從而使得金鐵鎖煉苗移栽成活率較低、污染率較高。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能大幅提高金鐵鎖組培煉苗中的成活率,同時極大降低煉苗過程中的污染率的金鐵鎖組培苗低溫煉苗方法。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金鐵鎖組培苗低溫煉苗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一:將待煉苗移栽的金鐵鎖瓶苗移入煉苗培養室,用高錳酸鉀和甲醛密閉熏蒸20min,以達到組培瓶外表面及培養室殺菌目的;
步驟二:將熏蒸后的金鐵鎖組培苗于環境溫度16-18°C,光照強度1800-2000LX,光照時間12h/d,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培養7d;
步驟三:經過7d的低溫培養,金鐵鎖角質層逐步變厚,苗高長勢變緩甚至停止生長;將培養溫度調低至11_13°C,光照調整至1500-1800LX,繼續培養14d,待組培苗角質層出現較強反光,莖段出現少許絨毛,苗高停止生長后,取出金鐵鎖組培苗;
步驟四:用鑷子小心取出金鐵鎖組培苗,于800倍多菌靈消毒液中浸泡2h,晾干后移栽于事先配置好的煉苗基質中;整個移栽過程中,濕度不得低于85%,通風條件良好。
[0007]所述步驟四中的煉苗基質,按體積比,以經消毒后細沙10%_20%、腐殖土40%_50%、青笞40%-50%混合配制而成。
[0008]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基于植物在低溫環境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多,含水量降低,酶活性降低,氣孔關閉,最終導致植物抗逆性增強,使金鐵鎖煉苗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移栽后緩苗期明顯縮短,受根腐病、莖腐病感染幾率降低,大大提高煉苗移栽成活率。
[0009]2、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改變了傳統金鐵鎖組培煉苗方法,具有煉苗成活率高,苗壯,緩苗期短等特性,種苗煉苗后一致性好,徒長、黃化情況少,對加快金鐵鎖人工育苗,擴大化生產提供了技術保證,對野生資源的保護和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0010]3、本發明的應用不僅有利于野生居群的恢復,同時可遏制野生資源的掠奪性采挖,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一
1、金鐵鎖組培苗煉苗前,挑選生長狀況良好,葉色淺綠至墨綠,苗高4cm的瓶苗裝框備用;
2、將待煉苗移栽的金鐵鎖瓶苗移入煉苗培養室,用高錳酸鉀和甲醛密閉熏蒸20min,已達到殺滅瓶身表面菌類目的;
3、將熏蒸后的金鐵鎖組培苗于環境溫度17°C,光照強度1900LX,光照時間12h/d,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培養7d,培養過程中,可見金鐵鎖組培苗生長速度緩慢,部分過于幼嫩的瓶苗苗高出現明顯滯張情況;
4、經過7d的過渡培養,金鐵鎖組培苗出現葉片表面角質層變厚,葉面出現少許反光;
5、培養室溫度調至12°C,光照調整至1700Lx,光照時間12h/d,培養14d,這一階段培養過程中,金鐵鎖生長明顯受到抑制,莖段出現少許絨毛,部分葉片出現淺紅或淡紫色;
6、將金鐵鎖組培苗取出,于800倍多菌靈消毒液中浸泡2h,遮陰晾干待用;晾干后移栽于事先配置好的煉苗基質中;整個移栽過程中,濕度不得低于85%,通風條件良好。
[0012]7、所述的煉苗基質,按體積比,以經消毒后細沙15%、腐殖土45%、青苔40%混合配制
ntjD
[0013]實施例二
1、金鐵鎖組培苗煉苗前,挑選生長狀況良好,葉色淺綠至墨綠,苗高3cm的瓶苗裝框備用;
2、將待煉苗移栽的金鐵鎖瓶苗移入煉苗培養室,用高錳酸鉀和甲醛密閉熏蒸20min,已達到殺滅瓶身表面菌類目的;
3、將熏蒸后的金鐵鎖組培苗于環境溫度16°C,光照強度2000LX,光照時間12h/d,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培養7d,培養過程中,可見金鐵鎖組培苗生長速度緩慢,部分過于幼嫩的瓶苗苗高出現明顯滯張情況;
4、經過7d的過渡培養,金鐵鎖組培苗出現葉片表面角質層變厚,葉面出現少許反光;
5、培養室溫度調至11°C,光照調整至1800LX,光照時間12h/d,培養14d,這一階段培養過程中,金鐵鎖生長明顯受到抑制,莖段出現少許絨毛,部分葉片出現淺紅或淡紫色; 6、將金鐵鎖組培苗取出,于800倍多菌靈消毒液中浸泡2h,遮陰晾干待用;晾干后移栽于事先配置好的煉苗基質中;整個移栽過程中,濕度不得低于85%,通風條件良好。
[0014]7、所述的煉苗基質,按體積比,以經消毒后細沙10%、腐殖土50%、青苔40%混合配制
ntjD
[0015]實施例三
1、金鐵鎖組培苗煉苗前,挑選生長狀況良好,葉色淺綠至墨綠,苗高5cm的瓶苗裝框備用;
2、將待煉苗移栽的金鐵鎖瓶苗移入煉苗培養室,用高錳酸鉀和甲醛密閉熏蒸20min,已達到殺滅瓶身表面菌類目的;
3、將熏蒸后的金鐵鎖組培苗于環境溫度18°C,光照強度1800LX,光照時間12h/d,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培養7d,培養過程中,可見金鐵鎖組培苗生長速度緩慢,部分過于幼嫩的瓶苗苗高出現明顯滯張情況;
4、經過7d的過渡培養,金鐵鎖組培苗出現葉片表面角質層變厚,葉面出現少許反光;
5、培養室溫度調至13°C,光照調整至1750Lx,光照時間12h/d,培養14d,這一階段培養過程中,金鐵鎖生長明顯受到抑制,莖段出現少許絨毛,部分葉片出現淺紅或淡紫色;
6、將金鐵鎖組培苗取出,于800倍多菌靈消毒液中浸泡2h,遮陰晾干待用;晾干后移栽于事先配置好的煉苗基質中;整個移栽過程中,濕度不得低于85%,通風條件良好。
[0016]7、所述的煉苗基質,按體積比,以經消毒后細沙18%、腐殖土42%、青苔40%混合配制
ntjD
[0017]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前提下,可輕易作出的變化或替換,都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金鐵鎖組培苗低溫煉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一:將待煉苗移栽的金鐵鎖瓶苗移入煉苗培養室,用高錳酸鉀和甲醛密閉熏蒸20min,以達到組培瓶外表面及培養室殺菌目的; 步驟二:將熏蒸后的金鐵鎖組培苗于環境溫度16-18°C,光照強度1800-2000LX,光照時間12h/d,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培養7d; 步驟三:經過7d的低溫培養,金鐵鎖角質層逐步變厚,苗高長勢變緩甚至停止生長;將培養溫度調低至11_13°C,光照調整至1500-1800LX,繼續培養14d,待組培苗角質層出現較強反光,莖段出現少許絨毛,苗高停止生長后,取出金鐵鎖組培苗; 步驟四:用鑷子小心取出金鐵鎖組培苗,于800倍多菌靈消毒液中浸泡2h,晾干后移栽于事先配置好的煉苗基質中;整個移栽過程中,濕度不得低于85%,通風條件良好。2.根據權利要求1金鐵鎖組培苗低溫煉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四中的煉苗基質,按體積比,以經消毒后細沙10%-20%、腐殖土40%-50%、青苔40%-50%混合配制而成。
【專利摘要】一種金鐵鎖組培苗低溫煉苗方法,將金鐵鎖瓶苗移入煉苗培養室,用高錳酸鉀和甲醛密閉熏蒸20min;將組培苗于環境溫度16?18℃,光照強度1800?2000Lx,光照時間12h/d,通風好的環境中培養7d;將溫度調低至11?13℃,光照調整至1500?1800Lx,繼續培養14d后用鑷子取出金鐵鎖組培苗,于800倍多菌靈消毒液中浸泡2h,晾干后移栽于煉苗基質中。本發明基于植物在低溫環境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多,含水量降低,酶活性降低,氣孔關閉,最終導致植物抗逆性增強,移栽后緩苗期明顯縮短,受根腐病、莖腐病感染幾率降低,使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大大提高煉苗移栽成活率。
【IPC分類】A01H4/00, A01G1/00
【公開號】CN105706723
【申請號】CN201610144969
【發明人】陳杰, 王永, 周茂嫦, 徐慶祝, 趙健雄
【申請人】畢節市中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