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人類重要的三大糧食作物之一,原產亞洲熱帶,在中國廣為栽種后,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世界上大約有50%的人口以水稻為主食。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結稻粒去殼后稱大米或米。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有米飯、米粥、米餅、米糕、米線、米酒等。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作為釀酒、制糖的工業原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水稻的產量和質量直接關系到國民體質的健康,但是現有的水稻種植方法產量較低,且抗病害能力弱,需要使用大量的農藥,得到的稻谷存在農藥殘留多的缺陷,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農業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背景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種植的水稻產量高,抗病害能力強,得到的稻谷農藥殘留少。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稻種,干燥至水分含量為8-12wt%,然后加入水中浸泡15-20h,撈出后清洗干凈,再加入35-45℃的水中浸泡6-10min,裝入布袋后在30-35℃下保溫25-30h,然后調節溫度為19-24℃,保溫5-12h,清洗干凈后得到發芽稻種;
B、選擇稻田后施加基肥,并進行旋耕,其中,基肥的施加量為300-50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50-80份、蚯蚓糞30-70份、牛糞20-45份、氮磷鉀復合肥10-25份、硫酸鋅1-3份;旋耕的深度為10-15cm;
C、將旋耕后的稻田暴曬3-7天,然后噴灑植物源農藥;其中,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50-100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10-25份、蛇床子3-10份、大黃5-15份、蘆葦15-35份、烏頭4-15份、夾竹桃5-20份、蓖麻12-30份、楓楊葉5-20份、金銀花3-15份、丁香10-30份、大蒜5-15份、印楝葉4-15份、海藻5-20份、水100-200份;
D、在噴撒農藥后的稻田內作畦,然后播種A中的發芽稻種獲得稻苗,其中,發芽稻種的使用量為3-5kg/畝;
E、待稻苗生長8-15天后,施加氮鉀復合肥,其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15-35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50-80份、鉀長石10-35份、尿素30-50份、氯化銨12-30份、氯化鉀20-40份、硫酸鋅0.5-2份、腐植酸鉀5-10份;待稻苗進入拔節期追施氯化鉀和尿素,其中,氯化鉀的施用量為2-4kg/畝,尿素的施用量為1-5kg/畝;待稻苗進入抽穗期,追施尿素,其中尿素的施用量為2-3.5kg/畝;
F、進行灌溉和病蟲草防治,其中,所述灌溉過程具體如下:自播種至抽出幼穗,每兩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清晨5-6點;自抽出幼穗生長至開花期間,每三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17-18點。
優選地,在B中,基肥的施加量為390-42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65-72份、蚯蚓糞48-53份、牛糞32-36份、氮磷鉀復合肥17-20份、硫酸鋅1.8-2.3份。
優選地,在B中,基肥的施加量為40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70份、蚯蚓糞49份、牛糞34份、氮磷鉀復合肥18份、硫酸鋅2份。
優選地,在B中,所述氮磷鉀復合肥中,氮的含量為12-20wt%,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5-25wt%,氧化鉀的含量為10-20wt%。
優選地,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70-85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17-20份、蛇床子6-9份、大黃10-12份、蘆葦20-26份、烏頭9-13份、夾竹桃11-15份、蓖麻18-25份、楓楊葉10-15份、金銀花9-13份、丁香18-25份、大蒜9-13份、印楝葉9-12份、海藻10-16份、水120-170份。
優選地,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80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19份、蛇床子8.3份、大黃11份、蘆葦24份、烏頭10份、夾竹桃13.5份、蓖麻22份、楓楊葉10.6份、金銀花12份、丁香24份、大蒜10份、印楝葉11份、海藻14份、水150份。
優選地,在E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22-30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65-70份、鉀長石19-23份、尿素39-42份、氯化銨19-24份、氯化鉀31-35份、硫酸鋅1.1-1.6份、腐植酸鉀7-8.6份。
優選地,在E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26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67份、鉀長石20份、尿素40份、氯化銨21份、氯化鉀32份、硫酸鋅1.5份、腐植酸鉀8.3份。
本發明中,所述植物源農藥可以按照以下工藝進行制備:按配比,將苦參、蛇床子、大黃、蘆葦、烏頭、夾竹桃、蓖麻、楓楊葉、金銀花、丁香、大蒜、印楝葉、海藻干燥后進行破碎,然后加入水中煎煮,過濾后收集濾液得到。
本發明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中,首先在稻田中施加基肥,在基肥中,蘆葦根、蚯蚓糞、牛糞相互配合,為水稻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有機質,減少了氮磷鉀復合肥的用量;進行旋耕并暴曬,有利于基肥的充分發酵,使基肥中的營養物質更易被水稻吸收,提高了基肥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之后噴灑的植物源農藥中,苦參、蛇床子、大黃、蘆葦、烏頭、夾竹桃、蓖麻、楓楊葉、金銀花、丁香、大蒜、印楝葉、海藻多種原料相互配合,通過調節各原料的含量,使其中含有的多種化感物質相互協同,具有抑菌作用,抑制了稻田中雜草和害蟲的生長,為稻苗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同時促進了水稻幼苗的生長,防止了雜草和害蟲產生抗藥性,避免了環境污染,減少稻谷中的農藥殘留,改善了所得稻谷的品質;進行了多次追肥,維持了水稻生長各個階段營養物質的需求,首先,在稻苗生長8-15天后,施加氮鉀復合肥,具有促進水稻生長,增加水稻有效分蘗的作用,在拔節期追施氯化鉀和尿素具有促進開花的作用,待稻苗進入抽穗期施加尿素具有保花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稻種,干燥至水分含量為8wt%,然后加入水中浸泡20h,撈出后清洗干凈,再加入35℃的水中浸泡10min,裝入布袋后在30℃下保溫25h,然后調節溫度為24℃,保溫5h,清洗干凈后得到發芽稻種;
B、選擇稻田后施加基肥,并進行旋耕,其中,基肥的施加量為50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50份、蚯蚓糞70份、牛糞20份、氮磷鉀復合肥25份、硫酸鋅1份;旋耕的深度為15cm;
C、將旋耕后的稻田暴曬3天,然后噴灑植物源農藥;其中,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100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10份、蛇床子10份、大黃5份、蘆葦35份、烏頭4份、夾竹桃20份、蓖麻12份、楓楊葉20份、金銀花3份、丁香30份、大蒜5份、印楝葉15份、海藻5份、水200份;
D、在噴撒農藥后的稻田內作畦,然后播種A中的發芽稻種獲得稻苗,其中,發芽稻種的使用量為3kg/畝;
E、待稻苗生長15天后,施加氮鉀復合肥,其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15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80份、鉀長石10份、尿素50份、氯化銨12份、氯化鉀40份、硫酸鋅0.5份、腐植酸鉀10份;待稻苗進入拔節期追施氯化鉀和尿素,其中,氯化鉀的施用量為2kg/畝,尿素的施用量為5kg/畝;待稻苗進入抽穗期,追施尿素,其中尿素的施用量為2kg/畝;
F、進行灌溉和病蟲草防治,其中,所述灌溉過程具體如下:自播種至抽出幼穗,每兩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清晨6點;自抽出幼穗生長至開花期間,每三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17點。
實施例2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稻種,干燥至水分含量為12wt%,然后加入水中浸泡15h,撈出后清洗干凈,再加入45℃的水中浸泡6min,裝入布袋后在35℃下保溫30h,然后調節溫度為19℃,保溫12h,清洗干凈后得到發芽稻種;
B、選擇稻田后施加基肥,并進行旋耕,其中,基肥的施加量為30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80份、蚯蚓糞30份、牛糞45份、氮磷鉀復合肥10份、硫酸鋅3份;旋耕的深度為10cm;
C、將旋耕后的稻田暴曬7天,然后噴灑植物源農藥;其中,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50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25份、蛇床子3份、大黃15份、蘆葦15份、烏頭15份、夾竹桃5份、蓖麻30份、楓楊葉5份、金銀花15份、丁香10份、大蒜15份、印楝葉4份、海藻20份、水100份;
D、在噴撒農藥后的稻田內作畦,然后播種A中的發芽稻種獲得稻苗,其中,發芽稻種的使用量為5kg/畝;
E、待稻苗生長8天后,施加氮鉀復合肥,其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35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50份、鉀長石35份、尿素30份、氯化銨30份、氯化鉀20份、硫酸鋅2份、腐植酸鉀5份;待稻苗進入拔節期追施氯化鉀和尿素,其中,氯化鉀的施用量為4kg/畝,尿素的施用量為1kg/畝;待稻苗進入抽穗期,追施尿素,其中尿素的施用量為3.5kg/畝;
F、進行灌溉和病蟲草防治,其中,所述灌溉過程具體如下:自播種至抽出幼穗,每兩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清晨5點;自抽出幼穗生長至開花期間,每三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18點。
實施例3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稻種,干燥至水分含量為9wt%,然后加入水中浸泡18h,撈出后清洗干凈,再加入42℃的水中浸泡9min,裝入布袋后在32℃下保溫28h,然后調節溫度為20℃,保溫7h,清洗干凈后得到發芽稻種;
B、選擇稻田后施加基肥,并進行旋耕,其中,基肥的施加量為40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70份、蚯蚓糞49份、牛糞33份、氮磷鉀復合肥18份、硫酸鋅1.9份;旋耕的深度為12cm;所述氮磷鉀復合肥中,氮的含量為14wt%,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20wt%,氧化鉀的含量為17wt%;
C、將旋耕后的稻田暴曬4天,然后噴灑植物源農藥;其中,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85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17份、蛇床子9份、大黃10份、蘆葦26份、烏頭9份、夾竹桃15份、蓖麻18份、楓楊葉15份、金銀花9份、丁香25份、大蒜9份、印楝葉12份、海藻10份、水170份;
D、在噴撒農藥后的稻田內作畦,然后播種A中的發芽稻種獲得稻苗,其中,發芽稻種的使用量為3.8kg/畝;
E、待稻苗生長13天后,施加氮鉀復合肥,其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22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70份、鉀長石19份、尿素42份、氯化銨19份、氯化鉀35份、硫酸鋅1.1份、腐植酸鉀8.6份;待稻苗進入拔節期追施氯化鉀和尿素,其中,氯化鉀的施用量為2.8kg/畝,尿素的施用量為4.3kg/畝;待稻苗進入抽穗期,追施尿素,其中尿素的施用量為2.6kg/畝;
F、進行灌溉和病蟲草防治,其中,所述灌溉過程具體如下:自播種至抽出幼穗,每兩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清晨6點;自抽出幼穗生長至開花期間,每三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17點。
實施例4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稻種,干燥至水分含量為11wt%,然后加入水中浸泡16h,撈出后清洗干凈,再加入39℃的水中浸泡7min,裝入布袋后在34℃下保溫27h,然后調節溫度為21℃,保溫11h,清洗干凈后得到發芽稻種;
B、選擇稻田后施加基肥,并進行旋耕,其中,基肥的施加量為41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67份、蚯蚓糞52份、牛糞34份、氮磷鉀復合肥19份、硫酸鋅2.1份;旋耕的深度為13cm;所述氮磷鉀復合肥中,氮的含量為18wt%,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19wt%,氧化鉀的含量為13wt%;
C、將旋耕后的稻田暴曬6天,然后噴灑植物源農藥;其中,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70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20份、蛇床子6份、大黃12份、蘆葦20份、烏頭13份、夾竹桃11份、蓖麻25份、楓楊葉10份、金銀花13份、丁香18份、大蒜13份、印楝葉9份、海藻16份、水120份;
D、在噴撒農藥后的稻田內作畦,然后播種A中的發芽稻種獲得稻苗,其中,發芽稻種的使用量為4.3kg/畝;
E、待稻苗生長10天后,施加氮鉀復合肥,其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30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65份、鉀長石23份、尿素39份、氯化銨24份、氯化鉀31份、硫酸鋅1.6份、腐植酸鉀7份;待稻苗進入拔節期追施氯化鉀和尿素,其中,氯化鉀的施用量為3.4kg/畝,尿素的施用量為2kg/畝;待稻苗進入抽穗期,追施尿素,其中尿素的施用量為3.2kg/畝;
F、進行灌溉和病蟲草防治,其中,所述灌溉過程具體如下:自播種至抽出幼穗,每兩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清晨5點;自抽出幼穗生長至開花期間,每三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18點。
實施例5
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產抗病害水稻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選擇稻種,干燥至水分含量為9wt%,然后加入水中浸泡18h,撈出后清洗干凈,再加入38℃的水中浸泡9.5min,裝入布袋后在32℃下保溫27h,然后調節溫度為20℃,保溫6h,清洗干凈后得到發芽稻種;
B、選擇稻田后施加基肥,并進行旋耕,其中,基肥的施加量為400kg/畝,基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70份、蚯蚓糞49份、牛糞34份、氮磷鉀復合肥18份、硫酸鋅2份;旋耕的深度為13cm;所述氮磷鉀復合肥中,氮的含量為14wt%,五氧化二磷的含量為20wt%,氧化鉀的含量為15wt%;
C、將旋耕后的稻田暴曬6天,然后噴灑植物源農藥;其中,所述植物源農藥的使用量為80kg/畝,植物源農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苦參19份、蛇床子8.3份、大黃11份、蘆葦24份、烏頭10份、夾竹桃13.5份、蓖麻22份、楓楊葉10.6份、金銀花12份、丁香24份、大蒜10份、印楝葉11份、海藻14份、水150份;
D、在噴撒農藥后的稻田內作畦,然后播種A中的發芽稻種獲得稻苗,其中,發芽稻種的使用量為4.1kg/畝;
E、待稻苗生長13天后,施加氮鉀復合肥,其中,氮鉀復合肥的施用量為26kg/畝;氮鉀復合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蘆葦根粉67份、鉀長石20份、尿素40份、氯化銨21份、氯化鉀32份、硫酸鋅1.5份、腐植酸鉀8.3份;待稻苗進入拔節期追施氯化鉀和尿素,其中,氯化鉀的施用量為3.6kg/畝,尿素的施用量為2.7kg/畝;待稻苗進入抽穗期,追施尿素,其中尿素的施用量為2.5kg/畝;
F、進行灌溉和病蟲草防治,其中,所述灌溉過程具體如下:自播種至抽出幼穗,每兩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清晨6點;自抽出幼穗生長至開花期間,每三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為18點。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