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纈草種子的采集方法。
背景技術:
纈草為多年生草本,高100~150厘米。莖直立,有縱條紋,具紡錘狀根莖或多數細長須根。基生葉叢出,長卵形,為單數羽狀復葉或不規則深裂,小葉片9~15,頂端裂片較大,全緣或具少數鋸齒,葉柄長,基部呈鞘狀;莖生葉對生,無柄抱莖,單數羽狀全裂,裂片每邊4~10,披針形,全緣或具不規則粗齒;向上葉漸小。傘房花序頂生,排列整齊;花小,白色或紫紅色;小苞片卵狀披針形,具纖毛;花萼退化;花冠管狀,長約5毫米;雄蕊3,較花冠管稍長;子房下位,長圓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纈草治可以用于治療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經不調,跌打損傷。
纈草以種子繁殖為主,纈草種子干粒重0.6克左右。在自然條件下,發芽率最高僅30%;而且人工采集纈草的種子難度比較大,主要是因為采集過早纈草種子不成熟,等到成熟了才采集時種子大部分已經隨風飄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纈草種子的采集方法,解決現有技術采集纈草種子困難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纈草種子的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1)選用100-120目尼龍紗網制成長柱型的袋子,袋子頂端封閉,下端開口,在袋子下端邊緣處設置一根用于鎖緊下端開口的繩子;
2)選用木棍,上端削平,下端削尖,然后在距纈草植株旁插入木棍,木棍與纈草植株平行,木棍頂端高出纈草植株頂端5-8厘米;
3)在纈草植株上套一個袋子,套袋子時,先從上往下慢慢套,袋子頂端與木棍頂端平齊,然后袋子下端慢慢收緊繩子,將袋子下端固定在木棍和纈草植株上;
4)當種子在自然條件下成熟后,在纈草植株的繩子固定處剪斷植株,連同木棍一起拔出,倒置后取出木棍和枝葉,里面就是成熟的種子。
本發明克服了纈草種子采集領域偏見,通常本領域技術人員會認為,在纈草植株上套袋子會影響纈草的生長和種子的發育,致使種子發育不完全、質量差、無法育苗。然而本發明摒棄現有觀念,選用網袋通過多次試驗,套袋并不影響纈草的生長和種子的發育,可以有效采集纈草種子,并且套袋操作方便,套完袋后不用人工看管,直到成熟。由于本方法收集的種子都是完全成熟的,經過試驗,種子的發芽率提高到42%,這樣還便于大面積育苗和推廣。
附圖發明
圖1為袋子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袋子 2繩子。
具體實施方式
1)選用100目尼龍紗網,長45厘米,寬40厘米,制成圓柱型的袋子1,袋子1頂端封閉,袋子1下端開口,在袋子1下端開口邊緣處1厘米反折,扎好,這樣袋子1下端開口邊緣形成環形孔,在孔內穿入一根繩子2,用于套袋子1時的固定;
2)選用一根直徑為2厘米的木棍,上端削平,利于支撐尼龍紗網袋子1,另一端削尖,利于插入泥土中,在距植株3米處插入木棍,木棍與植株平行,插入木棍后,木棍頂端高出植株頂端5厘米,這樣植株頂端與袋子1之間有間隙,木棍主要是起到固定袋子1和保護植株的作用;
3)每個植株套一個袋子1,套袋子1時間根據纈草花期而定,一般選擇在謝花2/3時套袋子1,套袋子1過早容易影響花的授粉,套袋子1過晚纈草種子容易隨風飄落,套袋子1時,先從纈草植株上端往下慢慢套,袋子1頂端與木棍平齊,下端慢慢收緊繩子2,將袋子1下端固定在木棍和植株上;
4)當種子在自然條件下成熟后,在袋子1下端固定植株處剪斷植株,連同木棍一起拔出,倒置后取出木棍和枝葉,袋子1里面就是成熟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