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花生摘果裝置。
背景技術:
花生的采摘過程非常耗費人力,需大量人力才能較快地完成采摘,因此,通過機械完成花生采摘一直是業界想要解決的問題。花生摘果機是近幾年才開始推廣應用的一種花生生產機械,花生摘果裝置性能的好壞是決定花生摘果機作業性能好壞的關鍵。目前,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機,既適應對南、北地區采摘尤其是南方地區,同時也適應干、濕花生蔓采摘。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機以其功率消耗小、適應作物范圍廣,具有較強競爭力,但現有半喂入式花生摘果機在摘果效率、摘凈率及莢果破損率等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新型半喂入式花生摘果裝置的研究與開發對于推廣及促進花生產業機械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利于提高摘果率和摘凈率,降低破損率的花生摘果裝置。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包括夾持輸送鏈、支架、機架和氣室,所述支架設在夾持輸送鏈兩端,所述機架設在支架下方,所述機架與支架固接,所述氣室安裝在支架內側,所述氣室為半圓封閉的腔體,所述氣室一端安裝有氣管,所述氣室另一端設置有出氣槽,所述出氣槽上安裝有上調節板和下調節板。
作為優選,所述氣室設有兩個,保持摘果效率高。
作為優選,所述氣室內設置有塑料球,能夠提升摘凈率。
作為優選,所述塑料球直徑小于出氣槽寬度,方便塑料球的排出。
作為優選,所述氣管與氣室可拆卸連接,保持安裝拆卸方便。
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包括夾持輸送鏈、支架、摘果輥和滾筒軸,所述支架安裝在夾持輸送鏈兩端,所述摘果輥設在支架下方,所述滾筒軸呈中空設置,所述滾筒軸兩端設置有氣管,所述滾筒軸一端設置有軸承、軸承座和鏈輪,所述軸承、軸承座和鏈輪依次從內至外設置,所述摘果輥包括摘果滾筒和第二出氣槽。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出氣槽設有一個以上。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出氣槽呈環形陣列分布。
作為優選,所述摘果輥設有兩根。
作為優選,所述摘果輥與支架活動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出氣槽能夠吹出的強大氣流將花生秧上莢果吹落,提升摘果強度,硬塑球能夠在強大氣流的作用下快速排出,實現對花生秧莢果區的打擊,有利于提高摘果率和摘凈率,降低破損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實施例1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實施例1的側視局部結構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實施例2的結構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實施例2的側視局部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包括夾持輸送鏈1、支架2、機架3和氣室4,所述支架2設在夾持輸送鏈1兩端,所述機架3設在支架2下方,所述機架3與支架2固接,所述氣室4安裝在支架2內側,所述氣室4為半圓封閉的腔體,所述氣室4一端安裝有氣管5,所述氣室4另一端設置有出氣槽6,所述出氣槽6上安裝有上調節板7和下調節板8。
所述氣室4設有兩個,保持摘果效率高。
所述氣室4內設置有塑料球(未圖示),能夠提升摘凈率。
所述塑料球直徑小于出氣槽6寬度,方便塑料球的排出。
所述氣管5與氣室4可拆卸連接,保持安裝拆卸方便。
在使用時,花生秧蔓被直立夾持在夾持輸送鏈1中隨夾持輸送鏈1前進,進入兩氣室4間,使花生秧下端莢果區沿氣室4下端前進,進行摘果作業,上調節板7和下調節板8用來調節出氣槽6開度的大小及氣流吹出角度。
實施例2
如圖3和圖4所示,一種花生摘果裝置,包括夾持輸送鏈1、支架2、摘果輥9和滾筒軸10,所述支架2安裝在夾持輸送鏈1兩端,所述摘果輥9設在支架2下方,所述滾筒軸10呈中空設置,所述滾筒軸10兩端設置有氣管5,所述滾筒軸10一端設置有軸承11、軸承座12和鏈輪13,所述軸承11、軸承座12和鏈輪13依次從內至外設置,所述摘果輥9包括摘果滾筒14和第二出氣槽15。
所述第二出氣槽15設有一個以上,第二出氣槽15能夠打擊、梳刷花生秧上的莢果。
所述第二出氣槽15呈環形陣列分布,保持工作效率高。
所述摘果輥9設有兩根,保持工作效率高。
所述摘果輥9與支架2活動連接,保持結構運行靈活。
在使用時,花生秧蔓被直立夾持在夾持輸送鏈1中并隨夾持輸送鏈1前進進入兩摘果輥9間,兩摘果輥9相對轉動通過其上第二出氣槽15產生的氣流形成氣刷打擊、梳刷花生秧上莢果,并在轉動過程中將莢果從花生秧上摘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設置的出氣槽能夠吹出的強大氣流將花生秧上莢果吹落,提升摘果強度,硬塑球能夠在強大氣流的作用下快速排出,實現對花生秧莢果區的打擊,提高莢果的采摘作用,降低破損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