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金鯧魚養殖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金鯧魚階梯式大水體魚苗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深海網箱養魚養殖的魚苗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從海區捕撈天然魚種通過培育獲得魚苗,二是人工繁殖魚種并加以培養而得。采用人工方法繁育的魚苗由于生長發育均衡,在培育期間進行了必要的病害防治,繁育的規模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調整,因此,人工繁殖的魚苗需求量逐年上升。
深海網箱養殖,通常的做法是選擇平緩而穩定的港灣,或者在面積較大、換水條件好的深水池塘中培育魚苗,待魚苗生長至3-4厘米左右之后,運送至深海網箱內養殖直至長成成品魚。由于育苗的地點和養殖地點通常會有一定的距離,運輸過程中常造成魚體損傷,鱗片脫落,從而容易引起細菌感染或寄生蟲侵入,引起魚苗損耗。此外,培育魚苗的地域和養殖區域水質、溫度、水流速度等均有一定的差異,如操作不當,極易發生應激反應造成死苗,經濟損失巨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金鯧魚階梯式大水體魚苗培育方法,實現了分階段的魚苗的培育,大大降低了因環境變化導致的應激反應,有效避免因環境遷移對魚苗造成的傷害。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金鯧魚階梯式大水體魚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魚卵的孵化
選擇離海洋距離較近的池塘作為育苗池,放入魚卵之前,清除池底的污泥,采用生石灰對池塘消毒,注入過濾后的海水清洗池塘,之后將水排干,重新注入過濾后的海水,設置好孵化桶,桶內設置氣石充氣,保持育苗池內海水的交換速率直至育苗結束;待育苗池水質穩定后投放受精卵;金鯧魚親魚產卵的次日收集受精卵放入孵化桶進行孵化,發現有死卵及時清除;調整氣石充氣的速率使孵化桶內水流動,帶動受精卵保持微微震動,直至孵化出仔魚;受精卵孵化過程中,調節育育苗池內海水的流通速度與孵化桶內水流速度相同;
(2)育苗池魚苗的培育
仔魚孵化出的次日,收集仔魚移到育苗池內預先設置的彩條布箱中暫養,彩條布箱設置遮陽網遮蔽陽光,并設置氣石充氣,并且保持彩條布箱內水流速率與孵化桶內相同;暫養48-50小時之后,育苗池投放生物餌料,打開彩條布箱,使仔魚自由進入育苗池攝食開口生物餌料;之后根據仔魚的發育和采食情況,按時投放飼料;仔魚從彩條布箱進入育苗池的1-2天內,控制育苗池的海水流速與彩條布箱內水流速度相同,之后逐步增加育苗池內海水流速,在仔魚進入育苗池3-5天內逐步增加育苗池內水流速度,直至育苗池內水流速度與附近海區水流速度相同;仔魚生長至體長2-3厘米的魚苗后,將其投放到深海網箱中進行深海網箱養殖;
(3)深海網箱育苗的管理
深海網箱上設置至少2層網衣;網衣安裝之前,進行清洗以及消毒;在海區氣溫為27-28℃時,將魚苗運輸至網箱所在海區,投放到網箱中;投放魚苗2-5天內,控制育苗池的海水流速與彩條布箱內水流速度相同;之后逐層撤掉加裝的網衣,使深海網箱內水流速度逐步與海區內水流速度一致,繼續養殖至體長3-4厘米,即可作為魚苗出售或者進行后期商品魚養殖;養殖過程中定期更換新網衣。
進一步,所述步驟(1)中,魚卵孵化期間,調節海水的鹽度控制在30‰-35‰,溶解氧含量控制在8毫克/升以上,育苗池水位1.0-1.5米,池水PH值控制在7.6-8.8之間,透明度控制在50-60厘米,溶解氧5-6毫克/升,氨氮在0.3毫克/升以下,受精卵孵化密度為60萬-80萬粒/立方米。
進一步,所述步驟(1)中,排除死卵的方法是:停止充氣15-20分鐘,正常卵上浮,未受精或發育不正常的卵及少量雜物沉于孵化桶的底部,開啟孵化桶底部的排水閥,緩慢排水,將死卵及雜物排出。
進一步,所述步驟(2)中,遮陽網的遮陽率80-90%;彩條布箱中仔魚的暫養殖密度為10萬-20萬尾/立方米;仔魚在彩條布箱中暫養時,投放的生物飼料為輪蟲;仔魚進入育苗池后,在3-5日齡投喂輪蟲為餌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6-13日齡投喂橈足類無節幼體,每日投4次,13日齡以后,以橈足類成體和魚肉糜為主,每日投喂4次。
進一步,所述步驟(2)投放到深海網箱養殖之前,采用網篩將不同大小的魚苗分開。
進一步,所述步驟(2)中,在仔魚孵化出1-3天內,將育苗池內的海水鹽度降低至與深海養殖海區內鹽度一致。
進一步,所述步驟(3)中,所述的網衣網孔直徑由內而外逐漸減小。
進一步,所述步驟(3)中,深海網箱中溶解氧小于3毫克/升時,更換新網衣。
進一步,所述步驟(3)中,運輸工具、網箱、網衣用20-30克/立方米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泡0.5-1.0小時進行消毒;魚苗放入網箱前3%-5%的食鹽水或0.4克/立方米-0.5克/立方米二溴海因藥浴0.5-1.0小時進行消毒。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所述的金鯧魚階梯式大水體魚苗培育方法,通過在育苗池和深海網箱中分階段培育魚苗,并控制整個育苗過程中的環境條件,使金鯧魚受精卵的孵化和育苗的培育過程中的環境條件盡量接近深海網箱養殖區域內的環境條件,仔魚孵化出之后,可以逐步適應深海網箱的環境條件,能夠有效避免了因環境條件巨大的改變導致金鯧魚苗直接投入到深海網箱中而產生應激反應,有效減少了魚苗的死亡和發病率。此外,由于海水具有自我清潔能力,整個育苗過程中,保持育苗池與海洋內的水體的交換和流動,能有效清潔魚卵孵化和仔魚生 長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防止病原菌的滋生和繁殖,為受精卵的孵化和仔魚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金鯧魚階梯式大水體魚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魚卵的孵化
選擇離海洋距離較近的池塘作為育苗池,放入魚卵之前,清除池底的污泥,采用生石灰對池塘消毒,注入過濾后的海水清洗池塘,之后將水排干,重新注入過濾后的海水,設置好孵化桶,桶內設置氣石充氣,保持育苗池內海水的交換速率直至育苗結束;待育苗池水質穩定后投放受精卵;金鯧魚親魚產卵的次日收集受精卵放入孵化桶進行孵化,發現有死卵及時清除;調整氣石充氣的速率使孵化桶內水流動,帶動受精卵保持微微震動,直至孵化出仔魚;受精卵孵化過程中,調節育育苗池內海水的流通速度與孵化桶內水流速度相同;魚卵孵化期間,調節海水的鹽度控制在30‰-35‰,溶解氧含量控制在8毫克/升以上,育苗池水位1.0米,水溫26-30℃,池水PH值控制在7.6-8.8之間,透明度控制在50厘米,溶解氧5-6毫克/升,氨氮在0.3毫克/升以下,受精卵孵化密度為60萬粒/立方米;
排除死卵的方法是:停止充氣15分鐘,正常卵上浮,未受精或發育不正常的卵及少量雜物沉于孵化桶的底部,開啟孵化桶底部的排水閥,緩慢排水,將死卵及雜物排出;
(2)育苗池魚苗的培育
育苗池內設置規格為3m×2m×1.2m的彩條布箱,仔魚孵化出的次日,收集仔魚移到彩條布箱中暫養,暫養密度為10萬萬尾/立方米,彩條布箱上方設置遮陽率80%的遮陽網遮蔽陽光,箱內并設置氣石充氣,并且保持彩條布箱內水流 速率與孵化桶內相同;在仔魚孵化出2天內,將育苗池內的海水鹽度降低至與附近海區內鹽度一致;由于彩條布多為聚乙烯或者聚丙烯制成,不滲漏水,可以有效控制彩條布箱內內的條件,保持剛剛孵化出的仔魚生活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有利于提高仔魚的成活率;在彩條布箱內暫養48小時之后,育苗池投放輪蟲等生物餌料作為開口料,打開彩條布箱,使仔魚自由進入育苗池攝食開口生物餌料;之后根據仔魚的發育和攝食情況,按時投放飼料;仔魚從彩條布箱進入育苗池的1天內,控制育苗池的海水流速與彩條布箱內水流速度相同,之后逐步增加育苗池海水流速,在仔魚進入育苗池3天內使育苗池內水流速度增加至與附近海區水流速度相同;仔魚生長至體長2-3厘米的魚苗后,將魚苗拉網過篩,合格的魚苗將其投放到深海網箱中進行深海網箱養殖;
仔魚在彩條布箱中暫養時,投放的生物飼料為輪蟲;仔魚進入育苗池后,在3-5日齡投喂輪蟲為餌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6-13日齡投喂橈足類無節幼體,每日投4次,13日齡以后,以橈足類成體和魚肉糜為主,每日投喂4次;
(3)深海網箱育苗的管理
深海網箱上設置至少2層網衣,所述的網衣網孔直徑由內而外逐漸減小;網衣、網箱安裝之前,進行清洗以及消毒;在海區水溫為27℃時,將魚苗運輸至網箱所在海區,投放到網箱中;運輸工具、網箱、網衣用20克/立方米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泡0.5小時進行消毒,魚苗放入網箱前,用3%的食鹽水或0.4克/立方米二溴海因藥浴0.5小時進行消毒;投放魚苗2天內,控制深海網箱內水流速度穩定在與育苗池流速相同;之后從外部的網衣開始,每天逐層撤掉一層加裝的網衣,逐漸使深海網箱內水流速度與海區內水流速度保持一致;當深海網箱中溶解氧小于3毫克/升時,更換新網衣;繼續養殖至不同規格的魚種,即可作為出售或者進行后期商品魚養殖。
實施例2
一種金鯧魚階梯式大水體魚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魚卵的孵化
選擇離海洋距離較近的池塘作為育苗池,放入魚卵之前,清除池底的污泥,采用生石灰對池塘消毒,注入過濾后的海水清洗池塘,之后將水排干,重新注 入過濾后的海水,設置好孵化桶,桶內設置氣石充氣,保持育苗池內海水的交換速率直至育苗結束;待育苗池內水質穩定后投放受精卵;金鯧魚親魚產卵的次日收集受精卵放入孵化桶進行孵化,發現有死卵及時清除;調整氣石充氣的速率使孵化桶內水流動,帶動受精卵保持微微震動,直至孵化出仔魚;受精卵孵化過程中,調節育育苗池內海水的水流速度與孵化桶內水流速度相同;魚卵孵化期間,調節海水的鹽度控制在35‰,溶解氧含量控制在8毫克/升以上,育苗池水位1.5米,水溫30℃,池水PH值控制在8.8之間,透明度控制在60厘米,溶解氧6毫克/升,氨氮在0.3毫克/升以下,受精卵孵化密度80萬粒/立方米;
排除死卵的方法是:停止充氣20分鐘,正常卵上浮,未受精或發育不正常的卵及少量雜物沉于孵化桶的底部,開啟孵化桶底部的排水閥,緩慢排水,將死卵及雜物排出;
(2)育苗池魚苗的培育
育苗池內設置規格為3m×2m×1.2m的彩條布箱,仔魚孵化出的次日,收集仔魚移到彩條布箱中暫養,暫養密度為20萬尾/立方米,彩條布箱上方設置遮陽率90%的遮陽網遮蔽陽光,箱內并設置氣石充氣,并且保持彩條布箱內水流速率與孵化桶內相同;在仔魚孵化出3天內,將育苗池內的海水鹽度降低至與附近海區內鹽度一致;由于彩條布多為聚乙烯或者聚丙烯制成,不滲漏水,可以有效控制彩條布箱內內的條件,保持剛剛孵化出的仔魚生活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有利于提高仔魚的成活率;在彩條布箱內暫養50小時之后,育苗池投放輪蟲等生物餌料作為開口料,打開彩條布箱,使仔魚自由進入育苗池攝食開口生物餌料;之后根據仔魚的發育和攝食情況,按照實施例1的方法,按時投放飼料;仔魚從彩條布箱進入育苗池2天內,控制育苗池的海水流速與彩條布箱內水流速度相同,之后逐步增加海水流速,在5天內逐步增加育苗池內水流速度,直至育苗池內的流速與養殖區域海水流速相同;仔魚生長至體長2-3厘米的魚苗后,拉網過篩,將其投放到深海網箱中進行深海網箱養殖;
(3)深海網箱育苗的管理
深海網箱上設置至少2層網衣,所述的網衣網孔直徑由內而外逐漸減小;網衣、網箱安裝之前,進行清洗以及消毒;在海區水溫為27-28℃時,將魚苗運 輸至網箱所在海區,投放到網箱中;運輸工具、網箱、網衣用30克/立方米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泡1.0小時進行消毒,魚苗放入網箱前5%的食鹽水或0.5克/立方米二溴海因藥浴0.5-1.0小時進行消毒;投放魚苗5天內,控制深海網箱內水流速度與育苗池內流速相同;之后逐層撤掉加裝的網衣,使深海網箱內水流速度逐漸增加,直至與海區內水流速度一致,深海網箱中溶解氧小于3毫克/升時,更換新網衣;繼續養殖至不同規格的魚種,即可作為出售或者進行后期商品魚養殖。
實施例3
一種金鯧魚階梯式大水體魚苗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魚卵的孵化
選擇離海洋距離較近的池塘作為育苗池,放入魚卵之前,清除池底的污泥,采用生石灰對池塘消毒,注入過濾后的海水清洗池塘,之后將水排干,重新注入過濾后的海水,設置好孵化桶,桶內設置氣石充氣,保持育苗池內海水的交換速率直至育苗結束;待育苗池水質穩定后投放受精卵;金鯧魚親魚產卵的次日收集受精卵放入孵化桶進行孵化,發現有死卵及時清除;調整氣石充氣的速率使孵化桶內水流動,帶動受精卵保持微微震動,直至孵化出仔魚;受精卵孵化過程中,調節育育苗池內海水的流通速度與孵化桶內水流速度相同;魚卵孵化期間,調節海水的鹽度控制在33‰,溶解氧含量控制在8毫克/升以上,育苗池水位1.2米,水溫28℃,池水PH值控制在8.0之間,透明度控制在55厘米,溶解氧5毫克/升,氨氮在0.3毫克/升以下,受精卵孵化密度為70萬粒/立方米;
排除死卵的方法是:停止充氣18分鐘,正常卵上浮,未受精或發育不正常的卵及少量雜物沉于孵化桶的底部,開啟孵化桶底部的排水閥,緩慢排水,將死卵及雜物排出;
(2)育苗池魚苗的培育
育苗池內設置規格為3m×2m×1.2m的彩條布箱,仔魚孵化出的次日,收集仔魚移到彩條布箱中暫養,暫養密度為15萬尾/立方米,彩條布箱上方設置遮陽率85%的遮陽網遮蔽陽光,箱內并設置氣石充氣,并且保持彩條布箱內水流速率與孵化桶內相同;在仔魚孵化出2天內,將育苗池內的海水鹽度降低至與深海養殖海區內鹽度一致;由于彩條布多為聚乙烯或者聚丙烯制成,不滲漏水, 可以有效控制彩條布箱內內的條件,保持剛剛孵化出的仔魚生活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有利于提高仔魚的成活率;在彩條布箱內暫養49小時之后,育苗池投放輪蟲等生物餌料作為開口料,打開彩條布箱,使仔魚自由進入育苗池攝食開口生物餌料;之后根據仔魚的發育和攝食情況,參考實施例1的方法,按時投放飼料;仔魚從彩條布箱進入育苗池的2天內,控制育苗池的海水流速與彩條布箱內水流速度相同,之后逐漸增加育苗池內海水流速,在4天內增加至育苗池內水流速度與養殖區域海水流速相同;仔魚生長至體長2-3厘米的魚苗后,拉網過篩,將其投放到深海網箱中進行深海網箱養殖;
(3)深海網箱育苗的管理
深海網箱上設置至少2層網衣,所述的網衣網孔直徑由內而外逐漸減小;網衣、網箱安裝之前,進行清洗以及消毒;在海區水溫為28℃時,將魚苗運輸至網箱所在海區,投放到網箱中;運輸工具、網箱、網衣用25克/立方米濃度的高錳酸鉀浸泡0.8小時進行消毒,魚苗放入網箱前4%的食鹽水或0.45克/立方米二溴海因藥浴0.7小時進行消毒;投放魚苗3天內,控制深海網箱內水流速度與育苗池流速相同;之后逐層撤掉加裝的網衣,使深海網箱內水流速度與海區內水流速度保持一致,深海網箱中溶解氧小于3毫克/升時,更換新網衣;繼續養殖至不同規格的魚種,即可作為出售或者進行后期商品魚養殖。
不同魚苗培育方法培育效果
取同一批次獲得金鯧魚受精卵,平均分作4份,實驗組1-3按照本發明3個實施例的方法孵化、培育魚苗,對照組按照現有的金鯧魚魚苗繁育方法進行受精卵的孵化并培育魚種。比較受精卵的孵化率和仔魚的發病率、死亡率,以及投放到深海網箱之后魚種的成活率,其結果如表1所示。
不同培育方法對金鯧魚魚苗培育效果考察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法,金鯧魚受精卵的孵化率并無明顯差異,魚苗的死亡率和發病率,3個實施例組比對照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養殖 出的魚苗投放到深海網箱養殖之后,成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十分顯著。說明采用本發明所述的魚苗培育方法,受精卵的孵化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而魚苗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由于采用分階段的育苗方法,培育出的魚苗可以很好的適應深海網箱的養殖環境,成活率顯著提高。
此外,后期的養殖過程中還發現,采用本發明所述的魚苗培育方法繁育的魚苗,魚苗的整體品質有明顯的改善,后期養殖過程中,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魚苗采食旺盛,飼料利用率提高,生長速度快,養殖周期縮短,經濟效益十分明顯。由于金鯧魚魚苗品質優良,抗病能力提高,防疫藥物使用減少,降低了成品金鯧魚的藥物殘留,商品品質大大提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