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銀鯧魚苗的人工培育,具體涉及一種銀鯧魚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銀鯧(pampusargenteus)是我國重要的經濟魚類,由于具有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等特點,深受老百姓喜愛。但由于多年的過度捕撈和環境污染,造成自然資源量銳減,近年開展銀鯧人工繁育及養殖技術研究已取得重大突破,成為恢復銀鯧資源的主要途徑。授權公告號為cn101167442b的發明專利,公開了銀鯧苗種的人工培育方法,其中公開了銀鯧苗種培育的適口餌料(輪蟲、鹵蟲、橈足類等)、水溫和光照強度等條件,但該方法在銀鯧仔魚變態至稚魚時,由于該方法提供的營養滿足不了銀鯧特殊需要,極易患消化道“脹氣病”,導致成活率極低。同時因稚、幼魚階段的餌料競爭,魚苗規格大小不齊,導致互相殘殺嚴重,進一步降低了育成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銀鯧魚苗的培育方法,該培育方法防止了魚苗的脹氣病,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銀鯧魚苗的培育方法,其步驟如下:
1)培育條件:仔魚培育密度為每立方水體4~8萬尾,培育水溫為16~20℃,光照強度為300~500lx,培育水體中小球藻密度每毫升水體5~20萬細胞數;
2)營養條件:5日齡仔魚開始投喂強化后的輪蟲,每毫升水體輪蟲密度保持在3~5個,10日齡仔魚開始,增加投喂海蜇苗、鹵蟲和魚寶配合餌料,每尾魚苗每天投喂傘徑不大于12mm的海蜇苗10~20個,每毫升水體鹵蟲密度保持在0.5~2個,每天每萬尾魚苗的魚寶飼料投喂量為5~10g;18日齡開始仔魚進入稚魚期,增加投喂海洋橈足類,每毫升水體橈足類密度保持在0.5~1個;24日齡稚魚開始增加魚寶飼料的投喂量,每天每萬尾魚苗的魚寶飼料投喂量為15~20g;
3)水體管理:10日齡仔魚前,每天換水率不大于30%水體總量;10日齡仔魚~45日齡魚苗,每天換水率為30%~100%水體總量;46日魚苗齡開始,每天換水率不小于100%水體總量。
隨著魚苗年齡增長投喂海蜇苗的傘徑逐漸增大,18日齡稚魚前,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3mm;18日齡至23日齡稚魚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5mm,24日齡稚魚至45日齡魚苗,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8mm,46日齡魚苗至60日齡出池,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12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一種銀鯧魚苗的培育方法,通過從仔魚變態為稚魚時,在營養上增加了海蜇苗,我們發現海蜇是銀鯧的特效營養源,而且銀鯧仔魚開口不久就能攝食傘徑2mm左右的幼海蜇,隨著銀鯧魚苗的生長海蜇傘徑也隨之增大,改善了銀鯧魚苗的質量,防止了魚苗的脹氣病,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銀鯧魚苗的培育方法,將孵化出膜的仔魚放入培育桶中,仔魚培育密度為每立方水體4~8萬尾,培育桶小球藻密度5~20萬細胞數,培育水溫為16~20℃,光照強度為300~500lx。仔魚出膜后5日齡仔魚就開始攝食,因此投喂經濃縮小球藻液強化12h以上或用專用強化劑強化后的輪蟲,每毫升水體輪蟲密度保持在3~5個。10日齡仔魚開始仔魚變態為稚魚,增加投喂海蜇苗、鹵蟲和魚寶配合餌料,每毫升水體鹵蟲密度保持在0.5~2個,每尾魚苗每天投喂傘徑不大于12mm的海蜇苗10~20個,每毫升水體鹵蟲密度保持在0.5~2個,每天每萬尾魚苗的魚寶飼料投喂量為5~10g;18日齡開始仔魚進入稚魚期,增加投喂海洋橈足類,每毫升水體橈足類密度保持在0.5~1個;24日齡稚魚開始增加魚寶飼料的投喂量,每天每萬尾魚苗的魚寶飼料投喂量為15~20g;其中隨著魚苗年齡增長投喂海蜇苗的傘徑逐漸增大,18日齡稚魚前,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3mm;18日齡至23日齡稚魚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5mm,24日齡稚魚至45日齡魚苗,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8mm,46日齡魚苗至60日齡出池,投喂的海蜇苗傘徑不大于12mm。水體管理:10日齡仔魚前,每天換水率不大于30%水體總量;10日齡仔魚~45日齡魚苗,每天換水率為30%~100%水體總量;46日魚苗齡開始,每天換水率不小于100%水體總量。從仔魚期到育苗結束,每周需用抗生素(恩諾沙星、土霉素)2ppm抗病,每周換桶一次,將原桶洗凈甲醛消毒后再加水使用。這樣從仔魚變態為稚魚開始至魚苗出苗每天都由不同規格的海蜇苗強化營養吸收,改善了銀鯧魚苗的質量,防止了魚苗的脹氣病,提高了魚苗的成活率。同時也從仔魚變態為稚魚開始每天用魚寶飼料投喂,提高了魚苗對人工飼料的適應性,為人工養殖降低了成本。
實施例2
與實施例1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仔魚出膜10日齡開始,換水量每隔2~3天遞增一次,遞增量為5%,至仔魚變態為稚魚換水量達到50%,稚魚期每天換水量穩定為60%,幼魚期每天換水量100%以上,隨著魚苗的生長魚寶牌配合飼料從1#至4#逐漸馴化,可以通過幼魚提前掛臺馴食,大大提高了魚苗的生長速度。達到50日齡以上的幼魚,即可在育苗池的水面下20cm處掛設多個餌料臺,在餌料臺上放置粘性的飼料團,供幼魚攝食。當絕大部分魚苗能主動到餌料臺上攝食時,表明馴食成功,幼苗長至2~3cm出苗。另外稚魚期開始可以投喂體長約為2mm條石鯛魚苗,投喂密度為每升水體40~60尾,避免富營養化,同時清潔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