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栽培
技術領域:
,具有涉及一種菜豆與猴頭菇套作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菜豆,學名PhaseolusvulgarisL.又名四季豆、架豆、蕓豆、刀豆、扁豆,屬于菜豆屬Phaseolus,其營養豐富,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C,葉片和莖桿也是很好的牲畜飼料,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鐵及維生素等,籽粒蛋白質所含8種必需的氨基酸中,賴氨酸和色氨酸含量相對較高。在設施中進行菜豆栽培時,一般需做70-80cm的畦面,搭架后,畦面空間由于遮陰,一般不種植物,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猴頭菇,是一種富含高蛋白、礦物質和維生素,且低脂肪的食藥用菌,菌肉鮮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葷”之稱,具有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的功效。其栽培方式為室外栽培和室內栽培,室外栽培受外界環境影響很大,而室內栽培猴頭菇對各環境指標要求非常嚴格,耗人力物力,并且產量和品質也不高,同時也未見與其他植物套作的種植方式。技術實現要素: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菜豆與猴頭菇套作的種植方法,解決了現有的菜豆種植過程中造成的空間浪費的問題,同時還提供了一種新的猴頭菇栽培方式。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菜豆與猴頭菇套作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選種選擇飽滿、抗耐性強的菜豆品種做種子;(2)選地選擇排水良好、pH值為6-7的砂壤土,然后在土壤表面覆蓋3-5cm厚度的猴頭菇廢菌料,翻耕20-30cm;(3)定植1月中旬進行菜豆的育苗,2月上旬定植菜豆,定植行間距為70-80cm,苗穴間距為20-30cm,每個苗穴定植3株菜豆幼苗;(4)追肥待菜豆苗成活后追一次肥料,該肥料為濃度15%的腐熟糞肥,施肥量為1.0-1.2kg/m2;(5)搭建支架當菜豆苗長至30-50cm高時,開始搭建人字形支架;(6)制備猴頭菇菌袋配制栽培料: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棉子殼40-50份、木屑15-20份%、麩皮15-20份、板栗殼20-25份、蒲公英3-6份、艾葉3-6份、蠶豆皮10-15份、石膏粉1-3份和過磷酸鈣1-3份;各成分均為干物質,將各成分拌勻,然后加水使混合物含水量保持在65-70%;其中蠶豆皮粒徑控制在5mm以下;蒲公英和艾葉分別粉碎至50-100目;裝袋:采用15cm×34cm×0.04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裝培養料0.4kg-0.45kg;滅菌:100℃滅菌10h;(7)種植猴頭菇接種:將活化后的猴頭菇菌絲接入已滅菌的菌袋中,從菌袋兩端進行接種,每瓶(體積為250mL)菌種可接25個菌袋;待菜豆藤蔓長至80-85cm半遮陰時,在菜豆藤蔓下放置接種后的猴頭菇菌袋,10-15cm放置一個菌袋;待菌袋中的菌絲長滿后,將棚內濕度提高至85%,溫度控制為18-25℃;(8)后期管理菜豆開花后追濃度為20%的腐熟糞肥,施肥量為2-2.5kg/m2;結莢后增施濃度為20%的腐熟糞肥和過磷酸鈣,每周施一次,20%的腐熟糞肥施肥量為2.5-3kg/m2,過磷酸鈣施肥量為0.01-0.03kg/m2;進入種子生長時期,追3次肥,每次施用0.02-0.03kg/m2復合肥,同時在葉面上噴施2%的磷酸二氫鉀。進一步地,步驟(2)中所述的猴頭菇廢菌料為猴頭菇采收后所余留的廢棄菌渣,栽培猴頭菇時所用的栽培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棉子殼40-50份、木屑15-20份、麩皮15-20份、板栗殼20-25份、蒲公英3-6份、艾葉3-6份、蠶豆皮10-15份、石膏粉1-3份、過磷酸鈣1-3份;各成分均為干物質。進一步地,蠶豆皮粒徑控制在5mm以下;蒲公英和艾葉分別粉碎至50-100目。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菜豆與猴頭菇套作的種植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菜豆與猴頭菇套作,菜豆的藤蔓可以為猴頭菇遮陰,不再需要額外的遮陰條件,提高了土地及空間資源利用率,并且采收后的猴頭菇廢菌料可直接用于田地,提高土壤肥力,利于下茬作物的生成,同時對廢菌料也做到了回收利用。(2)菜豆與猴頭菇套作,提高了菜豆的產量及品質,進而提高了每畝地總的經濟效益。(3)使用采收后的猴頭菇廢菌料來栽培菜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菜豆產量,減少追肥次數,從而減少肥料與人工的投入,同時對廢菌料也做了回收利用。(4)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新的室內栽培猴頭菇的方法,通過調節菜豆的種植方法和種植環境,即可為菜豆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還可通過影響環境中的水分、CO2含量等因素為猴頭菇提供良好的栽培環境,并不需要進行人工控制猴頭菇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各項環境因素,從而減少了物力、財力,也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猴頭菇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濃厚菇味還可以避免一些害蟲對菜豆的侵害。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菜豆與猴頭菇套作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種選擇蔓生、中莖、葉片較多、抗耐性強、飽滿的菜豆品種做種子;(2)選地選擇排水良好、pH值為6-7的砂質土壤,然后在土壤表面覆蓋3-5cm厚度的猴頭菇廢菌料,翻耕20-30cm;其中,猴頭菇廢菌料為猴頭菇采收后所余留的廢棄菌渣;栽培猴頭菇時所用的栽培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組分:棉子殼40-50份、木屑15-20份、麩皮15-20份、板栗殼20-25份、蒲公英3-6份、艾葉3-6份、蠶豆皮10-15份、石膏粉1-3份和過磷酸鈣1-3份;各成分均為干物質;栽培料的制備過程為:將各成分拌勻,然后加水使混合物含水量保持在65-70%;其中蠶豆皮粒徑控制在5mm以下;干的蒲公英和艾葉分別粉碎至50-100目;(3)種植1月中旬進行菜豆的育苗工作,2月上旬定植菜豆,定植行間距為75cm,苗穴間距為25cm,每個苗穴定植3株菜豆幼苗;(4)追肥待菜豆苗成活后追一次濃度為15%的腐熟糞肥即農家肥(如雞糞、豬糞等),施肥量為1.2kg/m2并同時剔除病苗、死苗等,做好相應的補苗工作;(5)搭建支架當菜豆苗長至30-50cm高時,用2m左右的竹竿搭設人字形竹架,竹竿入土深15cm左右,距植株根部15cm左右,在竹架上部橫放竹竿,按照逆時針方向引蔓;(6)制備猴頭菇菌袋配制栽培料:栽培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棉子殼40-50份、木屑15-20份%、麩皮15-20份、板栗殼20-25份、蒲公英3-6份、艾葉3-6份、蠶豆皮10-15份、石膏粉1-3份和過磷酸鈣1-3份;各成分均為干物質,將各成分拌勻,然后加水使混合物含水量保持在65-70%;其中蠶豆皮粒徑控制在5mm以下;干的蒲公英和艾葉分別粉碎至50-100目;裝袋:采用15cm×34cm×0.04cm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裝栽培料0.4kg-0.45kg,料要適度壓緊,壓均勻;滅菌:將菌袋置于滅菌鍋內進行常壓滅菌,滅菌溫度為100℃,滅菌時間為10h,關掉滅菌鍋電源,菌袋繼續在滅菌鍋內放置5-6h后取出,然后冷卻至室溫;(7)種植猴頭菇接種:將活化后的猴頭菇菌絲接入已滅菌的菌袋中,從菌袋兩端進行接種,每瓶(體積為250mL)菌種可接25個菌袋;待菜豆藤蔓長至80-85cm半遮陰時,在菜豆藤蔓下放置接種后的猴頭菇菌袋(先將接種后的猴頭菇單獨培養至菌絲生長2-3cm,再與菜豆套種),10-15cm放置一個菌袋;待菌袋中的菌絲長滿后,將棚內濕度提高至85%,溫度控制為20℃;(8)后期管理菜豆開花后追施濃度為20%的腐熟糞肥,施肥量為2.5kg/m2;結莢后施濃度為20%的腐熟糞肥和過磷酸鈣,每周施一次,20%的腐熟糞肥3kg/m2,過磷酸鈣施肥量為0.03kg/m2;進入種子生長時期,追3次肥,每次施用0.03kg/m2復合肥,同時在葉面上噴施2%的磷酸二氫鉀;其中復合肥為撫順綠葉有機復合肥有限公司生產的綠葉牌有機復合肥;其余管理如除草,防病等均按照常規管理方式進行;長滿菌絲的猴頭菇后期生長階段也均按常規管理方式進行。對比組以實施例1為實驗組,對比組為單獨種植菜豆,對比組中的土壤條件與實驗例相同,但不施用猴頭菇廢菌料,其他種植條件及后期管理方式均與實驗組相同;菜豆于4月上旬開始收獲;猴頭菇于4月上中旬開始收獲,一般可收獲2-4次。(1)實驗組與對比組產量收入結果見表1:表1實驗組與對比組產量收入結果注:作物單價以四川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的價格計算,菜豆單價為5.6元/kg,猴頭菇單價為40.0元/kg。由上表可知,通過菜豆與猴頭菇套作可提高菜豆的畝產量,同時比單獨種植菜豆可增加80840元的收入。(2)土壤肥力的對比猴頭菇廢菌料的施用對土壤肥力的影響:猴頭菇廢菌料施用前后,分別對土壤進行肥力測定,測定結果見表2:表2土壤肥力的對比施用前施用后有機質含量(g/kg)18.83b25.53a土壤速效N含量(g/kg)89.88b129.55a土壤有效P含量(g/kg)8.91b18.33a土壤速效K含量(g/kg)177.13b235.56a由表2可知,猴頭菇廢菌料施入土壤后,顯著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速效N含量、有效P含量和速效K含量,大大提高了土壤肥力,此操作不僅節約了化肥的施用成本,而且還避免了污染和資源浪費,使猴頭菇廢菌料得到了很好的循環利用。(3)猴頭菇廢菌料的施用對菜豆品質的影響,結果見表3:表3猴頭菇廢菌料的施用對菜豆品質的影響結果施用未施用可溶性糖含量(%)3.23a2.76bVc含量(mg/kgFW)64.2a53.8b粗蛋白含量(%)1.63a1.55b由表3可知,菜豆與猴頭菇套作,其可溶性糖、Vc和粗蛋白含量均得以提高,從而提高了菜豆的品質,增加了菜豆的營養價值。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