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物聯網的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的蔬菜大棚裝置。
背景技術:
物聯網技術大幅提升了我國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我國已經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智能農業服務技術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這是以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經營過程中的各類事件為服務對象,以基礎海量數據、動態即時數據獲取和智能信息處理系統為核心技術,以分布式、互動性、主動型、自動化等為特征的一種信息服務。其核心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進行數字化采集、科學化管理、智能化控制、精準化服務,提高管理支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業效益。智能農業服務技術包括:農情精準獲取技術、數據自動處理技術和信息推送應用技術,具有互動性、智能性、主動性、即時性、預見性等獨特優勢。
現在的蔬菜大棚內采用的還是人工監控、操作的方法,物聯網技術在蔬菜大棚內還未得到廣泛應用,人工操作所收集到的數據不夠精準,無法給蔬菜提供一個合適的生長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的蔬菜大棚裝置,它在蔬菜大棚內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對蔬菜的生長環境進行智能化的監測、調控操作,監測數據精準,全自動化輕松調控蔬菜生長環境。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環境監控裝置、生長信息動態監測裝置、精量控制裝置和病蟲預防裝置;環境監控裝置通過蔬菜大棚信息采集自動部署技術、自組織傳輸技術和溫室環境的智能控制技術,應用低功耗智能感知、多模無線傳輸、高精度節點定位以及可擴展網絡架構、專用傳感器節點與控制節點、灌溉施肥、消毒、嫁接移栽智能化設備,采集、傳輸大棚環境信息,控制環境參數,生長信息動態監測裝置和精量控制裝置通過RFID技術,識別和記錄蔬菜產量、生長信息、管理信息、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的環境監控裝置基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數據挖掘、數據倉庫等技術,集成設施栽培專家決策知識,構建傳感器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
所述的生長信息動態監測裝置和精量控制裝置通過環境及生理生態信息實時獲取技術,檢測蔬菜葉片溫度、濕度、光合等植物生理參數和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等環境參數。
所述的病蟲預防裝置通過紅外、視頻感知技術,智能識別和防控病蟲。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有益效果為:它在蔬菜大棚內利用農業物聯網技術,對蔬菜的生長環境進行智能化的監測、調控操作,監測數據精準,全自動化輕松調控蔬菜生長環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環境監控裝置、生長信息動態監測裝置、精量控制裝置和病蟲預防裝置;環境監控裝置通過蔬菜大棚信息采集自動部署技術、自組織傳輸技術和溫室環境的智能控制技術,應用低功耗智能感知、多模無線傳輸、高精度節點定位以及可擴展網絡架構、專用傳感器節點與控制節點、灌溉施肥、消毒、嫁接移栽智能化設備,采集、傳輸大棚環境信息,控制環境參數,生長信息動態監測裝置和精量控制裝置通過RFID技術,識別和記錄蔬菜產量、生長信息、管理信息、地理位置信息。
所述的環境監控裝置基于多傳感器數據融合、數據挖掘、數據倉庫等技術,集成設施栽培專家決策知識,構建傳感器數據管理與服務平臺。
所述的生長信息動態監測裝置和精量控制裝置通過環境及生理生態信息實時獲取技術,檢測蔬菜葉片溫度、濕度、光合等植物生理參數和土壤溫濕度、空氣溫濕度等環境參數。
所述的病蟲預防裝置通過紅外、視頻感知技術,智能識別和防控病蟲。
以上所述,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