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智能監控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集成智能香菇大棚。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在食用菌生產中的不斷應用,溫室大棚技術對香菇等食用菌的發展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現有的大棚技術都是采用人工進行大棚內各個設備的管控,利用人工觀察和記錄大棚內傳感器檢測到的值,然后進行手動控制,這種操作模式實時性不好,且需要有人一直待在現場,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工作,且不夠準確,對大棚的推廣和應用有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急需要一種智能的大棚控制裝置,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實時性,降低操作失誤率,減少大棚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之一,解決現有技術中人力成本高,實時性差,操作失誤率高,大棚成本高的難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物聯網集成智能香菇大棚。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物聯網集成智能香菇大棚,包括香菇大棚本體、傳感器感知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執行機構以及視頻監控系統組成,所述傳感器感知系統與自動控制系統連接,自動控制系統與執行機構連接,視頻監控系統與用戶終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香菇大棚本體為鋼結構連棟溫室大棚以及分布在其內部的若干香菇出菇架。
進一步的,所述傳感器感知系統包括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光照度傳感器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自動控制系統包括微處理器模塊、無線傳輸模塊和遠程控制器模塊。
進一步的,所述執行機構包括遮陽簾驅動電機,風機通風設備,水簾降溫設備,噴頭噴霧設備。
進一步的,所述視頻監控系統包括高清攝像頭,光纖服務器,無線路由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大棚應用物聯網技術,可達到改善產品品質、調節生長周期、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尤其是可實現溫室大棚管理的高效和精準。對于規模化的大棚設施而言,如果借助人工來調控溫室大棚內的環境條件,需要大量人手和時間,而且存在難以避免的人工誤差。如果應用物聯網技術,就只需點擊鼠標,在最短的時間里完成人工操作,而且非常嚴謹。
智能大棚的作用是將智能化控制系統應用到大棚種植上,利用最先進的生物模擬技術,模擬出最適合棚內植物生長的環境,采用溫度、濕度、CO2、光照度傳感器等感知大棚的各項環境指標,并通過微機進行數據分析,由微機對棚內的水簾、風機、遮陽板等設施實施監控,從而改變大棚內部的生物生長環境。
具體的:
本實用新型利用本地傳感器進行溫度和光度的信號檢測,通過微處理器模塊來控制供暖裝置和補光裝置的工作狀態,并利用無線傳輸模塊將本地檢測到的信息遠程傳輸給遠程控制器,遠程控制器收到信息后,利用微處理器模塊對本地各個裝置進行相應的操作,且在微處理器模塊和供暖裝置和補光裝置之間分別設置隔離模塊,用來阻隔外接的信號干擾,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將距離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安裝在一起,利用距離傳感器來設定溫度傳感器的測量位置,且通過可伸縮的連接桿來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溫度傳感器的測量位置,大大增強了溫度傳感器的檢測精度和方便性。
本實用新型中的鋼結構連棟溫室大棚,通過對各遮陽網的收放及薄膜的啟閉,來達到對太陽光照強度的控制,從而控制棚內溫度。通過大棚內設置的微噴頭及水簾,風機通風設備采用集成溫濕度傳感器的自動控制裝置來控制棚內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和光照,從而達到滿足工廠化栽培香菇一年四季周年出菇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應當注意的是,下述實施例中描述的技術特征或者技術特征的組合不應當被認為是孤立的,它們可以被相互組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技術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物聯網集成智能香菇大棚,包括香菇大棚本體1、傳感器感知系統2,自動控制系統3,執行機構4以及視頻監控系統5組成,所述傳感器感知系統2與自動控制系統3連接,自動控制系統3與執行機構4連接,視頻監控系統5與用戶終端6連接。
所述香菇大棚本體1為鋼結構連棟溫室大棚以及分布在其內部的若干香菇出菇架。所述傳感器感知系統2包括溫度傳感器21、濕度傳感器22、光照度傳感器模塊23。所述自動控制系統3包括微處理器模塊31、無線傳輸模塊32和遠程控制器33模塊。所述執行機構4包括遮陽簾驅動電機41,風機通風設備42,水簾降溫設備43,噴頭噴霧設備44。所述視頻監控系統包括高清攝像頭51,光纖服務器52,無線路由器53。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利用距離傳感器模塊來檢測溫度傳感器模塊21與大棚棚架內香菇菌棒之間的距離,并利用微處理器模塊31和可伸縮的連接桿來控制溫度傳感器模塊21與香菇菌棒之間之間的垂直距離,由于大棚內可能存在溫度不均勻的情況,將溫度傳感器模塊21設置靠近香菇菌棒的地方,從而能夠更加精確地檢測到香菇菌棒位置的溫度。本實用新型利用無線傳輸模塊32將本地檢測到的信息遠程傳輸給遠程控制器33,遠程控制器33收到信息后,利用微處理器模塊32對本地各個裝置進行相應的操作,且在微處理器模塊32和供暖裝置和補光裝置之間分別設置隔離模塊,用來阻隔外接的信號干擾,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本實用新型中的執行機構,通過對各遮陽網的收放及薄膜的啟閉,來達到對太陽光照強度的控制,從而控制棚內溫度。通過大棚內設置的微噴頭及水簾,風機通風設備采用集成溫濕度傳感器的自動控制裝置來控制棚內環境,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和光照。
本文雖然已經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本文的實施例進行改變。上述實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應以本文的實施例作為本實用新型權利范圍的限定。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