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植物無性繁殖領域,涉及苗木培育方法,具體地說是一種牛角瓜高空壓條繁殖的方法。
背景技術:
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 (L.) Dry. ex Ait. f.)屬蘿藦科牛角瓜屬直立灌木,具有纖維、藥用、能源等多種利用價值。牛角瓜的纖維可用于紡織生產、制繩索、造紙、人造棉和織麻布、麻袋等,還可以作為潛在的吸水吸油材料、保暖材料和浮力材料等。其根、莖、葉和果等均可藥用,具有消炎、抗菌、化痰和解毒等作用,用于麻風病、哮喘、咳嗽、潰瘍和腫瘤等疾病的治療,其乳汁富含強心苷類化合物,具有強心、保肝、鎮痛消炎等療效,樹皮可治癲癬,有關專家還從牛角瓜中還提取出具有抗癌作用的化合物。從牛角瓜莖、葉中提煉出的白色乳汁,所含碳氫比例與原油相近。因此,牛角瓜對于紡織業、生物醫藥業、生物能源業具有開拓性意義。
目前牛角瓜多以種子繁殖為主,但牛角瓜成熟期不一致,人工采種費時費力,而且種子繁殖需要經歷3~4個月才能出圃,再者種子繁殖的子代分化大,難以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常規扦插繁殖方法受季節影響較大,生根率不穩定,成活率不高,不利于牛角瓜繁殖的規模化生產和開發應用。因此,急需總結一種具有操作簡便易行、繁殖速度快、造林成活率高,同時能保持母本優良經濟性狀的牛角瓜無性繁殖方法,促進牛角瓜優質、高效、規模化快速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易行,繁殖速度快,造林成活率高,能保持母本優良經濟性狀的牛角瓜高空壓條繁殖的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牛角瓜高空壓條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枝條選擇、基質的配制與處理、高空壓條、壓條后管理和離體移栽工序,在牛角瓜母樹上選擇直立或斜生、直徑為0.5~1.5cm的健壯枝條,進行環剝,在環剝口上包扎備好的基質A,進行壓條后管理,最后通過離體移栽培育獲得優質的牛角瓜大苗;主要操作步驟如下:
(1)枝條選擇:于4~8月牛角瓜生長旺盛期,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牛角瓜為母樹;在母樹上選擇直立或斜生、直徑為0.5~1.5cm的健壯枝條作為高空壓條的枝條;
(2)基質的配制與處理:將新鮮黃心土、椰糠、木屑按體積比為2:1:1的比例混勻配成基質A,然后進行消毒處理,壓條前保持基質A適宜濕度;
(3)高空壓條:
①環剝:用環剝刀在選擇的枝條基部10~20cm處進行環剝,環剝寬度1.0~1.5cm,然后用鋒利嫁接刀刮凈形成層,盡量避免傷及木質部,再用干凈的毛筆蘸上適宜濃度的生根粉溶液涂抹環剝口;
②包扎:將濕潤基質A敷住環剝口,外面用透明塑料薄膜包緊基質A,并用扎繩將上、下兩端扎緊;
(4)壓條后管理:加強母樹肥水管理,定期給基質A補充水分;
(5)離體移栽:當透過塑料薄膜發現長根后,將壓條從母樹上剪離,解除扎繩及塑料薄膜,對壓條進行修剪,每枝保留4~5片半葉,然后移栽于裝有基質B的容器內,澆足水分,置于蔭棚下進行常規管理,獲得牛角瓜大苗。
以上步驟(2)中所述的消毒處理是用體積濃度0.5~1.0%的高錳酸鉀溶液將基質A噴淋濕透;所述的適宜濕度為基質A在手握成團、不滴水的濕度。
以上步驟(3)中所述的適宜濃度的生根粉溶液為100ml/L 的ABT6號生根粉溶液。
以上步驟(4)中所述的肥水管理為及時淋水,每株母樹施常規有機肥1.0~2.0kg,每15d施1次;所述的定期給基質A補充水分為每隔7d給基質A噴淋1次水,保持基質A濕潤。
以上步驟(5)中所述的基質B為新鮮黃心土與椰糠按體積比3:1配制而成;所述的容器為規格14cm×18cm的塑料營養杯;所述的蔭棚為用遮光度60%的遮陰網連片搭蓋、高1.5~1.8m的簡易棚。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以下的優點及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牛角瓜高空壓條繁殖的方法,壓條生根快,生根率達100%,移栽成活率高達92%以上,苗壯優質,可短期內獲得保留具有母本優良性狀的牛角瓜大苗;同時移栽后比種子苗提早開花結果,有利于促進牛角瓜優質、高效、規模化快速發展。
2、本發明的基質A和基質B依據牛角瓜不同時期的生理特性配制而成的,取材方便、易于配制、操作簡便、耗材少、成本低;培育的牛角瓜枝條粗壯發達,活力強;培育的容器苗管理方便,操作簡單,運輸方便,移栽后成活率高,苗木恢復快。
3、本發明的牛角瓜高空壓條繁殖的方法,操作簡單,成本低廉,適合推廣,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于2015年6月中旬,選擇牛角瓜母株上直立或斜生、直徑為1.0cm的健壯枝條作為壓條材料。然后將新鮮黃心土、椰糠、木屑按體積百分比2:1:1的比例混勻配制壓條基質,并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濕透進行消毒,壓條前保持基質在手握成團、不滴水的濕度。然后用環剝刀在離枝條基部15cm處進行環剝,環剝點距離下節間2.5cm,環剝寬度1.0cm,用鋒利嫁接刀將形成層刮凈,盡量避免傷及木質部,再用干凈的毛筆蘸上濃度為100ml/L 的ABT6號生根粉溶液涂抹環剝口。接著將適量濕潤基質敷住環剝口,再用透明塑料薄膜包扎,上、下兩端用繩扎緊。壓條后對母株及時淋水,并株施有機肥1.5kg,每半個月施1次,每隔7d給基質噴淋1次水,保持基質濕潤。當透過薄膜見根長出后,將壓條剪離母樹,解除扎繩及薄膜,每枝保留4片半葉,然后栽于裝有新鮮黃心土與椰糠按體積百分比3:1配制而成的混合基質、規格為14cm×18cm的塑料營養杯內,澆足水分,置于用遮光度60%的遮陰網連片搭蓋、高1.8m的簡易蔭棚下常規管理。壓接20d后切下枝條調查生根率達到100%,平均根數18條,平均根長8.6cm,移栽后分枝多,成活率高達95.4%。
實施例2:
于2015年7月中旬,選擇牛角瓜母株上直立或斜生、直徑為1.2cm的健壯枝條作為壓條材料。然后將新鮮黃心土、椰糠、木屑按體積百分比2:1:1的比例混勻配制壓條基質,并用0.8%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濕透進行消毒,壓條前保持基質在手握成團、不滴水的濕度。然后用環剝刀在離枝條基部10cm處進行環剝,環剝點距離下節間3.0cm,環剝寬度1.5cm,用鋒利嫁接刀將形成層刮凈,盡量避免傷及木質部,再用干凈的毛筆蘸上濃度為100ml/L 的ABT6號生根粉溶液涂抹環剝口。接著將適量濕潤基質敷住環剝口,再用透明塑料薄膜包扎,上、下兩端用繩扎緊。壓條后對母株及時淋水,并株施有機肥1.5kg,每半個月施1次,每隔7d給基質噴淋1次水,保持基質濕潤。當透過薄膜見根長出后,將壓條剪離母樹,解除扎繩及薄膜,每枝保留5片半葉,然后栽于裝有新鮮黃心土與椰糠按體積百分比3:1配制而成的混合基質、規格為14cm×18cm的塑料營養杯內,澆足水分,置于用遮光度60%的遮陰網連片搭蓋、高1.8m的簡易蔭棚下常規管理。壓接20d后切下枝條調查生根率達到100%,平均根數22條,平均根長9.8cm,移栽后分枝多,成活率高達96.5%。
實施例3:
于2015年8月上旬,選擇牛角瓜母株上直立或斜生、直徑為1.5cm的健壯枝條作為壓條材料。然后將新鮮黃心土、椰糠、木屑按體積百分比2:1:1的比例混勻配制壓條基質,并用1.0%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濕透進行消毒,壓條前保持基質在手握成團、不滴水的濕度。然后用環剝刀在離枝條基部20cm處進行環剝,環剝點距離下節間2.0cm,環剝寬度1.2cm,用鋒利嫁接刀將形成層刮凈,盡量避免傷及木質部,再用干凈的毛筆蘸上濃度為100ml/L 的ABT6號生根粉溶液涂抹環剝口。接著將適量濕潤基質敷住環剝口,再用透明塑料薄膜包扎,上、下兩端用繩扎緊。壓條后對母株及時淋水,并株施有機肥2.0kg,每半個月施1次,每隔7d給基質噴淋1次水,保持基質濕潤。當透過薄膜見根長出后,將壓條剪離母樹,解除扎繩及薄膜,每枝保留4片半葉,然后栽于裝有新鮮黃心土與椰糠按體積百分比3:1配制而成的混合基質、規格為14cm×18cm的塑料營養杯內,澆足水分,置于用遮光度60%的遮陰網連片搭蓋、高1.8m的簡易蔭棚下常規管理。壓接20d后切下枝條調查生根率達到100%,平均根數18條,平均根長6.8cm,移栽后分枝多,成活率高達92.4%。
實施例4:
于2016年4月中旬,選擇牛角瓜母株上直立或斜生、直徑為1.5cm的健壯枝條作為壓條材料。然后將新鮮黃心土、椰糠、木屑按體積百分比2:1:1的比例混勻配制壓條基質,并用0.8%的高錳酸鉀溶液噴淋濕透進行消毒,壓條前保持基質在手握成團、不滴水的濕度。然后用環剝刀在離枝條基部10cm處進行環剝,環剝點距離下節間3.0cm,環剝寬度1.5cm,用鋒利嫁接刀將形成層刮凈,盡量避免傷及木質部,再用干凈的毛筆蘸上濃度為100ml/L 的ABT6號生根粉溶液涂抹環剝口。接著將適量濕潤基質敷住環剝口,再用透明塑料薄膜包扎,上、下兩端用繩扎緊。壓條后對母株及時淋水,并株施有機肥2.0kg,每半個月施1次,每隔7d給基質噴淋1次水,保持基質濕潤。當透過薄膜見根長出后,將壓條剪離母樹,解除扎繩及薄膜,每枝保留5片半葉,然后栽于裝有新鮮黃心土與椰糠按體積百分比3:1配制而成的混合基質、規格為14cm×18cm的塑料營養杯內,澆足水分,置于用遮光度60%的遮陰網連片搭蓋、高1.5m的簡易蔭棚下常規管理。壓接20d后切下枝條調查生根率達到100%,平均根數24條,平均根長8.2cm,移栽后分枝多,成活率高達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