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糧食存儲用淺圓倉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雙層自呼吸隔熱淺圓倉。
背景技術:
淺圓倉作為一種單倉儲量大、單位儲糧占地面積小、結構受力合理、機械化程度高的倉型,在糧食行業應用廣泛,在我國倉型中占有較大比例。然而淺圓倉的倉頂多為單層結構,在隔熱性能方面有較大的缺陷,所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倉溫、糧溫普遍較高,對安全儲糧極為不利,倉儲人員為保證糧食質量要經常進行機械通風,這樣顯然不符合國家倡導的綠色儲糧的要求。
特別倉型應用在高溫地區的儲糧條件很不理想,突出表現在夏季倉溫偏高,持續維持35~40℃的高溫,平均倉溫可達37.8℃,由此帶來的虛熱滯后,造成儲糧品質賴變、糧食生蟲,所以一般情況下需要對糧食進行長期機械制冷和熏蒸處理,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糧食污染和大量能源的浪費,不符合節約環保型社會建設的要求。為此,需要研究開發新型淺圓倉來改善儲糧環境條件。
申請號為201520676432.4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低能耗儲備淺圓倉,它涉及糧食倉儲領域。采用雙層薄殼球拱保溫隔熱倉頂結構。包括倉筒體、倉頂部和大門,其特征是所述倉頂部由球拱上弦板、下弦板、通廊連接門洞、數個風管柱和數個連接柱組成 ;在倉筒體外和球拱上弦板上設有保溫隔熱層,下弦板上設有進糧口、下人孔和通風孔。該實用新型的淺圓倉具有結構簡單,儲糧效果好,進糧時無效提升高度小,能耗低等優點。但是該實用新型倉頂的氣體未流通,倉頂積蓄的熱量得不到發散,高溫時對淺圓倉內的糧食仍有很大的影響。
申請號為201420410997.3的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淺圓倉空氣環流裝置,屬于糧倉空氣調節設備技術領域,用于氣體在淺圓倉內循環降溫。其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利用淺圓倉上現有的兩個環流管,將小型軸流風機安裝到環流管的內部,并將環流管下端用鐵質連接管連接到碟閥,碟閥與環流管下方的通風口相連接,通過以上連接使倉內和倉外管道形成一個閉合的整體,使氣體可在環流管和淺圓倉內循環運行。該實用新型利用小型軸流風機環流糧堆內部冷源,對糧堆內部溫差進行平衡,改變了儲糧環境,防止害蟲和微生物的滋生,確保儲糧安全度夏。該實用新型是依靠電力驅動空氣循環對淺圓倉降溫,并未依靠特殊設計,在高溫地區對電力的損耗量較大,成本大大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雙層自呼吸隔熱淺圓倉,通過倉頂上方設置的斜向的空氣間層,使得空氣從下端進入并從上端排出帶走空氣間層內的熱量,利用了煙囪效應,大大降低了倉頂表面的溫度。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雙層自呼吸隔熱淺圓倉,包括倉壁和錐形倉頂,所述錐形倉頂中心為封閉上通廊,所述錐形倉頂上方設置頂蓋,所述頂蓋與所述錐形倉頂之間為空氣間層,所述頂蓋與所述封閉上通廊之間設置與所述空氣間層連通的排風口,所述頂蓋與所述錐形倉頂邊緣之間設置進風口,所述排風口設置擋雨機構。
進一步的,所述頂蓋包括所述錐形倉頂上設置的一圈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的一端與所述封閉上通廊的側壁連接,所述L型支架的另一端與所述錐形倉頂邊緣連接,所述L型支架側部設置圍板,所述L型支架上部設置頂板,所述圍板下側與所述錐形倉頂邊緣之間為所述進風口,所述頂板內側與所述封閉上通廊側壁之間為所述排風口。
進一步的,所述擋雨機構包括所述頂板內側上表面設置的圓筒形遮雨板,以及所述封閉上通廊側壁外表面設置的一圈與所述圓筒形遮雨板相配合的遮雨檐。
進一步的,所述圓筒形遮雨板與遮雨檐之間和所述進風口均設置雙層防水百葉窗。
進一步的,所述圍板下側設置與所述頂板內側連接的錐形擋板,所述錐形擋板與所述錐形倉頂之間為空氣流動層,所述錐形擋板與所述頂蓋之間為空氣靜止層。
進一步的,所述錐形倉頂設置保溫層。
進一步的,所述空氣間層內設置軸流風機。
進一步的,所述頂蓋上方設置太陽能電池板。
進一步的,所述圍板和所述頂板采用太陽能電池板。
進一步的,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太陽能控制器分別與蓄電池和逆變器連接,所述蓄電池和所述逆變器連接,所述逆變器與淺圓倉用電設備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錐形倉頂邊緣向內通過均布設置的若干個自動伸縮機構設置同等數量的清掃機構,所述自動伸縮機構和所述清掃機構與清掃控制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自動伸縮機構、清掃機構和清掃控制器與所述逆變器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自動伸縮機構采用電動伸縮桿。
進一步的,所述清掃機構包括刷頭和所述刷頭上設置的吸嘴,所述吸嘴通過軟喉管與設置在所述倉壁上的硬喉管連接,所述硬喉管下端設置吸塵腔體,所述吸塵腔體上通過負壓口設置負壓管道,所述負壓管道上設置吸塵風機,所述負壓口設置過濾網。
進一步的,所述錐形倉頂上表面設置灰塵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錐形倉頂下表面和所述頂蓋下表面設置超聲波驅鼠器。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層自呼吸隔熱淺圓倉,頂蓋與錐形倉頂之間為斜向的空氣間層,空氣間層的下端為進風口,上端為排風口,利用煙囪效應,在無動力情況下有效排除空氣間層內的熱空氣。這樣頂蓋受熱升溫帶動頂蓋下方的空氣升溫,有隨著下方空氣的升溫,使得頂蓋下方空氣流通排出,頂蓋的熱量很難傳遞到錐形倉頂,有效隔絕了外界高溫以及陽光照射對倉頂的熱量傳遞,降低了淺圓倉內的溫度。進風口設置在側面,不易進入雨水,排風口設置在頂部,需要擋雨機構對雨水進行遮擋。
頂蓋是加設在倉頂上的機構,因此對頂蓋的牢固性有著很大的要求。頂蓋的支撐部分采用若干個L型支架,其兩端可以分別與封閉上通廊和倉頂邊緣澆筑在一起,增加其牢固度。L型支架上部設置頂板,側部設置圍板,形成頂蓋,其結構為一個倒扣在倉頂的筒形結構。頂蓋的下端與倉頂之間為進風口,頂蓋上端內側與封閉上通廊側壁之間為排風口,空氣在進風口進入,受熱上升并從排風口排出,帶走頂蓋傳遞到空氣間層的熱量。
為了增強煙囪效應,頂蓋下方設置一個錐形擋板,錐形擋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頂蓋上頂板內側和圍板下側連接,使得空氣間層成為一個斜向的且上部和下部幾近平行的空間,空氣從進氣口進入后,不會因為空氣間層內存在拐角等問題,使得空氣的流通受到阻礙或空氣堆積在拐角部位,降低熱量的發散效果。錐形倉頂設置的保溫層可以進一步的阻隔熱量向淺圓倉內部的傳遞。
頂蓋上設置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既能為淺圓倉的用電設備提供電能,又能削減太陽能轉化后的熱量,間接降低了太陽照射對淺圓倉內的升溫效果。太陽能電池板還可以直接替換頂蓋上的圍板和頂板,既能對太陽能進行吸收轉換,又能起到圍城空氣間層的效果,較頂蓋上設置太陽能電池板來說,節省圍板和頂板的材料,簡化頂蓋的結構。
考慮到大風天氣可能將塵土吹至倉頂的表面,對錐形倉頂上方即空氣間層內造成污染,需要在空氣間層內設置垃圾清掃裝置,防止粉塵、碎料垃圾或植物種子進入錐形倉頂,造成污染以及對倉頂的腐蝕。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過倉頂上方設置的斜向的空氣間層,使得空氣從下端進入并從上端排出帶走空氣間層內的熱量,利用了煙囪效應,大大降低了倉頂表面的溫度,進而降低淺圓倉內的溫度;
2、該結構并未對倉壁進行改造,不會對現有的淺圓倉結構造成破壞,僅僅在頂部增加額外的結構,花費較低,可以對現有的淺圓倉進行改造,可推廣性很高;
3、倉頂表面的透氣孔洞都被頂蓋遮擋,不需要額外增加擋雨的裝置,且頂蓋上無孔洞,防水施工簡單,質量容易保證;
4、倉頂上的垃圾清掃裝置,防止粉塵、碎料垃圾或植物種子進入錐形倉頂,造成污染以及對倉頂的腐蝕;
5、形成了一種有“皇冠”意味的全新的倉體外觀形式,既符合倉儲建筑簡潔、渾厚的特點,又有上下虛實對比的變化,產生了符合工業建筑特點的美感。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圖1是本發明雙層自呼吸隔熱淺圓倉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頂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太陽能電池板的系統結構圖;
圖5是本發明錐形倉頂清掃機構的分布圖;
圖6是本發明清掃機構的系統結構圖;
圖7是本發明清掃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掛繩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雙層自呼吸隔熱淺圓倉,包括倉壁2和錐形倉頂1,所述錐形倉頂1中心為封閉上通廊3,所述錐形倉頂1上方設置頂蓋4,所述頂蓋4與所述錐形倉頂1之間為空氣間層6,所述頂蓋4與所述封閉上通廊3之間設置與所述空氣間層6連通的排風口9,所述頂蓋4與所述錐形倉頂1邊緣之間設置進風口5,所述排風口9設置擋雨機構8。
頂蓋與錐形倉頂之間為斜向的空氣間層,空氣間層的下端為進風口,上端為排風口,利用煙囪效應,在無動力情況下有效排除空氣間層內的熱空氣。這樣頂蓋受熱升溫帶動頂蓋下方的空氣升溫,有隨著下方空氣的升溫,使得頂蓋下方空氣流通排出,頂蓋的熱量很難傳遞到錐形倉頂,有效隔絕了外界高溫以及陽光照射對倉頂的熱量傳遞,降低了淺圓倉內的溫度。進風口設置在側面,不易進入雨水,排風口設置在頂部,需要擋雨機構對雨水進行遮擋。
所述空氣間層6內設置軸流風機7,軸流風機可以起到加速空氣間層內空氣的流通作用,在不使用動力驅動情況下散熱不理想時,可以啟動軸流風機,保證排熱的性能。
實施例二
如圖1和圖2所示:其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
所述頂蓋4包括所述錐形倉頂1上設置的一圈L型支架10,所述L型支架10的一端與所述封閉上通廊3的側壁連接,所述L型支架10的另一端與所述錐形倉頂1邊緣連接,所述L型支架10側部設置圍板11,所述L型支架10上部設置頂板12,所述圍板11下側與所述錐形倉頂1邊緣之間為所述進風口5,所述頂板12內側與所述封閉上通廊3側壁之間為所述排風口9。
頂蓋是加設在倉頂上的機構,因此對頂蓋的牢固性有著很大的要求。頂蓋的支撐部分采用若干個L型支架,其兩端可以分別與封閉上通廊和倉頂邊緣澆筑在一起,增加其牢固度。L型支架上部設置頂板,側部設置圍板,形成頂蓋,其結構為一個倒扣在倉頂的筒形結構。頂蓋的下端與倉頂之間為進風口,頂蓋上端內側與封閉上通廊側壁之間為排風口,空氣在進風口進入,受熱上升并從排風口排出,帶走頂蓋傳遞到空氣間層的熱量。
所述擋雨機構8包括所述頂板12內側上表面設置的圓筒形遮雨板16,以及所述封閉上通廊3側壁外表面設置的一圈與所述圓筒形遮雨板16相配合的遮雨檐15。因為倉頂有頂蓋遮擋,因此倉頂上的孔洞不設置防水的設備,所以要防止雨水進入空氣間層內。圓筒形遮雨板是圍繞排氣口設置的一圈凸起,防止頂蓋上方的雨水進入,遮雨檐防止排氣口上方的雨水進入,起到很好的防水防雨作用。
所述圓筒形遮雨板16與遮雨檐15之間和所述進風口5均設置雙層防水百葉窗13,防水百葉窗能起到防止雨水飄入的情況,增強防水的功能。
所述圍板11下側設置與所述頂板12內側連接的錐形擋板40,所述錐形擋板40與所述錐形倉頂1之間為空氣流動層26,所述錐形擋板40與所述頂蓋4之間為空氣靜止層25,所述錐形擋板上設置推拉窗口,這樣空氣靜止層內可以放置各種工器具,以及電氣化設備的主體,節省淺圓倉的空間。為了增強煙囪效應,頂蓋下方設置一個錐形擋板,錐形擋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別與頂蓋上頂板內側和圍板下側連接,使得空氣間層成為一個斜向的且上部和下部幾近平行的空間,空氣從進氣口進入后,不會因為空氣間層內存在拐角等問題,使得空氣的流通受到阻礙或空氣堆積在拐角部位,降低熱量的發散效果。錐形倉頂設置的保溫層可以進一步的阻隔熱量向淺圓倉內部的傳遞。
所述錐形倉頂1設置保溫層14,設置的保溫層進一步的防止熱量傳遞至淺圓倉內。
實施例三
如圖3和圖4所示:其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頂蓋4上方設置太陽能電池板17。頂蓋上設置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既能為淺圓倉的用電設備提供電能,又能削減太陽能轉化后的熱量,間接降低了太陽照射對淺圓倉內的升溫效果。
或所述圍板11和所述頂板12采用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還可以直接替換頂蓋上的圍板和頂板,既能對太陽能進行吸收轉換,又能起到圍城空氣間層的效果,較頂蓋上設置太陽能電池板來說,節省圍板和頂板的材料,簡化頂蓋的結構。
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7通過太陽能控制器18分別與蓄電池19和逆變器20連接,所述蓄電池19和所述逆變器20連接,所述逆變器20與淺圓倉用電設備21連接。太陽能控制器可以優化太陽能發電,保證光能的轉換效率,并對整個系統起到控制的作用。蓄電池可以對轉換來的電能進行存儲,逆變器將電能轉換為合適的電壓供給至用電設備進行使用。
實施例四
如圖5至圖8所示:其與實施例三不同之處在于:
所述錐形倉頂1邊緣向內通過均布設置的若干個自動伸縮機構23設置同等數量的清掃機構22,所述自動伸縮機構23和所述清掃機構22與清掃控制器24連接。自動伸縮機構收縮時,兩兩相鄰的清掃機構間距不大于5厘米,清掃機構的工作不同時進行,即自動伸縮機構逐個伸縮實現對錐形倉頂的清掃,防止清掃機構之間造成影響。
所述自動伸縮機構23、清掃機構22和清掃控制器24與所述逆變器20連接??梢杂刑柲茈姵匕暹M行供電,節約電能,更加環保。
所述錐形倉頂1上表面設置灰塵傳感器28,所述灰塵傳感器28與所述清掃控制器24連接。灰塵傳感器可以對空氣間層內的灰塵濃度進行監測,當濃度較大時,清掃控制器啟動自動伸縮機構和清掃機構對錐形倉頂上表面進行清掃。
所述自動伸縮機構23采用電動伸縮桿32,電動伸縮桿易于控制,結構簡單,故障率低。
所述清掃機構22包括刷頭30和所述刷頭30上設置的吸嘴29,所述吸嘴29通過軟喉管31與設置在所述倉壁2上的硬喉管33連接,所述硬喉管33下端設置吸塵腔體34,所述吸塵腔體34上通過負壓口36設置負壓管道37,所述負壓管道37上設置吸塵風機38,所述負壓口36設置過濾網35。該結構不僅可以對錐形倉頂上表面進行清掃,通過吸嘴還可以對空氣間層內彌漫的灰塵和倉頂表面的垃圾進行吸入,不需要額外派人到倉頂打掃,通過吸嘴將垃圾吸入,通過軟喉管和硬喉管導入吸塵腔體內。其吸入垃圾的原理是通過負壓管道的負壓電機將吸塵腔體內的空氣排出,制造出負壓的環境,從而使得垃圾被吸入腔體內,再通過過濾網過濾。
所述錐形倉頂1上方設置若干個與所述自動伸縮機構23運動方向相同的掛繩39,所述掛繩39上纏繞設置所述軟喉管31,軟喉管可能會被倉頂上方的復雜環境攪亂,影響使用。通過掛繩對軟喉管進行整理和懸掛,避免了其它設備對軟喉管剮蹭或拉扯,保證了設備的使用安全性,降低了故障率。
所述錐形倉頂1下表面和所述頂蓋4下表面設置超聲波驅鼠器27,超聲波驅鼠器可以與逆變器連接,全天候持續開啟,對淺圓倉內的老鼠以及其它昆蟲和小動物驅除,保證糧食的安全性。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只要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