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稻種子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原產于中國,是世界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中國水稻播種面積占全國糧食作物的四分之一,而產量占據一半以上,水稻的栽培歷史已有15000年,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除食用穎果外,可制淀粉、釀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業及醫藥用;稻稈為良好飼料及造紙原料和編織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藥用。
早稻播種時,經常會遇到寒流,氣溫驟降,造成稻種發芽受阻,爛秧的情況,需要一種增加稻種抗寒能力的抗寒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稻種子培育方法,可顯著提高水稻種子的發芽率且幼苗生長健壯。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水稻種子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水稻種子經紫外光照射6~10 h;
2)將步驟1)中得到的種子在清水中浸泡6h,撈出后放入浸種液中浸泡6-18h,溫度為20-30 ℃;
3)將步驟2)中得到的種子進行催芽、播種。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包括,氯吡脲10-90 mg、吲哚丁酸50-150 mg、胺鮮
酯6-30 mg、水1 kg。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包括,氯吡脲50 mg、吲哚丁酸100 mg、胺鮮酯18
mg、水1 kg。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種子浸泡在浸種液中12 h,溫度為25℃。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還包括增溶劑。
優選的,所述增溶劑為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包括,氯吡脲10-90 mg、吲哚丁酸50-150 mg、增溶
劑100-900 mg、胺鮮酯6-30 mg、水1 kg。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存在以下技術效果:水稻種子通過紫外光照射、浸種處理后,種子的發芽率明顯提高,同時幼苗生長健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本發明所有實施例均取100粒種子,放入培養皿中播種,7天后觀察發芽率,20天后觀察幼苗健壯度,所有的觀察數據取100粒種子的平均值。
實施例1:
一種水稻種子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水稻種子經紫外光照射8h;
2)將步驟1)中得到的種子在清水中浸泡6h,撈出后放入浸種液中浸泡12h,溫度為20-30 ℃;
3)將步驟2)中得到的種子進行催芽、播種。
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包括,氯吡脲10 mg、吲哚丁酸50m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
100 mg、胺鮮酯6 mg、水1 kg。
實施例2:
一種水稻種子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水稻種子經紫外光照射8h;
2)將步驟1)中得到的種子在清水中浸泡6h,撈出后放入浸種液中浸泡12h,溫度為20-30 ℃;
3)將步驟2)中得到的種子進行催芽、播種。
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包括,氯吡脲30 mg、吲哚丁酸75 mg、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
300 mg、胺鮮酯10 mg、水1 kg。
實施例3:
一種水稻種子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水稻種子經紫外光照射8h;
2)將步驟1)中得到的種子在清水中浸泡6h,撈出后放入浸種液中浸泡12h,溫度為20-30 ℃;
3)將步驟2)中得到的種子進行催芽、播種。
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包括,氯吡脲50 mg、吲哚丁酸100 m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500 mg、胺鮮酯6-30 mg、水1 kg。
實施例4:
一種水稻種子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取水稻種子經紫外光照射8h;
2)將步驟1)中得到的種子在清水中浸泡6h,撈出后放入浸種液中浸泡12h,溫度為20-30 ℃;
3)將步驟2)中得到的種子進行催芽、播種。
所述步驟2)中浸種液包括,氯吡脲90 mg、吲哚丁酸150 m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900 mg、胺鮮酯30 mg、水1 kg。
效果驗證:
表1壓力對種子發芽率以及健壯度的影響
表1中健壯度高、健壯度一般、健壯度低。
表1中對比例取100粒種子,依次經紫外光照射,清水浸泡18h之后,放入種子培
養箱中播種。
從表1中可知,對比例的發芽率僅為45%,而實施例1-4中發芽率最低的實施例1也達到了68%,其中發芽率最高的實施例3達到了93%,發芽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對比例中種苗的地上長僅為6.3、根長僅為8.8,健壯度最低,僅為,而實施例1-4中健壯度較低的是實施例1,地上長也達到8.5、根長達到8.1,健壯度為,均超過對比例,實施例1-4中健壯度最高的實施例3,地上長達到10.8、根長達到10.2,健壯度為,更是遠遠超過了對比例。
綜上所述,通過浸種液處理種子,對種子的發芽率有明顯的提高,培育出來的幼苗生長十分健壯。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