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荔枝(學名:Litchi chinensis Sonn.)無患子科,荔枝屬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成熟時至鮮紅色;種子全部被肉質假種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分布于中國的西南部、南部和東南部,廣東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亞洲東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有引種的記錄。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南國四大果品”。荔枝味甘、酸、性溫,入心、脾、肝經;可止呃逆,止腹瀉,是頑固性呃逆及五更瀉者的食療佳品,同時有補腦健身,開胃益脾,有促進食欲之功效。因性熱,多食易上火。荔枝木材堅實,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名材。
荔枝樹木的幼樹生長期長,遺傳組成高度雜合,傳統的育種技術來改良荔枝形狀及培育新品種費時、費力,難以滿足荔枝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亟需一種快速高效地培育荔枝幼苗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發明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包括:
步驟一、荔枝外植體獲取:在荔枝花芽萌發期,取荔枝花芽作為外植體,首先將荔枝花芽使用體積百分比9%的酒精溶液浸泡5-15min,之后使用自來水沖洗10-20min,然后用質量體積分數0.1%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8-10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3-5次,除去表面水分得到荔枝外植體;
步驟二、分化培養:將步驟一中得到的荔枝外植體接種于MS分化培養基中培養25~35天直至荔枝外植體的側芽分化長出叢生芽,其中,分化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強度為2000-2500lux,光照周期為10-15小時/天;
步驟三、壯苗培養:將步驟二中經過分化培養的荔枝外植體在MS壯苗培養基中培養35~45天得到荔枝健壯植株,其中,壯苗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強度為2000-2500lux,光照周期為10-15小時/天;
步驟四、生根培養:將經步驟三中得到的荔枝健壯植株置于MS生根培養基中培養45~55天得到帶根的荔枝樹苗,其中,生根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強度為2000-2500lux,光照周期為10-15小時/天。
優選的是,所述的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中,所述步驟二中,MS分化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30~40mg/L,0.1-0.4mg/L ZT,0.2~1mg/L 6-BA,0.2-0.8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2g/L,25-30g/L蔗糖和4.8-5.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優選的是,所述的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中,所述步驟三中,MS壯苗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40~50mg/L,0.3-1.0mg/L 6-BA、0.2-0.8mg/L IAA,納米活性炭顆粒1~2g/L,25-30g/L蔗糖和3.8-4.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優選的是,所述的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中,所述步驟三中,MS生根培養基包含:1/2MS,椰子乳50~60mg/L,1.0-2.0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2g/L,25-30g/L蔗糖和3.8-4.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優選的是,所述的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中,在所述步驟四之后還進行步驟五,所述步驟五包括:煉苗和移栽:先將步驟四中得到的帶根的木鱉植株在溫度25℃下煉苗2-4天,之后再移栽到沙土壤中生長45天,然后再移栽至大田生長,其中,大田的生長條件為:溫度為20-28℃,相對濕度為75-80%,遮陽率為70%。
優選的是,所述的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中,所述椰子乳為椰子經100目紗布過濾之后得到的液體。
本發明至少包含如下優點:
本發明的培養基中含有大量的椰子乳,椰子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C及鈣、磷、鐵、鉀、鎂、鈉等礦物質,同時含有較多的水分和驅蟲物質,使得培養基的營養更加豐富,且能夠促進荔枝外植體的生長。本發明的培養基中含有的納米活性炭顆粒能夠通氣透風,同時不易滋生細菌,使得培養基的營養成分分布更加均勻,不易板結,通風透氣,利于荔枝外植體的生根發芽。
本發明通過組織培養技術對荔枝進行組織培養快速繁殖,在短時間內培育出大量可供大田栽培的荔枝幼苗,提高了荔枝種苗的繁殖系數和種苗質量,實現規模化生產,滿足生產上的需要。
采用本發明的方法,獲得的組培苗生根率在90%以上,每株平均帶3-4個根,根長為2-3厘米,移栽沙床成活率在95%以上;快速、便捷、高效地進行荔枝組織培養,實現荔枝組培種苗的規模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本發明提供一種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包括:
步驟一、荔枝外植體獲取:在荔枝花芽萌發期,取荔枝花芽作為外植體,首先將荔枝花芽使用體積百分比9%的酒精溶液浸泡5-15min,之后使用自來水沖洗10-20min,然后用質量體積分數0.1%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8-10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3-5次,除去表面水分得到荔枝外植體;
步驟二、分化培養:將步驟一中得到的荔枝外植體接種于MS分化培養基中培養25~35天直至荔枝外植體的側芽分化長出叢生芽,其中,分化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強度為2000-2500lux,光照周期為10-15小時/天;
步驟三、壯苗培養:將步驟二中經過分化培養的荔枝外植體在MS壯苗培養基中培養35~45天得到荔枝健壯植株,其中,壯苗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強度為2000-2500lux,光照周期為10-15小時/天;
步驟四、生根培養:將經步驟三中得到的荔枝健壯植株置于MS生根培養基中培養45~55天得到帶根的荔枝樹苗,其中,生根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27℃,光照強度為2000-2500lux,光照周期為10-15小時/天。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所述步驟二中,MS分化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30~40mg/L,0.1-0.4mg/L ZT,0.2~1mg/L 6-BA,0.2-0.8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2g/L,25-30g/L蔗糖和4.8-5.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所述步驟三中,MS壯苗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40~50mg/L,0.3-1.0mg/L 6-BA、0.2-0.8mg/L IAA,納米活性炭顆粒1~2g/L,25-30g/L蔗糖和3.8-4.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所述步驟三中,MS生根培養基包含:1/2MS,椰子乳50~60mg/L,1.0-2.0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2g/L,25-30g/L蔗糖和3.8-4.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在所述步驟四之后還進行步驟五,所述步驟五包括:煉苗和移栽:先將步驟四中得到的帶根的木鱉植株在溫度25℃下煉苗2-4天,之后再移栽到沙土壤中生長45天,然后再移栽至大田生長,其中,大田的生長條件為:溫度為20-28℃,相對濕度為75-80%,遮陽率為70%。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實施例中,作為優選,所述椰子乳為椰子經100目紗布過濾之后得到的液體。
實施例1
椰子乳為椰子經100目紗布過濾之后得到的液體。
本發明提供一種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包括:
步驟一、荔枝外植體獲取:在荔枝花芽萌發期,取荔枝花芽作為外植體,首先將荔枝花芽使用體積百分比9%的酒精溶液浸泡5min,之后使用自來水沖洗10min,然后用質量體積分數0.1%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8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3次,除去表面水分得到荔枝外植體;
步驟二、分化培養:將步驟一中得到的荔枝外植體接種于MS分化培養基中培養25天直至荔枝外植體的側芽分化長出叢生芽,其中,分化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光照強度為2000lux,光照周期為10小時/天;MS分化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30mg/L,0.1mg/L ZT,0.2mg/L 6-BA,0.2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g/L,25g/L蔗糖和4.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三、壯苗培養:將步驟二中經過分化培養的荔枝外植體在MS壯苗培養基中培養35天得到荔枝健壯植株,其中,壯苗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光照強度為2000lux,光照周期為10小時/天;MS壯苗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40mg/L,0.3mg/L 6-BA、0.2mg/L IAA,納米活性炭顆粒1g/L,25g/L蔗糖和3.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四、生根培養:將經步驟三中得到的荔枝健壯植株置于MS生根培養基中培養45天得到帶根的荔枝樹苗,其中,生根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3℃,光照強度為2000lux,光照周期為10小時/天。MS生根培養基包含:1/2MS,椰子乳50mg/L,1.0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g/L,25g/L蔗糖和3.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五:煉苗和移栽:先將步驟四中得到的帶根的木鱉植株在溫度25℃下煉苗2天,之后再移栽到沙土壤中生長45天,然后再移栽至大田生長,其中,大田的生長條件為:溫度為20℃,相對濕度為75%,遮陽率為70%。
實施例2
椰子乳為椰子經100目紗布過濾之后得到的液體。
本發明提供一種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包括:
步驟一、荔枝外植體獲取:在荔枝花芽萌發期,取荔枝花芽作為外植體,首先將荔枝花芽使用體積百分比9%的酒精溶液浸泡15min,之后使用自來水沖洗20min,然后用質量體積分數0.1%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10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除去表面水分得到荔枝外植體;
步驟二、分化培養:將步驟一中得到的荔枝外植體接種于MS分化培養基中培養35天直至荔枝外植體的側芽分化長出叢生芽,其中,分化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7℃,光照強度為2500lux,光照周期為15小時/天;MS分化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40mg/L,0.4mg/L ZT,1mg/L 6-BA,0.2-0.8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2g/L,30g/L蔗糖和5.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三、壯苗培養:將步驟二中經過分化培養的荔枝外植體在MS壯苗培養基中培養45天得到荔枝健壯植株,其中,壯苗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7℃,光照強度為2500lux,光照周期為15小時/天;MS壯苗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50mg/L,1.0mg/L 6-BA、0.8mg/L IAA,納米活性炭顆粒2g/L,30g/L蔗糖和4.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四、生根培養:將經步驟三中得到的荔枝健壯植株置于MS生根培養基中培養55天得到帶根的荔枝樹苗,其中,生根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7℃,光照強度為2500lux,光照周期為15小時/天。MS生根培養基包含:1/2MS,椰子乳60mg/L,2.0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2g/L,30g/L蔗糖和4.8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五:煉苗和移栽:先將步驟四中得到的帶根的木鱉植株在溫度25℃下煉苗2-4天,之后再移栽到沙土壤中生長45天,然后再移栽至大田生長,其中,大田的生長條件為:溫度為28℃,相對濕度為80%,遮陽率為70%。
實施例3
椰子乳為椰子經100目紗布過濾之后得到的液體。
本發明提供一種荔枝樹苗的培養方法,包括:
步驟一、荔枝外植體獲取:在荔枝花芽萌發期,取荔枝花芽作為外植體,首先將荔枝花芽使用體積百分比9%的酒精溶液浸泡10min,之后使用自來水沖洗15min,然后用質量體積分數0.1%的次氯酸鈉溶液消毒9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4次,除去表面水分得到荔枝外植體;
步驟二、分化培養:將步驟一中得到的荔枝外植體接種于MS分化培養基中培養30天直至荔枝外植體的側芽分化長出叢生芽,其中,分化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5℃,光照強度為2250lux,光照周期為12.5小時/天;MS分化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35mg/L,0.25mg/L ZT,0.6mg/L 6-BA,0.5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5g/L,27.5g/L蔗糖和5.3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三、壯苗培養:將步驟二中經過分化培養的荔枝外植體在MS壯苗培養基中培養30天得到荔枝健壯植株,其中,壯苗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5℃,光照強度為2250lux,光照周期為12.5小時/天;MS壯苗培養基包含:MS,椰子乳45mg/L,0.65mg/L 6-BA、0.5mg/L IAA,納米活性炭顆粒1.5g/L,27.5g/L蔗糖和4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四、生根培養:將經步驟三中得到的荔枝健壯植株置于MS生根培養基中培養50天得到帶根的荔枝樹苗,其中,生根培養中的培養溫度為25℃,光照強度為2250lux,光照周期為12.5小時/天。MS生根培養基包含:1/2MS,椰子乳55mg/L,1.5mg/L NAA,納米活性炭顆粒1.5g/L,28g/L蔗糖和4g/L瓊脂,并調節初始pH值為5.8。
步驟五:煉苗和移栽:先將步驟四中得到的帶根的木鱉植株在溫度25℃下煉苗3天,之后再移栽到沙土壤中生長45天,然后再移栽至大田生長,其中,大田的生長條件為:溫度為24℃,相對濕度為80%,遮陽率為70%。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