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蟲裝置,特別涉及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現有農業環境中,蚊蟲等害蟲的滋生非常常見,現有農業技術大多采用噴農藥的方式進行害蟲或蚊蟲的滅除,對于環境危害較大,現有技術逐漸出現通過電網殺蟲的方式,但是用電能耗較大,造成使用成本的提升,同時使用安全性能有待提升,為此,我們提出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包括底架、太陽能電池板、殺蟲電網、LED燈和人體感應報警器,所述底架上固定設置分隔架,分隔架的一側固定設置蓄電盒以及蓄電盒的頂部設置太陽能電池板,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工作架與蓄電盒連接,所述工作架內設置太陽能控制器,所述蓄電盒內設置蓄電池,太陽能電池板與蓄電池和太陽能控制器之間電性相連,所述分隔架另一側的頂部固定連接工作桿,工作桿的底部設置燈座,LED誘蟲燈設置在燈座上,所述LED誘蟲燈的外圍固定設置殺蟲電網,LED誘蟲燈和殺蟲電網均與蓄電池電性相連,所述殺蟲電網的底部設有蚊蟲收納盒,所述殺蟲電網的外側固定設置護架且護架上設置人體感應警報器,人體感應警報器與蓄電池電性相連,太陽能電池板的外側固定設置防水保護罩。
進一步地,所述LED誘蟲燈的外圍設置燈罩。
進一步地,所述蚊蟲收納盒和護架均與分隔架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蓄電盒上設置總控制開關,LED誘蟲燈的一側連接照明控制開關。
進一步地,所述底架的底部固定連接可制動金屬滾輪。
進一步地,所述底架的一端設置推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設計合理,移動使用方便,操作簡單,殺蟲效果好,通過設置LED誘蟲燈、殺蟲電網,能夠對害蟲進行高效的光誘電網捕殺,殺蟲效果好,同時采用太陽能電池板以及蓄電池進行供電,供電方式環保經濟,節約電能,通過設置護架以及人體感應報警器,當有人員觸碰或靠近殺蟲電網和LED誘蟲燈時,人體感應報警器能夠及時發出警報提示,提醒接近人員注意安全,具有很高的實用性,適合廣泛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的太陽能控制器示意圖。
圖中:1、底架;2、蓄電盒;3、太陽能電池板;4、工作架;5、可制動金屬滾輪;6、人體感應報警器;7、殺蟲電網;9、分隔架;10、蓄電池;11、LED誘蟲燈;12、燈座;13、燈罩;14、工作桿;15、總控制開關;16、照明控制開關;17、太陽能控制器;18、防水保護罩;20、蚊蟲收納盒;21、推桿;22、護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如圖1-2所示,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包括底架1、太陽能電池板3、殺蟲電網7、LED燈11和人體感應報警器6,所述底架1上固定設置分隔架9,分隔架9的一側固定設置蓄電盒2以及蓄電盒2的頂部設置太陽能電池板3,太陽能電池板3通過工作架4與蓄電盒2連接,所述工作架4內設置太陽能控制器17,所述蓄電盒2內設置蓄電池10,太陽能電池板3與蓄電池10和太陽能控制器17之間電性相連,所述分隔架9另一側的頂部固定連接工作桿14,工作桿14的底部設置燈座12,LED誘蟲燈11設置在燈座12上,所述LED誘蟲燈11的外圍固定設置殺蟲電網7,LED誘蟲燈11和殺蟲電網7均與蓄電池10電性相連,所述殺蟲電網7的底部設有蚊蟲收納盒20,所述殺蟲電網7的外側固定設置護架22且護架22上設置人體感應警報器6,人體感應警報器6與蓄電池10電性相連,太陽能電池板3的外側固定設置防水保護罩18。
其中,所述LED誘蟲燈11的外圍設置燈罩13。
其中,所述蚊蟲收納盒20和護架22均與分隔架9連接。蚊蟲收納盒20能夠方便的收集被殺蟲電網7滅除的蚊蟲等害蟲。
其中,所述蓄電盒2上設置總控制開關15,LED誘蟲燈11的一側連接照明控制開關16。
其中,所述底架1的底部固定連接可制動金屬滾輪5。便于底架1的移動。
其中,所述底架1的一端設置推桿21。便于推動。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為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工作時,使用者將該殺蟲裝置移動至合適地點,打開總控制開關15,人體感應警報器6以及殺蟲電網7通電工作,打開照明控制開關16,LED誘蟲燈11工作,進行誘蟲,并通過殺蟲電網7捕殺,在此過程中,光照條件合適時,太陽能電池板3工作,將電能存儲至蓄電池10內,實現整體裝置的工作供電,經濟環保,當有人員觸碰或靠近殺蟲電網7和LED誘蟲燈11時,人體感應報警器6能夠及時發出警報提示,提醒接近人員注意安全,保證該一種農業用殺蟲裝置的使用效益。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