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設施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溫室氣體施肥的二氧化碳的風力富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溫室內氣體施肥是提高溫室植物產量和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光溫耦合的碳酸氫銨的熱分解進行氣體施肥,解決了氣體施肥和植物需要的高度耦合,使光溫和氣體施肥耦合,減少了碳銨的浪費。但是碳銨分解的氨氣如果直接排放會污染大氣,直接施肥會燒苗和氮肥過量,都是不可行的。如果通過二氧化碳的富集和氨水的利用結合,會解決氨水的排放和碳銨成本過高的問題,進而使溫室氣體施肥成本進一步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用于溫室氣體施肥的二氧化碳的風力富集方法及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通過利用風能使堿性化合物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生成容易熱分解的化合物,為氣體施肥提供碳源和原料,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用于溫室氣體施肥的二氧化碳的風力富集裝置,包括風力葉輪機、鼓風機、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所述風力葉輪機位于鼓風機上方,且兩者通過傳動結構連接,鼓風機的出氣口與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的進氣口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為可開關的密閉容器,有箱體和蓋子兩部分組成;蓋子上留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進氣口位于蓋子頂部,通過管道連接于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底部的用于氣體擴散的微孔盲管系統,所述出氣口在箱體上設置,出氣口上部留有大于20cm的空間。
進一步的,所述蓋子和箱體有氣密墊。
進一步的,所述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為氨水吸收箱。
進一步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為堿性溶液。
進一步的,所述堿性溶液為氨水、碳酸鈉、賴氨酸鈉、精氨酸鈉中一種。
進一步的,所述風力葉輪機,為借助于風力驅動的單轉子風輪機,或多轉子的風力渦輪機。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利用如上所述的風力富集裝置的方法,通過鼓風機形成的正壓,將進氣管道中的空氣通過下部的微孔盲管系統進入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中,將其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其余氣體通過排氣口排出外部。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裝置及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本發明在夜間利用風能,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反應生產二氧化碳氣體施肥的原料,實現了二氧化碳的高度富集,同時不依靠電力和柴油動力,降低了運營成本,能夠在偏遠的地區推廣。
附圖說明
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裝置的簡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為風力葉輪機,2為氨水吸收箱,3為出氣口,4為鼓風機,5為微孔盲管系統,6為進氣口。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
一種用于溫室氣體施肥的二氧化碳的風力富集裝置,包括風力葉輪機1、鼓風機4、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所述風力葉輪機1位于鼓風機4上方,且兩者通過傳動結構連接,鼓風機4的出氣口與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的進氣口相連。
所述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為可開關的密閉容器,有箱體和蓋子兩部分組成;蓋子上留有進氣口和出氣口3;進氣口位于蓋子頂部,通過管道連接于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底部的用于氣體擴散的微孔盲管系統5,所述出氣口3在箱體上設置,出氣口上部留有大于20cm的空間。
所述蓋子和箱體有氣密墊。
所述裝有二氧化碳吸收溶液的箱體為氨水吸收箱2。
所述風力葉輪機,為借助于風力驅動的單轉子風輪機,或多轉子的風力渦輪機。
實施案1:
在有風的時候,上部的單轉子風力葉輪機轉動,通過傳動結構帶動下面的鼓風機4,將室外的空氣鼓入氨水吸收箱2內,氨水吸收箱2內的氨水和二氧化碳反應,形成鹽類被固定下來,其余的二氧化碳含量極低的空氣通過排氣口排除,這種方式溶液表面的負壓較低,氨氣不容易揮發,大大減少了氨氣的損失。
實施案例2:
在有風的時候,上部的多轉子風力葉輪機轉動,通過傳動結構帶動下面的鼓風機,將室外的空氣鼓入賴氨酸鈉溶液吸收箱內,吸收箱內的賴氨酸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形成鹽類被固定下來,其余的二氧化碳含量極低的空氣通過排氣口排除,這種方式避免造成氨氣污染和氨氣的損失。
實施案例3:
在有風的時候,上部的多轉子風力葉輪機轉動,通過傳動結構帶動下面的鼓風機,將室外的空氣鼓入精氨酸鈉溶液吸收箱內,通過微孔盲管系統和溶液充分接觸促進反應充分,吸收箱內的精氨酸鈉和二氧化碳反應,形成鹽類被固定下來,其余的二氧化碳含量極低的空氣通過排氣口排除,這種方式避免造成氨氣污染和氨氣的損失。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