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12866閱讀:852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煙草種植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



背景技術:

煙葉的品質和風格是不同品種的遺傳特性在不同生態條件、不同生產技術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既具有遺傳基因控制下的穩定性,又存在不同環境條件、不同生產技術條件下表達的差異性。此前,眾多研究得出,品種、土壤、氣候、栽培技術、烘烤技術等因素對煙葉的品質和風格有影響。

品種是煙葉產量和質量的遺傳基礎,是影響煙葉品質和質量的重要因素。對烤煙產量和品質的研究表明,品種對煙葉品質的貢獻率為50%;李天福等研究表明,品種對香吃味的最大貢獻率達50%左右,是影響煙葉香吃味的第一因子。

不同葉位煙葉的顏色、等級、成熟度、物理特性和化學成分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趙獻章等研究發現第10至15位葉片上等煙比例高達70%以上,總糖和還原糖隨葉位升高而升高,第14位葉后逐漸下降,而煙堿隨葉位升高而升高,上部葉最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旨在改善現有方法所得煙葉等級不夠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起壟步驟:移栽煙株之前,在煙地進行起壟,其中,壟寬為1.10-1.30m,壟體寬0.370-0.80,壟溝寬為0.40-0.50m;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壟寬為1.20m,壟體寬0.75m,壟溝寬為0.45m。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壟頂呈弧形,壟高大于0.30m。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壟高優選為0.30m-0.60m,進一步的優選為0.35m。

移栽步驟:在壟頂形成苗穴,將煙株移栽至苗穴,株距為0.40-0.50m;株距優選為0.45-0.50m,進一步優選為0.50m;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苗穴的深度為0.15-0.20m,苗穴的直徑為0.08-0.10m。

留葉步驟:煙株移栽后48-52d,去除腳葉和部分下部葉;給煙株打頂,煙株打頂后15-20d,將煙株部分頂部葉片摘除或棄烤。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留葉步驟中,去除腳葉和下部葉時機為煙株移栽50天后,被去除的腳葉的數量為2-3片,被去除的下部葉數量為4-5片。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打頂為煙株出現花蕾時去掉花蕾打頂。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煙株正常打頂15-20天后,將頂部葉片中長度小于50cm的葉片摘除或棄烤。

進一步地,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中,煙株的品種為云煙97。

本發明實施的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提高煙葉等級的方法包括起壟步驟、移栽步驟和留葉步驟,通過起壟步驟設置了合適行間距和株距使煙株獲得合適生長空間,獲得合理的種植密度;通過移栽步驟保證煙株的成活率;通過留葉步驟,保留生長狀態最佳的葉片,使葉片的質量得到保證,提高煙葉的等級。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理解,下列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應視為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者,按照常規條件或制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所用試劑或儀器未注明生產廠商者,均為可以通過市售購買獲得的常規產品。

下面對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提高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進行具體說明。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起壟步驟:移栽煙株之前,在煙地進行起壟。先進行深耕,翻犁深度達到25cm,做到翻犁均勻,深層無較大土壟;深耕的同時清除田間雜草等,減少病蟲害初浸染源;若條件合適的成片的煙草種植基地可以施行機械化深耕作業,保證深耕質量。然后進行整地,將較大的土塊碎成較小的塊或研末,挖好邊溝。

然后進行打壟,壟寬為1.10-1.30m,優選為1.20m;壟溝寬為0.40-0.50m,優選為0.45m;壟底寬設置為0.70-0.80m,壟高大于0.30m,壟高的高度一般小于壟溝寬度;壟頂呈弧形,使煙株間有一個合適的間距;設置一個合適的行距,既使煙株能合理的最大限度的利用大田空間,又不會使煙株相互影響光合作用。邊溝和壟溝要求平直,方便排灌的時候水流能順利流動;且邊溝的深度要比壟溝深5-10cm,方便苗田的排水。

之后進行覆膜,起壟結束后覆膜,用細土封嚴壓實壓緊地膜的兩邊;覆膜后檢查地膜覆蓋情況,若有破損及時用細土壓實。

移栽步驟:覆膜后在壟頂形成苗穴,將長勢一致、健壯煙株移栽至苗穴,株距為0.45-0.50m;澆足定根水。

打苗穴,在壟頂中央的位置,將農用地膜劃破,按照每隔優選為0.45-0.50m的距離依次打好苗穴;苗坑的坑深為0.15-0.20m,坑口直徑為0.08-0.10m。栽種,將煙苗放入苗穴中,用細土圍住根部并填實苗穴,澆足0.5%濃度的定根肥水,移栽后3-5天后,檢查移栽的幼苗的成活情況,對無法成活的幼苗要及時的補種。

留葉步驟:包括去除腳葉、去除下部葉、煙株打頂和頂部葉片的處理。去除腳葉和下部葉,在幼苗移栽48-52d后,去除2-3片腳葉,同時去除下部葉4-5片。

煙株打頂,采用現蕾打頂,當出現煙田的煙株有50%長出花蕾時,及時打頂;打頂后,抹去腋芽并用化學抑芽劑抑芽。頂部葉片的處理,在煙株正常打頂后15-20d后,將煙株頂部長度小于50cm的葉片摘除或者棄烤。留葉步驟中將不合適的葉片去除留下生長狀態最好的葉片,使營養能更充分的分配到長勢最好葉片中,能更好的保證煙葉的等級和質量。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壟高為0.30m-0.60m,優選為0.35m,一方面有利于在耕作的過程中,減少勞動量,提高勞動效率;另外一方面合適的壟高有利于煙株根的生長以及苗根對水分的吸收。過高的壟高,在打壟的過程中,工作量大量增加;也不利于煙壟的結構穩定,在雨水的作用下,煙壟容易垮塌;另外煙壟過高,煙株的根就需要更長的距離運輸水分,不利于煙株的生長。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打頂為煙株出現花蕾時去掉花蕾打頂;當煙草植株經過營養生長后即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大量的養分運送到頂端的葉片和生殖器官中,如果不打頂抹杈,上部葉片由于營養不足,不開片,葉小而輕,中下部葉片變薄,勢必降低煙葉的產量和質量,所以要求除留種子田以外,所有煙田必須全部及時的進行打頂抹杈,以控制頂端的生長優勢,促使營養物質能夠及時的分部到各個葉片上去,使上部葉片增大,并充分成熟,從而提高煙葉的產質量。

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中,煙草的品種為云煙97;云煙97是皖南煙區參見的種植品種,適應皖南地區的自然氣候條件,具有較佳的長勢,且相較于其他品種能更好的適應環境和抵御病蟲害。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特征和性能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以下實施例基于皖南煙區煙-稻輪作種植制度,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黃渡鎮汪村種植云煙97。

實施例1

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起壟步驟:在種植過水稻的煙地進行起壟,其中,壟寬設置為1.10m,壟體寬0.70m,壟溝寬設置為0.40m,壟高0.30m。

(2)移栽步驟:覆膜后在壟頂形成苗穴,苗穴的深度為0.15m,苗穴的直徑為0.08m,將煙株移栽至苗穴,澆足定根水,株距設置為0.40m;畝種植1212株。

(3)留葉步驟:煙株移栽后48天摘除2片腳葉和4片下部葉,打頂后15天去除上部長度小于50cm的葉片。

實施例2

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起壟步驟:在種植過水稻的煙地進行起壟,其中,壟寬設置為1.30m,壟溝寬設置為0.50m,壟高0.60m。

(2)移栽步驟:覆膜后在壟頂形成苗穴,苗穴的坑深為0.20m,坑口直徑為0.10m,將煙株移栽至苗穴,澆足定根水,并用薄膜覆蓋煙株,株距設置為0.40m;畝種植1282株。

(3)留葉步驟:煙株移栽后52天摘除3片腳葉和5片下部葉,打頂后20天去除上部長度小于50cm的葉片。

實施例3

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起壟步驟:在種植過水稻的煙地進行起壟,其中,壟寬設置為1.20m,壟溝寬設置為0.50m,壟高0.35m。

(2)移栽步驟:覆膜后在壟頂形成苗穴,苗穴的坑深為0.20m,坑口直徑為0.10m,將煙株移栽至苗穴,澆足定根水,并用薄膜覆蓋煙株,株距設置為0.45m;畝種植1234株。

(3)留葉步驟:煙株移栽后52天摘除3片腳葉和5片下部葉,打頂后20天去除上部長度小于50cm的葉片。

實施例4

一種優化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起壟步驟:在種植過水稻的煙地進行起壟,其中,壟寬設置為1.20m,壟溝寬設置為0.50m,壟高0.35m。

(2)移栽步驟:覆膜后在壟頂形成苗穴,苗穴的坑深為0.20m,坑口直徑為0.10m,將煙株移栽至苗穴,澆足定根水,并用薄膜覆蓋煙株,株距設置為0.50m;畝種植1111株。

(3)留葉步驟:煙株移栽后52天摘除3片腳葉和5片下部葉,打頂后20天去除上部長度小于50cm的葉片。

實施例5到實施例49和實施例1基本相同,區別僅在于表1-4中對應的參數。

表1.實施例4-49對應的參數組合

表2.A1-A3對應的種植密度參數

表3.X0-X4對應的下部留葉方式

表4.S0-S2對應的上部留葉方式

實驗例

重復實施例1-49三次,然后在每個實施例對應的煙地隨機選擇一個處理小區,每個處理小區長15m,2行區,小區面積36m2,裂區設計。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

(1)統計各個實施例中不同等級的煙葉所占的比例,以及煙葉的分布情況,數據記錄于表5-7中。

(2)統計各個實施例的經濟性(畝產值),數據記錄于表7-10中。

表5.不同密度等級結構及部位結構比較(單位:%)

表5中A1代表實施例5-19,A2代表實施例20-34,A3代表實施例35-49。

注:表中數值后小寫字母代表5%顯著水平差異,下同。

表6.下部留葉方式的煙葉等級及部位結構比較(單位:%)

表6中X0表實施例5、10、15、20、25、30、35、40、45;X1代表實施例6、11、16、21、26、31、36、41、46;X2代表實施例7、12、17、22、27、32、37、42、47;5、10、15、20、25、30、35、40、45;X3代表實施例8、13、18、23、28、33、38、43、48;X4代表實施例9、14、19、24、29、34、39、44、49。

表7.上部留葉的煙葉等級結構及部位結構比較(單位:%)

表7中S0代表實施例5-9,20-24,35-39;S1代表實施例10-14,25-29,40-44;S2代表實施例15-19,30-34,45-49。

由表5可見,在A2對應的實施例中,上等煙比例、中部葉及上部葉比例則明顯高于其余實施例,A3的表現也較好,比A2略低一點;而畝產值及均價性狀和其他實施例沒有顯著的區別。綜合分析發現A2(行間距1.20*0.45m)的對應的實施例較為理想,A3也是較好的選擇。

由表6可見,從下部留葉方式分析發現,上等煙比例及中部葉比例皆比多留下部葉的處理多,其中以下部葉摘除4、5片的兩個處理(X2和X3)表現較好,下低等煙比例降低3.57%-5.07%,上等煙比例增加7.03-8.94%,下部葉比例減少12.56%-15.47%,中部葉比例增加5.93%-9.77%。

由表7可見,從上部留葉方式分析發現,打頂后20d將葉長低于50cm的頂葉摘除(二次打頂)或棄烤的處理(S2),其上等煙比例提升6.20%-6.23%,其下部葉比例降低(降低比例達7.78%-11.13%),上部葉比例升高(升高比例4.48%-8.07%),中部葉比例性狀雖無顯著差異,但比例提升3.06%-3.30%。

表8.不同密度經濟性狀比較

表9.下部留葉的經濟性狀比較

表10.上部留葉的經濟性狀比較

從表8-10的分析結果可見,從總體經濟效益角度分析,種植密度為A2和A3(行間距1.20*0.45m-1.20*.050m)的情況下,效益最佳;下部留葉方式在X2(移栽后50d摘除2片腳葉和4片下部葉)的情況下效益最佳;上部留葉方式各數據的差異不顯著。

綜合可見,在皖南煙區煙-稻輪作種植制度下,烤煙云煙97品種田間種植密度為行距1.20m、株距0.45m-0.50m;下部葉留葉方式:煙株移栽后50天,去除近壟頂的2片土腳葉的同時,自下而上將4-5片下部葉摘除;上部葉留葉方式:煙株正常打頂后20天,將煙株頂部長度小于50cm的葉片摘除或棄烤;這個組合方式為較佳的組合種植方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铜川市| 汨罗市| 仲巴县| 娄底市| 麻阳| 绥宁县| 河南省| 子长县| 长寿区| 安新县| 衡山县| 宕昌县| 瓦房店市| 中山市| 柞水县| 寿阳县| 丹江口市| 秦安县| 五原县| 湖州市| 连南| 偏关县| 武威市| 岗巴县| 金川县| 桓仁| 安平县| 延寿县| 长泰县| 新泰市| 龙川县| 镶黄旗| 虎林市| 怀宁县| 含山县| 寻乌县| 泰和县| 库伦旗| 洮南市| 密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