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葡萄嫁接苗的繁殖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葡萄插條的制備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1)扦插種條采集:
選品種純正、植株健壯、無病蟲害的豐產母株,在冬剪時(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上中旬)剪取充分成熟、節間適中、芽眼飽滿的枝條為繁殖的種條,并掛上品種標簽,以免防止品種混雜。
(2)插條剪截(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上中旬):
剪除副梢、卷須,每插條留2~3個芽眼剪截,上端剪口距芽1~2cm平剪,下端靠近芽1cm處斜剪成馬蹄形。每50~100根蹾齊,用牛皮筋或包裝繩扎成一捆。如有多個品種時,則需掛上品種標簽。
插條上端成為插條頂部,插條下端成為插條基部。備注說明:插條基部的芽將來抽出根(不定根),基部的剪口愈傷組織長出根系;插條頂部芽萌發形成枝葉。
(3)插條清水浸泡:
將剪好的種條(插條),放入清水中浸泡24~48h。
(4)藥劑處理:
用酒精溶解萘乙酸或吲哚丁酸,加水稀釋成50~100mg/kg溶液。倒入平地大水池中,把經清水浸泡后的種條基部理齊,一捆捆立放在藥池中,藥液浸沒插條基部3~4cm,浸泡2~12h;也可用ABT生根粉,酒精溶解后,加水稀釋至100~200mg/kg,浸泡插條基部2~8h;
藥劑處理的濃度和時間因砧木不同有異:SO4、貝達插條可用20%萘乙酸2.5g加水12.5kg的稀釋溶液浸1~2h,紅富士插條可用20%萘乙酸2.5g加水5~7.5kg的稀釋溶液浸1~2h。
(5)插條貯藏
插條貯藏在房間內。先在底部平鋪5~10cm厚的濕細沙(或鋸末),將成捆的葡萄種條拴上2個標簽,寫清品種名稱、來源及數量。然后一捆挨一捆橫放在濕沙(或鋸末)上,在種條捆與捆之間及種條與種條之間,都要用濕沙(或鋸末)充滿縫隙,品種間要有間隔。每排高度擺放2~4層,上部蓋滿濕沙(或鋸末),每排的間距20~30cm左右。蓋上塑料薄膜;經過一段時間(約需要20-30天)插條基部開始形成愈傷組織,而后慢慢生出白色幼根,到來年3月10日左右(具體時間會隨每年天氣波動),達到5~20mm長。
(6)扦插
采用每畦4行扦插苗,扦插時行距25~30cm,株距12~15cm。在3月10日左右(待苗床畦地膜下20cm土層溫度達10℃左右時)開始扦插。先用扎孔器按一定的行、株距在壟背上扎好插條孔,把催好根的插條插入孔中,頂芽要露在地膜外,一致朝南。選擇頂部芽飽滿的插條,插后要補苗。
上述方法存在著以下缺陷:
1、出苗率不穩定(70%-90%)、苗不整齊;
備注說明:
苗不整齊(即苗的高度不整齊),到嫁接的季節,可能有的已經長到可以嫁接的高度了,而有的還沒有,這樣就不能一次性將整片苗全部嫁接好,部分矮的只能等長到一定高度另外再請人嫁接,費工費時,而且容易錯過最佳嫁接期,導致嫁接口愈合差,嫁接成活率降低。
出苗率=出苗數/總扦插根數×100%。扦插30天后,可以統計出苗數,從而計算出出苗率。
2、費工、成本高(插條的搬運、沙子、鋸末的購買和搬運、貯藏用房準備)。
3、插條貯藏時如用鋸末當填充物保濕催根時,存在因發生燒苗的風險。
4、插條根與芽的后期抽生速度難以調控,致使葡萄插條入田以后的出苗率存在較大的風險。
實際操作中,①有時候插條的根與芽已經生長到需盡快入田的程度,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如地未整好、人工不夠,或者天氣預報即將有倒春寒來襲等情況,需要將插條入田的時間延后。②有時候外界溫度已達到可以扦插的條件,但插條根還沒抽生到可插入田的程度,若強插入田,芽因氣溫適宜抽出,而根卻要比芽長得慢,導致地下部的根不能及時對芽供給足夠的水和養分,使長出的芽逐漸枯死;若待插條長出足夠長的根再扦插,容易延誤農事,錯過之后的最佳嫁接時間,影響葡萄當年嫁接成活率與出圃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包括步驟(1)、扦插種條采集;步驟(2)、于11月中下旬進行插條剪截;步驟(3)、插條清水浸泡;步驟(4)、藥劑處理;步驟(5)、插條貯藏;步驟(6)、扦插;
將步驟(2)剪截所得的插條按照插條頂部位于一端、插條基部位于另一端的方式整齊的豎直排列后裝進編織袋內,然后進行后續步驟;
所述步驟(5)的插條貯藏包括如下步驟:
①、在畦面設置貯藏床(先將畦面的泥土撬向兩邊,從而清理成貯藏床),所述貯藏床底部平整,且貯藏床的底部要高于田間水溝的底部(以利排水、不積水);
②、將步驟(4)所得的裝有經藥劑處理后插條的編織袋放入貯藏床內,使插條基部朝上、插條頂部朝下;將設置貯藏床所產生的土覆蓋在編織袋上,然后在土層的上面再蓋上塑料膜;
到來年的2月中下旬~3月中旬(一般為2月20日~3月15日),且塑料膜下20cm土層(為常規膜下土層)的溫度達≥10℃時,結束插條的貯藏,即,將插條從土中取出進行常規的扦插。
作為本發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改進:當覆蓋于編織袋上的土太干(即,<飽和持水量的40%),需要用水濕潤至飽和持水量40~50%。
作為本發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步驟(5)中,
當需要減緩插條根芽的抽生速度時(例如田間來不及扦插入田等原因),在塑料膜上覆蓋黑的遮陽網;
當需要加快插條根芽的抽生速度時(例如希望早一些扦插入田時),在貯藏床上方搭建小拱棚。
作為本發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3)的插條清水浸泡為:紅富士砧木清水浸泡24小時;SO4砧木、貝達砧木清水浸泡30~36小時。
作為本發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5)中,在預備扦插的農田畦面直接設置貯藏床,因此插條直接運到預備扦插的農田里,不需要先運到房間內貯存在沙子、鋸末中。
作為本發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5)中,貯藏床內只放置一層的編織袋。
作為本發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5)中,沿著貯藏床的長度方法,并排放置編織袋。
作為本發明的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1)的扦插種條采集時間為:在每年11月中下旬~來年1月上中旬,選擇葡萄枝條。
本發明的發明人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發現,原有技術將插條橫放,即使使用生根劑處理,也經常出現根的長度還不夠,芽卻已萌發的情況,入田后萌發的芽得不到根系水分和營養的補充,會耗盡插條本身貯藏的營養逐漸死亡,大大降低扦插成活率。或者主芽死亡后,側芽重新發芽,但芽的質量差,生長勢弱,影響嫁接的最佳時間節點,影響苗木出圃率。
而且在實際的農事操作中,有時候需要調節插條入田的時間,比如①有時候插條的根已經生長到需盡快入田的程度,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如地未整好、人工不夠,或者天氣預報即將有倒春寒來襲等情況,需要將扦插時間延后。②有時候外界溫度已達到可以扦插的條件,但插條根還沒抽生到可插入田的程度,若強插入田,芽會因氣溫適宜很快抽出,而根卻要比芽長得慢,導致地下部的根不能及時對芽供給足夠的水和養分,使長出的芽逐漸枯死;若待插條長出足夠長的根再扦插,容易延誤農事,錯過之后的最佳嫁接時間,影響葡萄當年嫁接成活率與出圃率。
本發明將插條的生物學上端置于貯藏床底部,生物學下端置于貯藏床上部,頂芽萌發晚,插條營養物質消耗較少。
本發明還采用將插條埋入土中,上覆地膜的方法保溫保濕,并根據實際需求利用遮陽網或塑料薄膜小拱棚調控局部地表溫度,調節插條根與芽的抽生速度等方法滿足實際田間操作的需求。
采用本發明方法培育葡萄插條,具有如下技術優勢:
1)、提高葡萄砧木插條出苗率。出苗率高(成苗率95%以上),整齊度好(苗的高度、粗度基本一致),安全性高,不會發生燒苗的現象。
2)、調節葡萄砧木插條入田時間。可視天氣、實際需要而調節。(通過小拱棚、遮陰網覆蓋否來調節)。
3)、省工、節本增效。
減少捆扎的工序(牛皮筋捆扎)省工15%。省去鋸末的購買及貯藏的工序,堆放,省工20%。省去從鋸末里將插條拿出來,再運到田間,省工10%。
4)、不會發生“燒苗”現象。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插條位于編織袋內時的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1-1的插條貯藏的示意圖;
圖3是圖2剖面的局部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1-2的插條貯藏的示意圖;
圖5是圖4剖面的局部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1-3的插條貯藏的示意圖;
圖7是圖6剖面的局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此:
實施例1-1、一種能提高葡萄砧木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嫁接繁殖方法,葡萄砧木品種為紅富士,依次進行如下8個步驟:
(1)、扦插種條采集;(2)、插條剪截;(3)、插條清水浸泡;(4)、藥劑處理;(5)、插條貯藏;(6)、扦插;(7)、砧木扦插后管理(8)、嫁接
具體如下:
所述步驟(1)的扦插種條采集為:在每年11月中下旬—次年1月上中旬,選擇合適的葡萄枝條作為扦插種條;此屬于現有常規技術。
將步驟(2)剪截所得的插條按照插條頂部位于一端、插條基部位于另一端的方式整齊的豎直排列后裝進編織袋內(如圖1所示),然后進行后續步驟。
所述步驟(3)中,將裝有種條的編織袋放入清水中進行浸泡,浸泡時間為24小時。
步驟(4)藥劑處理同現有常規技術。
所述步驟(5)的插條貯藏包括如下步驟(如圖2所示):
①、做貯藏床,先將畦面的泥土撬向兩邊,清理成底部平整的貯藏床,貯藏床的底部要高于田間水溝的底部(以利排水、不積水)。
②、將步驟(4)所得的裝有經藥劑處理后種條的編織袋平放至貯藏床內,使插條基部朝上、插條頂部朝下;貯藏床內只放置一層的編織袋;沿著貯藏床的長度方法,并排放置編織袋,編織袋之間相互緊挨著(也可留有一定的間隙);
③、再在編織袋上覆蓋厚度達5-10cm的土(該土就是做貯藏床時撬向兩邊的泥土),若覆蓋土太干,需用水濕潤至飽和持水量40--50%。
④、然后在土的上面再蓋上白色塑料膜。
⑤、到來年的2月中下旬~3月中旬(一般為2月20日~3月15日),且天氣預報近期沒有倒春寒時(此時塑料膜下20cm土層的溫度達≥10℃時),將插條從土中取出進行常規的扦插。
此時,愈傷組織生出的白色幼根一般約為5~20mm長。
說明:冬季溫度低,生出白色幼根是個緩慢的過程,一般到春天,即3月中旬左右,剛好可以扦插。
如果過早插入田中,萬一遇到倒春寒,容易把新抽的嫩芽凍死;如果太晚插入田中,插條上的芽抽出太長,插條已消耗了過多的自身養分,又無法從環境中吸取足夠營養,插條不容易成活,或者插入田后遇到連續幾日陽光強烈的晴好天氣或吹西北風的干燥天氣,插條上的芽會因失水死亡。
步驟(6)的扦插同常規現有技術。
扦插30天后,出苗率為95%以上,苗平均高度8--10cm,長勢整齊(即,苗的高度、粗度基本一致)。
實施例1-2、一種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繁殖方法,
將實施例1-1的步驟(5)改成:
如圖4所示,由于需要減緩插條根芽的抽生速度(例如田間來不及扦插入田等原因),在塑料膜上覆蓋黑的遮陽網;此時插條貯藏時間可延長5天以上。其余內容等同于實施例1-1。
備注說明:覆蓋黑的遮陽網,可以降低局部地表溫度,使插條芽和根的萌動速度相對緩慢。
處理(蓋遮陰網,5天后扦插入田):扦插30天后,出苗率為95%以上,長勢整齊。
對照(不蓋遮陰網,5天后扦插入田):扦插30天后,出苗率為78.2%,已出的苗長勢整齊度中等(即,苗的高度、粗度“介于基本一致~不一致的中間”)。
實施例1-3、一種能提高葡萄插條出苗率的省工型繁殖方法,
將實施例1-1的步驟(5)改成:
如圖6所示,由于需要加快抽條根芽的抽生速度(例如希望早一些扦插入田時),在貯藏床上方搭建小拱棚,在小拱棚蓋單層的塑料膜;此時可短5天以上。其余內容等同于實施例1-1。
備注說明:蓋小拱棚,可以提高局部地表溫度,使插條芽和根的萌動速度相對加快。
處理:蓋小拱棚,扦插30天后,出苗率為95%以上,平均苗高8.1cm,整齊度好(即,苗的高度、粗度基本一致);
對照1(不蓋小拱棚,插條幼根的數量少或長度不夠也進行扦插):扦插30天后,出苗率81%,平均苗高5.2cm,整齊度不一。
對照2(不蓋小拱棚,待根長度夠了以后再扦插):扦插30天后,出苗率92%,平均苗高5.5cm,整齊度中等。
不同處理對葡萄插條出苗率、平均苗高和整齊度的影響如下表1所述。
表1
小結:不蓋小拱棚,插條幼根的數量少或長度不夠也進行扦插,出苗率下降,苗有高有矮且不整齊,苗起發遲;不蓋小拱棚,待根足夠長再扦插,出苗率相差不大,但是苗整體較蓋小拱棚的矮,生長勢趕不上蓋小拱棚或正常時間扦插入田的,導致以后嫁接的時間推遲。
對比例1、將實施例1-1步驟(5)中的“插條基部朝上、插條頂部朝下”改成“插條基部朝下、插條頂部朝上”;其余等同于實施例1-1。
結果如下:
扦插30天后,出苗率僅為70.1%。
對比例2、將實施例1-1步驟(5)中的“插條基部朝上、插條頂部朝下”改成“使插條平躺(橫放)的位于貯藏床內;其余等同于實施例1-1。
結果如下:
扦插30天后,出苗率僅為88.4%。
對比試驗:
調查方法:
調查以鋸末為葡萄插條保濕材料的貯藏方法的貯藏室30個,貯藏期結束后,統計有多少個貯藏室發生了燒苗現象,計算發生率(發生燒苗的貯藏室/全部以鋸末為保濕材料的貯藏室);統計有多少插條發生燒苗,計算燒苗率(燒苗插條數量/總插條數量)。
調查結果:其中6個貯藏室發生了燒苗現象,發生率為20%,平均燒苗率12.5%。
解釋:雖然鋸末發酵產生的熱量會引起燒苗,但不一定都會發生燒苗,這還跟農戶操作技術有關,這種貯藏方式需經常檢查插條堆的溫度,發熱就需通風降溫,如不及時通風降溫,就易燒苗。
以沙子為葡萄插條保濕材料的無燒苗現象,本發明的也沒有發生燒苗現象。
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發明的若干個具體實施例。顯然,本發明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發明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