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用殺菌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噻呋酰胺和苯菌酮的殺菌組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噻呋酰胺(英文通用名:Fluazinam),分子式為C13H6Br2F6N2O2S,結構式如下:
化學通用名稱為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二唑-5-羥酰苯胺,又名噻氟菌胺,屬于噻唑酰胺類殺菌劑。噻呋酰胺是琥珀酸酯脫氫酶抑制劑,作用機理為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環中琥珀酸去氫酶,導致菌體死亡。它具有很強的內吸傳導性能,可以葉面噴霧、種子處理、土壤處理等方式施用。防治對象:噻呋酰胺對許多種真菌性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廣泛應用于水稻、麥類、花生、棉花、甜菜、咖啡、馬鈴薯、草坪等多種作物。生產上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和麥類的紋枯病。
苯菌酮(英文通用名:Penconazole),分子式為C13H15Cl2N3,結構式如下:
化學通用名稱為1-[2-(2,4-二氯苯基)戊基]-1H-1,2,4-三唑。苯菌酮是目前活性最高的三氮雜環類殺菌劑,是甾醇脫甲基化抑制劑。通過作物的根、莖、葉等活性組織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體內隨體液向上傳導。經室內活性測定和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對葡萄白腐病特效,對葉斑病、黑星病、炭疽病、白粉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作用方式:內吸性殺菌,具治療、保護、鏟除作用。作用機理:抑制甾醇脫甲基化,在真菌孢子萌發和侵入期間起作用。防治對象:白粉菌科黑星菌屬及其他致病的孢菌綱,擔子菌綱和半知菌類的致病菌,尤其是南瓜、葡萄、仁果、觀賞植物和蔬菜上的上述病原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噻呋酰胺和苯菌酮的殺菌組合物,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白腐病等作物真菌病害。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殺菌組合物,其有效成分為噻呋酰胺和苯菌酮。
噻呋酰胺和苯菌酮的質量比為15:1~1:15,優選為1:1~1:10。
所述有效成分占殺菌組合物總質量的10%~50%。
所述殺菌組合物還包含常規農業殺菌劑助劑,包括潤濕劑、分散劑、增稠劑、消泡劑、填料等各類助劑,采用的潤濕劑、分散劑可以為烷基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二丁基萘磺酸鈉、油酸甲基氨基乙基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鈣、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等中的一種或多種;采用的增稠劑可以為黃原膠、聚乙烯醇等;采用的消泡劑可為磷酸酯類消泡劑和有機硅消泡劑中一種或多種;所采用的填料可為白炭黑、高嶺土、凹凸棒土等中的一種或多種。
所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為水懸浮劑、乳油、水乳、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性粒劑。
本發明的優異效果在于:
本發明中噻呋酰胺和苯菌酮均屬低等毒性,對人畜、有益生物安全,且二者具備不同的結構類型和有差異的作用機制,按一定比例組合,在實際使用中具有殺菌活性高,同時可以在更大程度上避免噻呋酰胺和苯菌酮單劑單獨使用時對病原物造成的選擇壓力,延緩病原物抗藥性產生和發展,并使單位面積上總的用藥量下降,經濟、高效、環保。
所述組合物對葡萄白粉病、白腐病等作物真菌性病害防治效果顯著,兩藥劑之間存在明顯增效作用,能減少用藥量,延緩病菌對單一藥劑的抗藥性,有效降低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的實質并不限于下述實施例。
通過對噻呋酰胺和苯菌酮作用機理和殺菌特性的細致分析,運用Wadley方法進行試驗設計及結果處理。首先測定噻呋酰胺和苯菌酮兩單一化合物(以下簡稱藥劑)的EC50,根據兩單一藥劑的EC50按Wadley法設定兩藥劑的組合比例,并根據Wadley增效指數SR值,確定合適的組合物比例,然后按孫云沛法加以驗證。
試驗目標物為葡萄白腐病,試驗采用菌落直徑法。取噻呋酰胺、苯菌酮母液,配置成需藥液平板,每皿約14mL,同時設置無藥平板對照(CK),每處理重復3皿,即重復3次。在預培養菌落邊緣用滅菌的打孔器制取5mm直徑的菌絲塊,分別移到不同培養基平板上,25℃培養5d,量取菌落直徑(mm),由下列公式計算生長抑制率:
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抑制機率值(Y),藥劑濃度換算成濃度對數(X),按濃度對數為橫坐標、機率值為縱坐標作毒力回歸直線,求得噻呋酰胺與苯菌酮單劑及其混劑對葡萄白腐病菌的毒力回歸方程,并計算EC50值及相關系數r值。
根據Wadley方法評價混劑的相互作用,計算公式如下:
EC50(理論值)=(a+b)/(a/EC50a+b/EC50b),SR=EC50(理論值)/EC50(實際值)。
其中a、b是各組分在混劑中含量比例,以SR值分析混配的效果。SR≤0.5,則兩種藥劑混配有拮抗作用;SR=0.5~1.5,則兩種藥劑混配有加和作用;SR≥1.5,則兩種藥劑混配有增效作用。
表1噻呋酰胺與苯菌酮單劑及其混劑對葡萄白腐病毒力測定結果
從表1中數據可以分析得到,噻呋酰胺與苯菌酮以15:1~1:15比例混配時可抑制葡萄白腐病菌絲的生長,能夠較強抑制葡萄白腐病菌絲的生長,其中噻呋酰胺與苯菌酮1:1~1:10表現增效作用,且噻呋酰胺與苯菌酮以1:5混配抑制葡萄白腐病菌絲效果最好。
實施例1
36%噻呋酰胺·苯菌酮懸浮劑的制備方法:按質量百分比。
制備方法:根據配方,將以上組分按比例稱量,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鐘后經砂磨機充分研磨,控制固體組分粒子直徑在2微米以內,研磨結束即得懸浮劑產品。每畝60-80g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效果可達88%以上。
實施例2
30%噻呋酰胺·苯菌酮懸浮劑的制備方法:按質量百分比。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每畝60-80g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效果可達76%。
實施例3
20%噻呋酰胺·苯菌酮懸浮劑的制備方法:按質量百分比。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每畝60-80g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效果可達80%。
實施例4
40%噻呋酰胺·苯菌酮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方法:按質量百分比。
制備方法:將以上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機混合均勻后進行氣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充分攪拌均勻,即可得可濕性粉劑產品。每畝60-80g用于防治小麥紋枯病效果可達86%。
實施例5
30%噻呋酰胺·苯菌酮可濕性粉劑的制備方法:按質量百分比。
制備方法,同實施例4。每畝60-80g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效果約為85%。
實施例6
20%噻呋酰胺·苯菌酮水分散粒劑的制備方法:按質量百分比。
制備方法:將以上組分按配方比例加入混合機混合均勻后進行氣流粉碎,粉碎完成后加入少量純化水充分攪拌均勻,擠壓造粒,烘干后即可得可濕性粉劑產品。每畝60-80g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效果可達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