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國是世界上種稻最早也是產稻谷最多的國家,水稻在各種糧食作物中平均單產最高。我國的水稻種植區域以南方為主,近年來呈現出逐步向長江中下游和黑龍江水稻產區等優勢區域集中的趨勢。水稻在生產過程中易遭受病蟲害侵襲,而且病蟲害種類多,故農藥的施用量居高不下。有數據顯示,水稻生產過程中農藥的施用量大約占到中國農藥總消費量的15%左右。
水稻在種植期間易受多種病蟲害的危害,而且病蟲害的發生種類多、分布廣、傳播快及危害損失嚴重,主要病害包括:水稻紋枯病、水稻稻瘟病、惡苗病和條紋葉枯病等;主要蟲害包括:白背飛虱和褐飛虱、水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等。長期以來,人們主要采用化學農藥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由于化學農藥的長期大量和反復使用,對土壤、水體和大氣產生了污染,使農副產品中農藥殘留增加,也直接危害了人類的健康及生存而且害蟲對化學農藥的抗藥性也在逐年提高,農作物的防治成本越來越高化學農藥防治害蟲的同時,也殺傷了天敵及其他有益生物,破壞了生態平衡。隨著科技和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環境安全和食品安全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限制高毒、高殘留化學農藥的生產和使用,大力推廣使用安全、低毒、環保型的生物農藥,已經成為一個發展方向。因此,對水稻病蟲害的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生物農藥是直接利用生物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或生物活體菌絲體、半抱晶體、昆蟲病毒等作為農藥,包括微生物農藥、農用抗生素、植物源農藥、生物化學農藥、轉基因生物農藥和天敵生物農藥。與化學農藥相比,生物農藥具有以下優勢:①生物農藥的毒性通常比化學農藥低,對人畜安全,大多數無毒副作用;②選擇性強,專對有害生物標靶,不殺傷害蟲天敵,不針對非靶生物,可謂“保護型農藥”;③低殘留、高效。從總體上可以避免化學農藥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④不易產生抗藥性,使用壽命長,施藥成本低,可謂“效益性農藥”;⑤作為害蟲綜合防治的一個組成成分,能極大地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而不影響作物產量。我國生物資源豐富,擁有全球的生物遺傳資源,為發展生物農藥提供了有利條件。
劉振海等(劉振海,張海清,霸麗娜.生物源農藥寧南霉素對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J].作物研究, 2009, 23(4):265-268)研究了生物源農藥寧南霉素對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內菌絲抑制法和生長速率法,用寧南霉素對水稻立枯病的優勢菌尖孢鐮刀菌、立枯絲核菌和腐霉菌進行了抑制率和毒力測定,并通過田間小區試驗測定了寧南霉素對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和秧苗素質的影響。結果表明,200倍的寧南霉素對3種病菌菌絲的抑制率最高,接種后第7 d的平均抑制率分別為74.9%,65.9%和69.6%;EC50為34.49~111.39 mg/L;隨著寧南霉素用量增加,對立枯病防效提高,以12.5~25 g/m2效果較優;寧南霉素處理對水稻秧苗素質略有促進作用。申請號為201510303796.2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植物源農藥,該植物源農藥由中草藥甘草、黃柏皮、苦楝、雞冠 花、貓爪草、合歡花、密蒙花、石見穿、蘆巴子、土荊皮制取。經田間試驗,對瓜果、蔬菜、水稻等作物的霜霉病、菌核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疫病、黑脛病、紋枯病等多種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顯著。上述公開技術顯示,不論是單一或組合生物農藥均對水稻病蟲害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同時,生物農藥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和困難困擾著其向前發展,例如生物農藥擊倒速度慢,有效期較短,相對殺蟲譜較窄,短期內對害蟲種群控制力不強,不能迅速降低害蟲蟲口密度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抗菌殺蟲效果穩定,藥效強,對害蟲擊倒速度快,控制時間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1~0.5份、竹醋液0.5~3份、甲殼素1~5份和中藥組合物5~20份,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10~30份、黃連10~30份、杜松5~20份、白淋草5~20份、大杜鵑5~20份、旋覆花5~15份、驅蟲斑鳩菊3~12份、榆樹皮3~12份、菖蒲3~12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20~25份、黃連15~20份、杜松8~12份、白淋草8~12份、大杜鵑8~12份、旋覆花8~12份、驅蟲斑鳩菊6~8份、榆樹皮6~8份、菖蒲6~8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25份、黃連18份、杜松10份、白淋草10份、大杜鵑10份、旋覆花10份、驅蟲斑鳩菊7份、榆樹皮8份、菖蒲8份。
優選地,所述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2~0.3份、竹醋液1~2份、甲殼素3~4份和中藥組合物10~15份。
優選地,所述中藥組合物通過下述制備方法獲得,所述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米仔蘭花、黃連、白淋草、大杜鵑、驅蟲斑鳩菊、榆樹皮和菖蒲,混合,冷凍后在氮氣保護下進行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Ⅰ;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杜松和旋覆花,混合,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4~6倍的水,加熱至40~50℃,保持40~50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Ⅰ和藥渣Ⅰ,將濾液冷卻,密封保存;在所述藥渣Ⅰ加入其重量2~3倍的水,加熱至50~60℃,保持30~40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Ⅱ和藥渣Ⅱ;
將所述濾液Ⅰ和濾液Ⅱ合并得到濾液,將所述濾液濃縮至75℃時相對密度為1.12~1.15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體積分數為75~80%的乙醇溶液,溫度25~30℃,保持18~24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Ⅲ和沉淀物,將所述濾液Ⅲ減壓濃縮至55℃時相對密度為1.20~1.25的膏體;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3~5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餾燒瓶中,進行蒸餾,控制蒸餾速度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餾時間為35~40分鐘,蒸餾提取2~3次,將提取液合并用有機溶劑進行萃取,去下層溶液,真空旋蒸儀蒸出有機溶劑,即得萃取物;
4)將所述膏體和萃取物分別干燥,粉碎,合并,即得。
優選地,所述浸膏與所述乙醇的重量體積比1g:10~20ml。
優選地,所述有機溶劑為二氯甲烷或氯仿。
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分別稱取重量份的竹醋液0.5~3份、甲殼素2~6份和中藥組合物5~20份,然后在溫度30~40℃,轉速2000~2500rpm的條件下進行混合攪拌10~15分鐘,靜置15~20分鐘,得到混合物;
2)稱取重量份的阿維菌素0.1~0.5份加入所述混合物中,轉速3000~3200rpm攪拌30~40分鐘,靜置,即得。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申請人對水稻種植深有研究,在遵循水稻生長規律的基礎之上對多種天然組分進行混配和研究,發現阿維菌素、竹醋液、甲殼素及中藥組合物經過科學混配能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使得得到的生物農藥抗菌殺蟲能力顯著增強,擴大防治范圍,降低藥害發生率,既高效又省工省時。
2)本發明復合農藥可用于防治水稻生長周期出現的多種病蟲害,主要包括水稻紋枯病、水稻稻瘟病、條紋葉枯病、白背飛虱、水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田間試驗發現水稻紋枯病的發病率下降了52.1%,抗病率為95.7~100%;水稻稻瘟病的發病率下降了71.6%,抗病率為96.5~100%;水稻條紋葉枯病的發病率下降了76.2%,抗病率為97.4~100%;對白背飛虱、水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的殺蟲率均可達到100%。因此,應用本發明生物農藥可以顯著提高水稻的抗病殺蟲能力,兼治效果突出,藥效穩定,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3)本發明所用原料均為天然、環保原料。阿維菌素的作用方式主要以胃毒作用為主,兼有觸殺作用,以干擾害蟲神經系統的生理活性,害蟲食藥后開始是呈麻痹癥狀,隨后活動和取食行為遲緩直至停止而死亡。竹醋液是用竹材燒炭的過程中,收集竹材在高溫分解中產生的氣體,并將這種氣體在常溫下冷卻得到的液體物質。甲殼素是一種線型的高分子多糖,具有抗菌殺蟲活性,優選分子量為3000~4000的甲殼素,復配后的抗菌殺蟲能力更強;中藥組合物由多種原料藥科學配伍而成,無毒,不僅能夠抗菌殺蟲,而且施用于水稻具有促進增長,提高水稻質量等效果。上述原料通過科學復配之后,相互補益,對水稻整個生長周期發生的病蟲害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吸收效果好,對非靶標對象沒有任何傷害。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清楚闡述本發明的內容,但本發明的保護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下面的實施例。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發明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發明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
實施例1: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2份、竹醋液1.5份、甲殼素3.5份和中藥組合物18份,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25份、黃連18份、杜松10份、白淋草10份、大杜鵑10份、旋覆花10份、驅蟲斑鳩菊7份、榆樹皮8份、菖蒲8份。
本發明中,米仔蘭花,別名:邏羅花、米蘭花、樹蘭花,氣清香,內含多種揮發油成分。黃連,別名:味連、川連、雞爪連,為毛茛科、黃連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杜松,為柏科植物杜松的枝葉及球果,內含多種揮發油成分。白淋草,為蕁麻科植物長莖冷水花的全草。大杜鵑,別名:紅杜鵑、爆杖杜鵑,可殺竹蝗、稻蝗、粘蟲、虱、軟體動物等,還可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旋覆花,又名:金佛花、金佛草等,屬于菊科、旋覆花屬多年生草本。驅蟲斑鳩菊,為菊科植物驅蟲斑鳩菊的果實,含多種揮發油成分。榆樹皮,為榆科植物榆樹Ulmus pumila L.的干燥樹皮或根皮,可用于小便不通,淋濁,水腫,癰疽發背,丹毒,疥癬。菖蒲,能為辟穢開竅,宣氣逐痰,解毒,殺蟲。
本實施例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分別稱取上述重量份的竹醋液、甲殼素和中藥組合物,然后在溫度35℃,轉速2500rpm的條件下進行混合攪拌15分鐘,靜置20分鐘,得到混合物;
2)稱取上述重量份的阿維菌素加入所述混合物中,轉速3000rpm攪拌35分鐘,靜置,即得。
本實施例所述中藥組合物通過下述制備方法獲得:
1)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米仔蘭花、黃連、白淋草、大杜鵑、驅蟲斑鳩菊、榆樹皮和菖蒲,混合,冷凍后在氮氣保護下進行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Ⅰ;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杜松和旋覆花,混合,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5倍的水,加熱至50℃,保持45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Ⅰ和藥渣Ⅰ,將濾液冷卻,密封保存;在所述藥渣Ⅰ加入其重量2倍的水,加熱至55℃,保持35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Ⅱ和藥渣Ⅱ;將所述濾液Ⅰ和濾液Ⅱ合并得到濾液,將所述濾液濃縮至75℃時相對密度為1.13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溶液,溫度28℃,保持24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Ⅲ和沉淀物,將所述濾液Ⅲ減壓濃縮至55℃時相對密度為1.23的膏體;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4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餾燒瓶中,進行蒸餾,控制蒸餾速度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餾時間為38分鐘,蒸餾提取2次,將提取液合并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去下層溶液,真空旋蒸儀蒸出二氯甲烷,即得萃取物;
4)將所述膏體和萃取物分別干燥,粉碎,合并,即得。
所述浸膏與所述乙醇的重量體積比為1g:16ml。
所述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的使用方法是:加入所述生物農藥重量300倍以上的水,充分攪拌混合,制成噴灑藥劑。
實施例2: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3份、竹醋液1份、甲殼素4份和中藥組合物20份,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25份、黃連15份、杜松12份、白淋草8份、大杜鵑12份、旋覆花12份、驅蟲斑鳩菊8份、榆樹皮6份、菖蒲6份。
本實施例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分別稱取上述重量份的竹醋液、甲殼素和中藥組合物,然后在溫度30℃,轉速2000rpm的條件下進行混合攪拌15分鐘,靜置15分鐘,得到混合物;
2)稱取上述重量份的阿維菌素加入所述混合物中,轉速3200rpm攪拌30分鐘,靜置,即得。
本實施例所述中藥組合物通過下述制備方法獲得:
1)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米仔蘭花、黃連、白淋草、大杜鵑、驅蟲斑鳩菊、榆樹皮和菖蒲,混合,冷凍后在氮氣保護下進行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Ⅰ;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杜松和旋覆花,混合,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4倍的水,加熱至40℃,保持45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Ⅰ和藥渣Ⅰ,將濾液冷卻,密封保存;在所述藥渣Ⅰ加入其重量2倍的水,加熱至50℃,保持38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Ⅱ和藥渣Ⅱ;將所述濾液Ⅰ和濾液Ⅱ合并得到濾液,將所述濾液濃縮至75℃時相對密度為1.15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體積分數為80%的乙醇溶液,溫度25℃,保持24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Ⅲ和沉淀物,將所述濾液Ⅲ減壓濃縮至55℃時相對密度為1.25的膏體;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3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餾燒瓶中,進行蒸餾,控制蒸餾速度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餾時間為35分鐘,蒸餾提取2次,將提取液合并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去下層溶液,真空旋蒸儀蒸出二氯甲烷,即得萃取物;
4)將所述膏體和萃取物分別干燥,粉碎,合并,即得。
所述浸膏與所述乙醇的重量體積比為1g:12ml。
所述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的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不再贅述。
實施例3: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3份、竹醋液2份、甲殼素3份和中藥組合物15份,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20份、黃連20份、杜松8份、白淋草12份、大杜鵑8份、旋覆花8份、驅蟲斑鳩菊6份、榆樹皮7份、菖蒲7份。
本實施例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分別稱取上述重量份的竹醋液、甲殼素和中藥組合物,然后在溫度30~40℃,轉速2200rpm的條件下進行混合攪拌10分鐘,靜置20分鐘,得到混合物;
2)稱取上述重量份的阿維菌素加入所述混合物中,轉速3000rpm攪拌40分鐘,靜置,即得。
本實施例所述中藥組合物通過下述制備方法獲得:
1)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米仔蘭花、黃連、杜松、大杜鵑、驅蟲斑鳩菊、榆樹皮和菖蒲,混合,冷凍后在氮氣保護下進行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Ⅰ;分別稱取干燥的上述重量份配比的白淋草和旋覆花,混合,粉碎,獲得粉碎物料Ⅱ;
2)在所述粉碎物料Ⅰ中加入其重量6倍的水,加熱至50℃,保持45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Ⅰ和藥渣Ⅰ,將濾液冷卻,密封保存;在所述藥渣Ⅰ加入其重量3倍的水,加熱至60℃,保持40分鐘,趁熱過濾,得到濾液Ⅱ和藥渣Ⅱ;將所述濾液Ⅰ和濾液Ⅱ合并得到濾液,將所述濾液濃縮至75℃時相對密度為1.12的浸膏,在所述浸膏中加入體積分數為75%的乙醇溶液,溫度30℃,保持20小時,然后過濾,得到濾液Ⅲ和沉淀物,將所述濾液Ⅲ減壓濃縮至55℃時相對密度為1.21的膏體;
3)在所述粉碎物料Ⅱ中加入其重量5倍重量的水,加入蒸餾燒瓶中,進行蒸餾,控制蒸餾速度為每秒回流滴出溶液2~3滴,蒸餾時間為40分鐘,蒸餾提取3次,將提取液合并用二氯甲烷進行萃取,去下層溶液,真空旋蒸儀蒸出二氯甲烷,即得萃取物;
4)將所述膏體和萃取物分別干燥,粉碎,合并,即得。
所述浸膏與所述乙醇的重量體積比為1g:18ml。
所述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的使用方法同實施例1,不再贅述。
實施例4: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1份、竹醋液0.5份、甲殼素6份和中藥組合物20份,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10份、黃連30份、杜松5份、白淋草5份、大杜鵑5份、旋覆花15份、驅蟲斑鳩菊3份、榆樹皮12份、菖蒲10份。
本實施例中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參閱實施例1,不再贅述。
實施例5: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5份、竹醋液3份、甲殼素2份和中藥組合物5份,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30份、黃連10份、杜松20份、白淋草20份、大杜鵑20份、旋覆花5份、驅蟲斑鳩菊10份、榆樹皮3份、菖蒲12份。
本實施例中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參閱實施例1,不再贅述。
實施例6:一種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4份、竹醋液0.8份、甲殼素5份和中藥組合物15份,所述中藥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米仔蘭花15份、黃連25份、杜松15份、白淋草15份、大杜鵑15份、旋覆花6份、驅蟲斑鳩菊12份、榆樹皮10份、菖蒲3份。
本實施例中生物農藥的制備方法和使用方法,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參閱實施例1,不再贅述。
實施例7:本實施例所描述的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還包括:微生物菌劑1重量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質量百分比70%枯草芽孢桿菌和質量分數30%細黃鏈霉菌組成。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有效活菌數≥1000億cfu/g;細黃鏈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有效活菌數≥1.5億/g;上述菌劑均可通過市場渠道購買得到。
本實施例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步驟2)分別稱取阿維菌素和微生物菌劑加入所述混合物中,轉速3000rpm攪拌40分鐘,靜置,即得。
實施例8:本實施例所描述的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與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還包括:微生物菌劑2重量份,所述微生物菌劑由質量分數65%枯草芽孢桿菌和質量分數35%細黃鏈霉菌組成。
本實施例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步驟2)分別稱取阿維菌素和微生物菌劑加入所述混合物中,轉速3000rpm攪拌35分鐘,靜置,即得。
對比例1: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阿維菌素0.2份、竹醋液1.5份、甲殼素3.5份。
對比例2:防治水稻病蟲害的生物農藥,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米仔蘭花25份、黃連18份、杜松10份、白淋草10份、大杜鵑10份、旋覆花10份、驅蟲斑鳩菊7份、榆樹皮8份、菖蒲8份。
效果評價
1、田間殺蟲效果
1.1試驗設計
田間藥劑試驗設計9個處理,分別為:
實驗組:A1~A6:依次為實施例1~2、3~4、7~8制備的生物農藥;
對照組:B1~B2:依次為對比例1~2制備的生物農藥;B3:未施藥作為空白對照。
每處理重復3次,共計27個小區,每小區面積為49m2,隨機排列。
1.2藥效調查
調查采用定點定株的調查,施藥前各小區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選取有白背飛虱、水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的水稻15株,掛牌統計每株各種害蟲的數量,作為小區施藥前蟲口基數。施藥后1、3、7d分別調查定點寄主作物上各害蟲的存活數量,統計百株害蟲數量及蟲口減退率,計算各處理防治效果,以校正蟲口減退率作為防治效果,公式如下:
蟲口減退率(%)=(施藥前活蟲數-施藥后活蟲數)/施藥前活蟲數×100%,
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1.3試驗結果
表1八種農藥對白背飛虱的田間防治效果
由表1可以看出,對于本發明來說,在施治的第1d,實施例A5~A6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為實施例A1~A2,A3和A4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5%,對白背飛虱的擊倒速度快;在施治的第3d,實施例A1~A6的防治效果均超過95%,波動不大;在施治的第7d,實施例A1~A2和A5~A6的防治效果均達到100%。對于對比例來說,B1~B2在第1d的防治效果均小于35%,且差異明顯;在施治的第3d,防治效果盡管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偏低,未超過40%;在施治的第7d,B1、B2的防治效果依次為58.7%和51.7%,均未超過60%,明顯較低。
上述對比可以看到,本發明實施例的防治效果均顯著優于對比例,而且防治效果快速,穩定。本發明殺蟲劑對白背飛虱的防治效果表現優異,最高可以達到100%,明顯優于混配組分,而且比混配組分的防效更快、更穩定。本發明殺蟲劑協同增效,效果顯著。
表2八種農藥對水稻螟蟲的田間防治效果
由表2可以看出,本發明生物農藥對于防治水稻螟蟲具有較強的殺蟲能力,在施治的第5天,防治效果已完全超過90%,而且波動非常小;在施治的第7天,部分實施例的防治效果已達到100%,效果非常突出。而相比之下,對比例1~2的防治效果則差距頗大,到第7天的防治效果僅接近60%。綜合來看,本發明實施例的防治效果均顯著優于對比例,而且防治效果快速,穩定。本發明殺蟲劑對水稻螟蟲的防治效果表現優異,最高可以達到100%,明顯優于混配組分,而且比混配組分的防效更快、更穩定。本發明殺蟲劑協同增效,效果顯著。
表3八種農藥對稻縱卷葉螟的田間防治效果
由表3可以看出,本發明生物農藥對于防治稻縱卷葉螟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盡管相比水稻螟蟲和白背飛虱的防治效果稍微顯弱,但依然優勢明顯,平均防治效果超過95%,部分實施例的防治效果可以達到100%。相比之下,對比例1、2制備的生物農藥防治效果則比較緩慢,對比例1在第1天的防治效果僅有30%左右,對比例2則僅有21.2%,隨著時間的延長,對比例1、2到第7天時的防治效果僅分別為57.5%和51.7%。總體來看,本發明實施例的防治效果均顯著優于對比例,而且防治效果快速,穩定。本發明殺蟲劑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表現優異,最高可以達到100%,明顯優于混配組分,而且比混配組分的防效更快、更穩定。本發明殺蟲劑協同增效,效果顯著。
2、抗病效果
2.1供試藥劑
實驗組:A1~A6:依次為實施例1~2、3~4、7~8制備的生物農藥;
對照組:B1~B2:依次為對比例1~2制備的生物農藥;B3:清水。
每處理重復3次。
2.2試驗方法
采用上述供試藥劑制成質量百分數為2%的水劑,分別對水稻種子進行浸泡處理,并分別在水稻的苗期、開花前和開花后進行噴施處理,噴施處理的間隔時間為30天。每個處理通過3塊試驗田進行觀察和檢測,每塊試驗田面積相同,均為100平方米。處理種子的樣本在作物發芽后長到開花期進行統計, 對于生長期的各個階段處理的統計在施藥后同樣等到成熟期進行統計。分別統計每塊試驗田的水稻病株發生的百分率,只要具有病變特征就將該植株定義為病變植株。
2.3試驗結果
表4全程處理水稻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治效果
表5全程處理水稻對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表6全程處理水稻對條紋葉枯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4~6可以看出,本發明生物農藥在水稻種植的全程使用可以表現出更加優異的抗病效果,而且各階段防治效果不斷累加,能基本消滅水稻條紋葉枯病害,使水稻紋枯病的發生率顯著降低。而且,對比每一階段處理后的病變植株百分數可以明顯看到,本發明的生物農藥對水稻對條紋葉枯病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
上述結果表明,本發明生物農藥對水稻紋枯病、水稻稻瘟病及條紋葉枯病害,不論是種子處理、在苗期處理、開花前處理還是開花后處理,均表現出優異的抗病性能,尤其是防治條紋葉枯病害的效果更佳突出,本發明生物農藥可在水稻種植的各個階段使用。
雖然以上描述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我們所描述的具體的實施例只是說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對本發明的范圍的限定,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依照本發明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飾以及變化,都應當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