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環保的金釵石斛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金釵石斛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在“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現代醫學和中醫藥理研究表明,石斛在提高人體免疫能力、抗衰老、抑制腫瘤、補五臟虛勞等方面有明顯的效果,民間有“救命仙草”之稱。俗稱藥黃金,性寒,味甘,淡,微咸,該植物生于石壁上,莖叢生。用于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后虛熱、胃病、干嘔、舌光少苔。具有增強免疫、強陰益精、生津養胃、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用于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后虛熱、抗癌、益胃生津,滋陰清熱、清肝、明目、調節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對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眼科等有特殊功效。
中藥殘渣來源于各類中藥制藥廠,約占藥材總量的70%,是藥廠排放的主要固體廢棄物。傳統的中藥殘渣處理方法有兩種:一是作為廢棄物集中堆放或掩埋,這不僅占用大量的土地,產生大量的有害發酵氣體,而且對地下水也有污染;二是將中藥殘渣進行曬干后焚燒,但大于藥渣焚燒的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煙塵、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氣污染。所以,如何有效地對中藥殘渣進行合理利用,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如果能夠將中藥殘渣的處理與金釵石斛的種植進行有效的結合,無疑為其種植探索出一條極具特色的變廢為寶的新路。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環保的金釵石斛培育方法,通過采用中藥殘渣為主原料的培養基料,能夠實現金釵石斛的環保栽培,同時解決了藥渣處理的問題,有效保護了自然生態環境。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環保的金釵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1年生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株種做為金釵石斛的培養幼苗;
(2)配置培養基料,按照重量份計,培養基料由以下原料組成:中藥殘渣50-100份、米糠和/或麩皮20-50份、碎石顆粒20-50份、生石灰5-15份;制備方法是將將中藥殘渣與米糠和/或麩皮進行混合,用生石灰調節進行調節,使混合物的PH值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顆粒拌勻即可;
(3)采用遮蔭大棚進行栽培,將株種以3-5株一叢種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養基料上,叢與叢之間相距20-40cm,株與株之間相隔20-25cm。
進一步,培育過程中,培養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兩個月施一次有機肥。
進一步,培育過程中每隔3個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莖。
進一步,按重量份計,所述培養基料中還包括以下原料:堆肥發酵后的豆粕10-20份。
進一步,在步驟(2)中,還包括消毒環節,即將拌勻后得到的混合物裝袋后進行常壓高溫滅菌5-8小時后,冷卻得到培養基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的方法變廢為寶,成功利用了藥廠廢棄的混合中藥殘渣培育出高品質的金釵石斛產品,降低了培養成本,減少了投入,創造出明顯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解決了環境污染和中藥殘渣處理的問題,本發明的方法易于操作、成本低,且成活率高、產量理想、產品質量好,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發明的目標和其他優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來實現和獲得。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應當理解,優選實施例僅為了說明本發明,而不是為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的一種環保的金釵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1年生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株種做為金釵石斛的培養幼苗;
(2)配置培養基料,按照重量份計,培養基料由以下原料組成:中藥殘渣50kg、米糠20kg、碎石顆粒20kg;制備方法是將將中藥殘渣與米糠進行混合,用生石灰調節進行調節,使混合物的PH值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顆粒拌勻即可;
(3)采用遮蔭大棚進行栽培,將株種以3株一叢種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養基料上,叢與叢之間相距20cm,株與株之間相隔25cm。
培育過程中,培養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兩個月施一次有機肥,每隔3個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莖。
其它的溫度控制和病蟲害防治手段與現有技術相同。
本實施例中,中藥殘渣為防己、板藍根、葛根、三七、牡丹皮、厚樸、肉桂、杜仲、黃柏、香加皮、桑葉經提取后得到的中藥殘渣。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的一種環保的金釵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1年生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株種做為金釵石斛的培養幼苗;
(2)配置培養基料,按照重量份計,培養基料由以下原料組成:中藥殘渣80kg、米糠和麩皮的混合物34kg、碎石顆粒30kg;制備方法是將將中藥殘渣、米糠和麩皮的混合物進行混合后,用生石灰調節進行調節,使混合物的PH值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顆粒拌勻,拌勻后得到的混合物裝袋后進行常壓高溫滅菌5-8小時后,冷卻得到培養基料。
(3)采用遮蔭大棚進行栽培,將株種以4株一叢種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養基料上,叢與叢之間相距30cm,株與株之間相隔23cm。
培育過程中,培養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兩個月施一次有機肥,每隔3個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莖。其它的溫度控制和病蟲害防治手段與現有技術相同。
本實施例中,中藥殘渣為白芍、牡丹皮、肉桂、杜仲、烏梅、金櫻子、黃精經提取后得到的中藥殘渣。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的步驟如下:
本實施例的一種環保的金釵石斛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1年生的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株種做為金釵石斛的培養幼苗;
(2)配置培養基料,按照重量份計,培養基料由以下原料組成:中藥殘渣100kg、麩皮50kg、堆肥發酵后的豆粕10kg、碎石顆粒50kg;制備方法是將將中藥殘渣、麩皮、豆粕進行混合后,用生石灰調節進行調節,使混合物的PH值為中性,然后加入碎石顆粒拌勻,拌勻后得到的混合物裝袋后進行常壓高溫滅菌5-8小時后,冷卻得到培養基料;
(3)采用遮蔭大棚進行栽培,將株種以5株一叢種植在按比例配好的培養基料上,叢與叢之間相距40cm,株與株之間相隔20cm。
培育過程中,培養基料的含水量在控制在50%-60%,每隔兩個月施一次有機肥,每隔3個月除草一次并剪除枯莖。其它的溫度控制和病蟲害防治手段與現有技術相同。
本實施中,中藥殘渣為甘草、金銀花、細辛、防己、板藍根、當歸經提取后得到的藥物殘渣。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中的中藥殘渣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中記載的中草藥經提取后得到的殘渣,包括但不限于甘草,山藥,黃芪,大黃,黃連,白芷,白芨,細辛,何首烏,牛藤,附子,白芍,防己,板藍根,葛根,人參,三七,當歸,防風,柴胡,北沙參,丹參,黃芩,地黃,桔梗,黨參,木香,麥冬,狗脊,貫眾,穿穹,蒼術,白術,天南星,半夏,川貝母,浙貝母,黃精,玉竹,莪術,金釵石斛,木通,川木通,雞血藤,沉香,降香,通草,鉤藤,牡丹皮,厚樸,肉桂,杜仲,黃柏,秦皮,香加皮,桑葉,枇杷葉,番瀉葉,紫蘇葉,艾葉,辛夷,槐花,丁香,金銀花,紅花,菊花,五味子,山揸,苦杏仁,決明子,枳殼,巴豆,酸棗仁,小茴香,連翹,馬錢子,枸杞子,梔子,擯榔,麻黃,魚腥草,金錢草,廣藿香,薄荷,穿心蓮,絞股藍,青蒿,茵陳,石斛,昆布,海藻,冬蟲夏草,靈芝,茯苓,豬苓,安息香,藿香,乳香,沒藥,五倍子經提取后的一種或多種中藥殘渣。
本發明的金釵石斛培育的方法,步驟簡單,易操作,成本低,中藥殘渣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豐富,特別適合金釵石斛生長。樣本送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進行安全分析檢測,利用本發明栽培出的金釵石斛中砷、鉛、汞的含量符合國家中藥衛生標準,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未檢出。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