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鯛魚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雜交鯛魚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高檔水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其中,鯛魚因具有營養豐富、肉質好和對環境適應性強的優點而作為我國海洋魚類重要的養殖對象之一。然而,鯛魚的生長周期較長,現有的鯛魚養殖方式一般采用較傳統的,且對沿海自然環境和氣候依賴性較強的淺海網箱養殖方式,其在實際的生產養殖中,容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生長進程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容易受到沿海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影響,導致出現養殖風險大、養殖周期長和養殖效率低的問題。為此,急需開發研究采用雜交的繁育方式以獲得營養價值高的鯛魚新品種,并采用系統科學的繁育技術進行雜交培育提高育苗率,縮短養殖周期。但是,由于不同種類的鯛魚之間難以雜交,而且人工育苗技術尚不成熟,這些造成目前鯛魚的雜交培育困難重重。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雜交鯛魚的繁育方法,該方法通過人工雜交繁育方式而獲得了雜交鯛魚新品種,不僅具有高營養價值,而且育苗成活率較高。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提供一種雜交鯛魚的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親魚的選擇:
選擇2齡以上的優質后備親魚,選擇寶石鱸與淡水黑鯛數量為1:1,規格為500g以上;親魚引進后投放于親魚池進行專池精養,放養投喂蛋白質質量百分比為20~40%的配合飼料進行強化培育,培育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水質,經常加注新水,催產前的一個月,每天用流水(潛水泵沖水)刺激1~2小時,以利于性腺的轉化,最終獲得性腺發育成熟的親魚;
本發明的雜交鯛魚由澳大利亞引進的澳洲寶石鱸,又名寶石斑、佳帝魚(拉丁學名:Scortum barcoo、英文名:Jade perch)和淡水黑鯛,又名厚唇弱棘(拉丁學名:Hephaestus fuliginosus)雜交繁育而成的新品種。
該雜交鯛魚繁育采取的正反的雜交方法,正的雜交是用淡水黑鯛的雄魚和寶石鱸的雌魚;反的雜交淡水黑鯛的雌魚與寶石鱸的雄魚。
性腺發育成熟的親魚的鑒定方法如下:
寶石鱸的成熟度鑒定:寶石鱸在非繁殖時,體內腹腔積累大量脂肪,腹部膨大,雌雄魚沒有顯著的區別特征。而在繁殖期,寶石鱸雌性親魚體重達1000-1200g,個體消瘦、體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軟,腹部膨大而富有彈性且較松軟,卵巢輪廓明顯。用特別挖卵器從生殖孔中的卵巢中部取出少許卵粒,檢查卵的色澤、形狀、極化程度等;寶石鱸雄性親魚體型瘦長,一般體重在800g以上的個體大多已成熟。檢查時,見魚體尾部彎曲成“弓”狀,生殖乳突延長1~2cm,呈乳白色,用手輕壓生殖孔有精液流出。
淡水黑鯛的成熟度鑒定:由于淡水黑鯛腹腔內脂肪層較厚,從體形上較難確認。淡水黑鯛發育良好的親魚生殖孔部位稍有紅腫;其雌性卵巢飽滿,充滿體腔。卵大而透明,壓擠卵巢或者手提魚頭使肛門朝下,對腹部稍加施力,卵粒即行流出。淡水黑鯛達到性成熟并經培育的雄性親魚輕壓腹部,生殖孔有濃稠的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立即擴散。
(2)人工催產:
當水溫度升到25℃并維持在半個月左右,經挑選的達到性成熟的待產淡水黑鯛和寶石鱸的雄雌性親魚需分別兩次注射催產激素進行催產;
(3)人工受精:
采用人工干法受精,將注射催產激素后的淡水黑鯛雄魚、寶石鱸雌魚、淡水黑鯛雌魚、寶石鱸雄魚分別放在四個產卵池,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觀察親魚活動,不時地觀察其效應時間;水溫控制在(25±0.5)℃,流速為2~4t/h;10h后檢查,沒有擠出卵粒;加大流速,當效應時間達到18h時,雌魚游動活躍,頻繁撞擊水面,檢查可發現雌魚有明顯流動跡象,輕壓腹部至生殖孔處有卵粒流出,發現產卵時要及時放干產卵池中的水,挑選能擠出卵子的寶石鱸及淡水黑鯛雌魚,腹部朝上擦干魚體,然后腹部朝下,抬高頭部輕壓腹部將卵子擠出至擦干的分別貼有寶石鱸、淡水黑鯛字體的容器中;
采用上述方法將寶石鱸雄魚精液擠入淡水黑鯛的卵子上,淡水黑鯛雄魚精液擠入寶石鱸的卵子上,迅速攪拌均勻,然后向容器內加入干凈的水,攪拌2~3分鐘后,收集受精卵備用;
(4)受精卵孵化:
將收集的受精卵采用孵化環道進行孵化,要求水質良好,溶氧量6mg/L以上;破膜前流速要小,只要能沖起卵子即可,開始破膜后提高流速,以免卵膜溶解及死卵分解,影響水質;出膜后每天用高錳酸鉀掛袋法對環道水體進行消毒;水溫在25℃時,受精卵經34~38小時破膜,破膜后40小時腰點出現,開始平游,此時可下塘進行魚苗培育;
(5)魚苗的培育:
先在水泥池暫養1星期后,再將魚苗移入土池進行培育,其中:
水泥池進水經過濾后,魚苗進池,然后投喂蛋黃,時間為一星期;
魚苗轉入土池后,魚苗2cm以前潑灑豆漿為主,在魚苗2~3cm期間以投喂粉狀配合飼料為主,在魚苗3cm以后開始投喂粒徑0.5mm的顆粒配合飼料;經過55~60天培育即可出苗;
(6)養殖池投料及喂養:
出苗后放養于養殖池,采用浮性羅非魚配合飼料,每天投喂4次,投喂時間為8:30、10:30、15:00和16:00左右,每次投喂量約為池魚體重總量的3%~5%。
優選的,步驟(2)中,淡水黑鯛使用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和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混合液注射,兩者的總用量是:HCG+LRH-A2=1000IU+30ug/kg;淡水黑鯛兩次注射時,第一次注射量是總注射量的1/4,第二次注射量是總注射量的3/4,注射部位位于腹腔;
寶石鱸使用的是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總用量是1000IU;寶石鱸兩次注射時,第一次注射量為總用量的10%,雄魚為雌魚用量的一半,在雌魚第二次注射時,成熟度較好的雄魚可不用注射,兩次注射時間相隔6-8小時,注射部位位于胸鰭基部。
優選的,步驟(4)中,孵化用水先用60目的篩絹過濾,以防進入劍水蚤傷害魚卵、魚苗。
優選的,步驟(4)中,出膜后每天用一次高錳酸鉀掛袋法對環道水體進行消毒,保持高錳酸鉀濃度為1×10-6ppm,0.5小時。
優選的,步驟(5)中,水泥池暫養水深60-80cm,進水需經40目網片過濾,魚苗入池后投喂經60目網片過濾的蛋黃;
魚苗轉入土池前,土池需進行清塘和使用茶籽餅進行消毒,茶籽餅用量為20~25kg/667㎡,土池消毒后7~10天,每667㎡土池施放75~100kg有機肥進行培水,土池培育水深為60~120cm,由淺至深。
優選的,步驟(6)中,養殖池用水每15天潑灑1次生石灰,濃度為10mg/L,并經常換水保持水質的干凈。魚苗淺水下塘,一方面可提高池塘單位水體的餌料密度,有利于魚類攝食,另一方面可提高水溫,有利于促進魚類生長。隨著魚體的長大,池水的深度要逐漸加深;同時必須養好水,保持水質肥、清、爽。主要措施是:養殖池用水每15天潑灑1次生石灰,濃度為10mg/L;每天定時開增氧機增氧,尤其是在高溫悶熱、氣候多變的天氣里,注意低氧時段池魚發生“浮頭”;經常添注新水,適當換水,定期進行池塘水質分析及魚生長情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一種雜交鯛魚的繁育方法,采用由澳大利亞引進的澳洲寶石鱸和淡水黑鯛,通過人工雜交繁育而成的鯛魚新品種,該方法通過選用2齡以上的優質親魚放養在親魚池進行強化培育,繼而獲得了性腺發育成熟的親魚并將兩者進行一系列科學系統地人工繁育方法而獲得成功,育苗成活率達到了75%以上;
(2)本發明獲得的雜交鯛魚新品種既克服了寶石鱸脂肪含量太高的缺點又克服了淡水黑鯛生長慢的缺點,同時卻集有寶石鱸和淡水黑鯛的優點,該雜交鯛魚肉味鮮美,口感極佳,其肉質優于寶石鱸,而且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及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其含有的“DHA”和“EPA”具有抑制血小板凝固、抗血栓、調節血脂等預防心血管病的功效,對促進發育、提高大腦功能,增強記憶力有良好的作用;
(3)本發明為人工雜交繁育鯛魚提供了新的途徑,并實現了工廠化育苗,能夠全天候規?;a,育苗成活率高,產量高,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具有適用于大規模生產的特點。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的一種雜交鯛魚的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親魚的選擇:
選擇2齡以上的優質后備親魚200尾,其中淡水黑鯛雌魚50尾、雄魚50尾,寶石鱸雌魚50尾、雄魚50尾,,規格為500g以上。親魚引進后投放于親魚池進行專池精養,放養投喂蛋白質質量百分比為30%的配合飼料進行強化培育,培育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水質,經常加注新水,催產前的一個月,每天用流水(潛水泵沖水)刺激1~2小時,以利于性腺的轉化,最終獲得性腺發育成熟的親魚。
本發明的雜交鯛魚由澳大利亞引進的澳洲寶石鱸,又名寶石斑、佳帝魚(拉丁學名:Scortum barcoo、英文名:Jade perch)和淡水黑鯛,又名厚唇弱棘(拉丁學名:Hephaestus fuliginosus)雜交繁育而成的新品種。
該雜交鯛魚繁育采取的正反的雜交方法,正的雜交是用淡水黑鯛的雄魚和寶石鱸的雌魚;反的雜交淡水黑鯛的雌魚與寶石鱸的雄魚。
性腺發育成熟的親魚的鑒定方法如下:
寶石鱸的成熟度鑒定:寶石鱸在非繁殖時,體內腹腔積累大量脂肪,腹部膨大,雌雄魚沒有顯著的區別特征。而在繁殖期,寶石鱸雌性親魚體重達1000-1200g,個體消瘦、體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軟,腹部膨大而富有彈性且較松軟,卵巢輪廓明顯。用特別挖卵器從生殖孔中的卵巢中部取出少許卵粒,檢查卵的色澤、形狀、極化程度等;寶石鱸雄性親魚體型瘦長,一般體重在800g以上的個體大多已成熟。檢查時,見魚體尾部彎曲成“弓”狀,生殖乳突延長1~2cm,呈乳白色,用手輕壓生殖孔有精液流出。
淡水黑鯛的成熟度鑒定:由于淡水黑鯛腹腔內脂肪層較厚,從體形上較難確認。淡水黑鯛發育良好的親魚生殖孔部位稍有紅腫;其雌性卵巢飽滿,充滿體腔。卵大而透明,壓擠卵巢或者手提魚頭使肛門朝下,對腹部稍加施力,卵粒即行流出。淡水黑鯛達到性成熟并經培育的雄性親魚輕壓腹部,生殖孔有濃稠的乳白色精液流出,遇水立即擴散。
(2)人工催產:
當水溫度升到25℃并維持在半個月左右,經挑選的達到性成熟的待產淡水黑鯛和寶石鱸的雄雌性親魚需分別兩次注射催產激素進行催產(見表1)。其中:淡水黑鯛使用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和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混合液注射,兩者的總用量是:HCG+LRH-A2=1000IU+30ug/kg;淡水黑鯛兩次注射時,第一次注射量是總注射量的1/4,第二次注射量是總注射量的3/4,注射部位位于腹腔;
寶石鱸使用的是絨毛膜促進性腺激素(HCG),總用量是1000IU;寶石鱸兩次注射時,第一次注射量為總用量的10%,雄魚為雌魚用量的一半,在雌魚第二次注射時,成熟度較好的雄魚可不用注射,兩次注射時間相隔6-8小時,注射部位位于胸鰭基部。
表1.淡水黑鯛、寶石鱸人工催產情況
(3)人工受精:
采用人工干法受精,將注射催產激素后的淡水黑鯛雄魚、寶石鱸雌魚、淡水黑鯛雌魚、寶石鱸雄魚分別放在四個產卵池,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觀察親魚活動,不時地觀察其效應時間;水溫控制在(25±0.5)℃,流速為3t/h;10h后檢查,沒有擠出卵粒;加大流速,當效應時間達到18h時,雌魚游動活躍,頻繁撞擊水面,檢查可發現雌魚有明顯流動跡象,輕壓腹部至生殖孔處有卵粒流出,發現產卵時要及時放干產卵池中的水,挑選能擠出卵子的寶石鱸及淡水黑鯛雌魚,腹部朝上擦干魚體,然后腹部朝下,抬高頭部輕壓腹部將卵子擠出至擦干的分別貼有寶石鱸、淡水黑鯛字體的容器中;
采用上述方法將寶石鱸雄魚精液擠入淡水黑鯛的卵子上,淡水黑鯛雄魚精液擠入寶石鱸的卵子上,迅速攪拌均勻,然后向容器內加入干凈的水,攪拌2~3分鐘后,收集受精卵備用。
(4)受精卵孵化:
將收集的受精卵采用孵化環道進行孵化,要求水質良好,溶氧量6mg/L以上,并用60目的篩絹過濾,以防進入劍水蚤傷害魚卵、魚苗;破膜前流速要小,只要能沖起卵子即可,開始破膜后提高流速,以免卵膜溶解及死卵分解,影響水質;出膜后每天用一次高錳酸鉀掛袋法對環道水體進行消毒,保持高錳酸鉀濃度為1×10-6ppm,0.5小時,水溫在25℃時,受精卵經34~38小時破膜,破膜后40小時腰點出現,開始平游,此時可下塘進行魚苗培育。催產效果及孵化情況見表2所示。
表2.催產效果及孵化情況
(5)魚苗的培育:
先在水泥池暫養1星期后,再將魚苗移入土池進行培育,其中:
水泥池為家魚產卵池,面積50㎡/池,土池面積1800㎡。水泥池暫養水深60-80cm,進水需經40目網片過濾,魚苗入池后投喂經60目網片過濾的蛋黃,時間為一星期;
魚苗轉入土池前,土池需進行清塘和使用茶籽餅進行消毒,茶籽餅用量為20~25kg/667㎡,土池消毒后7~10天,每667㎡土池施放75~100kg有機肥進行培水,土池培育水深為60~120cm,由淺至深。魚苗轉入土池后,魚苗2cm以前潑灑豆漿為主,在魚苗2~3cm期間以投喂粉狀配合飼料為主,在魚苗3cm以后開始投喂粒徑0.5mm的顆粒配合飼料;經過57天培育后出苗,培育結果見表3。
表3.魚苗培育結果
由表3可得,1號土池和2號土池最終出塘魚苗的成活率分別達到了75.0%和81.83%。由此,采用本發明的人工雜交繁育方法獲得的雜交鯛魚的育苗率較高。
(6)養殖池投料及喂養:
池塘條件及投放苗種:建立規范化養殖池,池塘面積約2000㎡,將本次繁育的37.71萬尾(表3中的1號和2號池出塘總量)的魚苗出苗后放養于養殖池,采用浮性羅非魚配合飼料,每天投喂4次,投喂時間為8:30、10:30、15:00和16:00左右,每次投喂量約為池魚體重總量的3%~5%。魚苗淺水下塘,一方面可提高池塘單位水體的餌料密度,有利于魚類攝食,另一方面可提高水溫,有利于促進魚類生長。隨著魚體的長大,池水的深度要逐漸加深;同時必須養好水,保持水質肥、清、爽。主要措施是:養殖池用水每15天潑灑1次生石灰,濃度為10mg/L;每天定時開增氧機增氧,尤其是在高溫悶熱、氣候多變的天氣里,注意低氧時段池魚發生“浮頭”;經常添注新水,適當換水,定期進行池塘水質分析及魚生長情況。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