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應用于禽類自然光照的計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高斯函數計算所屬地區對應日齡的自然光照時長,具體方法如下:
查出所屬地區的日出日落時間,在高斯函數下求出4個參數,y0、W、Xc、A代入公式,將X作為日期自變量,就可知道當日的自然日光照時長y,以此實現對所需日齡光照時長的自動計算。
2.一種應用如權利要求光照計算方法實現禽類光照精細化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育雛育成不同階段進行管理:
1)晝長漸增期:計算出所屬地區139日齡育成期自然日照時長最長的日齡(即139日齡時的日照時長),最初的1~3日齡用人工光照補充到24~23小時,4~10日齡光照由23小時逐漸減少到139日齡時預期的日照時長,然后將該預期的日照時長維持到139日齡,從140日齡起每周增加半小時,直到每天光照16小時為止;
2)晝長先增后減期:計算出所屬地區在育成期內最長的自然日照時長(夏至日照時長),最初的1~3日齡用人工光照補充到24~23小時,4~10日齡光照由23小時逐漸減少到夏至日照時長,并保持至夏至日,夏至后到139日齡采用趨于減少的自然光照時長,從140日齡起每周增加1小時,直到每天光照16小時為止;
3)晝長漸減期:最初的1~3日齡用人工光照補充到24~23小時,4~10日齡光照由23小時逐漸減少到自然光照日照時長,11~139日齡采用自然光照時長,從140日齡起每周增加半小時,直到每天光照16小時為止;
4)晝長先減后增期:計算出139日齡的日照時長,最初的1~3日齡用人工光照補充到24~23小時,此后采用自然光照,直到自然光照時長等于預期139日齡的光照時長,在這時期之后,用人工光照補充,維持光照總量固定不變,從140日齡起每周增加1小時,直到每天光照16小時為止;
這里分兩種情況:一種是10日齡的光照時長大于139日齡的光照時長,此時4~10日齡由23小時降至10日齡時的自然光照時長,11日齡繼續使用自然光照,直至降到自然光照時長等于預期139日齡的自然光照時長;
另一種是10日齡的光照時長小于139日齡的光照時長,此時4~10日齡由23小時降至139日齡的自然光照時長,11~139日齡一直維持139日齡的自然光照時長;
上述兩種情況都是從140日齡開始每周增加1小時,直至每天光照16小時為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禽類光照精細化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自變量按以下方式進行表達:
以所屬地區1月1日記為1,以此往后依次類推,直至365或閏年366;
所述y按以下方式進行表述,為減去10小時以后的分鐘表達形式,即實際光照時長為y加上10小時,當計算出的y值為負時,將其y歸為0。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對禽類進行光照精細化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卡西歐Fx-CG20CN對高斯函數進行編程,實現對所需日光照時長的自動計算,并實現科學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