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豇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及篩種:選擇抗病性強的種子,用26~32℃的溫水浸泡6個小時,每小時攪拌一次種子,將上浮在水面的壞種去除;
(2)制作包裹基質:采用泥與牲畜糞便均勻混合,然后加入3~5倍質量比的水稀釋成包裹基質,最后并將浸泡后的種子倒入包裹基質中混合均勻;
(3)大棚育苗:在大棚內進行翻土,翻土的深度為5~10cm,然后將混有種子的包裹基質平鋪式倒在新翻的土上,種子發芽后進行通風降溫;
(4)幼苗移栽:對田間進行翻土,并施一層底肥,底肥的施肥方式為每畝豬糞1800~1900公斤、復合肥15~20公斤、硼砂1~1.5公斤,然后挖穴窩,相鄰穴窩間隔50cm~80cm,并在相鄰穴窩之間輪作馬鈴薯,然后將已經吐露出第一對真葉但還未展開時的幼苗在陰天移栽到穴窩中,每個穴窩的幼苗2~3株,覆土厚度為3~5cm,最后在覆土上鋪一層干燥的秸稈灰;
(5)引蔓:幼苗長到7~8片葉時開始搭架,然后將蔓引上架;
(6)病蟲害防治:用樂果乳劑和抗蚜威稀釋溶液噴幼苗葉背面,每周一次,并及時摘除病葉;
(7)適時采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豇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幼苗移栽時保持根部附有原始的泥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豇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的包裹基質中混合破眠催芽劑。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豇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之后通入蒸汽進行加熱,使包裹基質的溫度維持在30~34℃,加熱時間為3~4個小時。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豇豆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所采用的搭架上安裝多個橫桿,并且搭架上設置魚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