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蕁麻草:學名Urtica fissa E.Pritz,為蕁麻科 Urticaceae,蕁麻屬 Urtica L,別名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防盜草、無情草、植物貓、咬人貓。一年生野生草本植物有螫毛及細毛。一般株高50~150厘米,莖直立,全株淡綠色,單一或有少數分枝,有四棱,全株密生蜇毛,觸之奇痛。葉對生,托葉離生、條狀披針,生有短毛和蜇。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10厘米,寬4-7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粗大鋸齒,有時有重鋸齒,上面深綠色,疏生螫毛及小點,下面淡綠色,也有螫毛,密被細毛,通常基出脈5條,在下面凸起,葉柄長1.5-5厘米,有螫毛及細毛,三出脈,邊緣有粗鋸齒,有齒牙或人裂,兩面密生短細毛,似大麻葉子。其莖葉上的蜇毛有毒性過敏反應,人及豬、羊、牛、馬、禽、鼠等動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蟄般疼痛難忍它的毒性使皮膚接觸后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癢、嚴重燒傷、紅腫等。為喜陰植物生命旺盛生長迅速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溫喜濕。廣泛分布于亞歐大陸在我國南北均有分布生于山地林中或路邊。
澤蘭別名地瓜兒苗、地筍、地參等,為唇形科澤蘭屬多年草本植物。澤蘭適應性強,耐寒,耐旱,地上部分高50厘米~150厘米,莖直立,分枝多,葉片披針形,地下部為橫走根狀莖。澤蘭是一種常用的藥用植物,多處于野生狀態(tài),分布在東北地區(qū)及陜西、河北、四川等省。以全草入藥,中藥名稱澤蘭,含揮發(fā)油、油酮甙類、酚類、氨基酸類、澤蘭糖、鞣質和樹脂,還有β-谷甾醇、樺木酸、熊果酸等。味苦、辛,性微溫。有活血化瘀、通經利尿功能。主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產后淤血腹痛、跌打損傷等癥。以根莖入藥者稱地筍,含澤蘭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棉子糖、水蘇糖等。有活血、益氣、消水的功能。主治吐血、衄血、產后腹痛、帶下等癥。
澤蘭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并有栽培,一年收獲,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能耐寒、耐澇,喜肥,適宜在向陽、濕潤、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或砂壤土中生長,干燥、缺水和過于瘠薄的土地對其生長不利。用根狀莖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澤蘭生長在我國南方熱帶地區(qū)時產量比東北較寒冷地區(qū)高一倍以上,多年來從南方移植到北方進行人工培植的澤蘭,也因為植物生長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其全草生長量受到限制,根莖也不發(fā)達,含硒量較低,本發(fā)明人經過近3年多栽培研究,終于找到一種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按照本發(fā)明所述的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熱帶地區(qū)的澤蘭移植到寒冷地區(qū)栽培,花期用蕁麻草花授粉,施用含硒肥料。
按照本發(fā)明所述的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熱帶地區(qū)的澤蘭移植到寒冷地區(qū)栽培,種植兩壟澤蘭再種植一壟蕁麻草,花期相互授粉。
按照本發(fā)明所述的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熱帶地區(qū)的澤蘭移植到寒冷地區(qū)栽培時施用含硒基肥,生長期及花期噴施含硒的葉面肥。
按照本發(fā)明所述的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熱帶地區(qū)的澤蘭移植到寒冷地區(qū)栽培,施用的基肥是含硒肥與腐熟糞肥按照重量比1:10混合的肥料,當植物生長至20厘米及進入花期時,各噴施一次含硒的葉面肥。
本發(fā)明所述的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栽培的澤蘭莖葉生長繁茂,根莖發(fā)達,地上全草生物重量提高2.2~3.5倍,根狀莖重量提高2.6~3.8倍,其平均含硒量為每千克0.06毫克,能抗病蟲害,不需施用任何殺蟲劑。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各實施例僅用于對本發(fā)明進行解釋說明,并不構成對權利要求范圍的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說明書內容可以想到的其它替代手段,均應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蕁麻草具體栽培方法:
無性繁殖: 采用根狀莖繁殖,在4月中旬采挖根狀莖,切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按行距35~45厘米,株距15~20厘米,挖栽植穴,每穴栽種根莖1~2段,覆土厚5厘米,稍鎮(zhèn)壓后,充分澆水。冬種的于次年早春出苗,春種的,種后10~12天出苗。選地整地及田間管理與澤蘭相同。
澤蘭具體栽培方法:
一、選地整地
栽培地選用壤土或砂壤土。于栽種前整地,施用含硒肥與腐熟糞肥按照重量比1:10的混合基肥,每公頃245公斤,翻耕耙細,整平土地,做畦寬1.2m。
二、繁殖方法
無性繁殖: 采用根狀莖繁殖,留作種用的根狀莖留種母株,在生長期間不收割地上部,以免影響根狀莖的生長。以培育粗狀優(yōu)質種栽。根狀莖挖收期。在4月中旬。在采挖根狀莖時,選白色、粗壯、幼嫩的根狀莖,切成10—15厘米長的小段,按行距35~45厘米,株距15~20厘米,挖栽植穴,每穴栽種根莖2~3段,覆土厚5厘米,稍鎮(zhèn)壓后,充分澆水。冬種的于次年早春出苗,春種的,種后10~12天出苗。
三、田間管理
出苗后,揭除覆蓋物,及時間苗。定苗時,株距15厘米,每處留壯苗1~2株。在苗期中除草松土2~3次。在生長期中,保持土壤濕潤。當苗高20厘米及進入花期時,各噴施一次含硒的葉面肥。冬季收獲后施土雜肥及腐熟人畜糞肥,以保護根狀莖越冬,促進來春萌發(fā)。種植2~3年后,植株叢生,進行翻栽。
實施例:
按照上述栽培方法,將湖北省恩施市的澤蘭移植到寒冷的遼寧、吉林及黑龍江地區(qū)栽培,澤蘭與蕁麻草混合種植,每種植兩壟澤蘭再種植一壟蕁麻草,使花期相互授粉。能抗病蟲害,不需施用任何殺蟲劑。
本發(fā)明的與蕁麻草雜交的含硒澤蘭栽培方法,栽培的澤蘭莖葉生長繁茂,根莖發(fā)達,地上全草生物重量提高2.2~3.5倍,根狀莖重量提高2.6~3.8倍,能抗病蟲害,不需施用任何殺蟲劑。經中國科學院檢測,地上全草及根狀莖的平均含硒量為每千克0.0622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