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農業大棚育苗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保持持續增長的生產率,持續提高的土壤肥力,持續協調的農村生態環境以及持續利用保護的農業自然資源,逐步建立起一個采用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管理的農業綜合體系。現有的大棚中的幼苗大都采用無土栽培的方式進行培養,使幼苗脫離土壤的限制,能同時在大棚中培養更多的幼苗。幼苗在生長的初期非常脆弱,很容易死亡,在培養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幼苗進行保護,使幼苗能更好地成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農業大棚育苗處理系統,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更好的系統,方便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農業大棚育苗處理系統,包括基座,基座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機構和右支撐機構,左支撐機構和右支撐機構上部固定連接有頂板,左支撐機構和右支撐機構中間位置設有育苗腔,育苗腔下部中間位置設有第一動力機構,第一動力機構上部連接有第一動力機構軸,第一動力機構軸上部連接有旋轉平臺,旋轉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培養容器和第二培養容器;頂板上部中間位置設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右側連接有進液管,供液腔上部設有第二動力機構,第二動力機構下部連接有第二動力機構軸,第二動力機構軸左右兩側均設有多個攪拌葉片,供液腔左側設有抽液泵,抽液泵右側連接有抽液管,抽液泵下部連接有供液管,供液管下部連接有出液腔,出液腔下部連接有多個噴霧管;供液腔右側設有熱風機,熱風機下部連接有供風管,供風管下部連接有出風腔,出風腔下部連接有多個出風管;頂板下部中間位置固定設有第一展示架,第一展示架側面設有第一信息發布機構,第一動力機構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二展示架,第二展示架側面設有第二信息發布機構;左支撐機構左側設有左儲存腔,左儲存腔內部設有多個左隔板,右支撐機構右側設有右儲存腔,右儲存腔內部設有多個右隔板。
進一步地,基座下部左右兩側均設有移動輪。
該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該發明系統能夠有效地針對生態農業大棚中的幼苗進行培育,更好地針對育苗成功進行展示,方便根據需要使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發明。
本實施例的農業大棚育苗處理系統,包括基座,基座上部左右兩側分別固定連接有左支撐機構和右支撐機構,左支撐機構和右支撐機構上部固定連接有頂板,左支撐機構和右支撐機構中間位置設有育苗腔,育苗腔下部中間位置設有第一動力機構,第一動力機構上部連接有第一動力機構軸,第一動力機構軸上部連接有旋轉平臺,旋轉平臺上部左右兩側分別設有第一培養容器和第二培養容器;頂板上部中間位置設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右側連接有進液管,供液腔上部設有第二動力機構,第二動力機構下部連接有第二動力機構軸,第二動力機構軸左右兩側均設有多個攪拌葉片,供液腔左側設有抽液泵,抽液泵右側連接有抽液管,抽液泵下部連接有供液管,供液管下部連接有出液腔,出液腔下部連接有多個噴霧管;供液腔右側設有熱風機,熱風機下部連接有供風管,供風管下部連接有出風腔,出風腔下部連接有多個出風管;頂板下部中間位置固定設有第一展示架,第一展示架側面設有第一信息發布機構,第一動力機構左右兩側均設有第二展示架,第二展示架側面設有第二信息發布機構;左支撐機構左側設有左儲存腔,左儲存腔內部設有多個左隔板,右支撐機構右側設有右儲存腔,右儲存腔內部設有多個右隔板。基座下部左右兩側均設有移動輪。
該發明系統在具體實施時,在第一培養容器和第二培養容器培養幼苗。將營養液從進液管倒入供液腔內,啟動第二動力機構,第二動力機構軸帶動攪拌葉片轉動,利用攪拌葉片對營養液進行攪拌,使營養液中的成分分布得更加均勻。打開抽液泵,將供液腔中的營養液抽入抽液管內,營養液再從供液管進入出液腔,最后從噴霧管中噴出,噴灑在下方的第一培養容器內,為幼苗提供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啟動第一動力機構,第一動力機構軸帶動旋轉平臺轉動,將第一培養容器輸送到右側,將第二培養容器輸送到左側。打開熱風機,經熱風機加熱后的空氣從供風管進入出風腔,再從出風管吹出,對第二培養容器中的幼苗進行加熱,避免幼苗凍傷。當溫度上升到合適的范圍內后,關閉熱風機。將供給培養液后的幼苗放入左儲存腔或右儲存腔中進行展示,向觀眾展現育苗的成果。利用左隔板和右隔板分別將左儲存腔和右儲存腔分隔成多個空間,使左儲存腔和右儲存腔內能同時展示更多的幼苗。利用第一信息發布機構對幼苗的相關信息進行展示,對幼苗進行介紹。利用第二信息發布機構對幼苗的成長信息進行展示,使觀眾更好地了解幼苗的生產情況。系統借助移動輪可以方便地移動,能在不同的地點對育苗成果進行展示。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