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藥除草劑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含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谷子苗后除草組合物。技術背景谷子,即粟。大地上生長的農作物多種多樣,但統稱為“五谷”,可見谷在農業中的地位之重。谷子碾出的小米,養育了古老的中華民族。谷子因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2、煙酸、鈣、鐵等營養成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親睞。據《本草綱目》記載:“養腎氣,去脾胃中熱,益氣。陳者:苦,寒。治胃熱消渴,利小便。”主治:可以養腎氣,除脾胃中熱,利小便,治痢疾。磨成粉可以解毒,止霍亂。做粥食用可以開胃補虛。不僅具有健康效果:適宜老人孩子等身體虛弱的人滋補。同時常吃小米還能降血壓、防治消化不良、補血健腦、安眠等功效。還能減輕皺紋、色斑、色素沉積,有美容的作用。谷子氣味咸、微寒、無毒。在中國,谷的栽培已有7000年悠久歷史。但美中不足的是,谷一直是一種好吃的低產作物,畝產不過百十來斤。經過幾代科學家的不懈努力,利用雜交育種技術培育出的新品種,2010年10月張雜谷在山西省最高達到了843公斤。目前,谷子除草劑品種較少,其中防除谷子田雜草具有代表性的品種有單嘧磺隆、2,4-D丁酯和撲草凈等。其它除草劑大多數對谷子是不安全的。雙氟磺草胺是一種是磺酰胺類超高效除草劑,用于小麥田防除闊葉雜草。殺草譜廣,可防除麥田大多數闊葉雜草,包括豬殃殃、麥家公等難防雜草,并對麥田中最難防除的澤漆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內吸傳導型除草劑,可以傳導至雜草全株,因而殺草徹底,不會復發。在低溫下藥效穩定,即使是在2℃時仍能保證穩定藥效。目前還沒有用于防治谷子田闊葉雜草的報道。目前,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申請的專利申請號CN201310083527.0專利中公開了2甲4氯異辛酯和雙氟磺草胺有效成分的小麥田復配專利;陜西農心作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請的CN201310040708.5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含有雙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和2甲4氯異辛酯的小麥田復配專利。這兩個有效專利都沒有提到能夠在谷子田使用。谷子和小麥雖然同為禾本科作物,但是兩者對除草劑的敏感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別,在小麥上能用的除草劑,大多數都不能在谷子上使用。而特丁津是三嗪類除草劑,用于防除大多數雜草,芽前施用,也可選擇性地防除柑橘、玉米和葡萄園雜草。主要通過植株的根吸收,用于防除大多數雜草。芽前施用,高粱田中用量1.2~1.8kga.i./ha;也可選擇性地防除柑桔、玉米和葡萄園雜草。也沒有用于谷子田的報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能防除禾本科雜草,又能防除闊葉雜草及莎草,且效果良好的谷子苗后復配除草劑,且對當茬及后茬作物安全的復配除草劑。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含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谷子苗后除草組合物,所述除草組合物的活性成份為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所述特丁津的重量比為0.1-70:0.1-70:0.1-80。優選的,所述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重量比為15-40:0.8-0.2:15-40。更優選,所述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重量比為20:0.6:20。所述所述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的質量之和占除草組合物總質量的0.5~85%。所述除草組合物的劑型為懸浮劑、懸乳劑、乳油、微乳劑、水乳劑、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法評價混配后的聯合作用,結果顯示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種活性成分按15-40:0.8-0.2:15-40比例復配的共毒系數明顯大于120,達到顯著增效作用,說明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種活性成分對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及莎草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對谷子的安全性測定試驗表明,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種活性成分復配莖葉處理,抑制谷子生長10%的ED10=2989.8855,抑制雜草生長90%的ED90=575.3134,選擇性系數=2989.8855/575.3134=5.20>2,認為該藥劑具有明顯的選擇性,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種活性成分對谷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通過2年的田間藥效試驗表明,在谷子3~5葉期,雜草2-5葉不等期,谷子從施藥到成熟期未見藥害癥狀,對谷子安全。雜草的防效60克/畝10天達到75.3%以上,30天達到90.5%以上,隨著用藥量的增大,防效明顯增強,在谷子田80克/畝即可達到良好的除草效果,與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有效成分比較,擴大了殺草譜,對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和莎草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一次施藥即能控制作物整個生長期內的雜草,不僅除草效果顯著,而且對環境友好,對下茬作物無影響。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述除草組合物既能防除禾本科雜草,又能防除闊葉雜草及莎草,對谷子安全,且對后茬作物無影響,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含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種活性成分的谷子苗后除草組合物,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本發明的產品及應用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
發明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應用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發明技術。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1:36%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可分散油懸浮劑(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15:0.6:20.4)取15kg2甲4氯異辛酯,0.6kg雙氟磺草胺,20.4kg特丁津,8kg分散劑—嵌段聚醚非離子表面活性劑(Pluronic125),5kg潤濕劑—丙二醇,0.5kg崩解劑—黃原膠,1kg粘結劑-甲酯化植物油,載體大豆油49.5kg。經過充分混合調配、球磨粉碎、調整、包裝得到可分散油懸浮劑。實施例2:45%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懸浮劑(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20:0.2:24.8)取20kg2甲4氯異辛酯,0.2kg雙氟磺草胺,24.8kg特丁津,8kg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5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濕潤劑),1kg黃原膠(增稠劑),2kg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消泡劑),5kg乙二醇(防凍劑),載體水34kg。經過充分混合調配、球磨粉碎、調整、包裝得到懸浮劑。實施例3:56%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水分散粒劑(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25:0.4:30.6)取25kg2甲4氯異辛酯,0.4kg雙氟磺草胺,30.6kg特丁津,7kg分散劑—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D-425),5kg潤濕劑—烷基萘磺酸鹽和陰離子潤濕劑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劑—硫酸銨,2kg粘結劑—聚乙烯醇(PVA),載體高嶺土25kg。經充分混合、氣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篩分得到水分散粒劑。實施例4:75%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水分散粒劑(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34.4:0.6:40)取34.4kg2甲4氯異辛酯,0.6kg雙氟磺草胺,40kg特丁津,7kg分散劑—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D-425),5kg潤濕劑—烷基萘磺酸鹽和陰離子潤濕劑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劑—硫酸銨,2kg粘結劑—聚乙烯醇(PVA),載體高嶺土6kg。經充分混合、氣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篩分得到水分散粒劑。實施例5:55%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可濕性粉劑(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39.2:0.8:15)取39.2kg2甲4氯異辛酯,0.8kg雙氟磺草胺,15kg特丁津,4kg分散劑NNO,3kg潤濕劑K12,4kg白碳黑,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kg。經充分混合、氣流粉碎、混合,得到可濕性粉劑。實施例6:40.6%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WG(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20:0.6:20)取20kg2甲4氯異辛酯,0.6kg雙氟磺草胺,20kg特丁津,7kg分散劑—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D-425),5kg潤濕劑—烷基萘磺酸鹽和陰離子潤濕劑的混合物(EFW),5kg崩解劑—硫酸銨,2kg粘結劑—聚乙烯醇(PVA),載體高嶺土40.4kg。經充分混合、氣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篩分得到水分散粒劑。實施例7: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與特丁津莖葉處理聯合作用室內活性測定試驗報告在溫室條件下,采用盆栽試驗方法,研究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與特丁津三元復配的除草效果,并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法評價三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聯合作用類型,為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與特丁津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學依據。供試作物谷子品種:張雜谷10號供試雜草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inn.)Scop.),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鐵莧菜(AcalyphaaustralisL.),藜(ChenopodiumalbumL.),異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L.)(上一年田間采收種子,發芽率在85%以上)。供試藥劑92%2甲4氯異辛酯原藥(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98%雙氟磺草胺原藥(江蘇省農用激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7%特丁津原藥(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電子天平稱取定量的原藥,加入適量的乳化劑,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溫80水溶液將上述原藥稀釋至所需濃度。2甲4氯異辛酯和雙氟磺草胺的聯合作用:將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單劑及5個2甲4氯異辛酯與雙氟磺草胺混配制劑分別設5個劑量,另設空白對照,每個試驗處理重復4次。處理藥劑劑量詳見表1。表1試驗處理及試驗水平(用量ga.i./667㎡)2甲4氯異辛酯和雙氟磺草胺的最佳混配與特丁津的聯合作用將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混劑、特丁津單劑及5個混配制劑分別設5個劑量,另設空白對照,每個試驗處理重復4次。處理藥劑劑量詳見表2。表2試驗處理及試驗水平(濃度ga.i./667㎡)于谷子3葉期、雜草2-4葉期莖葉噴霧處理。試驗于2015年6月5日進行藥劑噴霧處理,施藥1次。施藥后詳細記錄谷子及雜草的受害癥狀,藥后20d,進行鮮重測量,并與對照處理相比較,計算鮮重防效。試驗結果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法評價混用后的聯合作用類型。依據SUN,Y-P(孫云沛)法計算其實際毒力指數、混劑理論毒力指數、共毒系數。以濃度對數為X,病蟲害防效機率值為Y,求回歸方程。實際毒力指數=標準藥劑LD50/混劑的LD50×100理論毒力指數=∑(供試藥劑的毒力指數×在混劑中該藥劑有效成分的百分率)共毒系數=混劑的實際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100試驗中以2甲4氯異辛酯、特丁津為標準藥劑。判定標準:共毒系數<80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間為相加作用,>120為增效作用。雙氟磺草胺與特丁津的聯合作用如下表3所示:表32甲4氯異辛酯與雙氟磺草胺混配,藥后20d對雜草的鮮重防效表中防治效果為四個數據的平均值。由表3可知:藥劑對雜草的毒殺作用情況及防效。通過公式計算其各自的毒力回歸方程、LD50、實際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與共毒系數。列于表4。表4:2甲4氯異辛酯與雙氟磺草胺混配對雜草的聯合作用處理回歸方程相關系數LD50實際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增效系數AY=1.7655x+2.62310.995722.1972100//BY=1.4295x+5.34310.99630.57543857.70//CY=1.9053x+3.60100.99735.4231409.31441.6192.69DY=1.9388x+3.63270.99825.0726437.59290.27150.75EY=1.9624x+3.66890.99824.7679465.56209.45222.28FY=1.6876x+3.47860.99957.9707278.48149.44186.35GY=1.6402x+3.37280.99869.8185226.08118.69190.48由試驗可知,處理C、D、E、F、G的共毒系數分別為:92.69、150.75、222.28、186.35、190.48,其中處理D、E、F、G的共毒系數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特別是處理E的共毒系數最大為222.28,具有顯著增效作用。通過試驗可知,2甲4氯異辛酯與雙氟磺草胺按15-40:0.8-0.2比例混配均有增效作用,其中,2甲4氯異辛酯與雙氟磺草胺按20:0.6比例混配最為合適,對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2甲4氯異辛酯與雙氟磺草胺最佳混配與特丁津的聯合作用如下表5所示:表5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與特丁津混用對雜草的鮮重防效表中防治效果為四個數據的平均值。由表5可知:藥劑對雜草的毒殺作用情況及防效。通過公式計算其各自的毒力回歸方程、LD50、實際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與共毒系數。列于表6。表6:雙氟磺草胺·特丁津與2甲4氯異辛酯不同混配比例對雜草的室內毒力及聯合作用處理回歸方程相關系數LD50實際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增效系數AY=1.9624x+3.66890.99824.7679269.03//BY=2.0687x+2.70760.994612.8271100//CY=1.6775x+3.66960.99496.2095206.57135.41152.55DY=1.7310x+3.81910.99794.8107266.64157.83168.94EY=1.9718x+3.91780.99793.5387362.48185.76195.13FY=1.7282x+3.89910.99474.3349295.90212.55139.22GY=1.7424x+3.78000.99755.0140255.83227.40112.50由試驗可知,處理C、D、E、F、G的共毒系數分別為:152.55、168.94、195.13、139.22、112.50,共毒系數均大于80,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C、D、E、F的共毒系數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特別是E的共毒系數最大,達到顯著增效作用。通過上述試驗可知,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三種活性成分按重量比為15-40:0.8-0.2:15-40進行復配,對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具有顯著的增效作用。其中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和特丁津以20:0.6:20的重量比例復配的共毒系數最大,除草效果最好。實施例8: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莖葉處理對谷子的安全性室內測定試驗報告在溫室條件下,采用盆栽試驗方法,研究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與特丁津三元復配莖葉處理對谷子的安全性,為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與特丁津的合理混配提供科學依據。供試作物谷子品種:張雜谷10號供試雜草馬唐(Digitariasanguinalis(Linn.)Scop.),狗尾草(Setariaviridis(L.)Beauv.),凹頭莧(AmaranthusascendensLoisel.),藜(ChenopodiumalbumL.)(上一年田間采收種子,發芽率在85%以上)。供試藥劑92%2甲4氯異辛酯原藥(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98%雙氟磺草胺原藥(江蘇省農用激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7%特丁津原藥(山東濰坊潤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用電子天平稱取定量的原藥,加入適量的乳化劑,用丙酮溶解,最后用0.1%的土溫80水溶液將上述原藥稀釋至所需濃度。于谷子3葉期、雜草2-4葉期莖葉噴霧處理施藥1次。施藥后,調查各處理谷子有無藥害癥狀,若有則詳細記錄藥害癥狀、等級,藥后20天,測量各處理谷子鮮重,計算鮮重抑制率,以明確試驗藥劑對谷子的安全性。施藥后同時詳細記錄雜草的受害癥狀(如生長抑制、失綠、畸形等),于藥后20天,稱量各處理雜草地上部分鮮重,計算雜草的鮮重防效。用DPS軟件對藥劑劑量的對數值與谷子鮮重抑制率的幾率值進行回歸分析,計算相關系數和抑制作物10%時的劑量ED10,及抑制雜草90%ED90,求出選擇性指數。選擇性指數=ED10/ED90施藥后5天觀察,以實施例6制備的40.6%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特丁津WG的高濃度4060mg/kg(推薦劑量高劑量的4倍)處理部分谷子心葉白化,株高正常,推薦劑量及其倍量處理谷子長勢正常,與空白對照處理沒有明顯的區別。表7除草活性和作物安全性目測法評價標準表840.6%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莠WG對谷子的抑制作用表940.6%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莠WG對雜草的鮮重防效由表9可知:該藥劑對雜草的毒殺作用情況及防效,通過公式計算其各之毒力回歸方程、LD50,列于表10。表10:毒力回歸方程及LD50處理回歸方程相關系數LD5095%置信區間AY=-1.2503+2.7290x0.9974195.1217179.5167-212.0831由表10可知:42%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莠WG的LD50為:195.1217,95%置信區間為179.5167-212.0831。由表2、表3,通過DPS軟件可以求得抑制谷子生長10%的ED10=2989.8855,抑制雜草生長90%的ED90=575.3134,選擇性系數=2989.8855/575.3134=5.20>2,認為該藥劑具有明顯的選擇性,對谷子安全。實施例9: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田間藥效試驗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通過2年的田間藥效試驗表明,在谷子3~5葉期,雜草1~5葉不等期,利用本發明的實施例6制備的40.6%2甲4氯異辛酯·雙氟磺草胺·莠WG(20%2甲4氯異辛酯+0.6%雙氟磺草胺+20%特丁津)的劑量80、100、120、200克/畝,兌水40公斤/畝噴施,10、30天及成熟期目測谷子安全性及雜草防效,10、30天測諸防效,結果如下表:注:表中空白對照組內數據為株數,其它各處理數據為防效(%)通過目測,谷子從施藥到成熟期未見藥害癥狀,對谷子安全。雜草的防效80克/畝10天達到75.3%以上,30天達到90.5%以上,隨著用藥量的增大,防效明顯增強,在谷子田100克/畝即可達到良好的除草效果,與單獨使用其中一種有效成分比較,擴大了殺草譜,對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和莎草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一次施藥即能控制作物整個生長期內的雜草,不僅除草效果顯著,而且對環境友好,對下茬作物無影響,對環境的污染小,對人、畜、鳥類及有益生物安全,有利于保持生態平衡。另外,本發明的除草劑采用物理方法加工,生產工藝簡單,生產過程中無三廢排放,對生態環境無不良影響。是目前防治效果理想的復配除草劑。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