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喀斯特地區輕-潛在石漠化環境植物籬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喀斯特地區輕-潛在石漠化地埂上種植的植物籬,選擇的植物籬包括金絲桃、火棘和白三葉;
2)土地整理:保留埂坡原有植物籬,不對其土壤進行擾動,疏松地埂坎腳、坎臺土壤,土壤擾動深度為20cm~40㎝,土壤晾曬1~2個工作日后在其上進行植物籬種植;
3)若地埂鄰近道路或荒山牲畜易進入的地方,將當地火棘修剪成58-62㎝,移栽到當地鄰近道路或荒山的地埂上,單行種植,種植間距80-100㎝,火棘種植前兩年,在火棘下套種黑麥草;
4)對于火棘包圍內的其它耕地地埂,若地埂高度超過150㎝,則在地埂坎腳種植金銀花、木通或葡萄,埂坡保留雜草或種植優質牧草紫花苜蓿、黑麥草、白三葉或香根草,在埂上按弧形種植單行灌木或小喬木植物籬,弧形沿坡方向向耕地兩邊傾斜,灌木選澤耐旱、耐貧瘠、喜鈣的鈣果;小喬木選擇當地品種榛子,同樣種植前期,在灌木、小喬木植物籬下套種優質草本植物白三葉、紫花苜蓿或黑麥草,若火棘包圍內其它耕地地埂高度小于150㎝,則在地埂坎腳種植黃花菜,埂坡保留雜草或種植白三葉、黑麥草和紫花苜蓿的草本植物籬,坎上種植灌木鈣果植物籬,同樣前期在鈣果植物籬下套種白三葉、紫花苜蓿、黑麥草等草本植物籬;
5)后期澆水管理:在植物籬沒有達到能夠正常成活前,干旱季節定期對其進行澆水,夏季每隔一天早上或晚上澆一次,冬季干旱時則五天澆一次;
6)后期修剪管理:當植物生長到130~200㎝時,定期對植物籬進行修剪,修剪高度為100-150cm,將修剪后的植物籬枝葉平鋪于帶間耕地和植物籬表面,最終潛在-輕度石漠化地區形成火棘、藤本+灌木+草本、藤本+小喬木+草本、草本+灌木植物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