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殺菌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以flutianil為主要成分的殺菌組合物及其防治農作物病害的應用,屬于農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白粉病是由真菌中的白粉菌科(Erysiphacesae)引起的植物病害。例如:由禾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引起的禾谷類白粉病;由蒼耳單絲殼(Sphaerotheca fuliginea)引起的瓜類、豆類、麻類等多種植物的白粉病;由葡萄鉤絲殼(Uncinula necator)引起的葡萄白粉病;由榛球針殼(Phyllactinia corylea)引起的桑、梨、柿、核桃、栗、荔枝、番木瓜等80多種樹木的白粉病;由薔薇單絲殼(Sphaerotheca pannosa)引起的薔薇屬花卉的白粉病等。
在白粉病的防治上,目前主要依賴苯并咪唑類、三唑類、甲氧丙烯酸酯類等殺菌劑。這些藥劑因為長期使用已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藥性,防治效果降低。另外,三唑類藥劑在使用劑量大時對作物生長有抑制作用,容易引發藥害。
flutianil為噻唑烷類殺菌劑,分子式:C19H14F4N20S2,分子量426.5。該藥劑通過抑制病原菌的菌絲生長而見效。flutianil在極低的濃度(10mg/L)對瓜果蔬菜的白粉病等病害具卓效。
flutianil作為一種新型殺菌劑,目前的生產和使用成本均較高,并且長期單獨使用也有很大的抗性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增效作用明顯,對白粉病防治效果好、成本低、抗性風險低的殺菌組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殺菌組合物的應用。
發明人通過大量的室內生測和田間藥效試驗,意外發現flutianil和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或二甲嘧酚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后,對白粉病等病害有顯著的增效作用。
所述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和二甲嘧酚的作用機理為腺嘌呤核苷脫氨酶抑制劑。
所述乙嘧酚
英文名稱:ethirimol
化學名稱:5-丁基-2-乙基氨基-4-羥基-6-甲基嘧啶
分子式:C11H19N3O
主要用于防治禾谷類作物白粉病,也可防治葫蘆科作物白粉病。
所述乙嘧酚磺酸酯英文名稱:bupirimate
化學名稱:5-丁基-2-乙氨基-6-甲基嘧啶-4-基二甲氨基磺酸酯
分子式:C13H24N4O3S
主要用于防治各種白粉病,如蘋果、葡萄、黃瓜、草莓、玫瑰、甜菜白粉病。
所述二甲嘧酚:英文名稱:dimethirimol
化學名稱:5-正丁基-2-二甲氨基-6-甲基嘧啶4-醇
分子式:C11H19N3O
主要用于防治瓜類、煙草、番茄、觀賞植物的白粉病。
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二甲嘧酚是本領域公知的殺菌劑,可以通過各種商業渠道獲得。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解決的:一種殺菌組合物,含有有效成分A和B,A為flutianil,B為選自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和二甲嘧酚中的任意一種,A與B的質量比為1︰50~50︰1,優選質量比為1:30~30:1。
該組合物可以加工成農業上允許的任意劑型,較好的劑型有乳油、微乳劑、水乳劑、懸浮劑、懸乳劑、可濕性粉劑或水分散粒劑。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中,有效成分A與B的累積質量百分含量為5%~85%,其余為助劑和填料或稀釋劑。
上述殺菌組合物的劑型除包括有效成分A與B之外,還包括助劑和其它有助于藥效發揮的物質。乳油包括有機溶劑、助溶劑和乳化劑;微乳劑包括有機溶劑、乳化劑和水;水乳劑包括有機溶劑、分散劑、乳化劑和水;懸浮劑包括水、分散劑、增稠劑、防凍劑和潤濕劑;可濕性粉劑包括潤濕劑、分散劑和填料;水分散粒劑包括分散劑、崩解劑、填料和濕潤劑。以上都是農藥制劑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并無特別限定,具體成分和用量根據配方要求通過簡單試驗確定。例如:
有機溶劑可選擇異丙醇、二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環乙酮、甲苯、二甲基亞砜、甲醇、乙醇、三甲基環乙烯酮、N-辛基吡咯烷酮、N-甲基吡咯烷酮、丙醇、丁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丁醚、乙酸乙酯、植物油中的一種或多種。
助溶劑可選擇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乙醇、丙乙醇、丙酮中的一種或多種。
分散劑可選擇木質素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鈣、拉開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聚羧酸鹽、烷基苯磺酸鈣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乳化劑可選擇農乳600號(苯基酚聚氧乙基醚)、農乳1601號(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農乳500號(烷基苯磺酸鈣)、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號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米硫酸銨鹽、烷基聯苯醚二磺酸鎂鹽、三乙醇胺鹽、農乳400號(芐基二甲酚聚氧乙基醚)、農乳700號(烷基酚醛樹脂聚氧乙基醚)、農乳36號(苯乙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基醚)、農乳1600號(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環氧乙烷-環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農乳33號(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農乳34號(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盤系列(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吐溫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或多種。
防凍劑可選擇丙三醇、尿素、乙二醇、丙二醇中的一種或多種。
濕潤劑可選擇甲基萘磺酸鈉甲醛縮合物、十二烷基硫酸鈉、烷基萘磺酸鈉、烷基苯磺酸鈣、茶枯、皂角粉、蠶沙、無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鈉、洗衣粉、拉開粉中的一種或多種。
崩解劑可選擇硫酸銨、尿素、膨潤土、氯化鋁、檸檬酸、丁二酸、碳酸氫鈉中的一種或多種。
增稠劑可選擇黃原膠、羥甲基纖維素、甲基纖維素、硅酸鋁鎂、聚乙烯醇中一種或多種。
填料可選擇白碳黑、嶺土、輕質碳酸鈣、滑石、蒙脫土或凸凹棒石、浮石、碎磚、海泡石或膨潤土以及非吸附性鈣質土或砂中的一種或多種。
本發明所描述的產物可以成品制劑形式提供,即組合物中各物質已經混合,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單劑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釋至所需的濃度。
本發明的殺菌組合物尤其適用于防治白粉病。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按普通的方法施用,如澆注、噴射、噴霧、撒粉、散布或發煙,其施用量隨天氣條件或作物狀態變化。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是:1、組合物增效作用明顯,防效與單劑相比顯著提高;2、藥效提高后,田間的有效成分用量下降,降低了生產和使用成本,減少了農藥殘留和環境污染;3、組合物由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組成,作用位點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緩病菌抗藥性的產生。
具體實施方式
將不同結構類型的農藥有效成分進行復配,是目前解決農藥單劑應用過程中成本和抗性等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不同結構類型的農藥有效成分混合后,通常表現出三種作用類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體為何種作用,無法預測,只有通過大量試驗才能知道。復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提高實際防治效果,降低農藥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緩抗性的產生,是科學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
本發明組合物對白粉病菌等具有明顯的協同增效作用,而不僅僅是兩種藥劑作用的簡單相加,這可從以下毒力測定實驗的結果中很清楚地看出。
生物測定實例1:組合物對瓜類白粉病菌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
試驗對象為黃瓜白粉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試驗方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1156.11-2008》。選取生長勢一致的盆栽兩片真葉期黃瓜苗,用Potter噴霧塔在50PSI壓力下噴霧,每盆5mL。每個藥劑設置5個濃度梯度。24h后進行接種濃度為3×105個孢子/mL的黃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懸浮液。以噴施等量清水的黃瓜苗為空白對照。接種后將黃瓜苗放入溫室中培養。10d后,按照黃瓜白粉病的發病分級標準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治效果。
黃瓜白粉病病情分級標準:
0級:葉片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的面積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的面積的6%~10%;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11%~25%;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25%~50%;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片面積的50%以上。
活性成分混合物的預期效力(即理論防治效果,%)使用Colby公式確定并與觀察到的效力比較:
Colby公式:E=X+Y-X*Y/100
E:當組合物中活性成分A使用濃度為a,活性成分B使用濃度為b時的組合物預期效力。
X:活性成分A使用劑量為a時的效力。
Y:活性成分B使用劑量為b時的效力。
當觀察到的實際防治效果超過預期防效時說明混合物有增效作用。
毒力測定結果參見表1至表3。
表1 flutianil與乙嘧酚復配對黃瓜白粉病菌的盆栽試驗測定結果
表2 flutianil與乙嘧酚磺酸酯復配對黃瓜白粉病菌的盆栽試驗測定結果
表3 flutianil與二甲嘧酚復配對黃瓜白粉病菌的盆栽試驗測定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flutianil與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或二甲嘧酚在一定比例范圍內復配防治黃瓜白粉病,具有增效作用。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本發明用以下具體制劑實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絕非限于這些例子。以下所述僅為本發明較好的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乳油實施例
將農藥有效成分、乳化劑、溶劑按比例混合,在調制釜中混合攪拌,待完全溶解后,再把剩余的溶劑緩慢地加入,充分攪拌后得到均勻的油相,制成乳油產品。
實施例1、51%flutianil〃乙嘧酚乳油
flutianil 50%、乙嘧酚1%、農乳500號2%(乳化劑)、二甲苯(溶劑)補充至100%。
實施例2、31%flutianil〃乙嘧酚乳油
flutianil 30%、乙嘧酚1%、土溫80 3%(乳化劑)、甲苯(溶劑)補充至100%。實施例3、51%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乳油
flutianil 50%、乙嘧酚磺酸酯1%、農乳600號2%(乳化劑)、二甲苯(溶劑)補充至100%。
實施例4、31%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乳油
flutianil 30%、乙嘧酚磺酸酯1%、農乳1600號3%(乳化劑)、甲苯(溶劑)補充至100%。
實施例5、51%flutianil〃二甲嘧酚乳油
flutianil 50%、二甲嘧酚1%、農乳500號2%(乳化劑)、二甲苯(溶劑)補充至100%。
實施例6、31%flutianil〃二甲嘧酚乳油
flutianil 30%、二甲嘧酚1%、農乳1601號3%(乳化劑)、甲苯(溶劑)補充至100%。
微乳劑、水乳劑實施例
按各組分配比,將活性組分溶解在溶劑和助溶劑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混合均勻制得油相。將水溶性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再將油相加入水相中或水相加入油相中,邊加邊攪拌,制得微乳劑或水乳劑。
實施例7、5%flutianil〃乙嘧酚微乳劑
flutianil 2.5%、乙嘧酚2.5%、環己醇(溶劑)10%、農乳500號8%(乳化劑)、農乳600號5%(乳化劑)、農乳1600號5%(乳化劑)、月桂醇硫酸鈉2%(濕潤劑)、乙二醇5%(防凍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8、11%flutianil〃乙嘧酚水乳劑
flutiani l0%、乙嘧酚1%、DMF(溶劑)5%、甲苯8%(溶劑)、甘油(防凍劑)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劑)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5%、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9、5%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劑
flutianil 2.5%、乙嘧酚磺酸酯2.5%、甲苯8%(溶劑)、農乳500號8%(乳化劑)、農乳600號5%(乳化劑)、農乳1600號5%(乳化劑)、月桂醇硫酸鈉2%(濕潤劑)、乙二醇5%(防凍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0、11%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水乳劑
flutianil 10%、乙嘧酚磺酸酯1%、DMF(溶劑)5%、環己醇(溶劑)10%、甘油(防凍劑)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劑)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5%、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1、5%flutianil〃二甲嘧酚微乳劑
flutianil 2.5%、二甲嘧酚2.5%、甲苯8%(溶劑)、農乳500號8%(乳化劑)、農乳600號5%(乳化劑)、農乳1600號5%(乳化劑)、月桂醇硫酸鈉2%(濕潤劑)、乙二醇5%(防凍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2、11%flutianil〃二甲嘧酚水乳劑
flutianil0%、二甲嘧酚1%、DMF(溶劑)5%、環己醇(溶劑)10%、甘油(防凍劑)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劑)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濕潤劑)5%、水補充至100%
懸乳劑實施例
將有效成分、分散劑、潤濕劑、消泡劑、增稠劑和水等各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勻,經砂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補加水混合均勻過濾即得懸浮劑。
先將固體有效成分制得穩定的濃懸浮液。利用高剪切混合器,將液體有效成分乳液相加入到懸浮液中,制得懸乳劑。
實施例13、31%flutianil〃乙嘧酚懸浮劑
flutianil 1%、乙嘧酚30%、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潤濕劑)、丙二醇2%(防凍劑)、黃原膠1%(增稠劑)、有機硅2%(消泡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4、51%flutianil〃乙嘧酚懸浮劑
flutianil 1%、乙嘧酚50%、木質素磺酸鈣(分散劑)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潤濕劑)、丙二醇2%(防凍劑)、黃原膠1%(增稠劑)、有機硅2%(消泡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5、31%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懸浮劑
flutianil 1%、乙嘧酚磺酸酯30%、木質素磺酸鈣(分散劑)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潤濕劑)、丙二醇2%(防凍劑)、黃原膠1%(增稠劑)、有機硅2%(消泡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6、51%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懸乳劑
flutianil 1%、乙嘧酚磺酸酯50%、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潤濕劑)、丙二醇2%(防凍劑)、黃原膠1%(增稠劑)、有機硅2%(消泡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7、31%flutianil〃二甲嘧酚懸浮劑
flutianil 1%、二甲嘧酚30%、木質素磺酸鈣(分散劑)8%、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潤濕劑)、丙二醇2%(防凍劑)、黃原膠1%(增稠劑)、有機硅2%(消泡劑)、水補充至100%
實施例18、51%flutianil〃二甲嘧酚懸浮劑
flutianil 1%、二甲嘧酚50%、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7%、烷基酚聚氧乙烯醚8%(潤濕劑)、丙二醇2%(防凍劑)、黃原膠1%(增稠劑)、有機硅2%(消泡劑)、水補充至100%
水分散粒劑實施例
將農藥活性組分、助劑和填料按比例混合,經氣流粉碎,然后加15-20%的水,經捏合、造粒、干燥、篩分制得水分散粒劑產品。主要設備:混合機、氣流粉碎機、捏合機、擠壓造粒機、干燥設備(烘房或流化床)。
實施例19、85%flutianil〃乙嘧酚水分散粒劑
flutianil50%、乙嘧酚3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濕潤劑)、木質素磺酸鈉4%(分散劑)、硫酸銨2%(崩解劑)、高嶺土(填料)至100%
實施例20、85%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水分散粒劑
flutianil50%、乙嘧酚磺酸酯3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濕潤劑)、木質素磺酸鈉5%(分散劑)、硫酸銨3%(崩解劑)、白碳黑(填料)至100%
實施例21、85%flutianil〃二甲嘧酚水分散粒劑
flutianil45%、二甲嘧酚40%、十二烷基苯磺酸鈉2%(濕潤劑)、木質素磺酸鈉6%(分散劑)、硫酸銨2%(崩解劑)、滑石粉(填料)至100%
可濕性粉劑實施例
將農藥活性組分、助劑、填料按比例混合經氣流粉碎后再混合制得可濕性粉劑。主要設備:混合機、氣流粉碎機。
實施例22、50%flutianil〃乙嘧酚可濕性粉劑
flutianil15%、乙嘧酚35%、月桂醇基硫酸鈉4%(濕潤劑)、烷基磺酸鈉鹽7%(分散劑)、白炭黑8%(填料)、高嶺土(填料)至100%
實施例23、11%flutianil〃乙嘧酚可濕性粉劑
flutianil 1%、乙嘧酚10%、月桂醇基硫酸鈉4%(濕潤劑)、烷基磺酸鈉鹽7%(分散劑)、白炭黑8%(填料)、滑石粉(填料)至100%
實施例24、50%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可濕性粉劑
flutianil10%、乙嘧酚磺酸酯40%、月桂醇基硫酸鈉4%(濕潤劑)、烷基磺酸鈉鹽7%(分散劑)、白炭黑8%(填料)、硅藻土(填料)至100%
實施例25、11%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可濕性粉劑
flutianil 1%、乙嘧酚磺酸酯10%、月桂醇基硫酸鈉4%(濕潤劑)、烷基磺酸鈉鹽7%(分散劑)、白炭黑8%(填料)、高嶺土(填料)至100%
實施例26、50%flutianil〃二甲嘧酚可濕性粉劑
flutianil5%、二甲嘧酚45%、月桂醇基硫酸鈉4%(濕潤劑)、烷基磺酸鈉鹽7%(分散劑)、白炭黑8%(填料)、硅藻土(填料)至100%,
實施例27、11%flutianil〃二甲嘧酚可濕性粉劑
flutianil 1%、二甲嘧酚10%、月桂醇基硫酸鈉4%(濕潤劑)、烷基磺酸鈉鹽7%(分散劑)、白炭黑8%(填料)、滑石粉(填料)至100%,
田間應用例1:flutianil與乙嘧酚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廣東增城。試驗藥劑及用量見表4,每處理4個小區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平方米。在病害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均勻噴霧,噴至葉片滴水為止,以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7天后施第二次藥。在第一次藥前和第二次藥后7天調查黃瓜白粉病的發病情況。每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每點調查兩株,每株調查所有葉片,以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記載。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分級標準:
0級:無病斑;
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
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15%;
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16%-25%;
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50%;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
藥效計算方法:
從表4可以看出:flutianil、乙嘧酚單劑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別為76.5%和74.8%,而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顯著提高,最低防效為85.8%,最高達到了90.3%。田間試驗的結果充分表明,flutianil與乙嘧酚復配后對黃瓜白粉病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較單劑減少的情況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發明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緩抗性、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殘留的有益作用。
表4 flutianil與乙嘧酚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田間試驗結果
田間應用例2:flutianil與乙嘧酚復配對葡萄白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云南賓川。試驗藥劑及用量見表5,每處理4個小區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平方米。在病害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均勻噴霧,噴至葉片滴水為止,以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7天后施第二次藥。在第一次藥前和第二次藥后7天調查葡萄白粉病的發病情況。每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每點調查兩株,每株調查所有葉片,以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記載。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分級標準和藥效計算方法同田間應用例1。
從表5可以看出:flutianil、乙嘧酚單劑對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別為79.5%和74.9%,而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顯著提高,最低防效為87.6%,最高達到了92.8%。田間試驗的結果充分表明,flutianil與乙嘧酚復配后對葡萄白粉病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較單劑減少的情況下,防治效果明顯提高。因此,本發明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緩抗性、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殘留的有益作用。
表5 flutianil與乙嘧酚復配對葡萄白粉病的田間試驗結果
田間應用例3:flutianil與乙嘧酚磺酸酯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廣東湛江。試驗藥劑及用量見表6,每處理4個小區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平方米。在病害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均勻噴霧,噴至葉片滴水為止,以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7天后施第二次藥。在第一次藥前和第二次藥后7天調查黃瓜白粉病的發病情況。每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每點調查兩株,每株調查所有葉片,以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記載。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分級標準和藥效計算方法同田間應用例1。
從表6可以看出: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單劑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別為79.2%和75.6%,而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顯著提高,最低防效為88.4%,最高達到了91.5%。田間試驗的結果充分表明,flutianil與乙嘧酚磺酸酯復配后對黃瓜白粉病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較單劑減少的情況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發明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緩抗性、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殘留的有益作用。
表6 flutianil與乙嘧酚磺酸酯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田間試驗結果
田間應用例4:flutianil與乙嘧酚磺酸酯復配對葡萄白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湖南邵陽。試驗藥劑及用量見表7,每處理4個小區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平方米。在病害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均勻噴霧,噴至葉片滴水為止,以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7天后施第二次藥。在第一次藥前和第二次藥后7天調查葡萄白粉病的發病情況。每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每點調查兩株,每株調查所有葉片,以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記載。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分級標準和藥效計算方法同田間應用例1。
從表7可以看出:flutianil、乙嘧酚磺酸酯單劑對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別為74.1%和71.9%,而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顯著提高,最低防效為82.7%,最高達到了86.9%。田間試驗的結果充分表明,flutianil與乙嘧酚磺酸酯復配后對葡萄白粉病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較單劑減少的情況下,防治效果明顯提高。因此,本發明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緩抗性、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殘留的有益作用。
表7 flutianil與乙嘧酚磺酸酯復配對葡萄白粉病的田間試驗結果
田間應用例5:flutianil與二甲嘧酚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廣東肇慶。試驗藥劑及用量見表8,每處理4個小區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平方米。在病害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均勻噴霧,噴至葉片滴水為止,以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7天后施第二次藥。在第一次藥前和第二次藥后7天調查黃瓜白粉病的發病情況。每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每點調查兩株,每株調查所有葉片,以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記載。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分級標準和藥效計算方法同田間應用例1。
從表8可以看出:flutianil、二甲嘧酚單劑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分別為76.3%和73.9%,而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顯著提高,最低防效為85.4%,最高達到了89.3%。田間試驗的結果充分表明,flutianil與二甲嘧酚復配后對黃瓜白粉病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較單劑減少的情況下,防治效果大幅提高。因此,本發明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緩抗性、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殘留的有益作用。
表8 flutianil與二甲嘧酚復配對黃瓜白粉病的田間試驗結果
田間應用例6:flutianil與二甲嘧酚復配對葡萄白粉病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地點浙江東陽。試驗藥劑及用量見表9,每處理4個小區重復,每個小區面積20平方米。在病害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均勻噴霧,噴至葉片滴水為止,以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7天后施第二次藥。在第一次藥前和第二次藥后7天調查葡萄白粉病的發病情況。每小區采用五點取樣,每點調查兩株,每株調查所有葉片,以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百分率來分級記載。計算各處理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
分級標準和藥效計算方法同田間應用例1。
從表9可以看出:flutianil、二甲嘧酚單劑對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別為79.9%和77.4%,而本發明實施例殺菌組合物在防效上均有顯著提高,最低防效為87.8%,最高達到了92.1%。田間試驗的結果充分表明,flutianil與二甲嘧酚復配后對葡萄白粉病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在有效成分用量較單劑減少的情況下,防治效果明顯提高。因此,本發明組合物具有降低成本、延緩抗性、減少施藥次數和農藥殘留的有益作用。
表9 flutianil與二甲嘧酚復配對葡萄白粉病的田間試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