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甘薯根腐病俗稱“爛根病”。1970年以來,在我國山東、河南、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湖北、四川、江西、福建、浙江等省發生為害,一般減產20%-30%,嚴重時絕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步驟如下:
(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
(2)清潔田園,處理病株殘體,曬干燒掉,不用病薯做種薯;
(3)加強田間管理,深翻改土;
(4)輪作倒茬:甘薯與小麥、玉米、棉花或花生輪作倒茬;
(5)施入有機基肥:有機基肥的制備方法為:將豬糞800-900重量份、楊樹木屑50-80重量份、麩皮15-20重量份和黃豆殼30-40重量份混合后堆成堆發酵,每2-3天翻動一次,發酵55-60天,得到有機基肥;
(6)藥劑防治:用托布津進行藥劑防治。
作為優選,步驟(5)中所述有機基肥的制備方法為:將豬糞850重量份、楊樹木屑60重量份、麩皮18重量份和黃豆殼35重量份混合后堆成堆發酵,每2天翻動一次,發酵58天,得到有機基肥。
本發明的方法能夠有效防治紅薯根腐病,應用本發明的方法防治后,根腐病的發生率降低91%以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的實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但并不限定本發明。下述實施例中的實驗方法,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常規方法。下述實施例中所用的試驗材料,如無特殊說明,均為市售。
實施例1
本發明的一種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步驟如下:
(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
(2)清潔田園,處理病株殘體,曬干燒掉,不用病薯做種薯;
(3)加強田間管理,深翻改土;
(4)輪作倒茬:甘薯與小麥、玉米、棉花或花生輪作倒茬;
(5)施入有機基肥:有機基肥的制備方法為:將豬糞850重量份、楊樹木屑60重量份、麩皮18重量份和黃豆殼35重量份混合后堆成堆發酵,每2天翻動一次,發酵58天,得到有機基肥;
(6)藥劑防治:用托布津進行藥劑防治。
實施例2
本發明提供一種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步驟如下:
(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
(2)清潔田園,處理病株殘體,曬干燒掉,不用病薯做種薯;
(3)加強田間管理,深翻改土;
(4)輪作倒茬:甘薯與小麥、玉米、棉花或花生輪作倒茬;
(5)施入有機基肥:有機基肥的制備方法為:將豬糞900重量份、楊樹木屑50重量份、麩皮20重量份和黃豆殼30重量份混合后堆成堆發酵,每3天翻動一次,發酵55天,得到有機基肥;
(6)藥劑防治:用托布津進行藥劑防治。
實施例3
本發明提供一種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方法,步驟如下:
(1)選用高產抗病品種;
(2)清潔田園,處理病株殘體,曬干燒掉,不用病薯做種薯;
(3)加強田間管理,深翻改土;
(4)輪作倒茬:甘薯與小麥、玉米、棉花或花生輪作倒茬;
(5)施入有機基肥:有機基肥的制備方法為:將豬糞800重量份、楊樹木屑80重量份、麩皮15重量份和黃豆殼40重量份混合后堆成堆發酵,每2天翻動一次,發酵60天,得到有機基肥;
(6)藥劑防治:用托布津進行藥劑防治。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