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紅薯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薯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的紅薯育苗是將秋季收獲的紅薯經過蘊藏,在春季栽植培養薯藤,再將薯藤剪截成藤段扦插繁育成紅薯苗。這種方法費種薯,且冬季的蘊藏技巧不易節制,影響翌年滋生。
利用薯藤進行育苗則可以節省種薯,一般是將秋季收獲的薯藤浸沾安菲特林后覆沙進行強制冬眠,再在次年春季起出扦插,但該方法出苗率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紅薯育苗的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紅薯育苗的方法,步驟如下:
(1)在秋季紅薯收獲后,選擇健壯的薯藤,剪切,去除葉片;
(2)將薯藤浸入石灰水,浸泡1~3分鐘,取出晾干;
(3)先用沙土覆蓋經過步驟(2)處理的薯藤,再覆蓋塑料膜;
(4)在次年春季紅薯種植時節,將薯藤取出扦插。
優選地,步驟(1)中,葉片去除后保留1~2cm的葉柄。
優選地,步驟(1)中,將薯藤剪切成20~30cm的段。
優選地,步驟(2)中,石灰水為飽和石灰水。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紅薯育苗的方法,步驟如下:
(1)在秋季紅薯收獲后,選擇健壯的薯藤,剪去葉片,保留2cm的葉柄,再將薯藤截成20~30cm的段;
(2)將薯藤段浸入飽和石灰水中,浸泡3分鐘,取出晾干;
(3)挖地洞,將薯藤排好,薯藤相互之間避免接觸,然后回填一層沙土,再鋪放一層薯藤,然后再回填一層沙土,如此重復鋪放4~5層,最后用塑料薄膜蓋好;
(4)在次年春季紅薯種植時節,將薯藤取出扦插即可,出苗率為85%。
對比例1
一種紅薯育苗的方法,步驟如下:
(1)在秋季紅薯收獲后,選擇健壯的薯藤,剪去葉片,保留2cm的葉柄,再將薯藤截成20~30cm的段;
(2)將薯藤段浸入0.5%安菲特林中,浸泡2分鐘,取出晾干;
(3)挖地洞,將薯藤排好,薯藤相互之間避免接觸,然后回填一層沙土,再鋪放一層薯藤,然后再回填一層沙土,如此重復鋪放4~5層,最后用塑料薄膜蓋好;
(4)在次年春季紅薯種植時節,將薯藤取出扦插即可,出苗率為71%。
由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采用本發明方法可以提高薯藤育苗的出苗率。
實施例2
一種紅薯育苗的方法,步驟如下:
(1)在秋季紅薯收獲后,選擇健壯的薯藤,剪去葉片,保留1cm的葉柄,再將薯藤截成20~30cm的段;
(2)將薯藤段浸入飽和石灰水中,浸泡1分鐘,取出晾干;
(3)挖地洞,將薯藤排好,薯藤相互之間避免接觸,然后回填一層沙土,再鋪放一層薯藤,然后再回填一層沙土,如此重復鋪放4~5層,最后用塑料薄膜蓋好;
(4)在次年春季紅薯種植時節,將薯藤取出扦插即可,出苗率為80%。
實施例3
一種紅薯育苗的方法,步驟如下:
(1)在秋季紅薯收獲后,選擇健壯的薯藤,剪去葉片,保留1cm的葉柄,再將薯藤截成20~30cm的段;
(2)將薯藤段浸入飽和石灰水中,浸泡3分鐘,取出晾干;
(3)挖地洞,將薯藤排好,薯藤相互之間避免接觸,然后回填一層沙土,再鋪放一層薯藤,然后再回填一層沙土,如此重復鋪放4~5層,最后用塑料薄膜蓋好;
(4)在次年春季紅薯種植時節,將薯藤取出扦插即可,出苗率為82%。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