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紅薯莖蔓大棚越冬育苗新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紅薯栽培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薯莖 蔓大棚越冬育苗新方法。
背景技術:
就發明人所知,目前公知的紅薯栽培方法是從上一年收 獲的紅薯上中選擇出種薯,于春季作全裸式栽培育苗,傳統 育苗首先要解決種薯越冬保存的問題,既占用人力、物力、 又增加儲存庫窖等設施消耗,提高了育苗成本,培育的成苗
弱,莖細每百棵重量只有500克以下,達不到先進標準,且 秧苗帶根須,易染病,易夾帶根腐病和線蟲病,成活率不高 緩苗期都在10—15天以上,同時還要出現換苗死葉現象, 大大壓縮短了生長期,影響生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以不足,提供的一種可省略種薯 越冬保存,不占用儲存庫窖,節約投入,育苗成本低,苗壯, 莖旺,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的紅薯莖蔓大棚越冬育苗新方 法。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所述的紅薯莖蔓大棚越冬育苗新 方法。其特征是在9月中旬在紅薯大田地里選擇品種優、長勢壯,無病蟲害的紅薯莖蔓,將莖蔓接剪截長度為15厘米、 而后遷插到平整的預插秧地快,操作要點是開溝直插,溝寬 IO厘米,溝深10厘米,行距15厘米,株距2厘米,澆水復 土輕埋,平方米植株400顆左右;11月中下旬,視氣溫在 10—15t時,將莖蔓苗移人大棚,移植的標準是行距35厘 米,株距20厘米,方法是開溝直插,復土澆水,畝植株IOOO 棵左右;節令冬至至立春期間,大棚內薯蔓距苗頭50厘米 處,加一層塑料防凍隔膜,期間莖蔓苗維持生命不眠不長; 第二年雨水節令前后,氣溫上升,揭去防凍隔膜,3月中旬, 視大棚莖蔓苗長短,分兩種方法進行二次育苗,a.每20厘 米為一株標準苗剪裁,此期剪裁苗稱為二級莖蔓苗,隨后將 二級莖蔓苗再按標準要求遷插另外大棚,;b.采用水平壓埋 法,將一尺左右的莖蔓水平壓在2厘米深的淺溝內,埋蔓露
葉,露頭。 一周后,每個葉節處,自然長出苗蔓,畝提高育 秧率可達400%。
采m^的紅薯莖蔓大棚越冬育苗新方法,省略種薯 越冬儲存環節,不占用儲存庫窖,節約了薯塊的投入,減輕 了勞動力投入,產出的成苗不帶根須,可稱為半脫毒苗,減 少了根腐病,線蟲病的滋生,莖蔓苗壯,濃綠,莖粗,抗病 能力強,成活率高,達到特級苗,在大田種植莖蔓苗比種植 傳統的薯塊苗每百棵重3—5斤,莖粗7毫米,比國家標準 規定的特級苗高出2—4個級別,畝平均增產1500—2000斤左右,種植莖蔓苗緩苗期短,幾乎不換苗,不落葉,延長生
長期半個月左右,因而可早上市,畝平均提高經濟收益600 一1000元。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本發 明在山西省陽泉市郊區興材萬木原大面積試種取的以上的 有益效果后,準備今年又在全市、區范圍內進行推廣。
權利要求
1.紅薯莖蔓大棚越冬育苗新方法。是在9月中旬在紅薯大田地里選擇品種優、長勢壯,無病蟲害的紅薯莖蔓,其特征是將莖蔓接剪截長度為15厘米、而后遷插到平整的預插秧地快,操作要點是開溝直插,溝寬10厘米,溝深10厘米,行距15厘米,株距2厘米,澆水復土輕埋,平方米植株400顆左右,11月中下旬。視氣溫在10-15℃時,將莖蔓苗移人大棚,移植的標準是行距35厘米,株距20厘米,方法是開溝直插,復土澆水,畝植株1000棵左右,節令冬至至立春期間,大棚內薯蔓距苗頭50厘米處,加一層塑料防凍隔膜,期間莖蔓苗維持生命不眠不長。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莖蔓大棚越冬育苗新方法其 特征是第二年雨水節令前后,氣溫上升,揭去防凍隔膜,3 月中旬,視大棚莖蔓苗長短,分兩種方法進行二次育苗,a. 按每20厘米為一株標準苗剪裁,此期剪裁苗稱為二級莖蔓 苗,隨后將二級莖蔓苗再按標準要求遷插另外大棚,b.采用 水平壓埋法,將一尺左右的莖蔓水平壓在2厘米深的淺溝內,
全文摘要
一種紅薯莖蔓大棚越冬育苗新方法解決了傳統紅薯育苗需要種薯越冬保存,占用儲存庫窖,增加設施消耗,育苗成本高,且成苗弱,秧苗帶根須,易染病的問題,以一種全新特殊的紅薯栽培方法培育出不帶根須,可稱為半脫毒苗,減少了根腐病,線蟲病的滋生,莖蔓苗壯,濃綠,莖粗,抗病能力強,成活率高,達到特級苗,畝均增產1500-2000斤左右,且上市早,經濟收益好紅薯種薯,特別適應于北方大面積種植。
文檔編號A01G1/00GK101305692SQ20071006189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18日
發明者劉禎祥, 唐清池, 賈秉堂 申請人:陽泉市郊區興材萬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