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有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的農藥組合物,應用于農作物上白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
背景技術:
:苯菌酮,屬于二苯酮類殺菌劑,作用機理為干擾孢子萌發時的附著孢的發育與形成,抑制病菌的孢子萌發。該化合物對小麥、蔬菜等作物上的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啶菌噁唑,屬于噁唑啉類殺菌劑,作用機理為甾醇合成抑制劑。該化合物對番茄、黃瓜、葡萄上的灰霉病,小麥、黃瓜上的白粉病等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農藥單一品種的長時間連續使用,容易產生抗性風險和用量增加風險,進而增加成本和環境負荷,而通過不同農藥品種的復配篩選出具有顯著協同增效作用的復配組合物,不僅能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減少抗性風險,還能降低潛在的環境風險,增加農藥使用壽命。本發明人在深入研究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復配配方的過程中,令人意外地發現苯菌酮和啶菌噁唑進行復配,在一定的復配比例范圍內對農作物上的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經進一步研究,完成了本發明。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組分合理,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殺菌效果優秀,殺菌譜廣,持效期長,用藥成本低,能延緩病原菌產生抗藥性,且對農作物安全的含有苯菌酮和啶菌噁唑農藥組合物。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將上述農藥組合物在防治農作物上白粉病和灰霉病中的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含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的復配組合物,有效成分由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組成,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的重量比為20:1~1:40,優選重量比為10:1~1:20,更優選重量比為4:1~1:7,最優選重量比為1:2。本發明農藥組合物中,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的總重量百分含量為1%~85%,優選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的總重量百分含量為10%~70%。本發明復配組合物可以制備成適合農業生產上使用的任意劑型,比較好的劑型有水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乳劑、微乳劑、水分散粒劑、超低容量液劑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兩種有效活性成分復配具有顯著的協同增效作用,較之單劑單獨使用明顯提高了對農作物上白粉病和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擴大了殺菌譜。2、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兩種有效活性成分復配,減少了農藥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延緩了病原菌抗藥性的產生,增加了農藥使用壽命。具體實施方式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實質,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內容作進一步說明,但不能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以下所述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對于不偏離本發明精神和原則所做的修改、替換或改進,均屬于本發明要求保護的范圍。本發明復配組合物制備的各種應用劑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還包括農藥中允許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種輔助成分。水懸浮劑中的輔助成分有:分散劑可選自如雙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拉開粉、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潤濕劑可選自如聚醚改性聚有機硅氧烷、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鹽、烷基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增稠劑可選自如阿拉伯膠、黃原膠、羧甲基纖維素、聚乙烯醇、氣態二氧化硅、硅酸鋁鎂、羧乙基纖維素、羧丙基纖維素、丙烯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鈉、聚乙烯醋酸酯、膨潤土、白炭黑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腐劑可選自如卡松凱松、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鉀、異噻唑啉酮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消泡劑可選自如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0脂肪醇類、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甘油-乙醚雙甘醇、甲基亞丙基雙甘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為去離子水??煞稚⒂蛻腋┲械妮o助成分有:分散劑可選自如EO-PO嵌段共聚物、聚羧酸鹽、木質素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TERSPERSE2020(美國亨斯邁公司HUNTSMAN出品)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乳化劑可選自如BY(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系列乳化劑(BY-110、BY-125、BY-140)、農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農乳2201、斯盤-60#(通用名: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吐溫-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單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農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4894(美國亨斯邁公司出品)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增稠劑可選自如有機膨潤土、白炭黑、聚乙烯醇、硅酸鎂鋁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分散介質可選自如松脂基植物油、油酸甲酯、大豆油、花生油、礦物油、溶劑油(牌號:S-150、S-180、S-200)、甲脂化棕櫚油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乳劑中的輔助成分有:乳化劑可選自如環氧乙烷加成物、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農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農乳2201#、斯盤-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吐溫-60#(通用名: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TX-10(通用名:辛基酚聚氧乙烯(10)醚)、農乳1601#(通用名: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農乳600#、農乳400#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溶劑可選自如乙醇、正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醋酸仲丁酯、乙二醇單乙醚、二甲苯、三甲苯、甲苯、環己酮、溶劑油(牌號:S-150、S-180、S-200)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穩定劑可選自如環氧大豆油、環氧亞麻油、季戊四醇、木糖醇、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丁基羥基茴香醚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增稠劑可選自如纖維素醚、黃原膠、聚乙烯醇、有機膨潤土、硅酸鎂鋁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消泡劑可選自如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0脂肪醇類、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腐劑可選自如甲醛、苯甲酸、苯甲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為去離子水。微乳劑中的輔助成分有:乳化劑可選自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農乳500#)、農乳700#、農乳2201#、斯盤-60#、吐溫60-#、TX-10、農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農乳600#、農乳400#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助乳化劑可選自如甲醇、異丙醇、正丁醇、乙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溶劑可選自如二甲苯、環己酮、溶劑油(牌號:S-150、S-180、S-200)、礦物油、松脂基植物油、松節油、油酸甲酯、乙酸仲丁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防凍劑可選自如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消泡劑可選自如硅油、硅酮類化合物、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C8-10脂肪醇類、己醇、丁醇、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穩定劑可選自如環氧大豆油、亞磷酸三苯酯、環氧氯丙烷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水為去離子水。水分散粒劑中的輔助成分有:分散劑可選自如木質素磺酸鈉、聚羧酸鹽類、月桂醇聚氧乙烯基醚硫酸鈉、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潤濕劑可選自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拉開粉、烷基酚甲醛樹脂聚氧乙烯醚硫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崩解劑可選自如硫酸銨、硫酸鈉、聚乙烯吡咯烷酮、淀粉及其衍生物、膨潤土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填料可選自如高嶺土、硅藻土、輕質碳酸鈣、白炭黑、凹凸棒土、玉米淀粉、海泡石、方解石、硅石、葉蠟石、木糖醇、蒙脫石、陶土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超低容量液劑中的輔助成分有:表面活性劑可選自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滲透劑可選自如氮酮、噻酮、快速滲透劑T、異佛爾酮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藥害減輕劑可選自如赤霉酸、蕓薹素內酯、復硝酚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溶劑可選自如乙基苯、三甲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松基油、油酸甲酯、油酸乙酯、甲醇、乙醇、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乙二醇、丙二醇、甘油、異辛醇、正辛醇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所述復配組合物各種應用劑型的生產工藝均屬現有已知技術,在此不再贅述。實施例一:24%苯菌酮·啶菌噁唑水懸浮劑以下物質均為重量百分比:苯菌酮8%、啶菌噁唑16%、雙萘磺酸鹽甲醛縮合物8%、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6%、丙烯酸鈉2%、卡松凱松0.3%、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0.2%、乙二醇3%,去離子水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分散均勻、砂磨機中砂磨后,即可制得24%苯菌酮·啶菌噁唑水懸浮劑。該實施例用于防治小麥白粉?。?4%苯菌酮·啶菌噁唑水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小麥白粉病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效為96.18%;42%苯菌酮水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小麥白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效為43.15%;25%啶菌噁唑乳油按50ga.i./ha用量在小麥白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效為36.97%。可見,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二元復配后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持效期長,對小麥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于各單劑單獨使用,同時,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該二元復配制劑對小麥產生藥害。實施例二:20.5%苯菌酮·啶菌噁唑可分散油懸浮劑以下物質均為重量百分比:苯菌酮0.5%、啶菌噁唑20%、木質素磺酸鹽8%、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白炭黑2%、乙二醇3%,松脂基植物油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分散均勻、砂磨機中砂磨后,即可制得20.5%苯菌酮·啶菌噁唑可分散油懸浮劑。該實施例用于防治葡萄灰霉?。?0.5%苯菌酮·啶菌噁唑可分散油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葡萄灰霉病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葡萄灰霉病的防效為83.57%;42%苯菌酮水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葡萄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葡萄灰霉病的防效為29.16%;25%啶菌噁唑乳油按50ga.i./ha用量在葡萄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葡萄灰霉病的防效為42.15%??梢?,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二元復配后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持效期長,對葡萄灰霉病的防效明顯好于各單劑單獨使用,同時,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該二元復配制劑對葡萄產生藥害。實施例三:42%苯菌酮·啶菌噁唑水乳劑以下物質均為重量百分比:苯菌酮40%、啶菌噁唑2%、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三甲苯5%、溶劑油(牌號:S-180)10%、環氧大豆油2%、丙三醇3%、聚乙烯醇2%、C10-20飽和脂肪酸類化合物0.3%、甲醛0.5%,去離子水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攪拌均勻后,即可制得42%苯菌酮·啶菌噁唑水乳劑。該實施例用于防治苦瓜白粉病:42%苯菌酮·啶菌噁唑水乳劑按50ga.i./ha用量在苦瓜白粉病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苦瓜白粉病的防效為85.73%;42%苯菌酮水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苦瓜白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苦瓜白粉病的防效為48.62%;25%啶菌噁唑乳油按50ga.i./ha用量在苦瓜白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苦瓜白粉病的防效為35.69%??梢?,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二元復配后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持效期長,對苦瓜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于各單劑單獨使用,同時,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該二元復配制劑對苦瓜產生藥害。實施例四:32%苯菌酮·啶菌噁唑微乳劑以下物質均為重量百分比:苯菌酮4%、啶菌噁唑28%、十二烷基苯磺酸鈣10%、甲醇3%、環己酮10%、溶劑油(牌號:S-150)5%、乙二醇2%、硅油0.2%、環氧亞麻油3%,去離子水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高速剪切攪拌均勻后,即可制得32%苯菌酮·啶菌噁唑微乳劑。該實施例用于防治番茄灰霉?。?2%苯菌酮·啶菌噁唑微乳劑按50ga.i./ha用量在番茄灰霉病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為82.66%;42%苯菌酮水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番茄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為32.17%;25%啶菌噁唑乳油按50ga.i./ha用量在番茄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效為41.84%。可見,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二元復配后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持效期長,對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明顯好于各單劑單獨使用,同時,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該二元復配制劑對番茄產生藥害。實施例五:55%苯菌酮·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劑以下物質均為重量百分比:苯菌酮50%、啶菌噁唑5%、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鹽10%、壬基酚聚氧乙烯基醚8%、硫酸銨5%,硅藻土補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經氣流粉碎混合均勻、捏合造粒、干燥篩分后,即可制得55%苯菌酮·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劑。該實施例用于防治黃瓜白粉?。?5%苯菌酮·啶菌噁唑水分散粒劑按50ga.i./ha用量在黃瓜白粉病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為86.58%;42%苯菌酮水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為46.31%;25%啶菌噁唑乳油按50ga.i./ha用量在黃瓜白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為35.96%??梢?,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二元復配后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持效期長,對黃瓜白粉病的防效明顯好于各單劑單獨使用,同時,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該二元復配制劑對黃瓜產生藥害。實施例六:15%苯菌酮·啶菌噁唑超低容量液劑以下物質均為重量百分比:苯菌酮5%、啶菌噁唑10%、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10%、十二烷基苯磺酸鈣7%、異佛爾酮2%、蕓苔素內酯0.02%、乙基苯5%、N,N-二甲基乙酰胺15%,菜籽油補足至100%。將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充分攪拌均勻后,即可制得15%苯菌酮·啶菌噁唑超低容量液劑。該實施例用于防治草莓灰霉?。?5%苯菌酮·啶菌噁唑超低容量液劑按50ga.i./ha用量在草莓灰霉病發生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為93.16%;42%苯菌酮水懸浮劑按50ga.i./ha用量在草莓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為27.55%;25%啶菌噁唑乳油按50ga.i./ha用量在草莓灰霉病發病初期進行第一次施藥,7d后進行第二次施藥,另設清水處理為空白對照,在第二次施藥后14d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為47.37%。可見,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二元復配后協同增效作用顯著,持效期長,對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明顯好于各單劑單獨使用,同時,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該二元復配制劑對草莓產生藥害。實施例七: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復配對小麥白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試驗方法:參考《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NY/T1156.4-2006》,采用盆栽法。用DP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表1、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復配對小麥白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藥劑名稱及配比(重量比)EC50(mg/L)ATITTICTC苯菌酮0.52100.00--啶菌噁唑1.3937.41--苯菌酮:啶菌噁唑(20:1)0.31167.7497.02172.89苯菌酮:啶菌噁唑(15:1)0.28185.7196.09193.27苯菌酮:啶菌噁唑(10:1)0.23226.0994.31239.73苯菌酮:啶菌噁唑(7:1)0.21247.6292.18268.63苯菌酮:啶菌噁唑(4:1)0.19273.6887.48312.85苯菌酮:啶菌噁唑(2:1)0.2260.0079.14328.53苯菌酮:啶菌噁唑(1:1)0.22236.3668.71344.00苯菌酮:啶菌噁唑(1:2)0.25208.0058.27356.96苯菌酮:啶菌噁唑(1:4)0.32162.5049.93325.46苯菌酮:啶菌噁唑(1:7)0.38136.8445.23302.54苯菌酮:啶菌噁唑(1:10)0.46113.0443.10262.27苯菌酮:啶菌噁唑(1:15)0.5398.1141.32237.44苯菌酮:啶菌噁唑(1:20)0.6185.2540.39211.07苯菌酮:啶菌噁唑(1:30)0.7866.6739.43169.08苯菌酮:啶菌噁唑(1:40)0.9256.5238.94145.15從表1可以看出,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在20:1~1:4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共毒系數(CTC)均大于120,說明對小麥白粉病病原菌表現出協同增效作用;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在10:1~1:2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協同增效作用較為顯著,共毒系數(CTC)均在200以上;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在4:1~1:7(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協同增效作用更加顯著,共毒系數(CTC)均在300以上;特別是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以1:2(按重量)復配,協同增效作用最為顯著,共毒系數(CTC)最大,為356.96??梢姡骄袜ぞ鷩f唑復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實施例八: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復配對葡萄灰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試驗試驗方法:參考《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NY/T1156.10-2008》,采用盆栽法。用DPS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藥劑的EC50,并根據孫云沛法計算混劑的共毒系數(CTC值),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增效作用;共毒系數(CTC)≤80表現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數(CTC)<120表現為相加作用。表2、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復配對葡萄灰霉病病原菌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在20:1~1:4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共毒系數(CTC)均大于120,說明對葡萄灰霉病病原菌表現出協同增效作用;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在10:1~1:20(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協同增效作用較為顯著,共毒系數(CTC)均在200以上;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在4:1~1:7(按重量)的范圍內復配時,協同增效作用更加顯著,共毒系數(CTC)均在300以上;特別是苯菌酮和啶菌噁唑以1:2(按重量)復配,協同增效作用最為顯著,共毒系數(CTC)最大,為387.36。可見,苯菌酮和啶菌噁唑復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綜上所述,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含苯菌酮和啶菌噁唑的復配組合物,協同增效作用顯著,相比各單劑單獨使用擴大了殺菌譜,提高了防效,能有效防治農作物上的白粉病和灰霉病,持效期長,對農作物安全,值得在農業生產上推廣應用。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