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除草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丙酯草醚和吡唑草胺組成的用于防除油菜田雜草的除草組合物。
背景技術:
油菜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其油菜籽是我國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原料來源和飼料蛋白源,菜籽油是國內自產的第一大食用植物油,產量占國產食用植物油的40%以上。我國是油菜生產大國,油菜種植面積和產量長期穩居世界首位,占世界的30%左右。促進油菜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恢復和提高油菜綜合生產能力,對于保障國內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給和戰略安全,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一直以來,各類雜草影響了油菜的產量,據調查,雜草危害的田塊其油菜產量損失一般在10-20%,嚴重的損失40-50%。油菜田除草劑發展比較滯后,品種不多;其中應用較廣的是高效氟吡甲禾靈、草除靈、精喹禾靈等。經過幾年的長期使用,雜草產生了耐藥性,且田間雜草的草相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對我們的除草劑生產企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丙酯草醚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油菜田新型除草劑,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和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共同創制,由根、芽、莖、葉吸收并在植物體內傳導,以根、莖吸收和向上傳導為主。主要用于油菜田,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如看麥娘、碎米莎草、繁縷等。用量低、除草譜廣、防治效果好、對環境友好。
吡唑草胺屬氯乙酰苯胺類除草劑。防除的主要雜草有鼠尾看麥娘、鳳草、野燕麥、馬唐、稗、早熟禾、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莧、春黃菊、母菊、蓼、芥、茄、繁縷、蕁麻和婆婆納等闊葉雜草。主要是通過阻礙蛋白質的合成而抑制細胞的生長,即通過雜草幼芽和根部吸收抑制體內蛋白質合成,阻止進一步生長。對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闊葉雜草效果突出,除草譜廣、防治效果好,對環境友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就是提供一種增效作用顯著、殺草譜廣的油菜田除草組合物。
本發明的采取以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用于油菜田的除草組合物,該除草組合物的有效成份是由丙酯草醚和吡唑草胺組成,所述丙酯草醚和吡唑草胺的質量比為1∶1~40。
進一步,所述丙酯草醚和吡唑草胺的質量比為1:1~30,最佳質量比為1:2。
進一步,所述除草組合物還含有農業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劑和載體。
進一步,所述除草組合物的劑型為可濕性粉劑、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或水分散性粒劑。
本發明除草組合物中活性組分為丙酯草醚和吡唑草胺,其用量取決于單獨使用時各自的施用量以及二者組合比例的增效程度,本發明特別保護了丙酯草醚和吡唑草胺的質量比為1~20∶1~40,優選為1:1~30,最優為1:2。
本發明的除草組合物可以添加農業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劑和載體,配成可濕性粉劑、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等。其中表面活性劑為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蓖麻油環氧乙烷加成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芐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鹽、NNO、NO、MF、ZS—1、十二烷基硫酸鈉、拉開粉、N-甲基脂肪酰基牛磺酸鈉、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茶枯粉、皂素、亞硫酸紙漿廢液、脂肪醇硫酸鹽、滲透劑T、滲透劑OT、JFC、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鈉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拉開粉等。
載體分為固體載體和溶劑,固體載體有膨潤土,白碳黑、高嶺土、輕質碳酸鈣、硫酸鈉、硫酸銨、硅藻土、淀粉、陶土等;溶劑有甲苯、二甲苯、氯苯、溶劑油、α—甲基萘、松節油、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甲醇、乙醇、丙三醇、乙二醇、丁醇、異戊醇、丙二醇、環己酮、異佛爾酮、苯乙酮、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DMF、DMSO、溶纖劑等,上述可單獨使用,也可二種以上復合使用。
以上各種助劑或載體均可在市場上買到。
本發明的油菜田除草組合物具有增效作用,主要用于油菜移載后10天左右進行噴霧,防除油菜田盛行的早熟禾、稗草、馬唐等禾本科雜草,也能兼防牛繁縷、婆婆納等闊葉雜草和牛毛氈等莎草科雜草。具有除草活性高、殺草譜廣,方便使用的特點,并對油菜安全,屬環境友好型除草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幾種不同劑型的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絕非僅限于這些例子。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分數。
一、劑型配方例:
實施例1、20%可分散油懸浮劑:
實施例2、33%可分散油懸浮劑:
實施例3、36%懸浮劑:
實施例4、48%懸浮劑
實施例5、42%可濕性粉劑
實例6、62%可濕性粉劑
實施例7、60%水分散粒劑
實施例8、80%水分散粒劑
二、室內生物活性測定:
以下通過丙酯草醚、吡唑草胺組合物除草劑對油菜雜草室內生物活性測定來驗證配方的合理性。
本發明組合物中,丙酯草醚(98%原藥)由山東僑昌化學有限公司生產,吡唑草胺(97%原藥)由山東中石藥業有限公司生產。
藥劑配制:丙酯草醚與吡唑草胺分別用丙酮溶解后配制成高濃度的母液,在預備實驗的基礎上,用0.5%吐溫80水溶液將上述單劑與混劑稀釋成系列質量濃度(見表1、表2)。
試驗方法是采用溫室盆栽法,在盆中播種定量的雜草(每盆40株)及油菜種子,待雜草出土后長至2-4葉期時,用噴霧機進行莖葉噴霧處理,處理后6小時后放在溫室內繼續培養觀察,15天后調查對雜草的防除效果及對油菜的安全性。調查方法采用絕對值調查法,先調查每盆殘存雜草的鮮重,再按下列公式計算各處理的鮮重防效:
E1=(C-T)/C×100%,式中E1為鮮重防效,C為對照雜草鮮重,T為處理雜草鮮重。E為觀察值(100-E1);
E0=A×B/100,A為除草劑1對雜草的防效;B為除草劑2對雜草的防效;
然后以Colby法對雜草活性進行檢測對雜草的聯合毒力作用,按Colby法,當E-E0>10%為增效作用;當E-E0<-10%為拮抗作用;當-10%≤E-E0≤10%為加成作用。
其中丙酯草醚、吡唑草胺復配對馬唐的E-E0值為10.56---22.73之間,其聯合作用類型為增效作用,以氟吡磺隆、2甲4氯鈉的重量比為1:2時,效果最明顯,E-E0值為22.73,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除草劑組合物對馬唐的聯合毒力作用(噴霧法)
丙酯草醚、吡唑草胺復配對婆婆納的聯合毒力作用如表2所示,其E-E0在12.35~21.46之間,聯合作用類型為增效作用,以丙酯草醚、吡唑草胺的重量比為1:2的效果最明顯,E-E0值21.46。
表2:除草劑組合物對婆婆納的聯合毒力作用
注:上表1、2中配比為重量比。
從上表1、2可得出,將丙酯草醚和吡唑草胺按質量比為1:1-30進行復配對油菜田中的馬唐和婆婆納均具有增效作用。
三、藥效實施例:
1.試驗作物及對象:供試作物為移栽油菜田,試驗對象為以早熟禾、馬唐等為主的禾本科雜草以及少部分婆婆納等。
試驗藥劑:實施例2中藥劑:33%丙酯草醚·吡唑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3%丙酯草醚·30%吡唑草胺)(本公司生產);
對照藥劑:10%丙酯草醚懸浮劑(山東僑昌化學有限公司);
500g/l吡唑草胺懸浮劑(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施藥時間及方法:試驗于2016年10月22日施藥,當時油菜3~4葉一心期,早熟禾3~4葉一心期,馬唐2~3葉一心期,按常規每畝配制藥液15KG進行噴霧,施藥后6小時以內未見有降雨。
調查時間和次數:施藥前調查雜草基數,施藥后2、3天觀察處理區葉片顏色、生長狀況,如有異常即詳細記錄。施藥后7天(2016年10月29日)、10天(2016年11月1日)分別調查株防效和雜草地上部鮮重。
調查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每個小區隨機選擇調查5個點,每點面積0.25m2,施藥7天后分別調查兩種主要雜草和總雜草的株數,10天后同時調查各類雜草和總雜草的株數以及地上部鮮重,計算減退率和防效率。
藥效計算方法如下:
上式中CK表示清水對照。
表3:防除油菜田雜草防效表
結果分析:33%丙酯草醚·吡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對油菜移栽田雜草用藥10天后,平均減退率高達86.17%,平均防除率為91.45%。10%丙酯草醚懸浮劑與500g/l吡唑草胺懸浮劑的平均減退率為66.59%、58.95%,兩者平均防除率分別76.12%、72.36%。說明33%丙酯草醚·吡唑可分散油懸浮劑對油菜田雜草的防治效果明顯高于丙酯草醚、吡唑草胺的單劑效果,因此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2、試驗作物及對象:供試作物為油菜移栽田,試驗對象為以看麥娘、早熟禾等為主的禾本科雜草以及牛繁縷、婆婆納等。
試驗藥劑:實施例5中藥劑:42%丙酯草醚·吡唑草胺可濕性粉劑(2%丙酯草醚·40%吡唑草胺)(本公司生產);
對照藥劑:10%丙酯草醚懸浮劑(山東僑昌化學有限公司);
500g/l吡唑草胺懸浮劑(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施藥時間及方法:試驗于2016年10月22日施藥,當時油菜3~4葉一心期,看麥娘3~4葉一心期,婆婆納2~3葉一心期,按常規每畝配制藥液15KG進行噴霧,施藥后6小時以內未見有降雨。
調查時間和次數:施藥前調查雜草基數,施藥后2、3天觀察處理區葉片顏色、生長狀況,如有異常即詳細記錄。施藥后7天(2016年10月29日)、10天(2016年11月1日)分別調查株防效和雜草地上部鮮重。
調查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每個小區隨機選擇調查5個點,每點面積0.25m2,施藥7天后分別調查兩種主要雜草和總雜草的株數,10天后同時調查各類雜草和總雜草的株數以及地上部鮮重,計算減退率和防效率。
藥效計算方法如下:
上式中CK表示清水對照。
表4:防除油菜移栽田雜草防效表
結果分析:42%丙酯草醚·吡唑草胺可濕性粉劑對油菜移栽田雜草的總防效效果,用藥10天后的防效最高,平均減退率高達86.17%,平均防除率為89.26%。10%丙酯草醚懸浮劑與500g/l吡唑草胺懸浮劑的平均減退率為66.18%、63.10%,兩者平均防除率分別72.42%、69.73%。說明42%丙酯草醚·吡唑草胺可濕性粉劑對油菜移栽田雜草的防治效果明顯高于丙酯草醚、吡唑草胺的單劑效果,因此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3、試驗作物及對象:供試作物為油菜移栽田,試驗對象為以稗草、千金子、棒頭草等為主的禾本科雜草以及少部分豬殃殃、刺兒菜等闊葉雜草。
試驗藥劑:實施例8中藥劑:80%丙酯草醚·吡唑草胺水分散粒劑(20%丙酯草醚·60%吡唑草胺)(本公司生產);
對照藥劑:10%丙酯草醚懸浮劑(山東僑昌化學有限公司);
500g/l吡唑草胺懸浮劑(江蘇藍豐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施藥時間及方法:試驗于是2016年10月22日施藥,當時油菜3~4葉一心期,稗草4~5葉一心期,千金子2~3葉一心期,按常規每畝配制藥液15KG進行噴霧,施藥后6小時以內未見有降雨。
調查時間和次數:施藥前調查雜草基數,施藥后2、3天觀察處理區葉片顏色、生長狀況,如有異常即詳細記錄。施藥后7天(2016年10月29日)、10天(2016年11月1日)分別調查株防效和雜草地上部鮮重。
調查方法:采用5點取樣法,每個小區隨機選擇調查5個點,每點面積0.25m2,施藥7天后分別調查兩種主要雜草和總雜草的株數,10天后同時調查各類雜草和總雜草的株數以及地上部鮮重,計算減退率和防效率。
藥效計算方法如下:
上式中CK表示清水對照。
表5:防除油菜移栽田雜草防效表
結果分析:80%丙酯草醚·吡唑草胺水分散粒劑對油菜移栽田雜草的總防效效果,用藥10天后的防效最高,平均減退率高達85.78%,平均防除率為88.64%。10%丙酯草醚懸浮劑與500g/l吡唑草胺懸浮劑的平均減退率為61.19%、61.12%,兩者平均防除率分別70.36%、67.83%。說明80%丙酯草醚·吡唑草胺水分散粒劑對油菜移栽田雜草的總防治效果明顯高于丙酯草醚、吡唑草胺的單劑效果,因此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上述的對實施例的描述是為便于該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理解和應用本發明。熟悉本領域技術的人員顯然可以容易地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各種修改,并把在此說明的一般原理應用到其他實施例中而不必經過創造性的勞動。因此,本發明不限于這里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發明的揭示,不脫離本發明范疇所做出的改進和修改都應該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