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野生豆腐渣果種植方法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野生豆腐渣果的人工馴化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野生豆腐渣果,其為山龍眼科植物深綠山龍眼的果實,又名神衰果、老鼠黑桃、母豬果、山葫蘆、苦梨、羅羅果、木札。分布于云南。
深綠山龍眼為喬木,高5-12米,樹皮灰色;芽密被銹色短毛,小枝和成長葉均無毛。葉紙質或近革質,倒卵狀長圓形、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0-20(-23)cm,寬(2.8-)4-9cm,頂端短漸尖、近急尖或鈍,基部楔形,稍下延,全緣,有時邊緣或上半部的葉緣具疏生鋸齒;中脈在上面稍凸起,側脈(5-)6-8對,在下面凸起,網脈兩面均明顯;葉柄長1-2(-3.5)cm。總狀花序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葉腋部,長10-18(-24)cm,密被銹色短毛,毛逐漸脫落;花梗常雙生,長1.5-2(-3)毫米,基部彼此貼生;苞片披針形,長約1毫米,被柔毛;小苞片長約0.5毫米;花被管長12-18毫米,白色或淺黃色,無毛;花藥長約2.5毫米;腺體4枚,卵球形或近球形,稀1-2枚腺體延長成絲狀附屬物,在中部以下呈螺旋狀彎曲;子房無毛。果呈稍扁的球形,直徑(2-)2.5-3.5cm,頂端具短尖,基部驟狹呈短柄狀,果皮干后革質,厚2-4毫米,綠色。花期5-8月,果期11月至翌年7月。
野生豆腐渣果具有止痛,安神之功效。常用于頭痛,失眠。治療血管性頭痛,神經衰弱,神經衰弱綜合征,三叉神經痛。使用野生豆腐渣果時,提取野生豆腐渣果中的有效成分豆腐果甙,制成片劑。
然而,由于野生豆腐渣果在自然環境中,產量低,并且由于疏于管理,其有效成分豆腐果甙的含量低,所以需要一種能夠有效提高其產量,同時提高有效成分豆腐果甙含量的種植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的一種野生豆腐渣果的人工馴化種植方法。
根據本發明,本發明提供的一種野生豆腐渣果的人工馴化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在種子成熟的季節,選擇強壯植株中籽粒飽滿、無病蟲感染的種子;
(2)種子處理:將選好的野生豆腐渣果種子,放入50%可濕性粉劑百菌清400倍液的消毒溶液中,浸泡15min后取岀,瀝干備用;
(3)苗床整理:選擇砂質土壤、落葉腐質土壤做苗床,該苗床的土壤與預定量的羊糞肥或其他畜糞肥、預定量的復合肥和消毒劑充分耙勻;
(4)育苗:在苗床中,按照20cm×25cm株行距,在3-5cm深的細溝中點播后,將細土撒在細溝中,用木耙壓實,澆1次透水,覆蓋秸桿;幼苗出來后,加強澆水、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
(5)移栽:幼苗高達40-50cm時為種苗,將種苗移栽至海拔1000-2000m的山地和山谷常綠闊葉林中地,按照4m×4m株行距,挖種植坑定植,在每個種植坑中施撒預定量的腐熟農家肥和預定量的復合肥,將種苗放入回填過2/3土壤的種植坑內,用土壤蓋上種苗的根系后壓實土壤,澆透定根水,使土壤粒子與種苗的根系吸附相連;
(6)栽后管理:種苗成活并長成幼年樹后,進行間作覆蓋、擴穴改土、及時施肥、合理整形修剪以形成良好樹形并培養強壯骨干枝;幼年樹長成成年樹后,進行施肥、培土、耕作、排灌水、修剪、疏花疏果和病蟲害防治。
根據本發明,在苗床整理的步驟中,苗床可以為1.2米墑面。
根據本發明,在苗床整理的步驟中,羊糞肥或其他畜糞肥的預定量可以為1000kg/畝,復合肥的預定量可以為50kg/畝。
根據本發明,在苗床整理的步驟中,消毒劑可以為石灰或百菌清。
根據本發明,在移栽的步驟中,種植坑的長寬深可以為30cm×30cm×30cm。
根據本發明,在移栽的步驟中,定植通常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進行。
根據本發明,在移栽的步驟中,在種植坑中施撒的腐熟農家肥的預定量可以為10kg,復合肥的預定量可以為1kg。
根據本發明,在栽后管理的步驟中,對成年樹的施肥包括施撒壯花肥、施撒壯果肥和根外追肥。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的種植方法實現了野生豆腐渣果的人工馴化培育,能夠有效提高野生豆腐渣果的產量,同時通過使用本發明的種植方法,能夠得到具有高含量豆腐果甙的野生豆腐渣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提供一種野生豆腐渣果的人工馴化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在種子成熟的季節,選擇強壯植株中籽粒飽滿、無病蟲感染的種子;
(2)種子處理:將選好的野生豆腐渣果種子,放入50%可濕性粉劑百菌清400倍液的消毒溶液中,浸泡15min后取岀,瀝干備用;
(3)苗床整理:選擇砂質土壤、落葉腐質土壤做苗床,該苗床的土壤與1000kg/畝的羊糞肥或其他畜糞肥、50kg/畝的復合肥和消毒劑充分耙勻,其中,苗床可以為1.2米墑面,消毒劑可以是石灰或百菌清;
(4)育苗:在苗床中,按照20cm×25cm株行距,在3-5cm深的細溝點播后,將細土撒在細溝中,用木耙壓實,澆1次透水,覆蓋一薄層碎小秸桿;幼苗出來后,加強澆水、施肥、中耕除草、病蟲害防治;
(5)移栽:幼苗高達40-50cm時為種苗,將種苗移栽至海拔1000-2000m的山地和山谷常綠闊葉林中地,按照4m×4m株行距,挖長寬深為30cm×30cm×30cm的種植坑進行定植,通常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進行定植,在每個種植坑中施撒10kg腐熟農家肥和1kg復合肥,將種苗放入回填過2/3土壤的種植坑內,用土壤蓋上種苗的根系后壓實土壤,澆透定根水,使土壤粒子與種苗的根系吸附相連;
(6)栽后管理:種苗成活并長成幼年樹后,進行間作覆蓋、擴穴改土、及時施肥、合理整形修剪以形成良好樹形并培養強壯骨干枝;幼年樹長成成年樹后,進行施肥、培土、耕作、排灌水、修剪、疏花疏果和病蟲害防治。其中,對成年樹的施肥包括施撒壯花肥、施撒壯果肥和施撒根外追肥。具體地,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撒壯花肥,每株施撒2-3kg農家肥,0.4kg硫酸鉀,0.5kg鈣美磷肥,0.1kg尿素;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施撒壯果肥,每株施撒1kg復合肥,0.3kg硫酸鉀,0.3kg尿素,0.25kg鈣美磷肥;施撒根外追肥: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用磷酸二氫鉀加硼,兌水噴霧;在5-6月,每15-20天噴一次葉面肥,用磷酸二氫鉀加硫酸鎂和硫酸鋅,兌水噴霧。對成年樹的排灌水:在果實的發育期,雨水過多時,要注意及時排除積水,遇干旱更需要及時灌水保濕,以確保果實的正常發育。對成年樹的疏花疏果:一般在3月中旬花穗發育剛完成至開花前進行疏花;在5月下旬至6月初小果發育至黃豆大小時疏果。疏花的具體方法及要求是:疏去病穗、弱穗和生長不良的花穗,保留生長健壯的花穗,減少無謂的養分消耗,提高座果率;樹冠頂部多疏,中下部少疏,以防止樹冠頂部掛果過多而通頂,造成夏日直射樹干,削弱樹勢;去外留內,去主留副,折上留下,即把樹冠外圍的花、果穗多疏一些,保留較多樹冠內圍的花果,同一基枝上有兩穗或多穗時,疏去主花穗,留副花穗,或疏去上部較長的花穗,保留下部短壯穗。疏果應疏去座果稀少的果穗,保留座果多而緊湊的果穗,但如果單穗座果過多則應適當疏去一些側穗,適當減少單穗的掛果量。成年樹的病害主要是禿枝病,防治方法為:選用抗病母株,培育無病苗木;加強栽培管理,及時防治蟲害管理措施,以控制病勢擴展。成年樹的蟲害主要是椿象,主要癥狀為:椿象的若蟲和成蟲害嫩芽、枝梢、花穗和幼果,導致落花落果,大批椿象發生時嚴重影響產量;5-7月若蟲發生數量最多,以吸器吸食樹汁;被害葉片上呈褐紅色的細條或斑點,被害果實上呈褐色斑點;受害后的樹梢干枯、小花和花穗脫落。椿象的防治方法為:用藥劑防治,用敵百蟲800-1000倍液,一般每株每次噴藥7-10kg,5-7天噴一次,嚴重時可噴2次;人工捕殺成蟲,在冬季低溫時,振動樹枝,越冬成蟲墜地后,集中燒毀。
通過本發明的種植方法,野生豆腐渣果果樹經3-4年的栽培后,在每年的11月-翌年7月野生豆腐渣果果實成熟的季節,選擇睛天,采收成熟果實,經烘干(曬干)后儲存備用。
由上文可知,本發明的種植方法實現了野生豆腐渣果的人工馴化培育,能夠有效提高野生豆腐渣果的產量,同時使用本發明的種植方法,通過對野生豆腐渣果果樹的有效管理,能夠得到具有高含量豆腐果甙的野生豆腐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