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產動物養殖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蠑螺養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蠑螺淺海筏式健康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蠑螺(TurboRetholatusLinnaeus)又稱福螺,屬原始腹足綱、蠑螺科、蠑螺屬的一種淺海較大型的經濟螺類,主要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棲息于水質清澈、潮流暢通、鹽度較高、藻類豐富的巖礁沙泥質等處,主要以海藻類為食。大多數呈球形或陀螺形,一般殼高50~150mm,結實堅厚,殼口寬闊,殼面有珠狀突、瘤突,口蓋特別厚,其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蠑螺食性廣,適應性強,生長迅速,個體較大,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和較高的經濟效益,成為經濟螺類開發的首選品種之一,已引起國內學者的關注。近年來,由于環境惡化、過度捕撈等原因蠑螺的自然資源受到破壞,資源量逐年減少,捕撈量急劇下降,海洋捕撈已經滿足不了人們需求,蠑螺的種質資源保護利用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目前國內外有關海洋蠑螺資源增養殖的研究資料甚少。日本早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日本蠑螺(TurbocornutusSolande)生物學方面的研究,60年代就開展苗種生產技術的研究,陳維國(1986)報道日本于1981~1982年在真鍋島開展日本蠑螺放流增殖試驗;高緒生(1987)介紹日本蠑螺種苗生產技術與增殖,但日本因其自然產量較高,且市場價格低于鮑魚,因而研究的進展緩慢。而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蠑螺內臟的幾丁質酶、纖維素酶的結構和功能等方面。迄今為止,尚未見到國內有關蠑螺的生物學特征、蠑螺的全人工苗種繁育及養成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報道。因此,建立適合蠑螺的新型健康養殖模式,對推動蠑螺增養殖向人工化、工廠化等精養化及高密度精養化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現有技術中環境惡化,過度捕撈導致蠑螺資源匱乏問題,創新科學養殖模式,公開了一種蠑螺淺海筏式健康養殖方法,并提供了一種復方中草藥制劑,以增強蠑螺抗逆、抗應激能力,提高生長速度和存活率,促進蠑螺的健康養殖。通過本發明的方法,能夠批量生產商品規格蠑螺,而且生長快、品質好、產量高,經濟、社會效益佳。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蠑螺淺海筏式健康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養殖海區選擇:養殖區域選擇周圍無污染、風浪較小,水流暢通、年海流流速0.5~1.5m/s,海水交換好;底質泥沙,最低潮位水深10~15m,水質清新,透明度0.5~2.6m,常年水溫11.5~30.5℃,pH值7.9~8.4,鹽度30.4~33.2‰,溶解氧≥5.0mg/L的海域。水質的條件直接影響蠑螺的生長,上述的海區條件為蠑螺養殖的必要條件。(2)構建筏架設施:蠑螺淺海筏式養殖筏架設施與南方魚類、貝類網箱養殖設施相同,每臺筏架長×寬為21.5m×7.5m,用青的桉木或松木作材料,75kg級的泡沫浮球作浮力,每臺使用30~35個。每臺分10格,每格的規格為3.0m×3.0m,每格上按4根長為4.0m的毛竹或杉木作為吊掛桿,桿距為60cm。每臺筏架吊掛160籠。筏架設置每4臺連為一區。順流設置,每區四周用錨固定,錨繩為2500絲3股捻合的聚氯乙烯繩。臺與臺之間留出80cm的間距。區與區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0~30m之間,既可增加網箱之間的水體流動性,避免因水體流動性差而導致網箱內海水的渾濁,又便于進行日常管理時,船只的通行。(3)養殖籠構造及吊掛:養殖籠采用鮑魚專用塑料矩形箱,規格為40cm×30cm×12cm,流水孔徑為1.2cm;每五箱疊合為一籠,吊繩長3.0~4.0m,由3×80絲的聚氯乙烯捻合而成,吊距60cm,籠底墜石重量為5.0~8.0kg,使得該養殖籠位于深度為3~4m的海區;同時,為防止流失,每格采用網目為5~8cm、規格為3m×3m×4m的網衣作為保護網;養殖籠吊掛前,先采用100~20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水反復沖洗干凈、晾干,備用。(4)苗種選擇與放養:從當地海區收購蠑螺野生幼苗用30mg/L聚維酮碘溶液藥浴15~20min后移入室內水泥養殖池進行暫養5d后,選擇受到刺激時反應迅速的蠑螺幼螺作為苗種。投苗時,按苗種不同規格進行分養,將蠑螺從暫養水泥池中撈起直接放入養殖箱內,運到海區漁排進行吊掛、養殖,投放密度因個體大小不同而異,放養密度控制在苗種殼長≤2.5cm的為150~200只/籠;殼長2.5~4.0cm的為100~150只/籠;殼長≥4cm的為50~100只/籠。(5)分疏養殖:養殖期間,每隔1~2月進行選別、分疏,按殼長小于2.5cm、2.5~4.0cm、4.0cm以上的規格對蠑螺進行選別,選別后按上述殼長大小規格進行分疏養殖,并保證適宜的養殖密度,分養時要用30mg/L聚維酮碘抗菌藥物進行藥浴處理,避免誘發病害造成損失。(6)投喂技術:投喂餌料為鮮活的海帶、壇紫菜、龍須菜,在海藻季節過后,也可投以干紫菜為主的干品,同時在投喂前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餌料0.5~1.0hr;餌料的大小根據蠑螺個體和養殖籠流水孔的大小進行適當調整。投餌量根據蠑螺大小、不同季節和攝食情況而定,以不發生腐爛為原則。夏、秋季節,每隔1~2d投喂餌料一次;冬、春季節,每隔2~3d投喂餌料一次,且投喂時間選擇下午3:00~5:00;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5%~15%,其中蠑螺殼長≤2.5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10%~15%;蠑螺殼長2.5~4.0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8%~12%;蠑螺殼長≥4.0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5%~10%。(7)飼養管理:每天仔細觀察蠑螺的活動情況,若有異常,及時處理;定期測量蠑螺體重生長指標,并記錄氣溫、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投餌量、生長情況;定時檢查筏架、纜繩、錨纜、吊繩、養殖籠等養殖器材是否有損壞破裂;每次投餌前對養殖籠進行清洗,避免雜藻、殘餌、淤泥等影響蠑螺的生長,必要時更換養殖籠。在臺風來臨時,可將養殖籠轉移到室內水泥養殖池進行暫養。作為優選,步驟(1)中所述的養殖海區要求距離海岸300~500m,無工業污染,水質清新,透明度1.5m以上;養殖海區最低潮位水深不低于10m;水流暢通,風浪較小,最大流速時養殖籠吊繩與筏架平面的傾斜角≥45°。作為優選,所述的養殖海區最適宜的海水溫度24.0~27.7℃,pH值8.0~8.3,鹽度30.8~32.5‰,溶解氧≥6.5mg/L,蠑螺的攝食和生長較好。作為優選,步驟(2)中所述的養殖筏架與南方海區筏式養殖鮑魚的網箱筏架相同。作為優選,步驟(3)中養殖水層一般設定在3~4m為宜。水層過淺,易受風浪影響,不利于蠑螺的攝食和生長;過深不便于日常管理。養殖籠底部不得接觸海底。作為優選,步驟(4)中蠑螺苗種的投放時間應選擇在3月~4月。此時,莆田南日島海區的水溫已回升到20℃以上,有利于蠑螺的存活和生長。作為優選,步驟(5)中所述的養殖密度為:當蠑螺的殼長≤2.5cm時,其適宜的放養密度為150~200只/籠;當蠑螺的殼長2.5~4.0cm時,其適宜的放養密度為100~150只/籠;當蠑螺的殼長≥4cm時,其適宜的放養密度為50~100只/籠。作為優選,步驟(6)中所述的投喂餌料為鮮活的海帶、壇紫菜、龍須菜為當地海區生產、收購而得;在海藻季節過后,也可投以干紫菜為主的干品。同時在投喂前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餌料0.5~1.0hr;餌料的大小根據蠑螺個體和養殖籠流水孔的大小進行適當調整。作為優選,步驟(6)中所述的復方中草藥制劑,采用以下中草藥原料的干品進行組合,各味組分的質量百分含量為:青蒿3~5%、黃芪10~14%、黨參7~10%、茯苓2~7%、黃芩6~8%、甘草5~6%、金銀花10~20%、當歸2~4%、肉桂2~6%、枳實2~4%、山楂5~8%、厚樸3~6%、青藤5~9%、紫花地丁10~15%、白芍2~5%、大蒜素粉1~3%。作為優選,該復方中草藥制劑采用以下中草藥原料的干品進行組合,各成分按質量百分含量為:青蒿4%、黃芪12%、黨參8%、茯苓5%、黃芩7%、甘草6%、金銀花16%、當歸3%、肉桂5%、枳實3%、山楂6%、厚樸4%、青藤7%、紫花地丁14%、白芍4%、大蒜素粉2%。作為優選,所述的復方中草藥制劑,將以上各藥材原料烘干、切碎,粉碎后過200目篩,并按所述的質量百分比混勻、備用。作為優選,所述的復方中草藥制劑,方中黃芪、黨參補中益氣、益衛固表、益肝腎為主藥,茯苓補脾健胃、調理臟腑,當歸、白芍補血活血、調經潤腸、促進血液循環,肉桂、枳實溫里行氣,山楂、厚樸消食和胃、化積消脹、提高食欲,青蒿、黃芩、金銀花、紫花地丁有清熱解毒、抗菌防病,青藤、大蒜素有祛風通絡、攻毒殺蟲、除濕止癢,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諸藥相輔相成。本發明復方中草藥制劑具有補氣血、健脾胃、益肝腎、助消化的作用,既能增強蠑螺機體免疫力,殺菌防病,促進消化吸收,同時具有誘食的功效,提高采食量,促進蠑螺的健康生長。作為優選,春秋兩季每隔30天更換一次該復方中草藥制劑的藥包;夏季每隔15天更換一次該復方中草藥制劑的藥包。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如下突出特點和顯著的進步:(1)蠑螺的養殖開發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閑置的鮑魚筏式養殖設施,而且率先開發利用蠑螺資源,對于福建省開辟新的貝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本發明采用淺海筏式吊養養殖方法,能夠批量養成商品蠑螺,而且生長快、品質好、產量高、經濟效益佳。其特點是投資省、操作簡便,節省餌料,存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養殖效益好等,易被群眾接受和推廣應用,是目前人工養殖蠑螺比較理想的生產模式之一。(3)本發明利用中草藥誘食促生長,抗病保健特點,投喂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的餌料,提高了蠑螺的食欲和機體免疫力,促進其健康生長,同時避免因添加任何抗生素造成蠑螺產品的藥物殘留,從而改善蠑螺的品質,提高經濟效益。關于本發明的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得到進一步的了解。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提供一種蠑螺淺海筏式健康養殖方法,該筏式健康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養殖海區選擇:選擇周圍無污染、風浪較小,水流暢通、年海流流速0.5~1.5m/s,海水交換好;底質泥沙,最低潮位水深10~15m,水質清新,透明度0.5~2.6m,常年水溫11.5~30.5℃,pH值7.9~8.4,鹽度30.4~33.2‰,溶解氧≥5.0mg/L的海域。(2)構建筏架設施:蠑螺淺海筏式養殖筏架設施與南方魚類、貝類網箱養殖設施相同,每臺筏架長×寬為21.5m×7.5m,用桉木作材料,75kg級的泡沫浮球作浮力,每臺使用30~35個。每臺分10格,每格的規格為3.0m×3.0m,每格上按4根長為4.0m的毛竹作為吊掛桿,桿距為60cm。每臺筏架吊掛160籠,筏架設置每4臺連為一區。順流設置,每區四周用錨固定,錨繩為2500絲3股捻合的聚氯乙烯繩。臺與臺之間留出80cm的間距,區與區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0~30m。(3)養殖籠構造及吊掛:養殖籠采用鮑魚專用塑料矩形箱,規格為40cm×30cm×12cm,流水孔徑為1.2cm,流水孔徑的設置可增加養殖籠內的溶氧量;每五箱疊合為一籠,吊繩長3.0~4.0m,由3×80絲的聚氯乙烯捻合而成,吊距60cm,籠底墜石重量為5.0~8.0kg,使得該養殖籠位于深度為3~4m的海區;同時為防止流失,每格采用網目為5~8cm、規格為3m×3m×4m的網衣作為保護網;養殖籠吊掛前,先采用100~20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水反復沖洗干凈、晾干,備用。因為當養殖籠位于深度為3~4m的海區時,可以避免貝殼類生物吸附于蠑螺表殼上,影響蠑螺的生長;同時,也能減少赤潮、臺風對蠑螺養殖的影響。另外,養殖籠在海水中處于懸浮狀態,在深水下水流相對比較穩定,避免水面波浪較大,對蠑螺生長產生影響,也能避免養殖籠直接觸碰海底,導致泥沙等各種渾濁物影響蠑螺生長。(4)苗種選擇與放養:從當地海區收購蠑螺野生幼苗用30mg/L聚維酮碘溶液藥浴15~20min后移入室內水泥養殖池進行暫養5d后,選擇受到刺激時反應迅速的蠑螺幼螺作為苗種。投苗時,按苗種不同規格進行分養,將蠑螺從暫養水泥池中撈起直接放入養殖箱內,運到海區漁排進行吊掛、養殖,投放密度因個體大小不同而異,放養密度控制在苗種殼長≤2.5cm的為150~200只/籠;殼長2.5~4.0cm的為100~150只/籠;殼長≥4cm的為50~100只/籠;(5)分疏養殖:養殖期間,每隔1~2月進行選別、分疏,按殼長小于2.5cm、2.5~4.0cm、4.0cm以上的規格對蠑螺進行選別,選別后按上述殼長大小規格進行分疏養殖,并保證適宜的養殖密度,分養后要及時用30mg/L聚維酮碘抗菌藥物進行藥浴處理,避免損傷螺肉誘發病害造成損失;(6)投喂技術:投喂餌料為鮮活的海帶、壇紫菜、龍須菜,在海藻季節過后,也可投以干紫菜為主的干品,同時在投喂前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餌料0.5~1.0hr;餌料的大小根據蠑螺個體和養殖箱流水孔的大小進行適當調整。投餌量根據蠑螺大小、不同季節和攝食情況而定,以不發生腐爛為原則。夏、秋季節,每隔1~2d投喂餌料一次;冬、春季節,每隔2~3d投喂餌料一次,且投喂時間選擇下午3:00~5:00;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5%~15%,其中蠑螺殼長≤2.5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10%~15%;蠑螺殼長2.5~4.0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8%~12%;蠑螺殼長≥4.0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5%~10%;其中,該復方中草藥制劑,采用以下中草藥原料的干品進行組合,各味組分的質量百分含量為:青蒿3~5%、黃芪10~14%、黨參7~10%、茯苓2~7%、黃芩6~8%、甘草5~6%、金銀花10~20%、當歸2~4%、肉桂2~6%、枳實2~4%、山楂5~8%、厚樸3~6%、青藤5~9%、紫花地丁10~15%、白芍2~5%、大蒜素粉1~3%。其中較佳地,該復方中草藥制劑采用以下中草藥原料的干品進行組合,各成分按質量百分含量為:青蒿4%、黃芪12%、黨參8%、茯苓5%、黃芩7%、甘草6%、金銀花16%、當歸3%、肉桂5%、枳實3%、山楂6%、厚樸4%、青藤7%、紫花地丁14%、白芍4%、大蒜素粉2%。而且該復方中草藥制劑中的各藥材原料經烘干、切碎,粉碎后過200目篩,并按所述的質量百分比混勻、備用。然后,用于養殖的過程中,達到健體誘食、殺菌消毒防病害的目的。(7)飼養管理:每天仔細觀察蠑螺的活動情況,若有異常,及時處理;定期測量蠑螺體重生長指標,并記錄氣溫、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投餌量、生長情況;定時檢查筏架、纜繩、錨纜、吊繩、養殖籠等養殖器材是否有損壞破裂;每次投餌前對養殖籠進行清洗,避免雜藻、殘餌、淤泥等影響蠑螺的生長,必要時更換養殖籠。在臺風來臨時,可將養殖籠轉移到室內水泥養殖池進行暫養。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實施例對蠑螺淺海筏式養殖方法進行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受以下實施例的限制。實施例1一種蠑螺淺海筏式健康養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養殖海區選擇:養殖區域選擇周圍無污染、風浪較小,水流暢通、年海流流速0.5~1.5m/s,海水交換好;底質泥沙,最低潮位水深10~15m,水質清新,透明度為0.5~2.6m,常年水溫11.5~30.5℃,pH值7.9~8.4,鹽度30.4~33.2‰,溶解氧≥5.0mg/L的海域。(2)構建筏架設施:蠑螺淺海筏式養殖筏架設施與南方魚類、貝類網箱養殖設施相同,每臺筏架長×寬為21.5m×7.5m,每臺分10格,每格的規格為3.0m×3.0m,每格上按4根長為4.0m的毛竹作為吊掛桿,桿距為60cm。每臺筏架吊掛150~200籠。筏架設置每4臺連為一區,順流設置,每區四周用錨固定。臺與臺之間留出80cm的間距,區與區之間的距離保持在20~30m之間。(3)養殖籠構造及吊掛:養殖籠采用鮑魚專用塑料矩形箱,規格為40cm×30cm×12cm,流水孔徑為1.2cm,流水孔徑的設置可增加養殖箱內的溶氧量;每五箱疊合為一籠,吊繩長3.0~4.0m,由3×80絲的聚氯乙烯捻合而成,吊距60cm,籠底墜石重量為5.0~8.0kg,使得該養殖籠位于深度為4~5m的海區;同時為防止流失,每格采用網目為5~8cm、規格為3m×3m×4m的網衣作為保護網;養殖籠吊掛前,先采用100~200mg/L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然后用水反復沖洗干凈、晾干,備用。(4)苗種選擇與放養:從當地海區收購蠑螺野生幼苗用30mg/L聚維酮碘溶液藥浴15~20min后移入室內水泥養殖池進行暫養5d后,選擇受到刺激時反應迅速的蠑螺幼螺作為苗種。投苗時,按苗種不同規格進行分養,將蠑螺從暫養水泥池中撈起直接放入養殖箱內,運到海區漁排進行吊掛、養殖,投放密度因個體大小不同而異,放養密度控制在苗種殼長≤2.5cm的為150~200只/籠;殼長2.5~4.0cm的為100~150只/籠;殼長≥4cm的為50~100只/籠;(5)分疏養殖:養殖期間,每隔1~2月進行選別、分疏,按殼長小于2.5cm、2.5~4.0cm、4.0cm以上的規格對蠑螺進行選別,選別后按上述殼長大小規格進行分疏養殖,分養后要及時用30mg/L聚維酮碘抗菌藥物進行藥浴處理,避免誘發病害造成損失;(6)投喂技術:投喂餌料為鮮活的海帶、壇紫菜、龍須菜,在海藻季節過后,也可投以干紫菜為主的干品,同時在投喂前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餌料0.5~1.0hr;餌料的大小根據蠑螺個體和養殖箱流水孔的大小進行適當調整。投餌量根據蠑螺大小、不同季節和攝食情況而定,以不發生腐爛為原則。夏、秋季節,每隔1~2d投喂餌料一次;冬、春季節,每隔2~3d投喂餌料一次,且投喂時間選擇下午3:00~5:00;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5%~15%,其中蠑螺殼長≤2.5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10%~15%;蠑螺殼長2.5~4.0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8%~12%;蠑螺殼長≥4.0cm,每次投喂量為蠑螺體重的5%~8%;其中,本實施例中,該復方中草藥制劑,采用以下中草藥原料的干品進行組合,各味組分的質量百分含量為:青蒿4%、黃芪12%、黨參8%、茯苓5%、黃芩7%、甘草6%、金銀花16%、當歸3%、肉桂5%、枳實3%、山楂6%、厚樸4%、青藤7%、紫花地丁14%、白芍4%、大蒜素粉2%。(7)飼養管理:每天仔細觀察蠑螺的活動情況,若有異常,及時處理;定期測量蠑螺體重生長指標,并記錄氣溫、水溫、鹽度、溶解氧、pH值、投餌量、生長情況;定時檢查筏架、纜繩、錨纜、吊繩、養殖籠等養殖器材是否有損壞破裂;每次投餌前對養殖籠進行清洗,避免雜藻、殘餌、淤泥等影響蠑螺的生長,必要時更換養殖籠。在臺風來臨時,可將養殖籠轉移到室內水泥養殖池進行暫養。其中,于2016年3月23日,針對實施例1所述的蠑螺淺海筏式健康養殖方法養殖的蠑螺,隨機抽取2籠(5箱/籠),稱重分別為9.385kg和9.125kg,平均單產1.85kg/箱。每籠隨機抽取20只蠑螺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詳見表1。表1實施例1的養殖數據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采用實施例1中的養殖方法養殖的蠑螺,平均殼高×殼長能達到3.82×6.36cm,其中最小殼高為3.5cm,最大殼高為4.6cm;最小殼長為5.5cm,最大殼長為7.6cm;平均體重為93.3g,最小體重為60g,最大體重為155g。共有成品蠑螺34898只,平均成活率為85.12%。無論從殼高、殼長或體重,還是從成活率來看,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比較例1比較例1的蠑螺的養殖條件以及養殖方法均與實施例1方法相似,不同之處僅在于,比較例1中的蠑螺其投喂了不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的餌料(海藻)。表2實施例1以及比較例1的養殖數據項目實施例1比較例1平均重量(g)93.385.6平均成活率(%)85.1279.3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發明養殖方法的實施例1其養殖的蠑螺的重量以及成活率明顯高于比較例1,而且,由于本發明投喂了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的餌料,藉由中草藥誘食促生長、抗病保健特點,既提高了蠑螺的食欲又改善了蠑螺的機體免疫力,使得蠑螺的平均重量以及成活率均大幅提升。綜上,本發明利用筏式養殖方式結合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餌料的養殖方法具有以下優點:(1)蠑螺的養殖開發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閑置的鮑魚筏式養殖設施,而且率先開發利用蠑螺資源,對于福建省開辟新的貝類資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本發明采用淺海筏式吊養養殖方法,能夠批量養成商品蠑螺,而且生長快、品質好、產量高、經濟效益佳。其特點是投資省、操作簡便,節省餌料,存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養殖效益好等,易被群眾接受和推廣應用,是目前人工養殖蠑螺比較理想的生產模式之一。(3)本發明利用中草藥誘食促生長,抗病保健特點,投喂用復方中草藥制劑浸泡的餌料,提高了蠑螺的食欲和機體免疫力,促進其健康生長,同時避免因添加任何抗生素造成蠑螺產品的藥物殘留,從而改善蠑螺的品質,提高經濟效益。藉由以上較佳具體實施例的詳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發明的特征與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較佳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蓋各種改變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發明所欲申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因此,本發明所申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應該根據上述的說明作最寬廣的解釋,以致使其涵蓋所有可能的改變以及具相等性的安排。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