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藥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潮阻隔的惰性層材料、其制備及其在農藥泡騰片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農藥泡騰片劑是把農藥的原藥通過超微粉碎變為超細粒子,利用特殊生產工藝生產,在不改變原藥特性的基礎上制成顆粒,當藥粒接觸到水后發生酸堿反應,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原藥在這一定向反應中靠氣體的推動力和崩解劑等輔料作用下迅速崩解,有效成分快速擴散,分布更均勻,藥物更速效,藥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吸濕是固體制劑經常發生的現象。吸濕容易導致固體制劑變軟、化學成分發生變化、霉變等,使藥品的質量受到影響,并給生產和貯存帶來困難。由于固體制劑的絕大多數輔料含有較多的吸濕性成分,其吸濕問題是阻礙泡騰片發展的障礙之一。尤其是泡騰片劑中含有大量酸源、堿源,壓片后的泡騰片如果暴露在空氣下極其容易受水分影響發生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導致片劑硬度降低,外觀改變。泡騰片吸潮后在水中溶解時也容易出現崩解速度慢、崩解時間長、產氣量較少、沉淀較多等現象。片劑性能將大大降低。
就現有的固體制劑防潮技術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用噴霧干燥技術降低吸濕速率
固體制劑傳統干燥法多為烘箱干燥,時間長,得到的是粉體易成塊狀。粉碎后粉體流動性差,并且很容易吸潮。采用噴霧干燥得到的固體制劑,可使顆粒緊密度提高、空隙率減小、比表面積降低、延緩固體制劑的吸濕速度。
2、選擇適宜輔料,減小總吸濕值
水溶性的藥物粉末在較低相對濕度環境時一般不吸濕,但當提高相對濕度到某一定值時,能迅速增加吸濕量,此時的相對濕度稱為臨界相對濕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CRH)。水不溶性藥物或輔料形成不發生相互作用的混合物時,其吸濕量具有加和性,即總吸濕量大約等于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同單獨吸濕量乘積之和。水溶性藥物或輔料的混合物的CRH往往低于其中任一組分的CRH,即混合物的吸濕性增強。因此,對于容易吸濕的固體制劑,應選擇不易吸濕的輔料,減小制劑的總吸濕量,降低吸濕程度。
3、對固體制劑進行包衣,提高臨界相對濕度(CRH)
用防水聚合物如乙基纖維素(EC)、聚丙烯酸樹脂Ⅳ等材料對固體制劑進行包衣可提高其CRH值,降低固體制劑的吸濕程度,同時聚合物包衣膜對濕氣具有阻隔作用,可降低制劑的吸濕速度,提高固體制劑的穩定性。
4、采用防潮包裝
選用低透濕度的材料或容器將產品密封包裝,或在包裝容器內裝入適量的能吸收潮氣的干燥劑,降低固體制劑局部環境的水蒸氣壓,減少固體制劑的吸濕性。藥品防潮包裝材料一般選擇塑料、玻璃瓶或者合成膜等進行包裝。
上述現有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泡騰片吸潮的問題,但存在制備方法復雜、成本較高的缺陷。采用添加不易吸濕的輔料或對固體制劑進行包衣降低吸濕性工藝精細化要求較高,制造成本高,主要應用于醫藥制劑加工。通過噴霧干燥技術可以提高粉體的干燥度,然而,在制備農藥泡騰片前粉體需要在開放的環境中混合、壓片,生產環境的水份會吸附在片劑的表面。雖然,產品可以采用防潮包裝,保障在儲存和運輸期間不吸濕,但是,吸收在片劑表面的水份會通過毛細現象慢慢由表入里,導致酸源和堿源結合產生氣體引起片劑膨脹而開裂,影響產品的商品性能和生物活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防潮阻隔的惰性層材料、其制備及其在農藥泡騰片中的應用,克服農藥泡騰片易吸濕脹包的缺點,相較于傳統防潮方法,制備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潮阻隔的惰性層材料的制備方法,是將阿拉伯樹膠、海藻酸鈉和瓜爾膠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與一氯乙酸在45~75℃、pH 3~6的條件下反應制得。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反應溫度65~75℃,pH 3~4。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阿拉伯樹膠、海藻酸鈉和瓜爾膠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與一氯乙酸摩爾比為1:1~2。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反應溶劑為體積比1:1~2的乙醇-水,反應時間為1~2h。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先將阿拉伯樹膠、海藻酸鈉和瓜爾膠中的一種或幾種的混合物與一氯乙酸溶解在水中,然后將其加入到溶有無機強堿的乙醇-水溶液中進行反應。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反應結束后過濾、用乙醇洗滌并烘干。
本發明還提供所述方法制備的防潮阻隔的惰性層材料。
本發明還提供具有防潮阻隔功能的農藥泡騰片的制備方法,制備片劑時加入上述的惰性層材料。
在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采用粉末壓片法制備泡騰片,惰性層材料用量占片劑質量的3~5%。
本發明還提供上述方法制備的農藥泡騰片。
本發明的優點及有益效果在于:
1、制備防潮阻隔的惰性層材料的方法使用的各種原料成本低廉,工藝簡單,操作方便,反應易于控制。
2、將該惰性層材料加入到農藥泡騰片配方中,可以有效阻隔酸堿源的直接接觸,降低泡騰片在濕度較高環境中遇水反應的概率,抑制水份通過毛細現象的滲入,防止泡騰片發生變質所導致的片劑開裂、變軟、藥效降低等現象。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制備的泡騰片72h以內吸濕性變化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在實施實例1~3中,采用苯醚甲環唑和嘧菌酯為泡騰片原藥,采用直接粉末壓片法制備成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泡騰片劑,其中苯醚甲環唑質量百分含量為12.5%,嘧菌酯質量百分含量為20%。
苯醚甲環唑是新型三唑類內吸性殺菌劑,具有低毒性、高化學穩定性、持效期長等優點,可用于防治多種作物的多種真菌病害。
嘧菌酯是一種新的甲氧基丙烯酸甲酯類殺菌劑,與目前國內市場上使用的其它殺菌劑無交互抗性,抑菌活性高,抗病譜廣且對人類和環境友好,是目前研究最熱的一類殺菌劑。
實施實例1:
本實施實例采用的惰性層材料是通過化合物基團改性得來的,其制備方法的步驟是:
(1)將阿拉伯樹膠在水中均勻溶解得到15%(質量)溶液,加入相對阿拉伯樹膠摩爾比為1:1的ClCH2COOH;
(2)將一定配比的氫氧化鈉、乙醇-水(體積比1:1.2),加入到帶溫度計和攪拌器的250ml的三口燒瓶中,使水溫保持在45℃;
(3)將第一步中的樣品加入到第二步中的三口燒瓶中,控制pH值3,連續攪拌,加熱至65℃反應1小時,反應結束后,將反應后的樣品冷卻、抽濾,用乙醇洗滌,得淡黃色的粘稠液體,烘干后研碎,即得到目標產物惰性層材料。
本實施例的泡騰片制備方法如下:
1)將32.5重量份的苯醚甲環唑·嘧菌酯、20重量份的碳酸氫鈉、20重量份的酒石酸、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6000、4重量份的聚維酮K30、5重量份的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8.25重量份的潤濕分散劑、4重量份的上述制備的惰性層材料和2.25重量份的載體白炭黑預混合,過氣流粉碎機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烘干后再過325目標準篩得干粉(烘干溫度不能高于60℃)。
2)將步驟1中的干粉在壓片機中壓制成片,壓片條件為溫度為20℃左右,濕度40%以下,片劑大小根據需要確定。
實施實例2:
與實施例1相比,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泡騰片劑配方組成大部分不變,只將惰性層材料改成采用瓜爾膠按實施例1的方法改性。
片劑壓制儀器和方法同實施實例1。
實施實例3:
與實施例1相比,32.5%苯醚甲環唑·嘧菌酯泡騰片劑配方組成大部分不變,不加入惰性層材料,2.25重量份的載體白炭黑增加至6.25重量份,作為防潮效果對比。
片劑壓制儀器和方法同實施實例1。
以實施實例1、2和3所制得的片劑分別進行了濕度為75%的72h吸濕率測定,結果分別見于表1和圖1。
表1本發明泡騰片72h以內不同時間段的吸濕率測定結果
從表1和圖1可見,未加入惰性層材料所制得的泡騰片在75%濕度環境下吸濕率明顯比加入惰性層材料所制得的泡騰片高,說明惰性層材料在高濕度的環境下起到了阻隔酸堿源的直接接觸反應,有效降低了泡騰片吸濕性,利于泡騰片的貯存。
實施實例4:
1)在本實施實例中,采用的惰性層材料其制備方法的步驟是:
(a)將海藻酸鈉和瓜爾膠(質量比1:1)在水中均勻溶解得到15%溶液,加入相對海藻酸鈉和瓜爾膠總量摩爾比1:2的ClCH2COOH;
(b)將一定配比的氫氧化鈉、乙醇-水(體積比1:2),加入到帶溫度計和攪拌器的250ml的三口燒瓶中,使水溫保持在75℃;
(c)將第一步中的樣品加入到第二步中的三口燒瓶中,控制pH值4,連續攪拌,加熱至75℃反應2小時,反應結束后,將反應后的樣品冷卻、抽濾,用乙醇洗滌,得淡黃色的粘稠液體,烘干后研碎,即得到目標產物惰性層材料。
2)將32.5重量份的苯醚甲環唑·嘧菌酯、20重量份的碳酸氫鈉、20重量份的酒石酸、5重量份的聚乙二醇6000、4重量份的聚維酮K30、5重量份的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8.25重量份的潤濕分散劑、3重量份的上述制備的惰性層材料和3.25重量份的載體白炭黑預混合,過氣流粉碎機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烘干后再過325目標準篩得干粉(烘干溫度不能高于60℃)。
3)將步驟1中的干粉在壓片機中壓制成片,壓片條件為溫度為20℃左右,濕度40%以下,片劑大小根據需要確定。
將實施實例4制得的片劑進行濕度為75%的72h吸濕率測定,3h吸濕率為1.56%,72h為13.44%。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