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種子貯藏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組合物及其在青蒿種子儲藏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青蒿(Artemisiae annie L.)是我國傳統的中藥,屬菊科艾屬,其提取物之一青蒿素是治療瘧疾的最主要的有效的臨床用藥。藥理學的深入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種廣譜性的天然藥物。據統計,每年世界上有超過100萬人死于瘧疾。瘧原蟲耐藥性,使得抗瘧藥物氯喹的藥物效果受限,而青蒿素對瘧疾具有低毒和速效的特點。
目前,青蒿素是公認有效的治療瘧疾首選藥物,這使得提取青蒿素的原材料青蒿需求量非常大。青蒿萜類化合物的合成主要通過MVA和DXP兩個途徑,即甲羥戊酸(mevalonate pathway,MVA)途徑和1-脫氧木酮糖5-磷酸合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DXS)或甲基赤蘚醇4-磷酸(methylerythritol 4-phosphatepathway,MEP)DXP途徑。
青蒿素化學結構含有過氧基團,是一種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的多種衍生物如雙氫青蒿素(dihydroanemisin)、青蒿琥酯(anesunatc)、蒿甲醚(ancmether)、蒿乙醚(aneether),均是治療瘧疾的有效藥物。研究表明,二氫青蒿素對大鼠C6細胞有選擇性細胞毒作用,還可誘導肺癌細胞系PC-14細胞和SPC-A-1細胞凋亡。青蒿琥酯對人大腸癌細胞有抑制作用,能抑制大腸癌細胞增殖和促進凋亡。蒿甲醚、蒿乙醚和青篙琥酯作用于腫瘤細胞后,表達的mRNA與其對腫瘤細胞的抑制作用之間存在相關性。結果顯示,青蒿素衍生物的藥效作用方式與已知的抗癌藥物不盡一致。隨著對青蒿素類藥物藥理作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已證實其具有抗纖維化、抗弓形蟲、抗瘧、抗孕、抗血吸蟲、腫瘤細胞毒性和抗心律失常等作用。雖然該類藥物作用廣泛,但其作用機制、特點和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研究表明青蒿素可通過抑制肺組織局部炎性反應來減輕膿毒癥大鼠的肺損傷。青蒿還含有揮發性成分,主要是揮發油包括篙酮、倍半褚醇、異篙酮、丁香烯、石竹烯氧化物、按油精、旅烯、左旋樟腦、龍腦等成分。其中,篙酮、樟腦、丁香烯異篙酮、龍腦等含量較高。揮發油具有抗菌消炎、解熱鎮痛、止咳平喘等功效。
鑒于青蒿素具有以上抗炎、抗腫瘤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國內外市場對青蒿素的需求不斷提高,培育青蒿素含量高的新品種成了當務之急。開展新品種的培育不僅需要優質的種子,同時也需要輔以適宜的儲藏方法,才能提高青蒿種子的發芽率,新品種培育工作才能順利進行。然而,傳統的青蒿種子的儲藏方法是將收獲青蒿種子干燥后,置于常溫、干燥的通風環境進行儲藏,采用這種儲藏方法青蒿種子蟲咬、霉變較嚴重,導致青蒿種子發芽率極低,通常只有三成左右。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組合物及其在青蒿種子儲藏中的應用,以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提取獲得的提取物處理青蒿種子后,發芽率相比傳統的常溫儲藏方法可提高30~56%。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組合物包括如下質量份的:
馬利筋,為蘿藦科馬利筋亞科馬利筋屬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 L.,屬多年生宿根性亞灌木狀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藥。
毒堇,為錦葵科植物,是一種歐洲很常見的有毒香草《五十二病方》中有毒堇“葉實味苦”記載,本發明采用毒堇的葉片。
印第安眼草,又名哮喘草,為禾本科植物,印第安人常用來當煙草或茶葉,可治療呼吸疾病。
彩葉芋,為天南星科彩葉芋屬彩葉芋Caladium bicolosr,本發明采用彩葉芋的葉片。
絡石,為夾竹桃科絡石屬絡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Lindl.)Lem.根、莖、葉、果實供藥用,有祛風活絡、利關節、止血、止痛消腫、清熱解毒之效。本發明采用絡石的葉片。
本發明將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制成組合物。實驗表明,將該組合物制成青蒿種子儲藏劑,能夠有效解決青蒿種子儲藏過程中蟲咬霉變的問題,大大提高青蒿種子的發芽率。
本發明所述的上述組合物,由蒸餾法制備得到,具體制備方法如下:
將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粉碎,經滅菌、烘干后,加入乙醇水溶液浸泡,蒸餾后收集餾出液,獲得組合物。
本發明中,所述粉碎至粒度為100目。
本發明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體積分數為40%;所述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質量之和與乙醇水溶液的質量比為1:25。
本發明中,所述浸泡的時間為2h~4h。在一些實施例中,浸泡的時間為3h。
本發明中,蒸餾的溫度為80-120℃、時間為2-5h、壓強為1520mmHg。
本發明還提提供了上述組合物在制備青蒿種子儲藏劑中的應用。
本發明還一種青蒿種子儲藏劑,包括本發明提供的組合物和雙蒸水;所述組合物與雙蒸水的體積比為1:1000。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儲藏青蒿種子的方法,采用本發明提供的青蒿種子儲藏劑,按照青蒿種子與儲藏劑的重量比為10:1~20進行噴霧處理,室內吹風陰干,用透氣白紗布包裹,置于室溫通風干燥的陰涼處。在一些具體實施例中,采用本發明提供的青蒿種子儲藏劑時,按照青蒿種子與儲藏劑的重量比為10:1、10:5、10:10、10:20進行噴霧處理。
本發明提供了包括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的組合物及其應用,并提供了一種青蒿種子儲藏劑以及青蒿種子的儲藏方法。實驗表明,本發明提供的青蒿種子儲藏劑能夠有效解決青蒿種子儲藏過程中蟲咬霉變的問題,大大提高青蒿種子的發芽率,相比傳統的儲藏方法可提高37%~57%。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5的青蒿種子處理劑處理不同采收時間的青蒿種子后的發芽情況。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組合物及其應用,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本發明的方法及應用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發明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應用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發明技術。
本發明采用的試材皆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場購得。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本發明組合物
備料:新鮮的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分別清洗、粉碎成為100目后烘干備用。
配比:將烘干后的馬利筋300g、毒堇200g、印第安眼草300g、彩葉芋100g、絡石100g,混勻。
滅菌:輻照法滅菌。
混料:在60℃下加熱烘干2.5小時,得混合物。
蒸餾:將所述混合物置于蒸餾裝置中,加入25kg體積分數為40%的乙醇水溶液,浸泡3小時,然后蒸餾(溫度120℃、時間3h、壓強780mmHg),收集餾出液,得到組合物。
實施例2本發明組合物
備料:新鮮的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分別清洗、粉碎成為100目后烘干備用。
配比:將烘干后的馬利筋450g、毒堇100g、印第安眼草250g、彩葉芋800g、絡石120g,混勻。
滅菌:輻照法滅菌。
混料:在60℃下加熱烘干3小時,得混合物。
蒸餾:將所述混合物置于蒸餾裝置中,加入25kg體積分數為40%的乙醇水溶液,浸泡3小時,然后蒸餾(溫度110℃、時間2h、壓強1020mmHg),收集餾出液,得到組合物。
實施例3本發明組合物
備料:新鮮的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分別清洗、粉碎成為100目后烘干備用。
配比:將烘干后的馬利筋150g、毒堇300g、印第安眼草350g、彩葉芋120g、絡石80g,混勻。
滅菌:輻照法滅菌。
混料:在70℃下加熱烘干2小時,得混合物。
蒸餾:將所述混合物置于蒸餾裝置中,加入25kg體積分數為40%的乙醇水溶液,浸泡3小時,然后蒸餾(溫度90℃、時間2.5h、壓強840mmHg),收集餾出液,得到組合物。
實施例4本發明組合物
備料:新鮮的馬利筋、毒堇、印第安眼草、彩葉芋、絡石,分別清洗、粉碎成為100目后烘干備用。
配比:將烘干后的馬利筋450g、毒堇100g、印第安眼草450g、彩葉芋80g、絡石120g,混勻。
滅菌:輻照法滅菌。
混料:在50℃下加熱烘干3小時,得混合物。
蒸餾:將所述混合物置于蒸餾裝置中,加入30kg體積分數為40%的乙醇水溶液,浸泡3小時,然后蒸餾(溫度100℃、時間3.5h、壓強960mmHg),收集餾出液,得到組合物。
實施例5青蒿種子儲藏劑
取實施例1制得的組合物100mL,與100L雙蒸水混合制得青蒿種子儲藏劑,塑料袋分裝成500g。
實施例6青蒿種子儲藏劑
取實施例2制得的組合物100mL,與100L雙蒸水混合制得青蒿種子儲藏劑,塑料袋分裝成500g。
實施例7青蒿種子儲藏劑
取實施例3制得的組合物100mL,與100L雙蒸水混合制得青蒿種子儲藏劑,塑料袋分裝成500g。
實施例8青蒿種子儲藏劑
取實施例4制得的組合物100mL,與100L雙蒸水混合制得青蒿種子儲藏劑,塑料袋分裝成500g。
實施例9發芽對比試驗
試驗組:10月上旬采收青蒿種子,將采收后2周的青蒿種子與本發明實施例5~8制備的青蒿種子處理劑按照質量比為10:1、10:5、10:10、10:20噴霧處理,室內吹風陰干,用透氣白紗布包裹,置于室溫通風干燥的陰涼處進行儲藏。
對照組:采用同重量雙蒸水對核桃種子進行噴霧處理,室內吹風陰干,用透氣白紗布包裹,置于室溫通風干燥的陰涼處進行儲藏。
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進行發芽試驗。試驗方法:選取溫、光、水、肥和土條件一致的田地2塊,面積均為0.1畝。1塊播種本發明實施例5~8所述的青蒿種子處理劑處理的青蒿種子,另外1塊播種同重量雙蒸水處理的青蒿種子。結果如表1所示。
表1發芽率比較
結果顯示,本發明實施例5~8提供的青蒿種子處理劑在不同的處理濃度下,對采收后兩周的青蒿種子進行處理后,均能夠大大提高青蒿種子的發芽率,相比對照組發芽率可提高37%~57%。
實施例10不同采收時間的青蒿種子處理后的發芽率比較
分別將剛采收、采收后1周、采收后2周和采收后3周的青蒿種子與本發明實施例5制備的青蒿種子處理劑按照質量比為10:1、10:5、10:10、10:20噴霧處理,室內吹風陰干,用透氣白紗布包裹,置于室溫通風干燥的陰涼處進行儲藏。
對照組:采用同重量雙蒸水對核桃種子進行噴霧處理,室內吹風陰干,用透氣白紗布包裹,置于室溫通風干燥的陰涼處進行儲藏。
次年3月下旬---4月中旬進行發芽試驗。試驗方法:選取溫、光、水、肥和土條件一致的田地2塊,面積均為0.1畝。1塊播種本發明實施例5所述的青蒿種子處理劑處理的青蒿種子,另外1塊播種同重量雙蒸水處理的青蒿種子,出芽情況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本發明提供的青蒿種子儲藏劑對不同采收時間(剛采收、采收后1周、采收后2周、采收后3周)的青蒿種子進行處理后,均能夠有效解決青蒿種子儲藏過程中蟲咬霉變的問題,大大提高青蒿種子的發芽率,相比對照組可提高30%~56%。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