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領域水產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半刺厚唇魚全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在淡水土著特色魚類品種的保護與開發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進展緩慢,基礎相對薄弱。近年來,許多具有一定研究開發價值的淡水土著品種由于原產地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捕撈產量大幅度減少;加上其人工繁育技術、營養需求及養殖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尚未突破,市場上的商品魚供不應求,受經濟利益驅使的濫捕等竭澤而漁的現象更是屢禁不止,導致這些土著品種的種群數量和質量嚴重衰竭,野生種質資源存在滅絕的風險。鑒于此,有必要對我國特有的淡水土著品種開展資源保護、苗種擴繁及養殖開發等研究工作,以實現其野生種質資源的恢復與延續,滿足市場需求。
半刺厚唇魚是《南浦溪半刺厚唇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015年農業部批準建立)和《松溪厚唇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016年農業部批準建立)的主要保護物種,為閩浙蘇一帶常見的食用魚,深受老百姓喜愛,市場前景廣闊,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營養價值。
由于種種原因,有關半刺厚唇魚的相關研究資料極少,其基礎生物學、繁育生物學、養殖生物學、營養學及病害防控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基本處于空白;人工育苗僅見有劉麗麗等(2010年)利用馴養的野生半刺厚唇魚親本,在2008~2009年開展了其人工繁育試驗,獲得了少量苗種。鑒于此,本發明采用了新的催產藥物配伍,實現了良好的催產效果;在解決了生物餌料的穩定充足供應技術、苗種與親魚的培育技術后,形成了穩定的苗種培育技術,實現了半刺厚唇魚的全人工育苗,為半刺厚唇魚苗種規?;a、及其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養殖開發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半刺厚唇魚種苗培育技術缺乏的現狀,提供一種半刺厚唇魚全人工育苗方法。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半刺厚唇魚全人工育苗方法,其具體步驟如下:
(1)親本培育:
(a)日常培育:將半刺厚唇魚野生親本分別放養于土池中進行馴化培育,放養密度3~5尾/ m2,另套養鰱鳙魚以調控水質;采用蛋白含量33%~36%的人工配合飼料進行培育,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0.5%~1%;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為面積在2000 m2以內、水深1.0~1.5 m,確保微流水;
(b)產前強化培育:在開春季節,分批從親魚池挑選性腺發育良好的親本,轉入水泥池進行強化培育,每個水泥池投放親魚200~300尾,保持水池沖水3~5 h/d;在人工催產前10~15 d確保沖水時間8 h/d以上,以促進親魚性腺發育;采用蛋白含量36%~40%的人工配合飼料和青飼料進行培育,配合飼料日投喂2~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2%,青飼料隔天投喂1次;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池為面積40 m2~60 m2,水深0.5~0.8 m的長方形水泥池,并配備1.5 kw水泵一臺,保持微流水,進水用 80~100目篩絹布過濾;
(2)人工催產:
從強化培育的親魚中挑選健壯無傷、性腺發育成熟的個體進行人工催產試驗:催產激素采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制劑,2針注射方式;第1針注射催產藥物:3 mg LRH-A2+4 mg DOM+100 IU HCG);第2針注射催產藥物:5 mg LRH-A2+5 mg DOM+1000 IU HCG);針距10~12 h,雄魚不注射第1針,第2針劑量為雌魚的1/2;在23℃~27℃水溫條件下,效應時間為10~14 h;雌雄比例為3~5:1;
(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
(4)人工孵化:
將吸水膨脹后的受精卵均勻布置于孵化布卵框上,在25℃~27℃孵化水溫條件下,仔魚約經58~60 h出膜;3 日齡前仔魚不要人為驚動;孵化過程中確保孵化水體溶氧在5 mg/l以上;孵化方式采用微流水孵化或微流水充氣孵化;
(5)苗種前期培育:
(a)開口餌料培育:以面積2000 m2以內,水深0.6~0.8 m的土池為餌料培育池,在開始人工催產工作的前8~12 d做好餌料培育池的清整工作;清塘后7~9 d,待藥物毒性消失,注入新水至水深0.5~0.6 m;每667 m2施用發酵過的有機肥80~100 kg,以培養浮游動植物;
(b)仔魚培育:仔魚10日齡前投喂上述餌料培育池中80目過篩的浮游動物,10~25日齡則投喂用60目過篩的浮游動物,20日齡開始馴食蛋白質含量40%~45%的人工配合飼料;仔魚經39~51 d的培育,即可獲得規格達3 cm以上的幼魚,該幼魚即為夏花苗種;
(6)子一代大規格苗種培育:
將規格3~5 cm的子一代幼魚清水下塘轉入土池進行大規格苗種培育及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2~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38%~42%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苗種規格達10 cm時,將苗種起捕分級篩選,10 cm以下的苗種繼續留在土池培育,10 cm以上的苗種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后備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面積在2000 m2以內,水深0.8~1.0 cm,微流水,進水用 60~80目篩絹布過濾;
(7)子一代親本養成與培育:
(a)子一代后備親本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2~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3%,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36%~40%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后備親本規格達15 cm時,將其起捕進行第二次分級篩選,篩選15 cm以上的后備親本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子一代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親本培育池塘為步驟(6)中所述的土池;
(b)子一代親本培育:培育方法同步驟(1);
(8)全人工育苗的實現: 利用步驟(1)操作方法獲得性腺發育成熟的子一代親本,重復步驟(2)至步驟(4),獲得子二代苗種,實現全人工育苗。
步驟(3)所述的干法授精方式的具體操作步驟為:將到效應期的雌魚腹部水分擦干,輕壓其腹部將卵從生殖孔擠入干燥的容器中;同時用吸管從雄魚生殖孔吸入擠出的精液,用1~2倍體積pH 7.0的0.7%生理鹽水稀釋后倒入剛擠出的卵中,再用羽毛輕輕攪拌混勻2~3 min后,加入清水將受精卵洗凈去粘,然后進行孵化。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半刺厚唇魚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營養價值,近年來由于原產地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其野生種質資源的種群數量和質量嚴重衰竭。本發明采用了新的催產藥物配伍,實現了良好的催產效果;解決了生物餌料的穩定充足供應技術(一種新型浮游動物采集裝置,專利號:ZL201520003941.0)、苗種與親魚的培育技術,形成了穩定的苗種培育技術,在國內外首次實現了半刺厚唇魚的全人工育苗,突破了因半刺厚唇魚野生種質資源匱乏而造成的親魚來源困難的瓶頸,為半刺厚唇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及其他有自然種群分布水域的野生資源修復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苗種保障,并可實現半刺厚唇魚的規模化育苗和人工養殖產業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2015年4~6月,在福建省順昌縣兆興魚種養殖有限公司,運用本發明方法,利用培育的半刺厚唇魚野生親本,成功開展了其人工繁育。共催產6個批次,合計催產雌魚227尾,催產成功187尾,平均催產率達82.4 %;獲得卵子16.55萬粒、受精卵11.8萬粒,平均受精率71.4 %;孵化水花苗79660尾,平均孵化率67.4 %。經過40~51 d的培育,共獲得平均規格3.37 cm的半刺厚唇魚夏花苗種62630尾,苗種培育平均存活率達到78.6 %。其具體繁育步驟為:
(1)親本培育:
(a)日常培育:將半刺厚唇魚野生親本分別放養于土池中進行馴化培育,放養密度3尾/ m2,另套養鰱鳙魚以調控水質;采用蛋白質含量33%的人工配合飼料進行培育,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0.5%;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為面積為1000 m2、水深1.0 m、微流水;
(b)產前強化培育:在開春季節,分批從親魚池挑選性腺發育良好的親本,轉入水泥池進行強化培育,每個水泥池投放親魚200尾,保持水池沖水3 h/d;在人工催產前10 d確保沖水時間8 h/d,以促進親魚性腺發育;采用蛋白含量36%的人工配合飼料和青飼料進行培育,配合飼料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青飼料隔天投喂1次;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池為面積40 m2,水深0.5 m的長方形水泥池,并配備1.5 kw水泵一臺,保持微流水,進水用 60目篩絹布過濾;
(2)人工催產:
從強化培育的親魚中挑選健壯無傷、性腺發育成熟的個體進行人工催產試驗:催產激素采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制劑,2針注射方式;第1針注射催產藥物:3 mg LRH-A2+4 mg DOM+100 IU HCG);第2針注射催產藥物:5 mg LRH-A2+5 mg DOM+1000 IU HCG);針距12 h,雄魚不注射第1針,第2針劑量為雌魚的1/2;在23℃~25℃的水溫條件下,激素效應時間為12~14 h;雌雄比例為3:1;
(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
(4)人工孵化:
將吸水膨脹后的受精卵均勻布置于孵化布卵框上,在25℃孵化水溫條件下,仔魚約經60 h出膜;3日齡前仔魚不要人為驚動;孵化過程中確保孵化水體溶氧在5 mg/l;孵化方式采用微流水孵化;
(5)苗種前期培育:
(a)開口餌料培育:以面積1000 m2,水深0.6 m的土池為餌料培育池,在開始人工催產工作的前8 d做好餌料培育池的清整工作;清塘后7 d,待藥物毒性消失,注入新水至水深0.5 m;每667 m2施用發酵過的有機肥80 kg,以培養浮游動植物;
(b)仔魚培育:仔魚10日齡前投喂上述餌料培育池中80目過篩的浮游動物,10~25日齡則用60目過篩,20日齡開始馴食蛋白質含量40%的人工配合飼料,該飼料喂沉性顆粒料;仔魚經40~51 d的培育,即可獲得規格達3 cm以上的幼魚,該幼魚即為夏花苗種;
(6)子一代大規格苗種培育:
將規格3 cm的子一代幼魚清水下塘轉入土池進行大規格苗種培育及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2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38%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苗種規格達10 cm時,將苗種起捕分級篩選,10 cm以下的苗種繼續在土池培育,10 cm以上的苗種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后備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面積為1000 m2,水深0.8 m,保持微流水,進水用 60目篩絹布過濾;
(7)子一代親本養成與培育:
(a)子一代后備親本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2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36%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后備親本規格達15 cm時,將其起捕進行第二次分級篩選,篩選15 cm以上的后備親本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子一代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親本培育池塘為步驟(6)中所述的土池;
(b)子一代親本培育:培育方法同步驟(1);
步驟(3)所述的干法授精方式的具體操作步驟為:將到效應期的雌魚腹部水分擦干,輕壓其腹部將卵從生殖孔擠入干燥的容器中;同時用吸管從雄魚生殖孔吸入擠出的精液,用1倍體積pH 7.0的0.7%生理鹽水稀釋后倒入剛擠出的卵中,再用羽毛輕輕攪拌混勻2 min后,加入清水將受精卵洗凈去粘,然后進行孵化。
實施例2
2016年5~6月,在福建省順昌縣兆興魚種養殖有限公司,利用培育的半刺厚唇魚野生親本,運用本發明方法開展了其人工繁育工作。共催產了5個批次,催產雌魚452尾,催產率77.2%;獲得卵子19.33萬粒、受精卵15萬粒,受精率77.6%;獲得水花苗11.8萬尾,孵化率78.7%。經過39~48 d的培育,共獲得平均規格3.16 cm的半刺厚唇魚夏花苗種77500尾,苗種培育平均存活率達到65.7 %。
其具體步驟如下:
(1)親本培育:
(a)日常培育:將半刺厚唇魚野生親本分別放養于土池中進行馴化培育,放養密度4尾/ m2,另套養鰱鳙魚以調控水質;采用蛋白含量35%的人工配合飼料進行培育,日投喂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0.8%;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面積為2000 m2,水深1.2 m,保持微流水;
(b)產前強化培育:在開春季節,分批從親魚池挑選性腺發育良好的親本,轉入水泥池進行強化培育,每個水泥池投放親魚250尾,保持水池沖水4 h/d;在人工催產前12 d確保沖水時間10 h/d,以促進親魚性腺發育;采用蛋白含量38%的人工配合飼料和青飼料進行培育,配合飼料日投喂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5%,青飼料隔天投喂1次;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池為面積50 m2,水深0.6 m的長方形水泥池,并配備1.5 kw水泵一臺,保持微流水,進水用 80目篩絹布過濾;
(2)人工催產:
從強化培育的親魚中挑選健壯無傷、性腺發育成熟的個體進行人工催產試驗:催產激素采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制劑,2針注射方式;第1針注射催產藥物:3 mg LRH-A2+4 mg DOM+100 IU HCG);第2針注射催產藥物:5 mg LRH-A2+5 mg DOM+1000 IU HCG);針距11 h,雄魚不注射第1針,第2針劑量為雌魚的1/2;在25℃~27℃的水溫條件下,激素效應時間為10~12 h。雌雄比例為4:1;
(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
(4)人工孵化:
將吸水膨脹后的受精卵均勻布置于孵化布卵框上,在26℃孵化水溫條件下,仔魚約經59 h出膜;3 日齡前仔魚不要人為驚動;孵化過程中確保孵化水體溶氧在5 mg/l以上;孵化方式采用微流水孵化或微流水充氣孵化;
(5)苗種前期培育:
(a)開口餌料培育:以面積2000 m2,水深0.7 m的土池為餌料培育池,在開始人工催產工作的前10 d做好餌料培育池的清整工作;清塘后8 d,待藥物毒性消失,注入新水至水深0.6 m;每667 m2施用發酵過的有機肥90 kg,以培養浮游動植物;
(b)仔魚培育:仔魚10日齡前投喂上述餌料培育池中80目過篩的浮游動物,10~25日齡則用60目過篩,20日齡開始馴食蛋白質含量43%的人工配合飼料,該飼料喂沉性顆粒料;仔魚經39~50 d的培育,即可獲得規格達3 cm以上的幼魚,該幼魚即為夏花苗種;
(6)子一代大規格苗種培育:
將規格4cm的子一代幼魚清水下塘轉入土池進行大規格苗種培育及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2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4%,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40%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苗種規格達10 cm時,將苗種起捕分級篩選,10 cm以下的苗種繼續在土池培育,10 cm以上的苗種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后備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面積為2000 m2,水深0.9 m,保持微流水,進水用80目篩絹布過濾;
(7)子一代親本養成與培育:
(a)子一代后備親本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5%,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38%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后備親本規格達15 cm時,將其起捕進行第二次分級篩選,篩選15 cm以上的后備親本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子一代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親本培育池塘為步驟(6)中所述的土池;
(b)子一代親本培育:培育方法同步驟(1);
步驟(3)所述的干法授精方式的具體操作步驟為:將到效應期的雌魚腹部水分擦干,輕壓其腹部將卵從生殖孔擠入干燥的容器中;同時用吸管從雄魚生殖孔吸入擠出的精液,用2倍體積pH 7.0的0.7%生理鹽水稀釋后倒入剛擠出的卵中,再用羽毛輕輕攪拌混勻2.5 min后,加入清水將受精卵洗凈去粘,然后進行孵化。
實施例3
2016年6月21日,利用2014年的自繁子一代苗種培育而成的親本,通過人工催產、擠卵授精,獲得子一代親本產卵子31000粒,受精卵7600粒,受精率24.5%;獲得水花苗2300尾,孵化率30.3%,實現了半刺厚唇魚的全人工育苗。其具體繁育步驟為:
(1)親本培育:
(a)日常培育:將半刺厚唇魚野生親本分別放養于土池中進行馴化培育,放養密度5尾/ m2,另套養鰱鳙魚以調控水質;采用蛋白含量36%的人工配合飼料進行培育,日投喂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面積為1000 m2,水深1.5 m,保持微流水;
(b)產前強化培育:在開春季節,分批從親魚池挑選性腺發育良好的親本,轉入水泥池進行強化培育,每個水泥池投放親魚300尾,保持水池沖水5 h/d;在人工催產前15 d確保沖水時間10 h/d,以促進親魚性腺發育;采用蛋白含量40%的人工配合飼料和青飼料進行培育,配合飼料日投喂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青飼料隔天投喂1次;
進一步的,所述水泥池為面積60 m2,水深0.8 m的長方形水泥池,并配備1.5 kw水泵一臺,保持微流水,進水用100目篩絹布過濾;
(2)人工催產:
從強化培育的親魚中挑選健壯無傷、性腺發育成熟的個體進行人工催產試驗:催產激素采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2)+馬來酸地歐酮(DOM)+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混合制劑,2針注射方式;第1針注射催產藥物:3 mg LRH-A2+4 mg DOM+100 IU HCG);第2針注射催產藥物:5 mg LRH-A2+5 mg DOM+1000 IU HCG);針距10 h,雄魚不注射第1針,第2針劑量為雌魚的1/2;在25℃~27℃的水溫條件下,激素效應時間為10~12 h;雌雄比例為5:1;
(3)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方式;
(4)人工孵化:
將吸水膨脹后的受精卵均勻布置于孵化布卵框上,在27℃孵化水溫條件下,仔魚約經58 h出膜;3日齡前仔魚不要人為驚動;孵化過程中確保孵化水體溶氧在5 mg/l以上;孵化方式采用微流水孵化;
(5)苗種前期培育:
(a)開口餌料培育:以面積2000 m2,水深0.8 m的水池最為餌料培育池,在開始人工催產工作的前12 d做好餌料培育池的清整工作;清塘后9 d,待藥物毒性消失,注入新水至水深0.6 m;每667 m2施用發酵過的有機肥100 kg,以培養浮游動植物;
(b)仔魚培育:仔魚10日齡前投喂上述餌料培育池中80目過篩的浮游動物,10~25日齡則用60目過篩,20日齡開始馴食蛋白質含量45%的人工配合飼料,該飼料喂沉性顆粒料;仔魚經39~48 d的培育,即可獲得規格達3 cm以上的幼魚,該幼魚即為夏花苗種;
(6)子一代大規格苗種培育:
將規格3 cm的子一代幼魚清水下塘轉入土池進行大規格苗種培育及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42%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苗種規格達10 cm時,將苗種起捕分級篩選,10 cm以下的苗種繼續在土池培育,10 cm以上的苗種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后備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所述土池面積為2000 m2,水深1.0 m,保持微流水,進水用 80目篩絹布過濾;
(7)子一代親本養成與培育:
(a)子一代后備親本養成:日投喂配合飼料3次,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該配合飼料為蛋白質含量40%的沉性顆粒料;待大部分子一代后備親本規格達15 cm時,將其起捕進行第二次分級篩選,篩選15 cm以上的后備親本轉入另外的土池,進行子一代親本培育;
進一步的,親本培育池塘為步驟(6)中所述的土池;
(b)子一代親本培育:培育方法同步驟(1);
(8)全人工育苗的實現:利用步驟(1)操作方法獲得性腺發育成熟的子一代親本,重復步驟(2)至步驟(4),獲得子二代苗種,實現全人工育苗。
步驟(3)所述的干法授精方式的具體操作步驟為:將到效應期的雌魚腹部水分擦干,輕壓其腹部將卵從生殖孔擠入干燥的容器中;同時用吸管從雄魚生殖孔吸入擠出的精液,用2倍體積pH 7.0的0.7%生理鹽水稀釋后倒入剛擠出的卵中,再用羽毛輕輕攪拌混勻3 min后,加入清水將受精卵洗凈去粘,然后進行孵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