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的玉米種子處理劑。
背景技術:
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種子藥劑處理是防治地下害蟲及農作物土傳、種傳病害經濟簡便的方法之一。
烯丙苯噻唑,英文通用名為:probenazole,是日本明治制果藥業株式會社開發的一種誘導免疫型殺菌劑,通過激發植物本身對病害的免疫(抗性)反應來實現防病效果,通過植物根部吸收,并較迅速地滲透傳導至植物體各部分。通過烯丙苯噻唑處理水稻,能促進根系吸收,并較為迅速地滲透傳導至植物體各部分,保護作物不受稻瘟病菌和立枯病菌的侵染;通過烯丙苯噻唑處理玉米,能有效的防止莖基腐病和絲黑穗病的危害。
氟蟲腈,英文名稱為:fiproni l,是一種苯基吡唑類殺蟲劑、殺蟲譜廣,對害蟲以胃毒作用為主,兼有觸殺和一定的內吸作用,其作用機制在于阻礙昆蟲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謝,因此對蚜蟲、葉蟬、飛虱、鱗翅目幼蟲、蠅類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蟲有很高的殺蟲活性,對作物無藥害。該藥劑可施于土壤,也可葉面噴霧。施于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葉甲、金針蟲和地老虎。葉面噴灑時,對小菜蛾、菜粉蝶、稻薊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長。
現代農業中,利用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是防治地下害蟲及土傳、種傳病害經濟簡便的方法之一。種衣劑是一種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種子處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農藥制劑,它能夠在種子表面固化形成稱為種衣的膜。種衣劑在土壤中吸水膨脹而不被溶解,允許種子正常發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氣通過,所含的農藥和種肥等物質緩慢釋放,能夠殺滅地下害蟲、預防苗期害蟲和防治苗期病害,從而達到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健康生長,減少種子用量的功效。
目前國內推廣使用的種衣劑品種繁多,但大都存在一些問題,如立克秀、適樂時、拌種雙等功能單一,只有防病作用,且使用技術復雜,對作物不安全,并且長期以咯菌清、多菌靈為主要殺菌成分的種子處理劑,病菌產生的抗性較大,因此急需開發一種具有防蟲抗病作用且有較好效果的玉米種衣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含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的玉米種子處理劑,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蟲和玉米苗期害蟲,同時能有效的控制玉米莖基腐病和絲黑穗病的危害。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含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的玉米種子處理劑,有效成分由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組成,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的重量比為2-5:1-3,優選的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的重量比為3:1。
所述的玉米種子處理劑,烯丙苯噻唑在處理劑中的重量百分比為2-10%,氟蟲腈在處理劑中的重量百分比為1-6%。
本發明的種子處理劑制備成農業上可接受的懸浮種衣劑,加入的輔助劑包括潤濕分散劑、成膜劑、著色劑、增稠劑、防凍劑、消泡劑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定和藥效發揮的物質。
本發明制備方法為:將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經過氣流粉碎,后將混合物與潤濕分散劑、成膜劑、著色劑、增稠劑、防凍劑、消泡劑與水完全溶解后,按比例投入砂磨機研磨2-4小時,使粒徑全部在5μm以下,過濾即可制得產品。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顯著的技術效果:
1、本發明以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為有效成分,適用于玉米種子處理,能有效防治玉米莖基腐病、絲黑穗病、瘤黑粉病及由灰飛虱傳播引起的粗縮病等病害,同時能有效防治蚜蟲、薊馬等地上和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的危害,有利于提高成苗率。
2、本發明的成分協同增效,混配劑與單劑比較,殺蟲防病效果明顯提高。
3、本發明所述懸浮種衣劑使用方便,處理種子時,既可以機械拌種,也可人工操作,可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按照本發明根據防治對象發生情況確定適宜的用量,通常施藥量是種衣劑與種子的重量比為1:50-100。
一、制備實施例
實施例1:4%烯丙苯噻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
配方:各組分含量(按重量計),烯丙苯噻唑3%,氟蟲腈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磺酸鈉(分散劑)8%、苯二酚(穩定劑)2%、黃原膠(增稠劑)0.2%、正辛醇(消泡劑)1%、尿素(抗凍劑)2%、堿性玫瑰精(著色劑)0.5%,加水補足至100%。
實施例2:5%烯丙苯噻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
配方:各組分含量(按重量計),烯丙苯噻唑2%,氟蟲腈3%,農乳602(乳化劑)2%、木質素磺酸鈉(分散劑)5%、苯二酚(穩定劑)2%、黃原膠(增稠劑)0.5%、硅油(消泡劑)1%、尿素(抗凍劑)2%、堿性玫瑰精(著色劑)0.5%,加水補足至100%。
實施例3:3%烯丙苯噻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
配方:各組分含量(按重量計),烯丙苯噻唑2%,氟蟲腈1%,農乳602(乳化劑)2%、十二烷基磺酸鈉(分散劑)10%、苯二酚(穩定劑)2%、羧甲基纖維素鈉(成膜劑)3%、正辛醇(消泡劑)1%、乙二醇(抗凍劑)2%、堿性玫瑰精(著色劑)0.5%,加水補足至100%。
實施例4:7%烯丙苯噻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
配方:各組分含量(按重量計),烯丙苯噻唑5%,氟蟲腈2%,農乳602(乳化劑)2%、十二烷基磺酸鈉(分散劑)8%、苯二酚(穩定劑)2%、黃原膠(增稠劑)0.2%、正辛醇(消泡劑)1%、尿素(抗凍劑)2%、堿性玫瑰精(著色劑)0.5%,加水補足至100%。
實施例5:12%烯丙苯噻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
配方:各組分含量(按重量計),烯丙苯噻唑10%,氟蟲腈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十二烷基磺酸鈉(分散劑)10%、苯二酚(穩定劑)2%、羧甲基纖維素鈉(成膜劑)3%、正辛醇(消泡劑)2%、乙二醇(抗凍劑)2%、堿性玫瑰精(著色劑)0.5%,加水補足至100%。
上述實施例1-5的制備方法為,按配方稱量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經過氣流粉碎,后將混合物與其他組份混合均勻,于砂磨機中碾磨3-4小時,使粒徑全部在5μm以下即可。
二、生物活性實施例
實施例1:含烯丙苯噻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的田間藥效試驗
試驗設計:試驗于2015年6月在廣西南寧市郊一農戶農田內進行,以制備實施例1-3所得的制劑為試驗組1-3#,以10%烯丙苯噻唑懸浮種衣劑為對照組1#,以10%氟蟲腈懸浮種衣劑為對照組2#,同時設置一不進行種子包衣為空白對照(CK)。各處理中的藥劑用量及藥劑如下表所示,試驗玉米品種為鄭單958,于玉米三葉一心時進行觀察測量,各懸浮種衣劑包衣處理對玉米苗期的病蟲害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1含烯丙苯噻唑·氟蟲腈懸浮種衣劑用于玉米拌種的田間藥效試驗
由表1可知,本發明的玉米種子處理劑采用烯丙苯噻唑和氟蟲腈的合理混配,在有效成分用量比各單劑相對較少的情況下,防治范圍或者藥效高于各單劑。同時,從試驗結果可知,這種增效結果不是由于所加入的另一活性成分直接作用于病害或蟲害得到的,而是由于兩種活性成分復配后互相作用,增強了彼此防治病蟲害的效果,有利于減少各單劑的用藥量,降低農用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