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冬閑田養殖草魚的方法。
背景技術:
利用冬閑稻田養魚即可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又可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減少禾苗病蟲害,減少來年的農藥、化肥支出。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科學合理、提高稻田利用率的冬閑田養殖草魚的方法。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冬閑田養殖草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選擇冬閑田: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冬閑田,晚稻收割后,不需翻耕田土,將田埂加高到70-90厘米;
步驟2:消毒殺菌:將冬閑田放完水,再噴灑生石灰,暴曬2-3天,再注滿水浸泡2天,然后再換入新水;
步驟3:培肥水質:草魚種下田前5天,向冬閑田施足基肥,培肥水質;
步驟4:投入魚種:分兩次投入魚種,第1天放400尾魚種,第3天放300尾魚種;
步驟5:田間管理:水溫在12℃以上時,投喂米糠、魚用顆粒餌料,水溫降至10℃以下時,田埂要加高培厚,有利于保溫。
進一步地,步驟1中,在冬閑田搭建避風棚。
進一步地,避風棚下面投放禽畜糞便,能增加水溫。
進一步地,草魚種投入冬閑田前,要經過浸泡消毒。
進一步地,每隔10-15天增氧換新水。
本發明通過冬閑田改造、科學養殖草魚,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又可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減少禾苗病蟲害,減少來年的農藥、化肥支出。
本發明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發明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下列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實施例1
本發明冬閑田養殖草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選擇冬閑田: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冬閑田,晚稻收割后,不需翻耕田土,將田埂加高到70厘米;
步驟2:消毒殺菌:將冬閑田放完水,再噴灑生石灰,暴曬2天,再注滿水浸泡2天,然后再換入新水;
步驟3:培肥水質:草魚種下田前5天,向冬閑田施足基肥,培肥水質;
步驟4:投入魚種:草魚種投入冬閑田前,要經過浸泡消毒;分兩次投入魚種,第1天放400尾魚種,第3天放300尾魚種;
步驟5:田間管理:水溫在12℃以上時,投喂米糠、魚用顆粒餌料,水溫降至10℃以下時,田埂要加高培厚,有利于保溫;每隔10天增氧換新水。
實施例2
本發明冬閑田養殖草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選擇冬閑田: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冬閑田,晚稻收割后,不需翻耕田土,將田埂加高到80厘米,并搭建避風棚;
步驟2:消毒殺菌:將冬閑田放完水,再噴灑生石灰,暴曬2天,再注滿水浸泡2天,然后再換入新水;
步驟3:培肥水質:草魚種下田前5天,向冬閑田施足基肥,培肥水質;
步驟4:投入魚種:草魚種投入冬閑田前,要經過浸泡消毒;分兩次投入魚種,第1天放400尾魚種,第3天放300尾魚種;
步驟5:田間管理:水溫在12℃以上時,投喂米糠、魚用顆粒餌料,水溫降至10℃以下時,田埂要加高培厚,有利于保溫;每隔12天增氧換新水。
實施例3
本發明冬閑田養殖草魚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選擇冬閑田:選擇背風向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冬閑田,晚稻收割后,不需翻耕田土,將田埂加高到90厘米,并搭建避風棚,避風棚下面投放禽畜糞便,能增加水溫;
步驟2:消毒殺菌:將冬閑田放完水,再噴灑生石灰,暴曬2天,再注滿水浸泡2天,然后再換入新水;
步驟3:培肥水質:草魚種下田前5天,向冬閑田施足基肥,培肥水質;
步驟4:投入魚種:草魚種投入冬閑田前,要經過浸泡消毒;分兩次投入魚種,第1天放400尾魚種,第3天放300尾魚種;
步驟5:田間管理:水溫在12℃以上時,投喂米糠、魚用顆粒餌料,水溫降至10℃以下時,田埂要加高培厚,有利于保溫;每隔12天增氧換新水。
盡管本發明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發明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發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