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過濾器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涉及一種魚缸循環過濾分離系統。
背景技術:
在觀賞魚等水生動物的養殖過程中,其關鍵在于過濾魚缸底部沉積的糞便,由于水里的毒素都是魚便產生的,因此也只有把魚便產生的亞硝酸鹽除掉才能保持水體無毒、穩定和清晰,魚類才能健康而少病。如果缸里缺少硝化菌的附生面積,硝化菌數量較小,無法及時處理魚便,水體的亞硝酸鹽含量將升高,魚類長時間生活在有亞硝酸鹽、氨氮超標的水體里,體質會慢慢變得虛弱,很容易受到水里病毒的侵害,從而導致魚類中毒厭食,甚至死亡。
因此,研制出一種可過濾魚便的魚缸循環過濾分離系統,便成為業內人士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魚缸循環過濾分離系統,克服了現有產品中上述方面的不足,減輕了魚缸中生化過濾的負擔,延長了魚缸過濾棉和過濾材料的使用時間,大大節省了養魚的成本。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魚缸循環過濾分離系統,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頂部設置有漏斗形的進水倉,所述殼體的內壁上向下傾斜設置有若干L形的第一隔板,所述進水倉的外壁上向下傾斜設置有若干與該第一隔板對應的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交錯設置且共同構成一條曲折的通道,所述殼體的下部設置有排污管,且該殼體的上部設置有出水管。
進一步地,所述進水倉的底部靠近該殼體的底部。
進一步地,所述排污管為L形,所述排污管位于該殼體外部的管口豎直向下設置,且該排污管位于該殼體內部的管口水平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出水管為L形,所述出水管位于該殼體外部的管口水平設置,且該出水管位于該殼體內部的管口豎直向上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包括長側板和短側板,所述長側板與短側板相互垂直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的長側板固定連接在殼體的外壁上,且該第一隔板的短側板與一個第二隔板的長側板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的長側板固定連接在進水倉的外壁上,且該第二隔板的短側板與一個第一隔板的長側板平行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進水倉的頂部設置有進水口。
進一步地,所述排污管上設置有球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可高效節能的讓魚便從魚缸廢水中分離出來,降低亞硝酸鹽的形成條件,減少換水的頻率,沉淀魚便并使其排出;提高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質量,防止疾病和死亡,減輕生化過濾的負擔,節省過濾耗材。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魚缸循環過濾分離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圖1所示的第一隔板的俯視圖;
圖3是根據圖1所示的第二隔板的俯視圖。
圖中:
1、殼體;2、進水倉;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排污管;6、出水管;7、進水口;8、球閥。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3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一種魚缸循環過濾分離系統,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的頂部設置有漏斗形的進水倉2,所述殼體1的內壁上向下傾斜設置有若干L形的第一隔板3,所述進水倉2的外壁上向下傾斜設置有若干與該第一隔板3對應的第二隔板4,所述第一隔板3與第二隔板4交錯設置且共同構成一條曲折的通道,所述殼體1的下部設置有排污管5,且該殼體1的上部設置有出水管6。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進水倉2的底部靠近該殼體1的底部。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排污管5為L形,所述排污管5位于該殼體1外部的管口豎直向下設置,且該排污管5位于該殼體1內部的管口水平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出水管6為L形,所述出水管6位于該殼體1外部的管口水平設置,且該出水管6位于該殼體1內部的管口豎直向上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均包括長側板和短側板,所述長側板與短側板相互垂直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隔板3的長側板固定連接在殼體1的外壁上,且該第一隔板3的短側板與一個第二隔板4的長側板平行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4的長側板固定連接在進水倉2的外壁上,且該第二隔板4的短側板與一個第一隔板3的長側板平行設置。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進水倉2的頂部設置有進水口7。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排污管5上設置有球閥8。
為了方便理解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以下通過具體使用方式上對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本發明所提到的固定連接的方式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常規技術手段。
殼體1可以為圓柱體或方形體,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的縱向截面均為L型,長側板環繞整個殼體1或進水倉2布置,第一隔板3的長側板為圓板或矩形板(當殼體1為方形體時,第一隔板3的長側板為矩形板),其中心開設有圓孔用于連接環形的第一隔板3的短側板,第二隔板4的長側板為圓板,其中心處開設有圓孔用于連接進水倉2,圓板的邊緣處連接環形的第二隔板的短側板,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放置的多少根據殼體1整體大小核定。
本發明主要用于魚缸廢水的初過濾,進水倉2的頂部設置有進水口7用于灌入廢水,進水口7連接的是水泵或魚缸底部,進水倉2為漏斗形,用于將水和魚便的混合物集中導入殼體1內,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均為L形,第一隔板3連接在殼體1的內壁上,第二隔板4連接在進水倉2的外壁上,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均向下傾斜,以交錯的方式構成一條曲折向上的細小通道,通道的寬度為2cm,當水和魚便的混合物通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魚便被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攔住,并沉積在殼體1的底部,而過濾后的水則透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從殼體1頂部的出水管6排出,從出水管6排水的水排入另一帶有過濾材料的過濾系統中進行深過濾,沉積在殼體1的底部的魚便通過排污管5排出,出水管6和排污管5均為L形,出水管6的進口豎直向上,出水管6的出口水平,排污管5的進口水平,排污管5的出口豎直向下,這種方式可防止糞便漂浮物和少量殘渣被水流吸引直接從出水管6或排污管5排出,所述排污管5上設置有球閥8,當開啟球閥8時,可使糞便排出殼體1。
具體使用時,首先將水和魚便的混合物通過進水口7灌入進水倉2中,從進水倉2出來的混合物向上流經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過濾后的水通過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后從出水管6排出,被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阻擋的魚便經排污管5排出。
綜上所述,借助本發明的上述技術方案,可高效節能的讓魚便從魚缸廢水中分離出來,降低亞硝酸鹽的形成條件,減少換水的頻率,沉淀魚便并使其排出;提高水生動植物的生存環境質量,防止疾病和死亡;減少了水排次數,節約水資源,節能減排;節約了過濾材料的耗損,更環保;降低了水生動植物的疾病和死亡率;替代了目前水族箱、魚池等物理過濾不徹底,生化過濾負擔過重等問題,使養魚更加高效和節能。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